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不再一骑绝尘 领头者不一定能过终点

理想汽车虽是造车新势力的龙头,但竞争对手已逐渐赶上来,理想面对严峻挑战
重点:
- 去年全年盈利下跌31%至81亿元
- i8成公司进入纯电动车领域的重中之重
刘智恒
新能源汽车势将主宰未来的汽车市场,理想汽车(2015.HK, LI.US)于电动车领域首先脱颖而出,销售数量击败一众对手,亦在云云造车新势力中,率先获取盈利,于赛道上初段领放。
然而,新能源汽车行业彷如杀戮战场,暂时看不见哪家企业拥有坚如磐石的护城河;今天领跑,难保明天已被超越,因为背后追赶的车企不计其数,随时可弯道超车,迎头赶上。
理想刚公布2024年的业绩,或许可看出一点端倪。收入纵然上升16.6%至1,444.6亿元,盈利却出现大幅倒退,按年下跌30.7%至80.85亿元,主因是营业费用上涨,当中销售及管理费大升25%至122亿元。
开局交付脱脚
理想去年的交付量踏入新里程,按年增长33%至突破50万辆,可踏入2025年,情况似乎不太乐观,销量有点停滞不前。1月交付2.99万辆,2月更跌至2.63万辆,要知道,去年底理想连续两个单月交付均超过4万辆。
相反对手出一两个爆款系列或型号,销售实时倍翻。小鹏(9868.HK, XPEV.US)平价车型“MONA M03”连续两个月交付超过1.5万辆,另外“P7+”上市两个月,累计交付突破2万辆。受惠两款新车助力,小鹏1及2月的交付均在3.04万辆,连续两个月赶过理想。
至于近期走势凌厉的零跑(9863.HK),过去两个月每月分别交付也达2.5万辆,狠狠追贴理想的交付数量。
当然,我们不能以短期的交付去论英雄,毕竟每家车企有新款推出,一旦受市场欢迎,销售会突然火爆起来。然而,几家造车新势力在过去半年的交付量,确实有显著的升势,当其它车企渐渐出现规模效益,理想先前的优势就逐渐褪色,所谓“新势力一哥”的称号,将调门越来越低。
小鹏零跑来势汹汹
事实上,理想正面对来自各方的挑战,一方面是造车新势力的对手在后面急起直追,小鹏及零跑外,华为的鸿蒙智行于1月时交付一度达3.5万辆,小米的来势也甚汹汹。
另外,传统车企也担心再不加把劲发展新能源汽车,早晚要在汽车市场掉队,甚至被淘汰出局,吉利(0175.HK)早已发展极氪,一汽亦要伙同零跑去拓展新能源汽车。至于海外势力的特斯拉(TLSA.US),为提高竞争力及应对中国疲弱经济的大环境,将中国的车价调低,直接与内地车企贴身肉博。
除面对列强争逐外,过去理想赖以抛离对手的杀手锏-增程式电动汽车,也不断被对手冲击。所谓增程式电动汽车,是在纯电动汽车的基础上增加汽油机,作用是为车辆的电池充电,解决续航的问题。
随着理想的成功,其它车企岂会䄂手旁观,零跑是其中一家押注增程电动车而成功的例子,问界M7亦曾连续多月销量超越理想L系列,直接冲击理想的核心市场。
决胜全在纯电动
随着纯电动技术越趋成熟,增程车的升势不但会放缓,甚至成为明日黄花,毕竟增程式汽车因燃油机加上电机的双系统,令维护成本高,技术复杂度大,逐渐失去吸引力,纯电动车才是明日市场的主角。
别人看到的问题,理想创始人李想又怎会看不到。早于去年公司推出的理想MEGA,就主攻纯电动市场。然而李想能看见是一件事,能成功又是另一回事,MEGA出师未捷,更被批评得体无完肤,甚至有说车型像殡仪车,结果2024年的销量只有1万辆。
今年理想在纯电动车上将卷土重来,首款纯电SUV的理想i8将于7月上市,公司视之为纯电动车的重要试金石,甚至不惜以牺牲盈利为前提。理想明言,相比短期销量,更在意为用户带来价值及体验,以及充电网络的补能便利性,目标是争取在三年内,成为高端纯电第一梯队。
理想能否再上一个台阶?未来电动车市场又谁主沉浮?暂仍言之尚早,但肯定的是电动车加智能驾驶,技术迅速更新迭代,投资动辄数百亿计,竞争惨烈,造车,再也不是如李书福所言:“不就是四个轮加两张沙发”那样简单的事情。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