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讯:六福第二季度销售表现理想
珠宝零售商六福集团(国际)有限公司(0590.HK)公布2026财年第二季度销售表现,截至9月底止,与首季度比较,整体零售值环比升18%、零售收入升15%,同店销售升10%。 六福于香港、澳门及海外市场的零售值及零售收入均按年升13%;内地市场第二季零售值按年升 20%。另外,香港同店销售较首季上升10%,澳门上升15%,海外市场上升13%。 公司在香港市场的黄金产品第二季度平均售价,由去年同期的12,600 港元升 27%至16,000 港元,而定价首饰产品则由4,800 港元升 27%至 6,100 港元 周三六福开盘跌0.6%报25港元,公司过去一年股价从低位上升逾90%。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富卫上市首份中期业绩赚4,700万美元
保险公司富卫集团有限公司(1828.HK)周五公布上市后首份中期业绩,新增业务销售额以按年化新保费计算,同比上升38%至12.46亿美元。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7号,净利润达4,700万美元。 税后营运利润增长9%至2.51亿美元,当中中国香港与澳门、泰国和柬埔寨、日本及新兴市场等地区持续为集团带来正面贡献。 集团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黄清风表示:“将公开招股所得,用于进一步提升资本实力及财务灵活性,包括减少整体债务,以支持业务增长及拓展客户及渠道覆盖渗透的机会。” 富卫周五接近平开报42.7港元,公司本周股价急升逾一成。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以货为币 资产上链 RWA热潮的机会与风险
稳定币条例即将正式上路,RWA风潮提前涌现,香港链上金融开启一场热闹的实验 李世达 香港《稳定币条例》将于 8 月正式实施,全球目光再度聚焦这座亚洲金融中心。稳定币发行的规则确立,也为“RWA”(现实世界资产)开辟了一条通往主流金融市场的法治通道。 RWA指的是透过区块链技术,将现实世界中可验证、可交割的实体资产(如大宗商品、不动产、票据等)进行确权与数字化,进而发行代币,于链上流通与交易。这种资产代币化(tokenization)不仅提升了交易效率,更打通了传统金融与加密经济的桥梁。RWA最大的潜力在于,它不是凭空创造一种虚拟资产,而是让实体经济变得更透明、更可融资、更流动。 而稳定币条例之于RWA的重要性,在于它为RWA所需的数字结算与清算系统提供了法理基础。没有稳定币,就无法构建可编程、可实时计价与结算的代币交易环境,RWA难以突破应用瓶颈。同时,稳定币本身若无可对应、具价值基础的链上资产,其发行与使用也难获信任与规模支持。RWA提供了稳定币实际锚定物与使用场景,能提升稳定币作为结算工具的可信度与通用性。 自2023年6月起,香港金管局与财库局支持多个稳定币与RWA试点项目,包括金银业贸易场、中银香港、香港交易所、HashKey与Ant Digital Technologies(蚂蚁数科)等多方参与。除此之外,浙江、山东等外贸重地也有多家出口型企业透过合作平台,将铝锭、铜板与白糖转为链上资产,用于融资与海外订单预付结算。 据波士顿咨询(BCG)公布的估算数字,至2030年,全球代币化市场有望达到16万亿美元规模,这一数字约相当于当前黄金市值的三倍。 市场快速反应 资本市场对这波风口的反应显然更为迅速。狮腾控股(9993.HK)、广联科技(8279.HK)、德林控股(1709.HK)等多家港股公司在短时间内接连宣布进军RWA与稳定币业务,不论是表态有意申请牌照、签订合作协议或简单表示“正在研究相关方向”,都迅速引发市场炒作与股价上升。 有市场专家警告,现时“稳定币概念股”部分已严重偏离基本面。由于北水资金短炒助推,多数公司仅凭合作意向或传闻即被资金追捧,后续若无实质落地,8月监管政策正式实施后势必面临估值回调风险。 事实上,RWA作为连接资产确权与链上金融的基础设施,是对企业是否真正拥有产业场景与交易需求的考验。那些拥有实体商品交易、仓储物流、跨境清算、区块链应用经验的企业,在这场变革中更具竞争力。 而金融科技平台则可凭藉现有用户基础与技术能力,搭建资产代币化与结算系统。如复星国际(0656.HK)旗下金融科技平台星路科技,近日发布一站式RWA平台FRP。星路预计,货币基金RWA代币化之后,会是债券、风险评级相对较佳的基金、票据等产品,再之后才会是实物资产。标准化资产会是两三年内市场偏好的RWA类型。 随着《稳定币条例》于8月生效,香港或将真正迎来以实体经济为基础的链上资产时代。但这场资产重构的竞赛,终究不会奖励跑得快的人,而是给予那些跑得稳、做得真的企业。 李世达,咏竹坊编辑。他的联络方式:shihtalee@thebambooworks.com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股价倍升流通量低 西锐飞机融资是时候
西锐飞机大股东减持股份,套现近7亿港元,料公司有机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 重点: 过去半年,西锐股价升幅逾倍 母企被列入美国制裁名单的阴霾渐淡化 刘智恒 作为香港市场第一只飞机制造股,西锐飞机有限公司(2507.HK)自去年7月上市后,并不受市场注目,但随着今年股价的飞升,开始渐渐引起投资者的关注,公司大股东中航通飞香港亦趁机减持手上股份。 西锐发公告,中航通飞香港于7月3日以每股39.98港元(较前一个交易日折让8%),出售1,750万股西锐股份,占总发行股本的4.78%,套现近7亿港元。出售完成后,大股东的持股比例,由原先的84.97%跌至80.18%。 减持翌日,西锐股价即时受压,开市后一度跌7.4%,但仍力守在40港元关口,收市报42.15港元,只跌3%。似乎大股东的减持,对股价的实际影响没原先估计严重。抗跌力强的背后,值得我们进一步分析西锐的投资价值。 上市受尽冷待 先说说西锐的前世今生,中航通飞香港的母企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下称中航工业),于2011年从美国的Klapmeier兄弟手上,购入Legacy Cirrus的70%股权,公司有两条飞机产品线,一是SR2X系列,主要供零售客户使用的单引擎活塞飞机;另外是愿景喷射机,供零售客户或在较小范围内包机运营之用。 中航工业接手后,西锐业务蒸蒸日上,其中SR2X系列飞机于过去23年间,一直是市场上最畅销的单引擎活塞机。西锐早有上市打算,岂料2021年,美国将中航工业列入制裁清单,虽说西锐未被列入其中,市场还是对此有保留,毕竟美国政府态度阴晴不定,来自当地的质疑声音亦从没停过。 因此西锐去年中在港招股时,就受到市场冷待,公司发售5,488万股,只占发行股份的15%,公开发售的更只有548.8万股,占发行股份的1.5%。 最终公开发售超额仅0.56倍,国际配售亦只超额0.57倍,结果以近下限27.5港元定价,集资净额只有13.92亿港元。当时公司引入五名基石投资者,购入8.51亿港元股份,持股量为8.5%。 有望坐上融资快车 西锐的实际集资极为有限,而且五大基石投资者分别是国调基金二期、太仓高科、常熟东南、无锡建发新投及无锡金投,没有国际机构投资者的身影,也没有内地著名私募基金,很大机会只是为支持西锐上市的友好。撇除基石投资者,公司实际在市场流通的股份只有6.5%。 上市首半年,股价长期在20港元水平徘徊,一度更跌至低位16.718港元,较上市价低近四成。可幸是半年后锁定期完结,未见基石投资者大手抛售。相反,踏入今年2月,西锐股价开始如飞机升空,一飞冲天,上月高见47.45港元,较上市价高73%。 股价已大幅上升,加上市场流通量低,今次大股东减持股份,预计公司未来有机在市场进行集资行动;毕竟去年上市融资规模小,如透过股份配售,除可增加资金配合未来发展,亦可将市场流通量提升;若能引入机构投资者,更能进一步优化股东组合。 盈利续增估值合理 事实上,西锐的业绩大有资本吸引投资者。2021至2023年间,收入分别为7.38亿美元、8.94亿美元及10.68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20.3%;盈利7,240万美元、8,810万美元及9,110万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2.2%。 2024年的收入按年升12%至12亿美元,盈利大增32.5%至1.2亿美元。公司表示,期内的飞机交付量达到731架,按年增加23架。另外,新增订单更增加114架。订单量增加之下,预期今年的业绩表现可以持续。 至于一直威胁西锐的地缘政治问题,今年特朗普上场后的关税战,对西锐未有影响;即使母公司早已位列黑名单,至今西锐未受牵连。投资者见过了一段时间,西锐未被美国针对,原先的戒心逐渐放下,加上眼见业绩连年增长,都开始对西锐另眼相看。 现时西锐的市盈率约16倍,竞争对手Cessna的母公司德事隆(TXT.US),在美国的市盈率约19倍,相较下西锐并不算高,加上公司今年业绩有望续增长,现价仍具值博率。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简讯:椰子水第一股 if首挂午收升44%
椰子水品牌if母企IFBH Ltd.(6603.HK)周一在港首日挂牌,开市股价即升58%报43.9港元,之后股价略回软,中午收市报40港元,升44%。 公司发售4,166.7万股,每股定价27.8港元,录得超额认购2,681倍,国际配售则接近足额,集资净额近10.73亿港元。 集资所得的30%用于加强仓配能力,22%用于品牌建设,13%用于巩固中国内地市场地位及拓展澳洲、美洲及东南亚业务,20%在亚洲、北美或澳洲进行收购,10%用作一般营运资金,余下5%用于提升产品开发能力。 if是内地椰子水的一哥,销量自2020年开始,连续五年位居榜首,市场占有率达34%。if自2016年开始,在香港市场已连续九年销量第一,市占率达到60%。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国际家居发盈警 预告中期少赚逾3成
经营家居零售的国际家居零售有限公司(1373.HK)周二发盈警,预告今年截至十月底止的上半年,盈利按年下跌31%至38%,去年同期则有盈利5,076.4万港元。按此计算,公司上半年赚3,147万至3,503万港元。另外,预计收入较去年同期下跌4%。 公司表示,业绩出现下跌主要是港人北上消费,影响店铺人流,导致收入减少。加上资本市场偏弱,令港人消费意欲减低。 国际家居以经营“日本城”零售店铺为主业,截至今年4月底止,在中国香港、澳门及新加坡共有376家分店。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金融支持创科 香港构建“耐心资本”生态圈
香港正在逐步形成“耐心资本”生态圈,打造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发展新动力 李世达 香港特首李家超曾表示,“没有创科,没有未来”。作为全球金融中心与商贸之都的香港,近年持续致力发展科技创新,配合国家推动构建“新质生产力”的大方向,打造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发展新动力。透过不断累积资金、吸引人才及产业进驻,香港正在逐步形成“耐心资本”生态圈。 “耐心资本”是指对资本回报有较长期限展望,且对风险有较高承受力的资本,不以追求短期收益为首要目标,而更重视长期回报的项目或投资活动,通常不受市场短期波动干扰。 香港金融市场一直为内地科创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渠道,有利于吸引全球耐心资本参与内地科创投资,促进国际交流合作,是境内外“耐心资本”的重要纽带。 科创发展重中之重 此外,科创也将是重中之重。一直以来,因香港办公室租金与人力资源成本过高,科创发展举步维艰,与邻近的广州、深圳比较,香港始终难以吸引国际级的创科公司与人才落地。但随着近年香港特区政府对创科采取积极发展态度,情况正在发生改变。 现届香港政府在上任之初,即拟定计划大力发展创科,包括2022年成立“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透过新设立的300亿港元的“共同投资基金”和整合之前成立的“香港增长基金”、“大湾区投资基金”和“策略性创科基金”,投资有利于提升香港竞争力、有助于香港产业多元化发展的企业或项目。 港府也于2023年成立新型工业发展办公室,设立100亿港元的新型工业加速计划,筹备设立第三个InnoHK创新研发平台,并在最新一份施政报告中宣布设立100亿港元“创科产业引导基金”。 星级企业落户香港 今年11月,港府与第三批共17家重点企业落户香港签约,其中包括智能语音科技公司科大讯飞(002230.SZ)、生命健康科技公司康龙化成(3759.HK; 300759.SZ),及先进制造业公司普渡机器人等。截至目前,已有三批次共62家重点企业签约落地,预计将带来合共约420亿港元投资,创造超过1.7万个职位。 与此同时,香港金融市场也持续发挥作用,愈来愈多“新质生产力企业”获得更多关注。在近日举行的第11届“港股100强”颁奖典礼上,多家最具“新质生产力”发展潜力的上市公司入选“综合实力100强”榜单。 “综合实力100强”榜单从营业额、总市值、税后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以及总回报率五大维度评选港股综合实力强劲的企业,榜单的上市公司平均营业收入为3,396.3亿港元,平均税后净利润为398.2亿港元,平均ROE达15.35%,显示出强韧的盈利能力。 除榜单常客腾讯(0700.HK; TCEHY.US)、阿里巴巴(9988.HK; BABA.US)、百度集团(9888.HK; BIDU.US)外,包括造车新势力理想汽车(2015.HK; LI.US)和小米集团(1810.HK),生物科技公司康方生物(9926.HK)、药明康德(2359.HK;603259.SH)、美团(3690.HK; MPNGY.US)与携程集团(9961.HK; TCOM.US)等都榜上有名。 从这份名单可见,港交所协助培育了一些中国最具创意的科技公司,香港金融市场持续为创科企业提供融资渠道。 正如香港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副局长张曼莉所言,香港正迎接以科技产业为主导的创新和实体经济发展的黄金新时代。香港政府在创科领域投资数百亿港元,支持创科产业发展壮大。 随着更多的本地科技企业发展壮大,更多海内外企业和优秀人才落户香港,标志着更多的基金进入本地市场,构建成更高质量及更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 李世达,咏竹坊编辑。他的联络方式:shihtalee@thebambooworks.com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