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22.HK
After three years of losing streak, Xiabuxiabu is throwing a Hail Mary by closing stores and cutting prices

面对内地社会消费疲弱,餐饮业又激烈竞争,呷哺呷哺发盈警预告又要亏损

重点:

  • 集团门店主动降价并推出廉价套餐应对挑战
  • 旗下高端烤肉品牌“趁烧”相继关闭多家门店

刘智恒

内卷、消费降级、经济放缓,已是摆在内地餐饮业面前的几座大山,纵然是知名食店的营运也不好过,强如九毛九(9922.HK)亦要发盈警、曾叱咤一时的日式拉面店味千中国(0538.HK),预告要转盈为亏蚀2,000万元(279.4万美元)。以一人火锅一度红遍神州大地的呷哺呷哺餐饮管理(中国)控股有限公司(0520.HK),刚发公告料今年中期要亏损最多2.8亿元。

根据公布,截至今年6月底止呷哺呷哺收入约24亿元,按年下跌近15.9%。去年中期录得净利润212万元,但预计今年同期录得亏损介乎2.6亿元至2.8亿元。

消息公布后,股价在首个交易日下跌近8.2%,过去一年,公司股价累计下跌近75%。

集团解释,亏损主要是整体市场的消费呈疲软态势,加上消费降级及餐饮市场竞争激烈,导致客流量下跌,最终影响收入。基于业务下跌,集团要关闭持续亏损分店,因而出现相关的减值损失约2亿元。

呷哺呷哺近几年也在亏损中挣扎求存,2021至2023年分别蚀2.93亿、3.53亿及1.99亿元。今年上半年就蚀超过两亿元,若按年度化计算,全年岂不要蚀超过4亿元,较过去三年每年度的亏损来得严重。

节流下“趁烧”结业

面对困境,呷哺呷哺祭出几招应对,一是主动降价,并推出套餐以提升客流。另外是透过集体采购以增强议价能力,从而降低平均采购单价。亦积极布局外卖业务,推出点击率较高的外送新品。

集团又着力改造品牌型像,实施品牌视觉提升计划,重新规划锁定“家”的概念,迈向话题性及年轻与时尚化,以增强顾客的黏性。同时,持续借助抖音等在线平台以增加流量及引流,强化品牌形像声势。

开源不易之下,节流似乎是唯一出路,尽量省下一分一毫,希望可以在严寒下生存到最后。集团积极关闭亏损分店,2023年虽然新开131间呷哺呷哺分店,期间却关闭了99家。去年时市场估计,疫后人们抢着外出用餐,餐企将报复式开店,唯呷哺呷哺并非如此,去年实际只增加区区32家分店。

今年初,呷哺呷哺主攻高端烤肉的“趁烧”,主席贺光启曾扬言2024年每年至少新增30家门店,想不到门店开不成,反倒有报道指品牌已全线结业,最后一家位于上海龙华会的分店于早前关闭。

餐饮首季关店46

虽然呷哺呷哺努力去对抗逆境,但当整体经济大环境走弱时,业内要力挽狂澜是十分困难,毕竟是大势使然。事实内地餐饮业的困境,可以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看出端倪。中国内地今年第一季注销和吊销营运的餐饮企业,较去年同期大增233%至46万家。一月时有16.7万家、二月时11.2万家,到三月上升至18万家。光就三月,就较去年同期上升接近三成。按目前走势,经济难以一时三刻扭转,整体餐饮业的隆冬仍然漫长。

大环境固然不理想外,内卷亦十分严峻,减价几已成为行内竞争的不二法门。要抢生意,要赢对手,只能斗平,于是各家食店纷纷推出平价套餐,市场所谓的“穷鬼套餐”如雨后春笋,席卷餐饮界。

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麦当劳之前推出“1+1随心配“及”10元吃堡“,”老乡鸡“推出14.9元两餸一饭套餐。最教人吃惊是中式快餐”南城香“,推出”3元自助早餐“,可以无限畅饮粥品、牛奶、豆浆等7种早餐饮品。

价格向下走,许多餐饮企业别说赚钱,不亏已属万幸。然而,在内卷盛行的今天,大家不断斗平,也顾不了是否亏损,看谁先掉队,看谁挺不住倒下去;当对手陆续死亡,能捱到最后的,才有机会去提升价格,才有机会赚钱。问题是何时可斗死对手,似乎仍要一段时间,呷哺呷哺短期也不容易扭亏为盈,况且最终是斗死别人还是被别人斗死,暂时尚属未知之数。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Hithium production base

新闻概要:海辰储能有望继续推进香港IPO进程

这家储能企业的首次申请因六个月期限到期而失效,鉴于其国际业务与储能系统业务增长迅猛,公司有望于年底前更新申请 阳歌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今年早前提交的IPO申请失效后,可能在未来三个月内重启香港上市进程,此举旨在为其全球扩张计划融资并加速发展储能系统业务。 公司今年3月的首次上市申请因未能在六个月内完成IPO,于上月底失效——这是多数企业首次上市尝试的常见现象,而非失败征兆。此前不久,另一家储能企业思格新能源的上市申请也因同样原因失效。 知情人士向媒体透露,海辰储能有望于今年年底前重启香港IPO进程。 储能板块当前在资本市场上表现亮眼,强劲的增长前景与政策红利引发投资者浓厚兴趣。海辰储能也积极把握全球市场机遇:随着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电站及发电设施加速建设,配套储能电池与系统的需求持续激增。这类储能设备通过高峰发电期储电、低谷期放电,构成新能源设施的关键环节。 根据海辰储能3月招股书中引用的第三方市场数据,随着需求扩张,全球储能市场规模预计到2030年将突破每年1,000吉瓦时。 海辰储能创立于2019年,为家庭、商业及工业用户提供储能电池与系统。公司以约11%的全球市场份额位列行业第三。其2022至2024年间年发货量年均增速达167%,2024年实现35.1吉瓦时的交付规模。 近期海外储能需求激增帮助公司获得欧美及中东多笔国际订单,推动其2025年上半年储能产品出货量跃居全球次席。厦门、重庆两大生产基地自3月以来持续满负荷运行,山东菏泽新工厂亦在建设中以扩充产能。为对冲中美贸易摩擦风险,其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新厂已率先投产——这使其成为国内储能行业首家在美建成投产的中国企业。 海辰储能去年营收达129亿元(约18.1亿美元),较2023年的102亿元增长26%。其中高毛利的储能系统业务营收表现突出,从上年的19.7亿元增至46.7亿元,增长超过100%,在总营收占比由19.3%提升至36.2%。 其海外业务拓展同样迅猛:海外销售占比从2023年的1%跃升至去年的28.6%。今年8月公司与沙特电力公司(Saudi Electricity Co.)达成价值约26亿元的重大供货协议,实现关键突破。在盈利层面,海辰储能去年达成另一重要里程碑——实现经调整后盈利,全年录得3.18亿元经调整净利润。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AI机器人开发商云迹科技公开招股 集资6.6亿

机器人服务AI赋能技术企业北京云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670.HK)周三起至下周一公开招股,全球发售690万股,发售价为每股95.6港元,预计集资约6.6亿港元,下周四挂牌上市。 云迹科技主要提供机器人及功能套件,辅以AI数字化系统的服务,主要专注于开发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其产品可应用于多类场景,目前收入主要来自酒店,去年收入为2亿元,按年升47%,占比达83%。去年公司收入2.4亿元,按年升68.6%,净亏损1.8亿元,按年收窄三成。 公司过去已完成八轮融资,引入联想基金、阿里巴巴、腾讯、携程等投资者。申请文件显示,假设超额配股权未获行使,联想基金、阿里、腾讯及携程预料会于云迹上市后分别持股3.8%、2.65%、8.18%及2.42%。 公司称,集资所得净额约5.9亿港元,其中约60%将用于提升研发能力,约30%用于提高中国境内外商业化能力,拓展与医疗机构、工厂及商业楼宇场景的潜在客户,余下10%为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Nanhua is a futures company

南华期货获中证监开绿灯 能否靠风险管理吸引投资者?

当前经济不确定性上升或催生服务需求增长,这家在上交所上市的期货公司正寻求赴港第二上市 重点: 南华期货已获中国监管机构批准赴港上市,作为目前A股上市的补充 此次新股发行适值公司加速海外布局,满足中国企业出海的业务需求   梁武仁 当经济不确定性充斥市场,企业和投资者往往增加金融工具使用,以防范资产价值剧烈波动。这正利好南华期货股份有限公司(603093.SS)等金融衍生品专业机构,既催生服务需求,也助力其赴港第二上市吸引投资者。 上个月下旬,南华期货获中国证监会赴港上市备案通知书,对其目前的A股上市形成补充。公司表示,所募资金主要用于拓展全球业务版图。 据4月提交的申请文件,公司拟在马来西亚设立新基地,并增资英国、美国和新加坡子公司,分别支撑欧洲、北美及东南亚业务扩张。文件本月下旬即将失效,南华期货需提交更新版本方能推进上市。 南华期货创立于1996年,是国内历史最悠久的期货公司之一。援引第三方研究数据,公司宣称其以期货经纪业务收入和佣金计,位居国内非金融机构相关期货公司之首。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境外收入规模居全行业之冠。 自2006年起,在国内竞争加剧,加上出海企业需要应对汇率及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南华期货开展海外业务布局,通过中国香港、芝加哥、新加坡及伦敦分支机构,为客户提供横跨亚欧美三洲的跨境服务。 中国其他各类服务提供商,包括银行、云计算和电信服务提供商,在全球扩张的同时,也采取了类似的海外举措,为国内客户提供服务。 海外战略正为南华期货带来实质性贡献。去年,其海外期货净佣金及手续费收入同比增长逾45%至1.457亿元(约2,000万美元),而同期该项收入在境内缩水逾25%至3亿元。与2022年相比,公司海外期货净佣金收入实现近翻倍增长。 相应地,南华期货包含资产管理、证券及杠杆式外汇交易在内的海外金融服务,占去年整体营收比重逾11%,较2023年提升2个百分点,较2022年跃升8个百分点。 今年,南华期货的国际业务增速似进一步加快。尽管最新沪市半年报未单列海外营收,但披露上半年海外客户权益(即经纪客户交易保证金)同比激增32%,远超去年全年10%的增幅。 风险管理 当前,海外扩张仍在进行时,南华期货绝大部分收入仍源自境内。公司虽有期货名称,但期货经纪并非主要收入来源,其营收主力来自境内风险管理业务,该业务本身也使南华期货承担风险。 南华期货的风险管理业务本质上依赖交易技术,例如,公司向客户提供场外(OTC)衍生品如期权、掉期及远期并收取费用,助其规避资产价值波动风险,同时南华期货须对相关资产进行风险对冲。若运作顺利,南华期货可规避亏损甚至获得收益。 然而,若市场突发异动致运作失控,公司可能蒙受重大损失。此外,因客户或无法履行衍生品合约,也使南华期货面临信贷风险。 2022年至去年,南华期货交易净收益连年下滑,风险管理业务收入同步走低,拖累整体营收。显示在地缘政治冲突及特朗普关税威胁下,驾驭波动加剧的市场环境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 故而,波动加剧对南华期货犹如双刃剑,期货经纪服务需求可能攀升,但风险管理业务却因不确定性增强而更难盈利。 经济困局中,客户或选择收缩战线,削减涉足高波动性大宗商品及外汇的业务板块,而非须南华期货等公司提供的对冲风险服务。 不过,南华期货仍保持盈利,去年营收虽下滑但净利润逆势增长14%至4.03亿元。今年上半年,其营收同比持续下降,原因是今年初生效的新规,要求风险管理业务收入由总额法改为净额法核算。事实上,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录得小幅增长。 年初至今,南华期货A股飙涨87%,现市盈率(P/E)近30倍,高于对手瑞达期货(002961.SZ)的20倍,但低于永安期货(600927.SH)的41倍。 作为能从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中独特获益的企业,南华期货或能打动香港国际投资者,其日益扩展的全球网络相较国内同业也具优势。但公司自身绝非无虞,因为其直接涉足衍生品市场,而该领域波动恐将持续。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超额6,700倍 长风药业午收升181%

长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652.HK)周三首日在港挂牌,开市即升219%报47港元,之后股价续向上,中午收报41.5港元,升181%。 公司发售近4,120万股H股,一成公开发售,每股售价14.75港元,公开发售录得超额认购近6,697倍,认购一手的中签率只有1%;国际配售超额11.7倍,集资净额5.25亿港元。 长风药业主要专注于吸入技术及吸入药物的研发、生产及商业化,专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公司今年首季度的收入按年跌2.7%至1.36亿元;期内盈利按年升逾倍至1,281.5万元。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