成實外教育轉為「輕資產」模式營運後,上財年收入大增逾倍,並錄得1,138萬元淨利潤

重點:

  • 成實外教育上個財政年度恢復盈利能力,主要受惠於現有四間以「輕資產」模式營運的學校就讀人數上升
  • 該公司同時積極探索其他轉型路徑,當中以教育管理諮詢業務表現最佳

莫莉

中國的教育改革,讓私營教育機構哀鴻遍野,但也有公司僅需一年時間便找到逃生出口。

中國新《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於去年9月實行,對民辦教育機構的營運、稅務、股權結構和併購等設立一系列限制及指引,以義務教育階段(K-9)為主營業務的多間上市企業受到重創,不得不「斷臂」轉型,改為以「輕資產」模式辦學或拓展非學歷教育,是不少公司選擇的求生方式。

轉型一年後,有公司宣布絕地翻盤。中國四川省民辦教育商成實外教育有限公司(1565.HK)上周四公布的財政年度業績顯示,它恢復了盈利能力。

由於該公司於2021年7月宣布,把財政年度結算日由12月31日改為8月31日,因此去年的財報只涵蓋1月至8月期間的營運數據。業績報告顯示,該公司截至今年8月底的12個月營收為5.51億元,較截至2021年8月底的8個月收入大增117.4%。本財年,成實外教育錄得1,138萬元淨利潤,比去年首8個月的巨虧虧損17.98億元明顯改善。

業績發佈後,成實外教育股價連續三日上揚,累計升近6%,周一收報0.132港元。去年11月底,成實外教育因未能如期公布截至8月底的上財年業績,宣布暫停交易,停牌長達半年後,直至今年5月補發該份業績,才於5月10日恢復交易。不過公司股價一落千丈,目前的市值僅餘4.1億港元(3.64億元),比《民辦教育促進法》於去年5月14日公布前的39億港元大挫近九成。

學生人數定成敗

參考最新一份財報的數字,成實外教育的收入成功翻倍,但不代表業績特別理想,公司解釋,主要因為作為對比的上一個財報季內,僅確認了5個月的學費及住宿費。此外, 2022學年的高中入學人數為6,871人,而2021學年的高中入學人數僅有4,449人,對成實外教育而言,學生人數直接決定了財務表現,因為與學生人數直接掛鈎的學費、食堂營運費以及住宿費,佔總收入佔比便高達95%。

該公司學生人數大增,主要受惠於2022年9月1日起,再有兩間以「輕資產」模式營運的新學校開始運作,加上2021年開始營運的兩所高中,成實外教育已有四間「輕資產」模式營運的高中。

「輕資產」模式是指向民辦學校或公辦學校輸出營運管理,並收取管理費用,這種模式可以大幅減少土地和基建費用的投入;此外,還有課外活動、課後託管、升學指導、夏令營和冬令營等多種業務形式增加收入。由於該公司另有四間與第三方合作成立的新高中有待啟用,因此未來收入增長應該得到保障。

根據民營教育集團的設想,採取「輕資產」模式,仍然可以進行低風險的快速擴張。正因如此,成實外教育、光正教育(6068.HK)、楓葉教育(1317.HK)和凱文教育(002659.SZ )等同業,都把「輕資產」運作模式作為轉型的重要方向。

只不過,「輕資產」模式能否提供優厚收益,則仍屬未知之數。但是,相對於剝離K-9業務之前的重資產營運模式來說,如今的毛利率不升反降。成實外教育最新的毛利率為30.4%,而2021年上半年的毛利率為31.8%,這是因為兩間新高中營運後,增加了大量銷售成本。

大學錄取率可觀

除了「輕資產」模式,成實外教育也在積極探索其他轉型路徑,包括進軍海外升學諮詢服務,以及提供非學歷培訓,例如與若干商業房地產業主合作,開設一站式全面教學課程;推出學生本地生活服務、課外關懷等非學科活動。

在這些嘗試當中,上財年海外升學諮詢服務的收入按年增長9.2%,或許由於疫情影響,以及中國與部分作為留學熱門地點的西方國家的外交關係緊張,減低學生出國留學意願;至於非學歷培訓也開展不暢,收入甚至按年減少22.5%,僅有教育管理諮詢業務大幅增長123.5%。教育管理諮詢業務是向K-12學校和學前班,提供包括教育品質監控、課程開發、日常營運、教師招聘及培訓、品牌推廣、校園設計等支援,其客戶包括一間公立高中、兩間K-9公立學校,以及五間民辦幼稚園。

雖然成實外教育在新政策實施後需「斷臂」求生,但教學質素並未受重大影響。今年的高中畢業考試中,旗下兩所旗艦學校94.7%的畢業生,均考取了可升讀中國一流大學的分數,其中47名高中畢業生獲得中國最好的大學——北京大學或清華大學錄取。其餘學校中,也有72.4%的畢業生分數高於大學錄取線,比例遠高於四川省高中平均大學錄取率36.4%。

作為中國西南地區民辦教育龍頭,成實外教育依靠亮眼的大學錄取率支撐業務。但相對同業而言,其估值仍然偏低,市銷率僅為0.67倍,落後於光正教育、凱文教育的1.16倍和20.7倍,可能反映投資者對其轉型故事未寄予太大期望。

教育賽道屬於回報週期較長的業務,成實外教育期望藉「輕資產」模式持續帶來穩定利潤,並重新吸引投資者關注,還需要較長時間驗證。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國泰十月客貨運量齊升

國泰航空有限公司(0293.HK)周一公布十月份運營數據,國泰航空及香港快運於上月共接載逾320萬人次旅客,按月增21%;貨運量則超過15萬噸,按月增長12%。 國泰顧客及商務總裁劉凱詩表示,受惠於國慶黃金周及中秋節等多個假期,十月初由內地前往香港及全球各地的休閒出行需求顯著增長。加上香港舉行多個大型展覽,吸引來自多個長途市場的入境旅客。公司在十月的載客率高86%﹐創近年同月新高。 國泰航空於本月開通每日往返長沙的直航服務,以及每周三班往返澳洲阿德萊德的季節航班;而香港快運將於本月下旬,開通每日往返沙巴的航班。 周二國泰開市升0.8%報11.69港元,過去一年股價由低位升40%。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五個八十後的夢想 卡諾普藉焊接機器人闖港交所

乘著資本市場對機器人青睞有加之際,相關公司蜂湧到港上市,主打工業機器人的卡諾普,成為最新一家搶上港交所的機器人公司 重點: 公司去年在製造焊接機器人的收入位列全國第一 盈利仍不穩定,去年虧損1,294萬元   劉智恒 內地紅得發紫的機器人企業宇樹科技,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王興興近日表示,如果說過去十年是機器人的「萌芽與探索」期,那下一個十年將是「生長與綻放」,機械人將從「能運動」走向「能做事」,從「行業工具」升級至「生活夥伴」。 機器人仿彿已成為未來不可或缺的工具,在資本市場上,相關企業炙手可熱,一家接一家搶著到香港上市,令機器人逐漸成為港股一個重要板塊。眼見機不可失,成都卡諾普機器人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也不甘後人,近日已遞交上市申請。 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1.56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36%,更賺844萬元。相比眾多香港上市的機器人公司,表現可算不俗;畢竟在港上市的同類公司,能有盈利的簡直屈指可數。 卡諾普的業務主要有三大類,分別是工業機器人、協作機器人及具身智能機器人。當中又以工業類的焊接機器人為主,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以2024年的收入計,在焊接機器人上排名第一,另外在金屬及機械加工行業機器人應用方面,在中國亦屬領先企業。 夢想成真 卡諾普的成立,是五個八十後年輕人夢想成真的故事。2012年,當時工業機器人主要靠海外入口,鄧世海與四名朋友深信,隨著中國經濟發展,本土製作的機器人將成未來主流,於是拼湊起50萬元資本,頭也不回就向夢想直奔。 由於資金緊絀,他們選擇在成都龍潭大學生創業園的一個小間開展起業務,並以零部件為起步點,專注於業機器人控制器。經多次嘗試、失敗、摸索,卡諾普的控制器漸漸得到市場認可。但長久做零部件始終不是辦法,要突破,就要轉型做整機(即製作整台機器人)。 當時幾位創始人也曾為此爭論不休,畢竟要轉型,除了放棄現時的舒適區外,更要斥重資冒險,一旦失敗,似乎就無路可退。可幸這一役押對了注,公司在焊接機器人方面做出成果,亦先後獲四輪融資,讓卡諾普茁壯成長。 業績起伏不定 卡諾普在一眾規模龐大的對手中取得盈利,在資本市場亦屬一賣點。然而,細心分析,其業績極為波動。2022年取得盈利2,826.5萬元,但2023年就跌到168.8萬元,去年更加錄得虧損1,294.4萬元,今年上半年則能扭虧為盈。可見公司在業務上仍未能企穩陣腳,能否持續穩定有盈利,尚屬言之過早。 至於公司的現金流,表現亦不穩定。2022年經營活動所得的現金流達2,670萬元,但2023年及2024年分別流出3,088萬元及1,775.6萬元。直至今年上半年,才有現金流入888萬元。 另外,佔公司超過五成收入來源的焊接機器人業務,市場增長並不十分吸引。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中國焊接機器人的市場規模,從2020年的70億元擴大至2024年的84億元,複合年增長率只為4.4%。預計市場從2025年的93億元,增長到2029年的153億元,複合年增長率亦只為13.4%,別忘記這個還屬估計數字。 未具絕對優勢 事實上,卡諾普即使位列全國焊接機器人製造商第一位,但其營業額亦只是1.37億元,緊隨其的第二及第三名,分別收入1.28億元及1.2億元,與卡諾普的差距十分接近。因此卡諾普在行業中,並非佔據一個絕對優勢,隨時可被對手超越。 相反,卡諾普另一強項的金屬及機械加工工業機器人,雖然在中國市場位列第三,但第一位及第二位的對手,收入分別是9.39億元及7.33億元,業務規模遠遠拋離卡諾普,相信要趕上首兩大競爭者並不容易。 香港上市的純機器人公司中,規模較大的優必選(9880.HK),去年收入13.05億元,市銷率達44倍;極智嘉(2590.HK)去年收入24億元,市銷率12.3倍。與兩家公司比較,卡諾普的收入相對少得多,即使因目前熾熱市況而給予其25倍市銷率,市值亦不到50億港元。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Chuangxin does resources like aluminum

簡訊:創新實業首掛收升32%

電解鋁生產商創新實業集團有限公司(2788.HK)周一在香港首日掛牌,股價大幅上漲。公司以每股10.99元發行5億股,位於發行價區間上限,共集資53.1億元。 該股開盤報15.2元,較發行價上漲38%。在周一午盤交易時段,股價雖有回落,但收市仍升32%報14.59元,漲幅達32%。本次公開發售,香港本地投資者認購部分超額逾400倍,國際配售超額認購約為18倍。 創新實業披露,今年前五個月,實現營收72.1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22.6%。但受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盈利同比下降14.4%至8.56億元。公司計劃將約半數集資用於擴大海外產能,包括建設鋁電解槽熔煉設施;另有40%資金將用於建造綠色能源發電站及採購相關設備。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Chuangxin does resources like aluminum

簡訊:博泰車聯悉售阿維塔股權 套現6,244萬元

智能座艙解決方案供應商博泰車聯網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2889.HK)上周五公布,旗下非全資子公司湖州創晟馳銘股權投資合夥企業已與蕪湖恒和三號創投基金簽署協議,出售所持電動車製造商阿維塔科技(重慶)有限公司0.24%股權,作價約6,244萬元(877.84萬美元)。交易完成後,博泰將不再持有阿維塔任何股權。 此次交易是公司過去半年連續數次減持阿維塔股份的延續。博泰在今年港股IPO前後,分別出售合計0.67%及0.04%股權,加上是次出售,累計已處置0.91%持股。公司表示,交易可鎖定投資收益並改善現金流,同時降低因公允價值波動對短期業績帶來的不確定性,並將所得款項用作一般營運資金。集團預計出售稅前虧損約834萬。 阿維塔科技成立於2018年,是一家聚焦高端智能電動車的製造企業,核心股東為長安汽車及寧德時代,華為則作為合作夥伴,為期提供智能輔助駕駛算法、智能座艙等智能化部件。早前有媒體報道,阿維塔曾計劃今年10月在香港遞交上市申請,但並未實現。 博泰車聯周一低開,至中午休市報179.4港元,轉升5.4%。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