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 Palace was the largest maker of bird’s nest products in China in terms of retail sales, with a market share of 14%.

快讯:燕之屋预计半年盈利减半

最新:经营中国内地最大燕窝品牌的厦门燕之屋燕窝产业股份有限公司(1497.HK)周二发表盈利警告,预计上半年净利润为5,000万至6,000万元,同比倒退40%至50%。 利好:该公司预告上半年收入上升10%至15%,达10.45亿元至10.9亿元,主要因为在线渠道市场占有率稳定提升,为集团贡献更多的年轻客群及增长活力。 值得关注:其盈利下降的主因,是期内完成新的绿色智能工厂搬迁投产,导致生产成本上升,以及线下客户的消费趋于保守,导致线下收入增速不及预期。 深度:成立于1997年的燕之屋,是中国溯源燕窝市场最大的燕窝产品公司,市场份额为14%。早在2011年,该公司已筹备赴港上市,但同年发生亚硝酸盐含量超标“毒血燕”事件,致使首次IPO计划搁浅,其后于2021卷土重来,但也无功而还。在管理层坚持下,去年再战港股,最终于11月顺利通过聆讯,12月在港交所上市,成功集资约2.6亿港元。 市场反应:燕之屋周三股价下跌,中午收盘软0.4 %至11.16港元,比招股价9.7港元高15.1%。 记者:欧美美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Xiamen Yan Palace Bird’s Nest Industry Co. Ltd., which operates the largest bird’s nest brand in Mainland China, opened at HK$10.50in their Tuesday trading debut, 8.2% higher than their IPO price of HK$9.70.

快讯:燕之屋首日上市 股价先涨后回落

最新:经营中国内地最大燕窝品牌的厦门燕之屋燕窝产业股份有限公司(1497.HK)周二首日上市,开盘报10.5港元,比定价9.7港元上升8.2%,市值约34.5亿港元。 利好:该公司在香港的公开发售部分获得约87.3倍超额申购,是近期上市的新股中,公众反应最佳的股份。 值得关注:虽然公开发售反应理想,但该股的定价仅为招股价范围8.8港元至11元港元的中间水平,反映保荐人和管理层在港股最近的淡静市况中,看法偏向保守。 深度:按去年零售额计算,燕之屋是中国溯源燕窝市场最大的燕窝产品公司,市场份额为14%。早在2011年,燕之屋已筹备赴港上市,但同年发生亚硝酸盐含量超目标“毒血燕”事件,致使首次IPO计划搁浅;该公司于2021卷土重来,但也无功而还。在管理层坚持下,今年再战港股,最终于11月顺利通过聆讯,并成功在港交所上市。 市场反应:燕之屋开盘后升幅收窄,周二中午休盘报9.76港元,仅比上市价高0.6%。 记者:欧美美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络investors@thebambooworks.com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Yan Palace still faces an uncertain future

上市闯关终成功 燕之屋前景仍存悬念

经过多次失败的尝试,“燕之屋”即将走完上市前的最后一里路,但产品营销费用高及“智商税”的疑虑、都让这个“燕窝第一股”的未来存在悬念。 重点: 业务增长仍然依赖开拓更多营销渠道及投入更多营销经费来实现 今年首五个月盈利增长超过20%至9,500万元      李世达 中国人食用燕窝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明朝时燕窝随着郑和的海上货船传入中国,此后500年来成为宫廷御膳中滋补养颜、补中益气的食补珍馐,并演变成身份地位的象征。时至今日,作为保健品的燕窝产品在大健康时代受到瞩目。 经营中国内地最大燕窝品牌的厦门燕之屋燕窝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近日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意味着这家燕窝食品龙头距离上市仅一步之遥。 事实上,早在2011年燕之屋就筹备赴港上市,但同年发生亚硝酸盐含量超标的“毒血燕”事件,致使首次IPO计划搁浅,2021卷土重来亦无功而还,今年再战港股,总算顺利通过聆讯。 根据港交所披露的聆讯后资料集, 2022年,按零售额计算,燕之屋是中国溯源燕窝市场最大的燕窝产品公司,市场份额为14%。按燕窝专营门店数量和中国检科院认证的进口数量计算,燕之屋也排名第一。 成立于1997年的燕之屋,产品主要包括了纯燕窝产品、“燕窝+”产品(可添加进燕窝中的产品)及“+燕窝”产品(可添加燕窝提取物的产品)三种类别。其中2012年上市的碗装即食燕窝,免去炖煮的麻烦,是最具标志性的产品。 燕之屋收入由2020年的13亿元(1.82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的17.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5.3%。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于2020年至2022年,燕之屋的市场零售总额亦以12.3% 的高复合年增长率增长,高于行业平均水平8.6个百分点,并在同年的五大燕窝品牌中处于最高水平。 从盈利看,燕之屋过去三年的表现理想,盈利由2020年的1.22亿元增至2022年的1.92亿元。今年5月底止五个月为9,505.8万元,按年亦增长20.7%。 营销费用不菲 虽然过去三年燕之屋产品毛利率分别达到42.7%、48.2%、50.8%,但净利润率却仅有9.5%、11.4%、11.9%。主要原因是过高的营销推广费用。 2008年,燕之屋首次请来刘嘉玲代言,一句“吃燕窝,我只选燕之屋碗燕”耳熟能详,快速打开市场知名度。2018年再请来林志玲担任品牌代言人;2022年更签下当红明星赵丽颖。透过砸大钱请明星代言,吃燕窝重新成为一件时髦的事。 于2020年、2021年及2022年,燕之屋的销售及经销开支分别为3.2亿元、3.9亿元及5亿元,分别占同年总收入的24.4%、26.5%及29.1%。 同期,燕之屋的广告及推广费用分别为2.4亿元、2.7亿元及3.3亿元,分别占销售及经销开支的74.3%、67.4%及64.8%。 燕之屋三年的广告及推广费用合计达8.3亿元,对比研发方面的开支,仅分别为1,770万元、1,900万元及2,400万元。燕之屋收入的增长,更多依赖营销费用的投入,而非产品研发。 “智商税”疑虑 过度依赖营销推广,不重视产品研发,似乎是燕窝行业的普遍现状。问题的根源或许在于燕窝宣称的功效不容易被证实。究竟是“滋补圣品”还是“智商税”(指不必要的消费,通常是买了华而不实的东西)。 燕之屋在招股文件中表示,燕窝的主要成分唾液酸,在免疫调节、抗衰老等方面有益。该活性物质在燕窝中的含量可达10%以上。但也有研究指出,唾液酸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一些常见食品中也含有唾液酸成分。而且燕之屋并未拥有药品、保健食品的批号,经营食品类别仅为罐头、饮料。 去年燕之屋申请在A股上市,中国证监会曾向燕之屋发起问询,要求燕之屋说明公司广告等宣传材料是否存在虚假宣传等合规风险,以及是否因此受到行政处罚。 门槛不高竞争激烈 然而燕窝市场进入门槛较低、毛利高,令内地燕窝市场越来越热闹。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中国的燕窝产品公司数量由2017年的约8,000家稳定增长至2022年的13,000家。上市文件中也称,“无法保证一直会有充足的客户需求支持燕窝行业的持续扩张”。 近年来,形成一定影响力的燕窝品牌有小仙炖、燕安居、燕府、熹焱燕窝、天赐福燕及中药品牌同仁堂等。其中2014年成立的小仙炖,主打鲜炖燕窝及网络差异化行销,在2020年便实现十亿元营收,并于2021年3月完成C轮融资,获得投资人看好。 虽然按2022年零售额计算,燕之屋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占有5.8%的市场份额,但行业老二、老三市场份额分别为2.6%、2.3%,领先差距并不大,面对庞大竞争压力。 面对后起之秀的竞争,燕之屋加大燕窝衍生产品的研发,包括以燕窝为基底添加了额外成分的燕窝产品,以及推出“燕之屋-燕宝诗”护肤品系列。燕窝+及+燕窝产品占总收入占比从2020年的3.3%提升到今年首五个月的4.8%。可看出燕之屋在此方面的努力。 燕之屋获利持续成长,主要依赖营销费用的投入,随着市场逐渐饱和,也需要增加研发投入推动产品创新迭代,创造新的成长动力。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