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私立学校的海亮教育发起私有化要约,这为处于困境中的其他教育领域的机构设定了可能的方向

重点

  • 一个以管理层为首的集团提出以较大的溢价私有化海亮教育,为中国的教育上市公司设定了一个潜在的方向
  • 在近来政府主导的对民营教育部门的整顿中,海亮教育受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仍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

阳歌

回顾历史,人们会将2021年标记为中国民办教育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此前政府发起了一项旨在减轻青少年课外辅导的大规模整治。在这场运动中,有一个群体相对受到较少的冲击,那就是为青少年学生和成年人提供学历课程的私立学校。

但谁都不能保证清理整顿已经结束,特别是这场整顿涉及教育中国青少年这一敏感业务。这种担忧可能是海亮教育集团(HLG.US)提出一项新的私有化方案的主要动机,该公司上周宣布,收到以其创始人冯海良为首的一个集团所提出的收购要约。

这一提案本身相对简单,尽管与之相关的各种情况绝非如此。海亮教育表示,收购集团提出为该公司的每股美国存托股票(ADS)支付14.31美元,比上周四宣布交易前的最后收盘价高出25%。

公告发布后,该股大涨18%,交易量比平常水平高出许多倍。此后继续上涨,周二最新收盘价为14美元——仅比收购报价低2%。其最新价格与收购价之间的微小差距意味着,投资者相当确定交易会得以完成——这个可能性很大,因为投资者可能只想一劳永逸地摆脱这只充满不确定性的股票。

最关键的是,中国可能的确是希望陷入困境的民营教育领域的所有公司都完全放弃公开上市。这种改变实际上会使中国更符合西方标准——倾向于让私立教育保持非营利性质,以避免追求利润和学生利益最大化之间的潜在冲突。

简要总结一下整体情况,中国在9月启动了名为“双减”的全面民营教育改革。主要内容包括禁止在周末和公共假期提供课外辅导服务,并要求所有民营机构获得官方的办学许可证,并在非营利基础上运营。

对于那些在近年来课外辅导领域找到金矿的上市公司来说,这场运动具有巨大的破坏性。许多家长认为,上课外辅导班对他们的孩子在中国竞争激烈的教育系统中,获得优势至关重要。.

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一些曾经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公司被抹去了90%甚至更多的市值。我们已经看到了这场运动的几个直接受害者,包括精锐教育(ONE.US),它在10月宣布停止其大部分业的运营;以及瑞思教育(REDU.US),它宣布计划将大部分资产转让给一个私营集团。

有几家公司表示,他们打算继续前行,并将试图拯救其企业,在许可的范围内运营,比如艺术和留学等非学科领域的课程。这些公司包括新东方(EDU.US)和好未来(TAL.US)等老牌巨头,它们的市值仍分别为34亿美元和26亿美元;以及有道公司(DAO.US)和高途科技教育(GOTU.US)等较新的公司,它们认为自己拥有专有技术和其他能力,在新形势下具有优势。 

夹在中间

虽然对于我们上面提到的这类公司来说,情况相对明朗,但对于海亮教育和中国东方教育(0667.HK)这家规模不大的公司来说,情况就没有那么明朗了。这些公司提供真正的学历课程,而且市值也相当可观,为K-12学生提供学历课程的海亮教育和为成年人提供职业培训的中国东方教育目前的市值分别为3.6亿美元和14亿美元。

在这两家公司当中,海亮教育的地位似乎是最不稳定的,因为它为中小学生提供教育——这在中国是一个特别敏感的领域。

在新的制度下,各组织机构不得利用合同安排来控制提供从幼儿园到9年级义务教育阶段的私立学校。这是海亮的主要业务之一,提供义务教育的私立学校也被禁止与关联方进行交易。 

这些变化迫使海亮教育放弃了对从事义务教育的旗下机构的控制,并在6月底停止了所有K-9业务,导致第三季度出现了约2.52亿元人民币(4,000万美元)的减值损失。去年10月,海亮还被迫实际上退出了家教业务,将其在一家提供课外课程的子公司所持股份出售给了海亮教育母公司董事长控制的一家实体。在此之前,这种辅导课程一直是它增长最快的业务之一。

因此对于海亮来说,以及所有试图在新规下挽救业务的其他公司来说,从财务角度来看,未来几年将相当糟糕。大多数公司最新的财报都是第三季度的,也就是截至9月前,基本是在新规定生效之前。

虽然大多数公司都预计到了将感受到的影响,但在它们于明年2月开始发布第四季度报告之前,我们不会对真实情况有真正的了解。即使到了那时,在开始好转之前,至少一年之内的情况都可能只会更糟。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海亮教育愿意私有化。鉴于这一现实,如果其他一些打算挽救业务的上市公司也在未来几个月提出私有化报价,也就不足为奇了。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资产减值后 华宝国际上半年盈利翻倍

电子烟产品制造商华宝国际控股有限公司(0336.HK)周五表示,年前进行多项资产减值后,公司于2025年上半年盈利约倍翻。 公司预计2025年前六个月的利润介乎1.51亿元至1.77元间,同比增幅分别为91.3%至124.3%,较2024年上半年报告的7,900万元显着提升。 公司表示:“该增幅主要于2024年同期确认了商誉减值约0.293亿元、其他资产减值约人民币0.202亿元,以及联营公司的投资减值拨备约0.480亿元所致,而本报告期间则没有类似减值拨备。” 在调整后,即扣除股份支付费用和减值相关损失后,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税前利润为2.236亿元至2.496亿元,同比增长1.1%至12.9%。 华宝国际股票周一开盘上涨,每股港币3.42元,涨5.2%。该股年内已上涨54%。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核数师对恒达持续经营产生重大疑问

房地产开发商恒达集团(3616.HK)周一公布去年全年业绩,截至12月底止,收入27.6亿元,按年下跌22%,并录得亏损2.7亿元,2023年同期则有盈利4,094万元。 期内集团的现金及受限制银行存款约4.1亿元,短期银行借款为3.7亿元,长期银行借款为3.88亿元。公司的杠杆比率为66.8%,较2023年底止的51.1%增加约15.7个百分点。 公司的核数师指出,恒达向第三方及一名关联方提供的财务担保,可能产生现金流出达68.4亿元,鍳于集团现金流较低,而产生足够现金流能力又不明朗,可能对其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问。 恒达自去年4月2日开始在联交所暂停买卖,停牌前报0.26港元。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Zhipu shifts IPO strategy amid management turmoil, stiff competition

人事动荡内卷严峻 陷困局的智谱谋港上市

原在进行A股上市辅导的人工智能企业智谱,突有消息指正考虑转往港股上市 重点: 智谱先后获多轮融资,估值达400亿 公司今年出现大地震,多位高管相继离任 刘智恒 近期深度求索(DeepSeek)在人工智能(AI)领域大出风头,被描述为中国力抗老外的神兵利器。然而,在美国Open AI 眼中的劲敌或许另有其人,矛头直指甚少出现在公众目光的低调高手—北京智谱华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OpenAI不讳言,智谱在中国对外拓展上扮演关键角色,其在海外的业务,以及与中国政府的深厚联系,值得国际社会关注。美国政府更在今年1月,将智谱列入贸易限制黑名单。 香港投资者未必认识智谱,但随着近日一则消息,港股市场开始对智谱的关注。7月中彭博报道,被视为A股市场“大模型第一股”的智谱,虽已启动内地的上市辅导,但亦考虑将上市地点从内地转至香港,初步计划集资3亿美元。 语言模型的大神 成立于2019年的智谱,专注开发大型语言模型,创始人来自清华大学的唐杰及张鹏。智谱原属校企,后脱离独立,先后历十多轮融资,投资者星光熠熠,有阿里巴巴、腾讯、红杉、启明创投及君明资本等。 不光如此,国家对智谱亦鼎力支持,国企珠海华发、杭州城投及成都高新区,今年3月共投入18亿元。市场估计,最近一轮融资后,公司估值400亿元。 在内地AI六小虎中,智谱被认为是老大哥,一来成立较早,二来屡获国家扶持,而公司超大规模语言模型GLM-130B,是2022年亚洲唯一入选斯坦福评测的全球主流大模型。 人事大地震 2023年当ChatGPT忽然爆红,内地私募或风险基金对AI公司趋之若鹜,争相捧着资金来敲智谱的大门。不过AI市场的变化,一点也不逊于大模型迭代更新的速率,智谱的光环逐渐褪色,更陷入一场困局。 最近半年公司高管接连离职,本来人事变动在AI行业并非大不了的事情,但智谱的情况仿如地震,年初首席战略官张阔及专责融资的副总裁曲藤相继离任后,融资推进就有点困难。2月时,应用AI及合作副总裁李惠子亦离任。到上月,就连COO张帆也宣布离职,据闻是对业务重新划分有所不满。市场更传出智谱AI院的负责人东昱晓也辞任,虽然公司否认,但消息仍不迳而走。 其实在人事变动前,公司的问题已开始浮现,特别是深度求索的面世,杀了专攻大型语言模型的六小虎一个措手不及,作为虎头的智谱更是首当其冲。 DeepSeek横空而出 深度求索推出后,市场发觉原来低成本都可以做出好东西,仍在不断输血的大型语言模型企业的情况就变得尴尬;投资者质疑,究竟是否仍对大型模型投入海量资金? 六小虎中的百川智能创始人王小川即时转变战略,不再继续投资基础模型,改攻医疗保健应用。前谷歌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创立的零一万物,亦表示停止投资开发基础模型。 事实上,市场的竞争日趋白热化,智谱也被迫走上降价之路,如GLM-4-Flash的价格每百万tokens(模型理解和处理文本的计算单位)只收0.06元,但在一年前,每千个tokens收费为 0.5元,可想而知,降价幅度是何等惊人。 今年初深度求索发布的DeepSeek-R1,让智谱平添不少压力,因为现时许多客户均倾向于DeepSeek的模型,直接影响智谱的B端业务部署,令智谱要向企业拿订单时面对更大挑战。 一方面开源陷困局,另外节流又难做到,毕竟大模型的研发需要高额的投入,智谱坚持自研技术,让情况进一步恶化。据《财经杂志》报道,2024年公司的收入仅约3亿元,但亏损达到20亿元。 面对内忧外患,又未能开源节流,智谱暂只能寄望尽快拿到资本市场的上市车票,除可以融到资金外,也可提升公司层次,后续的拓展更有一个大平台支撑。碰巧香港新股市场正借大热,特别是AI概念股份更加成市场宠儿,有见及此,智谱除在内地续进行辅导外,也作出两手准备,不忘香港这个窗口,香港始终都是面向国际的资本大舞台。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六福集团首季零售止跌回升

珠宝零售商六福集团(国际)有限公司(0590.HK)周四公布,截至6月底止三个月的第一季度整体零售值及零售收入扭转跌势至双位数增长,分别按年升13%及14%。整体同店销售亦止跌回升5% 港澳及海外市场零售值按年升9%,零售收入升8%,同店销售升3%,全部都止跌回升。其中,香港同店销售升1%,澳门跌1%,海外市场升20%。至于内地市场零售值、零售收入、同店销售,分别升14%、31%、19%。 公司称,虽然季内国际平均金价升约四成,按重量计价的黄金产品同店销售仍大幅改善至持平。定价首饰产品的同店销售本季进一步提升19%。截至6月底,集团全球有3162间店铺,上季净减少125间,主要是内地品牌店减少。公司对内地中长线业务前景审慎乐观,计划今年度在海外净增加约20间店铺。 六福集团周五股价高开0.7%,至中午休市报22港元,升3.04%。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