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HK 6098.HK
Country Garden fails to pay $22.5 million in interest

内房龙头碧桂园未能支付两笔债券约2,250万美元的利息,市场担忧公司有机会出现债务违约

重点:

  • 碧桂园最近发盈警,预计今年上半年亏损最多550亿元
  • 今年前7个月,其物业销售额只有1,408亿元,同比下跌三成半

   

刘智恒

中国政府2020年推出“三条红线”政策后,内房企业高杠杆操作时代画上句号,随之而来是要处理高负债问题,开发商纷纷叫苦连天。去年政府要中债信用增进公司,为少部分民营房企提供债券融资增信工作,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2007.HK)是被点名的几家企业,市场对这家地产龙头信心大振,加上公司的业绩虽然下跌,但财务显示仍然健康,期间碧桂园接连配股也获得承接,市场相信,在众多内房民企中,碧桂园是最稳健的几家企业之一。

直至最近传出,该公司未能缴付两笔债券近2,250万美元(1.62亿元)利息,市场才如梦初醒,原来所谓龙头企业,也是债务累累,不堪一击。

事情要回溯至今年7月31日,碧桂园突然发盈警,表示上半年将出现亏损;同日又传出公司以每股1.3港元配股集资,较当天收盘价1.58港元折让近18%,集资总金额仅23.4亿港元(21亿元),然而最终仍被叫停。8月4日,同系的碧桂园服务(6098.HK)公布,原定8月30日派付的2022年股息及特别息,将提前于8月11日派送,市场对公司匆忙派息大感不解。当8月8日有媒体报道,碧桂园未能支付两笔债券利息,大家开始联想到,是否大股东杨惠妍急需现金去支持碧桂园,才急不及待派发碧桂园服务的股息。

到8月10日晚上,公司发表的公告,让市场更进一步认清情况。碧桂园披露,今年上半年净亏损介乎450至550亿元,去年同期则有19.1亿元利润,公司更承认出现阶段性流动压力,以及遇到自成立以来最大的困难。事实上,从市场消息及公司的公布,市场已认定碧桂园正身陷债务危机。公告发出翌日,其股份被大手沽售,股价单日下挫近6%,跌破1港元成为“毫子股”,市值仅270亿港元。

是否存在“表外负债

说到债务,碧桂园今年中期业绩虽未揭晓,但从2022的年报显示,集团手头现金1,282亿元,总负债2,713亿元,净负债比率只是40%,财务状况看似安全,大家又怎想到,只是半年多一点,其资金已变得如此紧张,连两千多万美元利息也未能如期支付。

市场更担心碧桂园的负债真实情况,熟识内房企业操作的人士都清楚,许多开发商实际持有的债款,远高于财务报表显示的数字,原因是企业有不少表外债务。

当中常见的模式,是内房企业利用项目或合营公司做借贷,再通过集团或大股东担保,顺利融资后,那些债项是不会在资产负债表显示,不过需要在附注上解述。脑袋灵活的内房企业,会与银行协商,在每年的6月30日及12月31日这两天解除担保,翌日才恢复原状。其巧妙之处在于这两天是上市公司中期及年结日,一解除担保,就不需要在财务报表注明,那么债务就在财报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碧桂园有没有这类债务,我们尚不清楚,若然是有,那又有多少?情况有多严重?而且,一旦手上债务违约,表外债务就不能再以上面的模式操作,要在财务报表中现形。

物业销售每况愈下

即使碧桂园没有这类债项,但要偿还手上庞大负债,很大程度要看物业销售,只要卖楼理想,许多问题也能迎刃而解。问题是今年内地楼市销售每况愈下,1月时碧桂园销售220亿元,2月回升至248亿元,但别忘记1月是农历年,销售通常较低,所以2月的回升代表性不大。反之,自3月销售250亿元后,其情况就一直差下去,至7月更跌至121亿元,是连续第四个月下跌。今年首7个月,物业销售1,408亿元,同比跌三成半,更较2021年同期减少逾六成。

再看看,今年余下时间,情况会否逆转?大家也明白,自三条红线推出后,发展商首要是减债,问题是要大减债项,作为房企可以做的就只能卖楼;要短时间套现,就要扩大销售,最佳方法就是减价。可是,市场上其他开发商也要卖楼,也要平售,结果在争相推盘下供应大增,楼价就愈走愈低。

事实上,房子并非单纯一项商品,也可以是一项投资工具,当楼价上升时,人们没需要也抢着买,当楼价下跌时,再便宜也无人问津。更有趣的是,楼价下调初期,许多等了多年的人认为机不可失,心急抢购;可后来发现,今天的低价,原来是明天的高价,就后悔不已,其他人看在眼里,入市变得审慎,结果是更少人买楼。更坏的情况是个别开发商未能交楼,事件会吓怕许多准买家,人们更不敢入市。

四大策略应对危机

面对困境,作为龙头房企的碧桂园并没有坐以待毙,除了发公开信道歉外,集团也公布四大策略,希望扭转局势。一是全力保交付;二是积极化解阶段性流动压力,公司会与债务持份者沟通,考虑采取各种债务管理措施;三是保障经营有序开展,集团强调目前净资产充足,截至去年底,净资产约3,096亿元,总权益可售资源约12,083亿元,已获取的权益可售资源9,555亿元,同时精简组织及减省开支;第四则是加强特殊时期的组织领导。

究竟碧桂园能否逆转?保交付暂时未见有“烂尾楼”出现,但要化解流动性压力,很大程度视乎集团能否提供方案,让债权人接受。至于集团强调资产充足,但房企资产不外乎楼及地,真的要看未来楼市走向,若然楼价持续下调,碧桂园的物业及土储肯定也会跌价,实际价值就不一定如去年底财务报表所显示的金额。只要资产价格下跌,负债比率随之也受影响。至于减省开支,对于负债以千亿计的企业来说,或许只属杯水车薪。

坦白说,楼市若回升,碧桂园就有救;楼市倘持续回落,碧桂园就高危。按现时市况,物业销售要有理想回升,并非一年半载的事情,碧桂园要如自己所说:“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真的说易行难。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Top Sports sees 10% profit dip, pays dues for new brand expansion

上半年少赚一成 滔博为新品牌交学费

这家昔日耐克、阿迪达斯的最大中国经销商,正押注“跑步+社群”,打造新品牌切入专业运动市场 重点: 公司上半年收入122.99亿元、按年下滑5.8%,但毛利率仍稳守41% 自创品牌ektos开业后,线上帐号已超800个、会员达8,910万   李世达 中国的消费仍待回温,但并非所有产业都在退潮。疫情过后的复苏期里,健康与运动成为少数逆势而上的领域。根据中国体育用品联合会数据,2024年全国运动用品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22.6%,越野跑、露营与路跑活动的参与人数持续攀升。 然而,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早已不同于以往——他们追求的不只是运动功能,更是生活方式与社群认同。这股从“功能导向”转向“体验导向”的浪潮,推动了运动产业的再洗牌。 滔搏国际控股有限公司(6110.HK)正处于这场变局的中心。这家曾是耐克(Nike)、阿迪达斯(adidas)最大经销伙伴的中国零售巨头,正在转身成为“品牌运营商”。当然,转型并非没有代价。 根据最新财报,公司2025财年上半年录得收入122.99亿元,同比下降5.8%;净利润按年减少9.7%至7.89亿元。管理层解释,短期压力主要来自线下零售疲弱与主力品牌增速放缓。不过,滔搏的毛利率仍维持在41%,存货与销售费用都录得下降。截至期末,公司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25.38亿元,扣除短期借款后仍维持净现金约12.68亿元,显示财务结构仍稳健。 滔搏的策略转折始于2024年。当国际品牌加快DTC(Direct-to-Consumer)布局、削减分销渠道时,滔搏选择主动“去依赖化”。公司一方面收缩传统门店网络,从巅峰时期的8,395家降至今年的约5,020家;另一方面,积极寻找新的成长曲线——专业跑步与高端户外。 社群零售跑出第二曲线 2025年,公司在上海愚园路开设首家跑步多品店ektos,这是滔搏自创的全新品牌。店内集合了加拿大越野跑品牌norda、英国跑步品牌soar、加拿大品牌 Ciele Athletics等滔搏独家代理品牌,并引入HOKA与adidas等高性能产品。ektos的目标不只是销售,而是打造一个结合“选品+社群+文化”的跑步生活平台。 滔搏副总裁丁超形容这个项目是“传播跑步文化的平台”——从门店设计到运营逻辑,都以社群为核心。首店设于多条跑步路线交会点,店内设有淋浴设施与开放空间,为跑团活动与品牌体验服务。这种由下而上的“社群零售”模式,正是公司试图重塑与消费者关系的关键。 除了ektos,滔搏近年频频与国际品牌签约,构建多品牌矩阵。包括挪威高端户外品牌Norrøna、加拿大norda、英国soar与Ciele,公司作为它们的中国独家运营伙伴,负责从品牌定位、营销推广到渠道开发的全链路工作。这让滔搏从单一分销商转为具有品牌塑造力的运营商。 在数字化层面,滔搏正以“全域零售”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报告期内,公司在抖音、视频号运营超过800个账号,小程序门店超3,600家,即时零售渠道达3,700家,抖音运动户外类目排名第一。 线上零售额实现双位数增长,部分抵消了线下销售下滑。会员体系方面,累计用户突破8,910万,会员贡献零售额达93%,高价值会员的平均客单价约为整体的六倍。这些指标显示,滔搏正在从“卖货导向”转为“人群运营导向”。 股价不跌反涨 虽然短期内新品牌尚未带来显著营收贡献,但在品牌声量与定位上已初见成果。norda与soar在越野跑圈层迅速累积忠实用户,公司也在多个赛事现场设立快闪活动。管理层表示,未来将以ektos为核心平台,推动自营与合作品牌协同发展,逐步建立“滔搏版的Lululemon生态”。 尽管滔搏上半年收入与盈利双双下滑,但绩后股价不跌反升,首个交易日上涨5.8%至3.48港元,今年以来累升约16%。目前滔博市盈率约16.5倍,略高于安踏体育(2020.HK)的15.4倍与李宁(2331.HK)的15.7倍,反应市场对其转型方向的认可。加上其维持超过100%的高派息率及净现金状态,都有助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滔搏的短期挑战在于消费疲弱与转型成本,但中长期价值则在于能否在“专业运动生活方式”赛道建立护城河。若ektos成功复制并带动品牌矩阵协同,滔搏或将成为中国新一代运动零售的范本。随着跑步与户外业务逐步成形,这家昔日的分销巨头,正尝试跑出自己的新节奏。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海辰储能营收飙升 更新香港IPO申请 

储能企业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周一提交香港IPO更新申请,显示其在2025年仍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69.7亿元(约合9,800万美元),同比飙升224.6%,毛利润激增逾10倍至9.16亿元。 海辰储能创立于2019年,是全球顶尖的储能系统(ESS)电池及成套设备制造商之一。公司提供针对多元应用场景定制的储能产品与解决方案,业务贯穿全产业链——从储能电芯到集成储能系统和端到端解决方案。 公司处于储能需求爆发式增长的风口中,也是首家在美国本土生产储能系统的中国企业。自去年起已实现调整后盈利,今年上半年延续此态势,经调整净利润达2.47亿元,正快速迈向全年净利转正的目标。 海辰储能凭借差异化技术构筑显著竞争优势,尤其在长时储能赛道拥有很大的领先优势。公司强调其系全球首家推出容量超1,000安时储能电池的企业。 公司规模化生产覆盖587安时与1,175·安时等多规格储能电芯,形成适应电力和工商业场景的产品矩阵。公司亦是业界首家实现314安时储能电池量产的企业。 阳歌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滴普科技首挂大涨 半日收升121%

企业级大模型人工智能应用提供商滴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384.HK)周二在港交所挂牌上市,首日开市大涨112%,至中午休市报59港元,升121.31%。 公司公布,是次全球发售2,663.2万股,发售价26.66港元,集资净额6.1亿港元。其中香港公开发售获得热捧,录得7,568.83倍超购,香港公开发售原占5%,按回补机制增至532.64万股,占发售总数20%。国际发售录得15.61倍超购。 滴普科技主要为企业提供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主要客户涵盖消费零售、制造、医疗及交通等多个领域。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同比大幅增长118.4%达到1.32亿元。整体毛利率提升至55%。亏损由去年同期的6.2亿元收窄至3.1亿元。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文远知行招股集资31亿港元

中国自动驾驶出租车运营商文远知行(0800.HK, WRD.US)周二公开招股,发售8,825万股,5%公开发售,每股发售价不超过35港元,集资30.9亿港元,每手100股,一手入场费3,535.3港元。公司于下周一截止认购,下周四在港挂牌。 过去三年文远知行持续亏损,今年首六个月,公司收入近两亿元,同比增长32.8%,但仍录得亏损7.9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0%。公司解释,亏损主要是加快业务及技术发展,故前期在研发、行政及销售开支上需要大量投入资金。 公司表示,集资所得约40%用于开发自动驾驶技术,另外40%用于加快L4级车队的商业化量产或运营,约10%用于建立营销团队和分支机构,余下10%用于一般营运资金。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