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利润丢失市场份额 中通发展策略受考验
中通去年市占率跌破20%,业务量增速落后于行业平均,反映其着重利润的策略面临挑战 重点: 公司去年业务量年增12.6%至340亿件,增速低于行业平均 市占率从2023年的22.9%下降至19.42%,为2020年来首次低于20% 李世达 尽管居民消费能力下滑,却未对中国电商业务发展带来阻碍,快递“小件化”的趋势仍然在推动快递业务持续增长。对近年称霸快递业务量王座的中通快递(开曼)有限公司(2057.HK; ZTO.US)来说,去年依旧是个不错的一年。 根据公司发布的第四季度及年度业绩报吿,去年全年,中通快递收入年增15.3%达到442.8亿元(61.2亿美元),股东应占溢利为88.2亿元,微增0.8%。 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快递业务量1,745亿件,按年增长21%,增速高于2023年的19.4%,行业总收入1.4万亿元,年增13%则低于2023年的14.5%。 整体来看,中通快递的收入增速略高于行业增速,但业务量方面增速却在放缓。去年全年公司业务量达到340亿件,同比增长12.6%,虽然连续九年业务量规模排名第一,但增速却低于行业平均的21%,令中通快递的市占率从2023年的22.9%下降至19.42%,是自2020年以来首次低于20%。 去年业务量榜单排名基本上与2023年一致,圆通速递(600233.SH)继续保持第二名,全年业务量约266亿票,韵达(002120.SZ)、申通(002468.SZ)、极兔(1519.HK)、顺丰(6936.HK; 002352.SZ)分别为238亿票、227亿、198亿票和133亿票。 虽然中通维持业务量之王的名号,但12.6%的增速却远远不及后面的追赶者,其中申通去年业务量年增29.83%、极兔29.1%、韵达26.14%,而排名第二的圆通亦有25.33%的增速。 在这个同质化程度高的市场,市场份额是生存的关键,面对后来者的追赶,中通免不了坐立难安。 快递小件化 在拼多多、抖音、快手等“新一代电商”快速成长下,低价订单大量增加,也使快递逐渐“小件化”。据统计,去年行业平均价格由2023年的9.1元降至8元,包裹越小,快递费用越低,快递业者的利润也受到侵蚀。 这种趋势让以低价为卖点的圆通、申通、韵达和极兔的业务量实现高速增长,但像顺丰及去年积极开发高单价散件市场的中通,增速则逊于对手。 去年中通将提升利润作为工作重点,尝试从价格战中抽离。当其他通达系快递公司都在忙着降价时,中通单票价格却增长了2.7%,单位运输成本减少8.9%,带动公司毛利增长17.6%至137.17亿元,毛利率由2023年的30.4%增长至31%。 虽然盈利能力增强,但丢了失市场份额,是否合算? 中通快递创始人、董事长兼CEO赖梅松就业务量进行了表态,称“2025年中通快递的首要任务是超过行业平均业务量水平。”中通预计,2025年业务量预计在408亿件至422亿件之间,同比增长20%至24%。显然公司仍然重视业务量的增速。 押注散件市场 事实上,中通正在为快递市场的变化做准备。去年以来,公司逐渐将重心转移到单价更高的散件市场,去年第四季度散件日均件量突破700万单,较2023年同比增长近50%,远超电商件整体增速,散件中逆向件单量同比实现了翻倍的增长。 散件指的是来自个人、非电商商家、电商退件等快递件,其中电商退件(指消费者退货产生的逆向物流)又被称为逆向件,近年随着电商退货率增加而逐渐增长。 赖梅松在电话会议中透露,日均700万件散件中,有300万是个人件,400万件是电商平台逆向件。他称,提升散件业务规模是优化收入结构的关键举措之一,在线消费的性价比优势持续激发着消费动能。 快递柜运营商蜂巢控股在去年递交港交所的上市文件中称,2023年到2028年,中国快递行业中的电商逆向件预计年复合增长率是20.7%。从规模看, 2019年全年约36亿件,2023年是82亿件,到2028年将增长到209亿件。 以2023年的82亿件推算,相当于每日退货约2,000万件。如果以209亿推算,就是每天要退货5,726万件。如果这个趋势持续,逆向件业务将成为推动中通成长的一大动力来源。 从市盈率来看,中通约为13.6倍,高于圆通的11倍,但低于申通的25倍、顺丰的18.5倍,及极兔的115倍,处于行业中下游水平,仍有成长空间。值得观察的是,内地消费复苏的趋势会否持续?押注散件市场的策略能否成功?而中通又将如何在业务量与利润率之间取舍,将决定未来的发展。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恒指季检科技类股抢眼 消费与医药成输家
恒生指数有限公司于上周五公布了最新季度检讨结果,恒生指数成分股未有变动,维持83只,而恒生综合指数(HSCI)的成份股数量由517只减少至505只,剔除了41家企业,为近期变动较大的一次调整。其中,多只与人工智能(AI)、自动驾驶相关的企业被纳入,反映出当前的市场焦点。 根据恒生指数有限公司公告,恒生综合指数加入地平线机器人(9660.HK)、英诺赛科(2577.HK)、佑驾创新(2431.HK)、越疆科技(2432.HK)等多家与AI、自动驾驶及机器人相关的企业。另外,多只传统消费类股与医药类股被剔除,包括奈雪的茶(2150.HK)、百果园(2411.HK)、海伦司(9869.HK)、科济药业(2171.HK)、泰格医药(3347.HK)等。不过小菜园(0999.HK)、毛戈平(1318.HK)等近期上市的消费类股则获纳入。 恒生科技指数(HSTECH)方面,则加入了腾讯音乐(1698.HK)与地平线机器人,剔除众安在线(6060.HK)与东方甄选(1797.HK)。恒生中国企业指数(HSCE)纳入中通快递(2057.HK)与百济神州(6160.HK)。中生制药(1177.HK)与李宁(2331.HK)被剔除。所有变动将于3月10日星期一生效。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业务量增速放缓 中通欲重夺市场份额
中通快递今年前三季度业务量增速放缓,管理层下调年度业务量预期 重点: 三季度快递业务量增长15.9%,低于去年同期的18% 管理层下调年度业务量增长预期 李世达 尽管中国消费持续降级,但快递市场竞争仍有增无减,即使是去年业务量排名第一的中通快递(开曼)有限公司(2057.HK; ZTO.US),也感受到压力。 在宏观政策及各项扩内需、旧换新补助推动下,中国电商平台持续蓬勃发展,在线购物人数不断增长。根据中国邮政局公布,11月17日下午,中国快递年业务量首次达到1,500亿件。在2014年,中国快递年业务量才首次突破100亿件,发展速度令人惊叹。 不过,快递业务量持续成长,竞争日趋激烈,“内卷”严峻,龙头宝座谁都坐不安稳。 去年抢下全年业务量冠军的中通快递,近日公布截至今年9月底止第三季业绩,录得收入106.8亿元,按年升17.6%。调整后净利润23.8亿元,按年升2%;毛利率则由去年同期的29.8%增加至31.2%。 下调包裹量增长预期 尽管收入维持不错的增长,但业务量增速却不如预期。期内包裹量为87.2亿件,较2023年同期的75.2亿件增长15.9%,增速低于去年同期的18%。与同业相比,同期申通快递(002468.SZ)包裹量达58.8亿件,同比增长28%;圆通速递(600233.SH)为67.1亿件,同比增长超28.2%;顺丰控股(6936.HK; 002352.SZ)则为32.29亿件,同比增长14.4%。 包裹量下降,让投行纷纷下调目标价。里昂证券指出,中通包裹量增速低于同期行业平均的20%增速,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将目标价由223.43港元降至188.28港元,但维持“跑赢大市”评级。大和则将目标价由210港元下调至195港元,重申“买入”评级。 中通在财报中直言,基于对未来几个月的预判,下调年度业务量的目标为337亿件至339亿件之间,按年增长11.6%至12.3%,原本增速预期为15%至18%。显示今年业务量增速已不如预期。 业务量过去一直是中通的优势,但在快递市场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公司的增速却在放缓,除了市场竞争的因素外,公司似乎也未刻意追求业务量增长,而是着重基础网络的建设,特别是散件和农特生鲜业务的发展,加强系统项目客户和同城生活服务的布局。 中通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赖梅松表示,随着公司系统性地加深与各大电商平台在逆向物流、偏远地区配送及增值服务等方面的合作,中通的散件实现超过40%的同比增长。 他称,在经济形势切实扭转前,消费降级的情况可能仍会持续一段时间,而业务量领先是公司业务的基石。公司正积极地启动计划,重夺市场份额、扩大在业务量方面的领先优势。 高毛利率曾遭狙击 而公司的另一大优势,便是高出行业数倍的毛利率。根据三季度报告,期内录得毛利33.3亿元,同比增长23.2%;毛利率也由去年同期的 29.8%增长至 31.2%。 数据上看,中通的毛利率是“完胜”其他竞争对手。同期顺丰毛利率为14.1%,不到中通的一半;圆通仅为9.6%;韵达(002120.SZ)为8.5%;申通更低,只有5.4%。 中通的高毛利率一枝独秀,2023年曾遭沽空公司Grizzly Research狙击,怀疑公司的毛利率远超平均水平,可能只是财务造假的结果。中通则在进行调查后回应,称所有指控均无事实根据。 沽空事件目前似已平息,但对于中通的高毛利率,市场仍保持一定的怀疑,主要是因为中通的财报被认为扣除了部分不赚钱的业务,让外界看待他们的数据时,会加上一层“滤镜”。 尽管如此,中通在控制成本上确实有一套。第三季度,得益于持续的降本增效,公司的单票分拣加运输成本下降8.4%。管理费用占收入的比重稳定在5%左右。同时,公司的核心单票收入提升了1.8%。总体而言,营业成本增速15.2%,仍保持低于同期收入增速(17.6%)。 目前中通市盈率为13.5倍,低于申通的19.4倍及顺丰的20.6倍,也低于京东物流(2618.HK)的23倍,但略高于圆通的12.6倍。似乎并不被投资人看好。 在快递行业里,中通是一家非常会赚钱的公司。尽管去年收入规模只有顺丰的约七分之一,盈利却高于顺丰。一个是收入之王,另一个是盈利之王,分个高下似乎就是两家公司的宿命。本月中旬顺丰公开招股,将于11月27日正式在港股上市。在投资人眼中,快递业的龙头仍然是顺丰,市场势必会有憧憬,无疑会对中通股价带来挑战。…
快讯:中通快递包裹量升 市场份额降至两成
最新:物流公司中通快递(开曼)有限公司(ZTO.US; 2057.HK)周二宣布,今年二季度净利润按年上升3.3%至26.14亿元,非国际准则计算的调整后净利润,则增长10.9%至28.06亿元。 利好:该公司二季度包裹量上升10.1%至84.52亿件,预期包裹量将于347.3亿至356.4亿之间,增长15%至18%。 值得关注:由于市场竞争激烈,该公司的市场份额较去年同期下降2个百分点至 19.6%。 深度:中国快递物流市场竞争激烈,当中以中通的盈利能力最强,去年毛利率高达30.4%,抛离行业主要对手顺丰控股(002352.SZ),圆通速递(600233.SH)及申通快递(002468.SZ)。虽然该公司曾被美国沽空机构Grizzly Research指控财务造假,但经过调查后去年发布结果,并表示所有指控均无事实根据。今年上半年,其毛利率更进一步升至32%,比去年同期增加0.9个百分点。 市场反应:中通快递的港股周三上升,中午收盘涨2.6%至162.8港元,处于过去52周的中下区间。 记者:欧美美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极兔转策略 “进村进厂”替代价格战
为扭转增收不增利的问题,极兔不打价格战,转策略求扭亏为盈 重点: 集团上半年中国市场日均包裹量达4,850万件,按年增长36.3% 2023年推出“兔优达”客制化产品,服务不同产业客户 李世达 凭藉低价策略在短时间内杀入中国快递市场并闯出一片天的极兔速递环球有限公司(1519.HK),正在改变其低价策略,转向“进村进厂”、瞄准“产业带”的服务模式,推出客制化快递服务,希望扭转增收不增利的局面。 根据极兔最新公布的二季度经营数据,公司上半年全球累计包裹量达110.2亿件,同比增长38.3%;日均包裹量6,050万件,同比增长37.5%;上半年中国市场包裹量88.4亿件,日均包裹量4,850万件,同比增长36.3%。 其中第二季度包裹量合计59.8亿件,按年增长30.7%;日均包裹量6,580万件,同比增长30.7%;中国市场日均包裹量达5,380万件。公司表示,与一季度相比,极兔在国内市场二季度包裹量增势放缓。但综合上市快递企业数据来看,极兔的业务量仍低于申通(002468.SZ),但增速已领先通达系各家。 然而,业务规模虽持续成长,且在5月底被正式纳入港股通交易名单,公司股价依旧在低位徘徊,今年以来已跌去55%。 股价低迷的原因,一部分因为公司持续增收不增利。2023年,公司收入由2022年的72.7亿美元(526.7亿元)上升至88.5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1.8%,但仍录得期内亏损11.6亿美元(84亿元)。 极兔过去采取“以价换量”的竞争模式,以“送一单亏一单”的代价抢占市场,一度引发中国快递业一场价格战,直到有关部门出台法规才告一段落。此外,今年3月1日,《快递市场管理办法》实施,快递企业未经用户同意擅自使用智能快件箱、快递服务站等方式投递快件,将面临30,000元以下的罚款。新规之下,以低成本代收模式为主的极兔受到直接冲击。 事实上,极兔自己也深知问题所在,自2023年开始渐渐转变经营策略,持续降低单票成本,实现毛利转正。 2023年,极兔中国市场单票收入提升至0.34美元,单票成本则较2022年下降了0.06美元至0.34美元。同期,极兔在中国市场的包裹量上升27.6%,同时实现5,882万美元毛利,而2022年中国市场为毛损6.6亿美元。 兔优达“进村进厂” 为了满足不同电商客户的需求,极兔在2023年推出了价格更高的“兔优达”产品,在全流程营运网络上进行一些差异化操作,提供专属面单(快递单据)、绿色通道、优转优派、按需派送等客制化服务。 以极兔贵州为例,便针对贵州酒品产业在酒品转运过程中的各环节,进行差异化操作,比如实现酒水产品专属面单优先交件、绿色通道优先中转、优转优派时效保障、独立仲裁优质售后,提升客户全流程寄递体验等。 今年上半年,极兔贵州全省酒水快递业务发货量达400万件以上,同比增长40%,客户数量同比增长39%。 除了贵州酒业,极兔也开始“进村进厂”,在2023年底实现全国200个区县的特产专线覆盖,包括贵州脆李、延安苹果、赣南脐橙、福建平和蜜柚等。 极兔不再靠以量取胜策略,开始以“客制化解决方案”参与到不同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对不同产业的客户来说,客制化方案能够将产品保质保鲜送到消费者手上,值得付出多一点费用。 新市场包裹量大增 目前中国市场营收占极兔整体营收近六成,在包裹量持续快速增长的趋势下,极兔已站在有利位置。与此同时,极兔连续四年在东南亚市场维持市占率第一,并积极发展沙特、阿联酋、埃及、墨西哥与巴西等新市场。 中东与拉丁美洲电商业务发展潜力巨大,同样都需要物美价廉的中国货。今年上半年,极兔在新市场(中东、拉美)网点量增加800个,日均包裹量同比大增63%至74.9万件。今年5月,极兔完成一笔数千万美元的增资,将进一步用于优化提升包括阿联酋和沙特在内的中东及北非市场,继续扩大国际版图。 市盈率方面,尽管去年录得亏损,其预测市盈率仍高达84倍,高于顺丰(002352.SZ)的18倍与中通(2057.HK)的12倍,反映市场对极兔未来盈利能力的信心。 极兔的目标并不是成为中国排名第一的快递业者,而是成为全球性的快递供应商。在海外市场方面,极兔已抢占先机,中国市场的表现也在快速成长,加上与中国电商公司的良好关系,公司未来的增长值得期待。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快讯:中通毛利率维持高水平
最新:物流公司中通快递(开曼)有限公司(ZTO.US; 2057.HK)周四公布,今年一季度净利润按年减少13%至14.5亿元,非国际准则计算的经调整盈利,则增加15.8%至22.2亿元。 利好:该公司一季度的包裹量增长13.9%至71.7亿件,预计全年包裹量为347.3亿至356.4亿件,按年增长15%至18%。 值得关注:该公司期内核心快递服务收入按年增长11%,主要受惠于包裹量增长13.9%,但部分被单票价格下降2.5%所抵销。 深度:中国快递物流市场竞争激烈,当中以中通的盈利能力最强,去年毛利率高达30.4%,抛离于行业主要对手顺丰控股(002352.SZ),圆通速递(600233.SH)及申通快递(002468.SZ)去年上半年的12.1%至15.98%。虽然该公司曾被美国沽空机构Grizzly Research指控财务造假,但公司经过调查后,去年4月发布结果,并表示所有指控均无事实根据。今年一季度,其毛利率高达30.1%,比去年同期上升两个百分点,继续傲视同侪。 市场反应:中通快递的港股周四上涨,中午收盘升7.2%至186.1港元,处于过去52周的中间水平。 记者:欧美美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独角兽打回原形 盛丰物流股价暴起暴跌
自一年多前上市以来,这家专注细分市场的物流公司股价大幅波动,但现在可能终稳定在一个现实的水平 重点: 去年3月上市后,盛丰物流的股价在短短几个月就上涨了一倍多,之后又经历了暴跌和暴涨,最终跌至发行价下方 与股票表现不同的是,这家细分市场物流公司的收入正在稳步增长,同时盈利能力也在改善 梁武仁 盛丰物流集团有限公司(SFWL.US)的一大优点是利润稳定增长,如今这是很多中国公司无法做到的。但这一点,或是该公司其他基本面,对其股价的表现可能并没有真正的影响,自该公司上市以来,其股票在一年里已经走出了自己的轨迹,可能会吸引希望短线获大幅回报的“迷因股”投资者的关注。 现距该公司2023年3月在美国上市仅过去了一年多,但期间它的股价已经经历了不少高点和低点。盛丰物流的股价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从每股4美元的IPO价格上涨了一倍多。之后,该股经历了同样壮观的暴跌,随后又迎来了更强劲的牛市,到12月初突破了15美元大关,促使公司市值超过10 亿美元,短暂地跻身“独角兽”之列。 似乎这还不够戏剧性,到去年底,公司股价再次暴跌,较发行价下跌了四分之一以上。也就是说,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该股蒸发了80%以上。这些剧烈波动引人关注的地方在于,它们发生时几乎完全没有和该公司有关的新闻,不管是正面新闻还是负面新闻。 在没有相关新闻的情况下出现的这种疯狂走势,让人回想起2021年时的大量迷因股交易。当时,迷因股风靡一时,表现落后的游戏商店运营商GameStop(GME.US)股价大幅上涨就是一个缩影。一年后,一批在美国上市的小体量中概股上演了这一现象的2.0版,它们的股价也出现了类似的剧烈波动。 自IPO以来,盛丰物流唯一一份与最新财报无关的新闻稿是去年6月发布,称斥资150万美元购买电动重型卡车。尽管此消息可能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表明盛丰物流顺应政府推动绿色发展的方向,但它很难引发公司股价朝任何一方大幅波动。事实上,消息发布后,该股连续下跌数日,表明盛丰物流的股价走势并非基于公司的基本面。 尽管公司的股价今年开局不佳,前几个月的涨幅已全部被抹去,但上月底发布的最新年报显示,公司的业务和盈利能力都有相当不错的改善。 得益于新客户订单以及面向老客户的销售额增长,盛丰物流去年的净收入较2022年增长约9%,达到4.04亿美元。它还通过运输服务外包、缩减冗余部门和配合一项“人力资源优化”计划(可能是裁员的代号),从而提高了毛利率。因此,其毛利润增长了12%,快于收入增长。 更好的是,它将营业费用的增长控制在了3%以下。部分原因是人力资源优化措施促使营销费用减少。 但盛丰物流的管理成本(占营业费用的大部分)增幅也不到 7%。如此严格的成本控制,帮助推动其净利润增长33%。去年的收入和利润增长速度均快于2022年。 聚焦细分市场 虽然盛丰物流去年才上市,但它的历史可不短。公司成立于2001年,专注于为企业而非消费者服务。它有三条业务线,B2B货运、仓储管理,以及包括提货送货、报关在内的增值服务。但它的绝大部分收入来自运输服务,客户包括小米、施耐德电气、顺丰速运、光明乳业和宁德时代等大公司。 毫不奇怪,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拥有先进电子商务市场和数千家工厂(这为其赢得了“世界工厂”的绰号)的国家,物流和其他供应链相关服务的需求量很大。盛丰物流招股说明书中的第三方数据显示,中国独立的B2B合同物流市场预计将从2019年的8.32亿元增至今年的12.3亿元。 因此,投资者有充分理由对盛丰物流的前景抱有信心。但显然,这并不能完全解释其股价的不稳定走势。盛丰物流的股价在发布上市后首份年报后略有上涨,但随后忽上忽下,不过波动幅度远小于去年。 导致这种剧烈波动的一大因素,是其公开流通股份相对较少,也就是可交易股票总量的比例相对较小。盛丰物流去年股价急剧飙升,引起了线上投资社区的重视。大约四个月前,有Reddit帖子介绍了一些股票的交易策略,推荐在盛丰物流的股票大涨后做空。Reddit也是2021年许多迷因股上涨的发源地。 在经历了所有的震荡之后,盛丰物流的股票稳定在了14倍的市盈率上,不过它的市销率相当低迷,仅0.38倍。在全球同行中,其市盈率大致与Hub Group(HUBG.US)的15.5倍和Air Transport Services Group(ATSG.US)的15倍持平,但远低于Radiant Logistics(RLGT.US)的23倍。它的市盈率也与中通快递(ZTO.US;2057.HK)的13倍大致相当,在中国六大物流公司中,中通普遍被视为效率最高的之一。 因此,盛丰物流目前的股价也许终于反映了它的真实价值。但如果它上市后的短暂历史是一个指标的话,那么当迷因股社区重新重视起这只股票时,这种情况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