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云服务提供商的股票自2月份强劲上市以来已经缩水一半,尽管此间表现稳健

重点:

  • 随着容联云在中国利润丰厚的云服务市场站稳脚跟,它的增长看起来相当稳定,甚至可能会加速
  • 公司股票在上市后的急剧下跌让许多人挠头,包括两家股东诉讼专业机构

阳歌

在中国本土上海和深圳上市交易的股票有许多的神秘之处,在这两个市场,小道消息和幕后操纵往往与公司的基本面发挥同样大的作用,甚至是更大的作用。而在纽约和香港上市的中国股票通常不太容易受到这些力量的影响,因为这些市场受到更好的监管,并由更为成熟的机构买家主导。

但是容联云通讯(Cloopen Group Holding Ltd.)正在挑战那一套丛林法则,该公司是一家基于云端的服务提供商,今年2月在纽约证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上市,是中国公司今年最大的IPO之一。

上周,该公司发布了第一季度业绩,这是它自上市以来第二次发布此类季度公告。我们稍后会来看看这些数据,但简而言之:公司公布了相对稳健的增长,并预测本季度的增长势头也差不多。它继续亏损,尽管速度并不惊人。

但尽管如此,自一周前发布了业绩以来,该公司的股票已下跌了约14%。这对其他公司来说或许听起来令人担忧,但就容联云而言,该公司的股价自2月份第一个交易日大幅上涨以来,一直在稳步下行。

容联云上市时以每股16美元的价格出售其美国存托股票(ADS),募集了3.2亿美元,使其市值达到26亿美元。这看起来相当强劲,因为它募资总额相当高,而且价格高于之前宣布的13至15美元的区间。更重要的是,该股在第一个交易日曾上涨了两倍,收于48美元。

但之后就一直在走下坡路,至少它的股票是这样。首日的大部分涨幅很快就消失了,这并不是太令人惊讶,因为这样的涨幅往往是由炒作推动的。即使在那之后,该股仍继续稳步下跌,并在3月底跌破IPO价格。尽管在3月19日和3月26日之间有一个星期,它莫名其妙地跌去了一半的价值,但下降还是相对渐进的。

按照目前的水平,它现在的交易价格大约是其IPO价格的一半。

通常能感觉到上市公司出了什么问题的律师事务所基本上对容联云避而远之。有两家说他们正在考虑集体诉讼,但仔细一看,他们似乎对容联云令人难以置信的股票缩水同样摸不着头脑,转而从投资者身上找线索。

第一份通知是由Schall Law Firm于4月13日发布的,它含糊地宣称,自己正在调查“容联云是否发布了虚假和/或误导性的声明和/或未能披露与投资者相关的信息”。第二份是由Bronstein, Gewirtz & Grossman提交,于5月19日发布。它同样说,该律所正试图确定 “容联云是否发布了虚假和/或误导性的声明和/或未能在2021年2月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时披露与投资者有关的信息”。

业绩稳健

考虑到股票的波动性,我们将聚焦容联云的最新收益情况,它们看起立相当稳健,毫无危险的信号。

该公司今年第一季度实现营收2.045亿元(3200万美元),同比增长相当强劲,达54.4%,超过了发布上一季财报时预测的1.92亿到1.97亿元的一季度营收。它此前的预测是,本季度营收增长将放缓至40%左右。但我们应当注意到,这两个数字都要好于2019年全年30%的增长和2020年18%的增长。

该公司第一季度净亏损从上年同期的人民币4770万元扩大至人民币1.71亿元。但这在相当程度上似乎是股权奖励支出所致,按照非通用会计准则计算,它最近一个季度的亏损从上年同期的5500万元扩大至6300万元,幅度小不少。

深入研究该公司的报告和财报电话会议同样可以看到,并无需要注意的警钟。它的客户群继续扩大,增长速度甚至似乎不断加快,截至3月底,活跃客户达到13109,而去年12月底为13039,去年9月底为“12000多”。

该公司置身于炙手可热的云服务市场,不过它与阿里巴巴、华为和腾讯等巨头相比只是个小角色。在招股说明书中,它表示自己所在的中国云通信行业2019年的规模达到357亿元人民币,预计将以每年约23%的速度增长,到2024年达到1015亿元人民币。

随着股价的稳步下跌,容联云目前的市销率(P/S)相对较低,只有11倍。数据中心运营商秦淮数据集团(Chindata Group)和万国数据(GDS Holdings)的市销率要高得多,分别为20和17。这两个公司来自一个大致相当的领域,因为它们的设施主要用于托管云服务。

容联云通讯在IPO后发布的唯一一条消息是,它在3月10日宣布收购客户关系管理(CRM)软件提供商EliteCRM,价格不详。人们可能会怀疑这次收购存在内幕交易,尽管未见相关媒体报道。没有披露价格也意味着容联云通讯认为这笔交易对其整体财务状况没有太大影响。

该公司也未能在监管机构规定的4月30日截止日期前提交第一份年度报告。但不合规的时间很短暂,它最后于5月10日提交了该文件。

总而言之,容联云的股价在上市后的四个月里持续大幅下跌,实际上并无基本层面的原因。这意味着,如果人们相信它还是2月份上市时估值翻了一番的那家公司,这可能是一个很好的买入机会。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京东拟收购德国电子零售商Ceconomy

德国电子产品零售商Ceconomy(CECG.DE)周四证实,正与中国电商巨头京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9618.HK, JD.US)进行收购谈判。据路透社报道,京东出价为每股4.60欧元,较周三股价溢价约23%,交易总值约22亿欧元(25.9亿美元)。 Ceconomy为欧洲最大消费电子零售商,旗下拥有MediaMarkt与Saturn两大品牌,于多个欧洲国家拥有约1,000间门店,员工人数约5万人。2023/24财年,该公司销售总额达224亿欧元,其中网店贡献达51亿欧元。 若交易落实,将使京东得以大举进军欧洲市场,借由Ceconomy庞大的线上与实体零售网络,扩展其在欧洲的电子商务版图。京东去年曾考虑收购英国零售商Currys,但最终未达成协议。 京东美股周四收跌1.36%,收报33.47美元,港股部分周五低开,至中午收入报130.2港元,跌2.33%。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维立志博一鸣惊人 首开爆升逾倍

南京维立志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887.HK)周五正式挂牌,开市即大升逾倍至72.4港元,其后升幅略收窄,中午收市报69.65港元,较定价高99%。 公司共发售3,686.25万股,每股介乎31.6港元至35港元,最终以上限定价,香港公开发售录得近3,494倍超额认购,国际发售超额认购近40倍。 公司集资净额11.79亿港元,65%用于产品的持续临床开发及监管事务、15%用于扩展现有的管线及优化集团的技术平台、10%用于提升生产能力,余下作一般营运资金。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建滔中期盈利增长强劲

建滔集团有限公司(0148.HK)周四表示,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将录得强劲利润增长,原因是其制造和销售层压板及印制电路板(PCBs)的核心业务表现稳健。 公司表示,预计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飙升逾70%,从去年同期的15.1亿港元增至超过25.6亿港元。 建滔股价周五开盘上扬,并在上午交易中上涨9.2%,报HK$28.35。该公司股价年初至今已上涨约50%。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Zhida seeks to recharge its finances

资金告急 挚达科技三度递表求生

三度递表港交所的挚达科技,背后反映的是中国电动车产业链的集体焦虑 重点: 首季虽融资得7,425万元,但至5月底现金余额已消耗逾半 首季亏损按年收窄,业绩似有反弹迹象    李世达 作为新能源车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电动汽车充电桩制造商上海挚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之路却颇为坎坷。近日,该公司第三度向港交所递表,折射出其背后深层的营运压力与资金需求。 作为一家电动车智能充电解决方案供应商,挚达科技所处的产业恰好搭上新能源车全球快速普及的浪潮。根据市场研究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显示,全球电动车销量持续增长,进而带动包括充电设施、能源管理系统(EMS)、后台云平台等相关基础设施需求高速扩张。挚达科技主攻的正是这个环节,其产品组合涵盖充电桩、EMS解决方案、云端后台平台,以及开发中的自动化充电机器人。 尽管需求存在,但公司的业务却是每况愈下。根据申请文件, 2022年至2024年间,公司收入由升转跌,分别为6.97亿元(9,700万美元)、6.71亿元及5.93亿元。同期净亏损则逐年扩大,分别为2,630万元、5,853万元及2.38亿元。 去年度净亏损大幅增加,主要来自经营开支明显增加,其中,公司销售及营销开支达1.15亿元,较2023年的9,046万元上升近27%。一般行政开支亦由7,366万元升至1.04亿元。反映出公司在拓展市场、投入研发及应对金融资产风险时所面临的沉重财务压力。 不过,截至今年3月底止的三个月,公司营收为2.17亿元,显著高于2024年同期的1.56亿元,亏损则从3,144万元减少至1,705万元,显示某种程度的复苏趋势。 不难看出,公司在经历2024年的调整与压力之后,正在尝试重拾增长轨道。其部分改善,来自产品组合的调整与市场布局的改变。 申请文件指出,挚达科技正积极拓展至特选海外市场,例如德国、荷兰、日本及新加坡等地,并将重点从传统硬件转向具有更高毛利潜力的EMS系统与先进充电机器人产品,以期提升整体利润率与收入稳定性。 手头现金快速消耗 然而,公司现金流状况仍令人担忧。2022年至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均为净流出,2024年更由2023年的2,707万元大幅扩大至1.16亿元。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亦逐年下滑,从2022年的2.06亿元降至2024年的1.41亿元。尽管2025年首季公司透过融资活动获得约7,425万元资金,令截至今年3月底止的现金增至1.46亿元,但短短两个月后的5月底,手头现金又消耗逾半,只剩下7,441.2万元。 这种“融资即消耗”的资金结构,显示公司正急需进一步补充资本,支撑其在电动车充电解决方案市场的技术投入与国际扩张计划。 与同业相比,其市场地位与成长潜力便更显微妙。以国内龙头、特锐德(30001.SZ)旗下的特来电为例,其不仅具备自营运营网络与品牌优势,近年亦逐步涉足海外市场,与挚达科技构成正面竞争。此外,星星充电、云快充等业者则在平台运营与公私合营项目上更具经验与政府资源。 相较之下,挚达科技的优势仍集中在技术整合与产品组合多样性,例如EMS平台与自动充电机器人等创新技术,但即使能有效商业化,在细分市场也将面对一场场硬仗。 目前,全球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仍处于快速扩张阶段。根据BloombergNEF预测,到2030年全球将需要超过一亿个充电点,对应充电设备的总投资额预计超过2,500亿美元。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政府政策也强力推进“新基建”,支持充电桩与能源互联网建设,加上海外如欧盟、日本也提出碳中和目标并配套公共充电设施建设,整体产业处于高景气周期。然而,在高速增长背后,行业也面临激烈价格战与产品同质化的困境,对企业的研发能力、资本实力与市场拓展速度提出更高要求。 若从估值角度切入,截至目前市场对类似公司的估值已逐步趋于审慎。部分已上市的同业如能链智电(NAAS.US)与特来电,市销率都在2倍以下。在全球电动车基础设施建设大势未变的前提下,公司所走的高技术、高毛利路线具备一定差异化优势,但现实挑战亦极为严峻:现金流吃紧、负债压力、利润难见,仍是刻在其成长故事上的巨大问号。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