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餐饮运营商称,由于其广受欢迎的酸菜鱼品牌表现强劲,去年公司利润至少增长1.66倍,与此同时,其竞争对手海底捞则呈相反的态势

重点:

  • 九毛九称,其收入和利润去年分别增长了至少50%和166%,其广受欢迎的太二酸菜鱼餐厅令食客们趋之若鹜
  • 竞争对手海底捞称,预计2021年亏损38亿元到45亿元,这是其2018年IPO以来首次录得亏损,此前公司采取了激进的扩张策略

刘小燕

当餐饮连锁运营商九毛九国际控股有限公司(9922.HK)2020年在香港上市融资时,投资者们激动不已,超额认购了零售部分的近200倍。彼时,竞争对手海底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6862.HK)就像它提供的火锅一样火热,正在以指数级扩张。人们对九毛九复制海底捞的成功寄予厚望。

两年过去了,事实证明投资者的乐观情绪既是对的,又是错的。上周,两家公司发布了截然不同的公告。九毛九发布了正面盈利预告,而海底捞则发布了盈利预警。似乎是对业绩下滑表达歉意,海底捞后来于本周宣布,其联合创始人张勇在公司过度扩张之后,已经辞去首席执行官一职。

在许多方面,这是现代中国版的“两家餐饮连锁的故事”,讲述的是这个国家在过去10年对火锅的热爱。

九毛九在2月22日的公告中称,预计去年至少盈利3.3亿元,较2020年增长165.9%或更多。全年收入增长至少50%,至41亿元甚至更高。公告发布的第二天,九毛九股价小幅上涨,说明投资者已预料到该公司人气火爆的太二酸菜鱼的强劲表现。

海底捞一天前发布的声明则要悲观得多。该公司表示,预计2020年净亏损38亿元至45亿元,扭转了2020年盈利3.1亿元的局面。这将是该集团2018年在香港高调上市之后首次录得亏损。海底捞表示,全年收入将为400亿元或更多,同比增长超40%。

这份盈利预警并没有太出人意料,因为在2020年,海底捞的净利润就已经下跌了86.8%。公告发布后,海底捞股价基本处于下跌态势,周四收于18.52港元,较预警当天跌了5%。接替张勇担任首席执行官的是他的前副职、首席运营官杨利娟,张勇将继续担任董事长。

两家公司业绩的鲜明对比十分引人注目,尤其是考虑到它们几乎是在同一时间成立的,都找到了一个极受欢迎的餐饮形式,并且拥有相似的运营模式——由中央厨房生产半成品菜肴,以确保产品质量以及更高效的备餐流程。

那么,两者有何区别呢?区别就在商业模式,九毛九的优势似乎主要来自其风靡的太二酸菜鱼连锁餐厅,后者贡献了超七成的收入。与此同时,海底捞的弱点则要归结于近些年来的过度扩张——九毛九或许应该吸取这个教训,如果它想要保持目前的健康状态的话。

提供奇特服务的餐馆

在1994年创办海底捞之前,张勇是一名工人。它以麻辣川式火锅以及各种稀奇古怪的服务而闻名,比如为等座的食客提供免费的美甲和按摩服务,还有拉面表演。在上市的时候,这家总部位于北京的餐饮企业已经将网络扩展到整个中国大陆,以及新加坡和港台地区,使其成为中国最大的火锅连锁店。

在香港上市时,该公司筹集了9.63亿美元(60億元),上市第一年,公司收入激增59.5%,达到169.7亿元,净利润增长60.1%,达到16.5亿元。它的平均翻台率是令人羡慕的每天五次。这种繁荣助长了扩张的欲望,海底捞在2018年开了200家新店,2019年开了308家,在2017年底273家分店的稳定规模上,大幅扩张。

但这个急剧扩张的帝国建立在可疑的判断基础上。海底捞的管理层认为,2020年是进一步大举扩张的好时机,以利用疫情导致的低廉租金,那年又新开了544家餐厅。截至去年6月,店面总数已达1,597家。

在大幅扩张的推动下,去年上半年收入翻番,达到200亿元。但它的净利润只有9,650万元,经过换算,每家餐厅的日均净收入只有334元。翻台率也下降到每天三次。张勇后来承认,是自己判断失误以及“盲目自信”,该集团在2021年做出了调整,关停300多家餐厅。

比较而言,九毛九的增长更为明智——至少到目前为止是这样。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95年,创始人管毅宏在海南开了一家小面馆。九毛九成立于2005年,2010年从一家传统的餐饮企业转型为连锁餐厅,以“九毛九”这个同名品牌经营门店。

随着公司走向成熟,这家总部位于广州的餐饮企业遭遇了典型的逆境——就餐人数和营业额都出现了下降,直至2015年找到新的成功模式,成立了太二。太二以年轻食客群为目标客户,它的酸菜鱼在中国风靡一时,太二迅速壮大,在2021年上半年,占公司总收入的比例达到惊人的79.2%,而2016年的占比只有6%。

与海底捞一样,九毛九的生意也受到了疫情和激烈竞争的拖累,迫使它在2020年关闭了66家门店。但与海底捞比较,它的痛苦要轻不少。截至2021年6月,九毛九在中国的70个城市有419家门店,数字比海底捞少得多。不过,九毛九最终是否会像海底捞那样扩张,还有待观察。毕竟,当情况蒸蒸日上时,踩油门总是诱惑大大的。

就目前来说,投资者还是相当看好九毛九的增长前景,其市销率相当可观,为5.58倍,是海底捞2.14倍的两倍以上。

尽管它们的命运不同,但这两家公司的股价与更广泛的行业趋势大致相似。两家公司在上市后股价都出现上涨,并在2021年2月中旬见顶,当时海底捞的股价高达85.8港元,九毛九则为37.15港元。但此后,海底捞稳步下行,现在徘徊在其17.8港元的发行价附近。九毛九在过去一年中下跌了14%,但仍比其IPO价格10.28港元高出约50%。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脑动极光中期收入近翻倍 亏损仍扩大

脑动极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6681.HK)周四公布,截至6月底止六个月,收入按年大增92.8%至1亿元(美元)。不过,公司亏损进一步扩大,期内录得亏损1.27亿元,按年扩大11%,经调整净亏损为8,802万元。 公司指,收入上升主要来自购买系统的医院增加,由去年同期的186家增至205家,患者使用次数亦由约180万次增至259万次,院外使用人数增至12,915人。同时,医疗AI大模型解决方案贡献逾2.4亿元收入,成为新业务增长点。然而,销售成本、行政及研发费用大幅增加,拖累整体亏损扩大。 脑动极光是一家专注于认知障碍数字疗法解决方案创新企业。今年6月,公司集团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及首席研发官王晓怡因抑郁症辞职。 脑动极光股价周五平开,至中午休市报5.36,跌1.83%。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富卫上市首份中期业绩赚4,700万美元

保险公司富卫集团有限公司(1828.HK)周五公布上市后首份中期业绩,新增业销售额以按年化新保费计算,同比上升38%至12.46亿美元。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7号,净利润达4,700万美元。 税后营运利润增长9%至2.51亿美元,当中中国香港与澳门、泰国和柬埔寨、日本及新兴市场等地区持续为集团带来正面页献。 集团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黄清风表示:“将公开招股所得,用于进一步提升资本实力及财务灵活性,包括减少整体债务,以支持业务增长及拓展客户及渠道覆盖渗透的机会。” 富卫周五接近平开报42.7港元,公司本周股价急升逾一成。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禾赛计划赴港进行二次上市

根据周二中国证券监管机构在其网站发布的通知,在纳斯达克上市的自动驾驶技术公司禾赛科技 (HSAI.US),计划在香港作二次上市。 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网上资料,主营光探测和测距(激光雷达)技术的禾赛科技,计划在香港上市发行5,120万股普通股, 禾赛科技于2023年2月在纳斯达克上市,筹资1.9亿美元。股价自去年10月以来上涨近五倍,目前交易价较IPO价格高出约40%。本月公司发布第二季度业绩,营收同比增长54%至7.06亿元。本季扭亏为盈,净利润达4,400万元,一年前则亏损7,200万元。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Zhaojin Mining's profit double in first half

受惠金价牛市 招金中期盈利飙升

国际金价持续走高,带动招金矿业上半年净利增逾160%,但盈利结构与偏高的估值可能让投资人却步 重点: 公司上半年收入69.73亿元,净利同比大增160.4%至14.40亿元 “其他支出”达9.43亿元,按年暴增293%,其中减值损失7.11亿元    李世达 黄金行业绝对是今年上半年乘风破浪的一大板块,国际金价在地缘政治、美元债务风险,以及央行持续买盘推动下屡创新高。从伦敦现货金价突破每盎司3,500美元,到上海黄金交易所金价较去年同期飙升近四成,这场黄金牛市成为资本市场的焦点。招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1818.HK)不例外,也成为这一趋势的受益者。 根据招金矿业最新公布的中期业绩,上半年公司收入达人民币69.73亿元,同比大增50.7%;母公司股东应占溢利14.4亿元,同比暴涨160.4%。 这份业绩放在同业之中丝毫不逊色,规模更大的紫金矿业(2899.HK; 601899.SH)上半年净利润按年增长54.1%至232亿元;山东黄金(1787.HK; 600547.SH)净利润按年增长102%;至于中国黄金国际(2099.HK)则实现扭亏赚1.16亿美元。 相比其他同业多样化经营相比,招金的收入主要来自黄金开采与冶炼,属“纯黄金公司”,自产金占比高,利润与金价高度挂钩。金价上升的同时,公司产量亦录得增长,上半年黄金总产量达14,288公斤(约45.9万盎司),同比增长8.42%,其中矿产金贡献10,236公斤,同比增长13.8%。公司在金矿相关的收入(主要来自黄金销售)约为61.64亿元,占总收入比重达88%。这种“黄金纯粹性”在金价上涨时期带来更大的利润弹性。 同时,公司在成本端亦展现出一定控制力,上半年公司综合克金成本仅小幅上升2.9%至每克216元,远低于同期国际金价约25%的涨幅。公司毛利率由42.7%提升至43.7%,创多年高位,显示其成本控制与金价红利叠加的效果。 财务结构方面,上半年总资产升至582.7亿元,净资产同比增长近9.5%至275.8亿元,现金及等价物达32.5亿元,较去年底增加六成。虽然总负债增加8.1至306.8亿元,但杠杆比率已由去年底的43.4%降至41.2%,财务压力有所缓解。 减值拖累单季表现 不过,对于投资银行而言,这份业绩并不完全满意,瑞银在最新报告中对招金的评价就显得审慎。虽然上半年业绩增长160%,但单看第二季度,净利润仅为7.81亿元,虽同比增长超过一倍,但却低于瑞银预期的9.5亿元。换句话说,单季的表现其实不及个别投行的预期。 更令人担忧的是“其他支出”达9.43亿元,按年大幅增加293%,其中单是减值损失就高达7.11亿元,吞噬了不少利润,也暴露出部分资产与项目在经营上的不稳定性。 若将全年预期纳入考量,市场普遍预测招金2025年度净利润约为33亿元,而上半年仅完成44%,意味下半年需要持续保持甚至超越二季度的水平,才能不负市场的期望。对投资者来说,这样的节奏并非没有隐忧。 另一方面,公司在产能与勘探开发方面积极布局,上半年山东瑞海项目日产1.2万吨的系统已试车,夏甸金矿深部开拓亦在加速,为未来数年的产能增长奠定基础。同时,公司设立超亿元勘查基金,在多个成矿带推进探矿工作,上半年新增资源量达25吨,储备能力进一步强化。 目前市场前景看似仍对黄金有利,美国赤字居高不下,地缘局势持续紧张,央行买盘意愿强劲,这些因素共同支撑金价。然而,风险同样存在。若美元意外走强,或避险需求出现回落,金价可能快速回调。瑞银在报告中小幅上调了招金2025与2026年的盈利预测,并将目标价由23.6港元调升至25.3港元,但同时提醒,需要密切关注未来可能出现的减值风险。 股价方面,业绩公布首交易日,招金微升0.84%至21.58港元,今年累升逾96%。高金价与亮眼业绩确实提供了股价支撑,但估值水平已不低,目前市盈率达56.8倍,远高于紫金矿业的16.7倍及山东黄金的39.5倍。考虑到目前价格及公司收入高度依赖黄金,虽然能够在金价牛市里成为最大赢家,但抗风险能力较弱,一旦行情转折,跌幅也可能远超同业。短线投资者需要警惕高追风险,耐心等待金价或股价震荡回调后再行布局或更合适。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