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德基餐厅在中国的运营商表示,去年底因疫情防控暂时关闭三分之一门店,但随着清零政策的结束,业务出现反弹

重点:

  • 由于中国在去年四季度实行了一些最严厉的疫情防控措施,百胜中国营收下滑9%,但疫情期间,它依然维持盈利能力
  • 该公司表示在1月份的农历新年期间,其同店销售额录得个位数的中段增幅,还表明计划今年加快开店速度

阳歌

当我们回望历史,书写2022年第四季度的故事时,我们可能会说:中国用了三年时间抗击疫情,终于在这一季走出了漫长、幽暗的隧道。百胜中国(YUMC.US; 9987.HK)的最新季度业绩表明了这条隧道在尽头处有多暗,但也指向了在中国2022年末突然决定放弃“清零”政策后一条更光明的前路。

参考百胜中国的业绩,可以看到中国三年疫情防控战声势之浩大——全国各地的大城市封锁小区,甚至是整个区,包括附近的商铺和餐厅。在11月末封控最严重时,作为肯德基和必胜客餐厅的中国内地运营商,百胜中国不得不关闭或限制营业的门店多达4,300家,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

我们稍后会来看看四季度对百胜中国和其他大型餐厅运营商的其他影响,虽然这些公司可能大部分都在努力忘记这段难熬的时期。但首先,我们来看看百胜中国的业绩透露出的部分信号。它们显示,在漫长的疫情寒冬结束后,对于处境艰难的中国零售商来说,春天可能终于来了。

简单概括下,中国在去年12月初正式取消“清零”政策,突然叫停了一系列疫情防控措施,包括对旅游、逛商场和外出就餐等的限制。在作出这一决定后,感染病例出现暴发式增长,导致关门闭店现象变得更加广泛,原因在于员工人手不足和缺少食客,因为大部分中国人都避免外出就餐。

到了1月中旬前后,情况终于开始回归正常,正好赶上农历新年,这向来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在长达一周的假期里,数以百万计的中国民众为了与家人团聚,而踏上回家的旅途。今年也是这样,而过去两年这一惯常的人口迁徙曾被按下暂停键。

政府数据显示,7天春节假期里,旅游相关支出增长30%,而百胜中国表示,在此期间,它地处交通枢纽和热门旅游景点的餐厅,也实现了更高的增长。更广泛地说,该公司称春节期间,其所有餐厅的同店销售额实现了个位数中端增幅,不过仍低于2019年疫情前的水平。百胜中国还提醒,在春节结束后紧接着的这段时间,生意往往会略有放缓。

“2022年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短短12个月里,我们应对了疫情断断续续暴发、全城封控、全国范围的感染和突然取消强有力的清零政策,”百胜中国首席执行官屈翠容在投资者电话会议上总结刚过去的季度时说。“我有信心,基于灵活、充满适应能力的抗脆弱运营,我们能够焕发活力,并抓住新的机遇。”

春天的迹象

在经历三年下滑后,农历新年期间录得小幅增长,这只是该公司和全中国遭受重创的零售行业,可能迎来春天的诸多迹象之一。百胜中国称,今年计划新开1,100到1,300家门店,这可能意味着与去年净增1,159家新店相比,扩展速度有所加快。截至2022年底,它的门店总数达12,947家。另一个积极的信号来自财务方面,百胜中国宣布提高季度股息,这是它从之前的母公司百胜餐饮(YUM.US)剥离并于2016年在纽约独立上市以来的股息最高点。

屈翠容指出,三年疫情期间,百胜中国旗下的门店数量增加了3,700家。“三年时间里,我们的足迹增加了40%。因此我们的观点是,我们要利用这场危机和逆境,”她在电话会议上说。“展望2023年及以后,我想我们会继续保持相当快速的步伐。”

公告发布当天,投资者将百胜中国在香港交易的股票推高2%。该股在过去52周内上涨了约 25%;10月底以来,随着导致长期下跌的几个监管问题似乎得了解决,在美上市中概股普遍反弹,而该股也上涨超过40%。

基于2022年的业绩,该股现在的市盈率相对较高,为57倍,不过分析机构预计,随着中国经济恢复,该公司今年的利润将增长63%,该股的远期市盈率将降至35倍。相比之下,以中国为第二大市场的星巴克(SBUX.US)的远期市盈率为30倍,而麦当劳(MCD.US)的远期市盈率为25倍。

和百胜中国一样,星巴克的中国业务也在最新业绩中感受到了疫情最后阶段的剧痛。它上周报告称,在截至1月1日的季度里,中国同店销售额暴跌29%,原因是其许多门店关闭,同时越来越精打细算的消费者,可能不想随便花钱买一杯贵价咖啡。

百胜中国该季度同店销售额的降幅要温和得多,为4%,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很多门店被迫限制运营、消费者减少外出就餐时,该公司能将重心转移到外卖和外送服务。高管们在财报电话会议上指出,在最近的财报季度,外卖和外送服务占销售额的近三分之二,其中外送服务占45%。

由于该公司努力维持运营,四季度营收下降9%至20.9亿美元(142亿元),排除汇率因素,该项数据则为增长2%。但通过成本控制和其他措施,该公司设法将餐厅利润率同比提高约3个百分点至10.4%。 因此,其调整后的净收入(不包括上一年的一次性巨额收益)实际上从一年前的1,100万美元增长至5,200万美元。

该公司还在稳步扩大其塔可钟墨西哥餐厅和Lavazza咖啡厅连锁品牌,到今年年底将分别增至91家和85家门店,以实现产品组合的多元化。

总而言之,过去三年对百胜中国及其同行来说,都是难以磨灭的记忆。但与此同时,这段时期也可能加快了它们成本效率的提高,并迫使它们在自动化和店外用餐等领域进行创新,而这些趋势很可能对它们进入后疫情时代非常有帮助。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华润建材华润饮料计划迁册香港

国企华润集团旗下两家香港上市公司周五宣布,计划将公司注册地从开曼群岛迁至香港。 华润建材科技控股有限公司(1313.HK)和华润饮料(控股)有限公司(2460.HK)均发公告,披露公司援引今年5月23日在香港生效的政策,將公司迁回香港。 华润饮料在公告中表示:“公司已在联交所主板上市并在香港设立主要营业地点,迁册后可减少跨国合规的复杂性,精简法律实体架构,有效减少多司法管辖区带来的成本。” 许多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常以开曼群岛为注册地,部分原因是中国对其外国所有权的限制。 华润建材开市持平,中午收报1.78港元;华润饮料开盘后涨0.36%,中午收报11.09港元。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美团Keeta进军迪拜 40天拓展第三个中东市场

外送服务巨头美团(3690.HK)周六透过官方微信宣布,其国际外卖品牌Keeta于当地时间上午11时正式在阿联酋迪拜启动营运。这是Keeta继8月进入卡塔尔、9月登陆科威特后,40天内开拓的第三个中东国家外卖市场。阿联酋亦成为美团在中东海湾地区的第四个战略落点。 公司表示,Keeta在迪拜的启动,是美团“零售+科技”战略的又一实践。迪拜同时成为美团无人机配送品牌Keeta Drone的首个海外站点。未来,Keeta将依托美团积累的高效履约能力,打造“地面+低空”双履约网络,推动即时零售服务的规模化落地。 2023年5月,美团在香港推出KeeTa国际外卖品牌,并于去年9月在沙特阿拉伯营运。根据公司中期报告,KeeTa在沙特的营运已拓展至20个城市。KeeTa所属的“新业务”板块,第二季度收入265亿元(37.14亿美元),同比增长22.8%,经营亏损19亿元,同比扩大43.1%。 美团股价周一高开,至中午休市报102.4港元,升1.79%。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白云山斥7.5亿 购南京医药1成股权

药企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874.HK, 600332.SH)周日公布,透过旗下的广药二期基金,购入南京医药(600713.SH)11.04%股权,作价7.49亿元。 南京医药以医药批发、医药零售,医药“互联网+”及医药第三方物流为主营业务,网络覆盖江苏、安徽、湖北、福建及昆明市,公司早于1996 年已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白云山指出,通过双方在资本层面、分销管道建设、及中医药领域等合作,优化公司在华东区域布局,增强公司医药业务竞争优势,并带动医药制造业务增长,持续推动发展。 周一白云山开盘微升0.4%报18.05港元,公司今年以来股价在15至19港元间波动。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Broad-Ocean Motor: veteran motor maker champions new energy in Hong Kong listing push

电机老兵逐梦新能源 大洋电机叩关港股

从生产车库门遥控器到新能源车电机,净利三年翻倍的大洋电机也来到港股市场赶集 重点: 在全球HVAC电机市场市占率排名第二,在中国与北美市场稳居第一 公司A股股价过去一年飙升143%,市值逼近285亿元   李世达 有没有想过,你家车库门的遥控器,和你电动车动力总成,再到你家空调的压缩机,可能都是由同一家公司生产?这家公司不是什么家喻户晓的国际品牌,而是一家来自中国广东中山的电机制造商——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002249.SZ)。 在深交所上市已逾15年的大洋电机,已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准备登陆香港资本舞台。 成立于2000年的大洋电机,从传统电机业务起家,如今却横跨暖通空调(HVAC)、汽车电驱动系统乃至燃料电池等,产品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以收入计,公司在2024年已跻身全球第二大第三方HVAC电驱动解决方案供应商,在中国和北美市场位居第一。 两条腿走路 公司主要可分两大业务,一是建筑与家居电器电机制造,2024年收入70.8亿元,占比58.4%。其中暖通空调(HVAC)电机贡献超过55%,产品涵盖大型中央空调压缩机、车库门开启器、通风系统风机等。 另外则是汽车动力总成及零部件业务,2024年收入50.2亿元,占比41.5%,当中传统起动机与发电机占25.8%,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及零部件占15.7%。 大洋电机的发展呈现“两条腿走路”,HVAC电机需求稳定,属于刚需消费与基建类市场,能提供稳定现金流;另一方面,汽车电驱业务与新能源汽车深度挂钩,为公司带来成长故事。 从财务数据看,大洋电机的收入表现较为平稳,利润则在近年开始飙升。2022年至2024年,公司收入由109.3亿元增至121.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仅约5%。然而,同期净利润却由4.27亿元飙升至8.88亿元,复合增长率高达44%。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再增34.6%,达6.02亿元。 这背后反映其盈利能力的改善,毛利率自2022年的19.3%升至2024年的22.2%,净利润率也由3.9%跃升至7.5%,展现出成本控制与产品组合优化的成果。另外,占比持续维持在45%左右的海外收入,毛利率普遍高于中国市场。 全球化布局超前 相比许多仍局限于国内市场的中国制造商,大洋电机的全球化布局较为“超前”。截至2025年,公司在全球已拥有15个生产基地,分布于美国、墨西哥、英国、泰国、越南、摩洛哥等地,并在美国底特律、芝加哥、英国伦敦等地设立研发中心。 公司在2015年收购美国百年商用车零部件企业佩特来,并与印度塔塔汽车(TATAMOTORS.BO; TTM.US)成立合资公司“塔塔佩特来”,提升了在国际商用车零部件领域的话语权。不仅能就近服务国际车企与HVAC客户,也能在地缘政治与贸易壁垒不断升高的当下,提供供应链韧性。 不过,公司业务也并非没有短板,其一是收入增速较慢,近三年平均增幅仅约5%,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动辄两位数的增长相比显得保守,这意味其规模扩张速度不足。 第二个问题是公司产品结构中,传统起动机与发电机仍占25.8%,相关业务属于逐渐被淘汰的夕阳业务,而新能源车动力总成占比仅15.7%,仍在追赶阶段。公司的研发投入也相对不足,2024年研发费用率约4.3%,低于日本电产(6594.T)的6%,可能限制长期竞争力。 事实上,大洋电机在A股市场表现不俗,过去一年股价飙升约143%,递表港交所后首个交易日,股价更来到11.69元,创52周新高。目前A股市值约285亿元,市盈率约为27.2倍,虽远低于卧龙电驱(600580.SH)的85倍,但高于日本电产的18.7倍。 对公司来说,赴港上市仍能让公司更直接接触海外资本,提升其国际品牌与治理形象。更重要的是,今年港股市场火热,新能源与科技板块成为集资主力,近期新能源汽车及相关制造产业链板块交易活跃,相关新股往往受到资金热炒,对大洋电机而言自然是个好机会。在近期火热的市场气氛下,大洋电机或许有机会获得较高的市场关注,但长期而言仍要视乎能否讲好“新能源+全球供应链”的故事。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