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基金三期落地,普华永道流失中国重磅客户——中概股Bulletin
上周中国经济和中概股大事件 ▷ 5月制造业PMI回落 ▷ 欧盟推迟决定对中国电动汽车征税 ▷ 苹果手机在华销量大增 ▷ “药明系”紧张局面缓和 ▷ 挚文集团收入每况愈下 本周中概股评分:45/100 主编,阳歌 Doug Young https://youtube.com/shorts/FXSPUVS0q0U 》》宏观 5月制造业PMI回落 今年的情况与2023年非常相似。2023年始于强劲的经济势头,但在下半年迅速消退。最新的迹象表明中国经济复苏失去动力,体现在最新的官方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上,令观察家们感到意外的是,5月该指数滑入收缩区间。具体来说,官方PMI从4月的50.4下降到上月的49.5。 与此同时,另一个数据显示中国的出口正全速运转,为经济带来少有的亮点。该数据是用于运输货物的大型集装箱,上个月这些集装箱出现了短缺,因为制造商们在美国最近宣布的保护性关税生效前,争先恐后地向美国出口电动汽车和医疗用品等物品。 欧洲商界领袖对中欧关系持悲观态度 上周,最新的调查来自欧洲工业圆桌会议,该调查发现大多数受访者认为中欧关系将在未来三年内恶化,约54%的受访者表示关系可能会恶化,只有7%的人预计会改善。 欧洲和美国越来越担心中国利用政府补贴,在电动汽车和太阳能电池板等重要新兴领域向全球市场倾销廉价商品。欧盟已就此问题对中国电动汽车展开调查,任何由此产生的处罚几乎肯定会对双边关系平添寒意。 中概股进一步下挫 在连续四周的强劲上涨使其步入牛市后,中概股已连续第二周下挫。上周,恒生H股指数下跌3.2%,MSCI China ETF和恒指分别下跌2.6%和2.8%。 上周的跌幅比前一周稍小,表明这可能是前四周强劲反弹后所需的调整的尾声。我们需要等待,看看这波反弹是否真的可持续,或者抛售是否会继续。尽管连续两周表现疲软,恒生H股指数自1月底低点以来仍上涨22%。 》》行业 国家大基金三期落地…
美议会强制TikTok出售,基石药业被剔出港股通——中概股Bulletin
上周中国经济和中概股大事件 ▷ 北京呼唤大规模设备更新 ▷ 美国拿中国起重机“开刀” ▷ 日产、本田拟削减在华产能 ▷“瓶装水大王”遭遇攻击 ▷ 荣业食品申请在纳斯达克上市 本周中概股评分:60/100 主编,阳歌 Doug Young https://youtube.com/shorts/vx6pdT6Ct3M?feature=share 》》宏观 北京呼唤大规模设备更新 如果基建是北京最大的挂怀,那么制造业和工业设备可能紧随其后。因此,北京呼吁企业和消费者更新设备不足为奇。最新的刺激指令已经传达到农业、交通、教育和医疗等领域。 国务院发文呼吁,希望这些行业到2027年增加25%以上的设备支出,并称此类努力将得到政府的支持,但其具体内容尚未公布。此类支出是北京乐见的,因为涉及巨额资金最终流向实体经济,通常对国家的制造业起支持作用。 美国拿中国起重机“开刀” 首先是中国的电信设备,然后是TikTok。现在,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最新“妖怪”是中国制造的起重机。至少,一些美国众议员如此怀疑,他们试图搞清在美国港口使用的中国产起重机上安装通信设备的目的。 这些起重机来自一家名为振华重工的公司,该公司发布了一份简单的声明,称“一直严格遵守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并在此基础上依法合规经营。”接下来事态会怎么发展,还需要让子弹飞一会。 中概股回暖? 经历两周的休整后,中概股以更为温和的涨幅回归最近的上升趋势。恒生H股指数上涨2.9%,iShares MSCI China ETF走高2.8%。恒指上涨2.3%,目前较1月中旬的最低点上涨约9%。 值得注意的是,恒生科技指数和内地的创业板指数上周正式步入牛市领域,这意味着它们与1月的低点相比上涨了20%。科技股在过去两年中遭受了一些最严重的打击,因此看到它们反弹并不奇怪。科技股能否持续上涨尚有待观察。 》》行业 新能源汽车的热情降温…
供股功亏一篑 易居重组有机触礁
内地房产代理商易居的重组计划进展如火如荼之际,供股集资突被叫停,令重组添上重大变数 重点: 易居重组方案中要注入“克而瑞”,但银行不容许易居解除后者的担保 截至去年中期,集团付息的流动债务超过50亿元 刘智恒 上月底易居(中国)企业控股有限公司(2048.HK)突然叫停供股,筹组多时的集资大计在临门一脚告吹,筹不到资金事小,影响整家公司重组事大,倘若重组不成,随时步中国恒大(3333.HK)后尘。 为何这次供股如此举足轻重,我们先说说易居目前的财务困境。自2021至2022年,易居分别亏损116亿元(16.1亿美元)及39亿元,去年中期亏损7.26亿元。公司年内要偿还的银行及其它借款,加上可换股票据达到55.8亿元,但受限制银行存款及现金只有11.8亿元。另外,账目中原有应收账达67.2亿元,但收回成疑,预期的损失约62.8亿元。 易居的经营状况,可以用独立核数师两句说话概括:“存在多项不确定因素,对集团持续经营能力构成重大疑问”。 公司亏损严重的原因,亦是其赖以成功的要素。时间返回2018年,易居申港上市成功,集团主席兼执行董事周忻发挥其富豪朋友圈的威力,说服了20多家开发商成为投资者,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当中投资最高的四家巨企,包括恒大、碧桂园(2007.HK)、万科(2022.HK; 200002.SZ)及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星光熠熠的企业大亨,既是他的老板,也是他朋友,齐齐捧场下,周忻轻易筹得46亿港元。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周忻的如意算盘是,开发商成为易居的投资者,公司要获取一手楼盘代理权,不就更方便及顺理成章;另一方面,既然开发商都成为易居半个老板,大家利益与共,那他们在支付给易居一手物业销售佣金时,理应更手爽,拖数的机会变得更低。 没错,易居主要的收入是为开发商销售一手住宅,市况好时,生意根本不成问题,轻轻松松已赚个盆满钵满;相反近两年内地楼市疲弱,开发商又负债累累,应对上千亿债务已经自顾不暇,又哪有余力去支付予中介的佣金。 开发商拖欠一手佣金,易居大笔应收账变坏账,收不到钱之余,公司自然无力偿还本身的债务,甚至连利息也付不出来,迫不得已要走上重组之路。 去年4月3日,易居公布重组方案,内容包括将发行现金与TM Home的新股。现金方面是申索人每持有1,000美元,可取回60美元。至于发行新股,重组完成后,债权人组成的SPV(特殊目的公司)将持有TM Home约54.2%股权,可换股债券股东及阿里巴巴共同持有约10.8%的股份,余下35%的股份将由易居及其联属公司持有,当中的15%将转让予TM Home高级管理层成员。 TM Home原是2021年易居跟阿里巴巴联手成立的公司,主要运营房地产网“天猫好房”。重组计划下,易居会将房地产数据与咨询服务公司“克而瑞”,以及在线房地产营销业务,一并注入TM Home。阿里巴巴更授予易居对于天猫房产行业独家招商权、商业定价权、商户运营权,有效期至今年8月31日。 现金方面,是透过供股融资,每持10股供12股,每股0.23港元,预计可筹集资金4.83亿港元。由于重组要将克而瑞业务注入TM Home,但易居之前以克而瑞作担保,以取得内地银行贷款,是次银行不同意解除担保,令注入克而瑞的方案未能推进,包销亦只好告吹。 关键解除银行担保 供股戛然而止,易居未能集资,就不能应对重组计划的现金部分。而且银行不愿意解除克而瑞的担保,亦影响整个重组方案。重组落实日期在本月31日,已经迫在眉睫,易居能否在仅余的二十天里找出办法? 首要一环相信是取得银行同意,愿意解除克而瑞的担保。易居透露,之前与该银行进行商讨时,得到的意见是十分正面,银行愿意以信贷方式去代替担保,并表示会达成协议。岂料事情急转直下,银行最终不愿让易居解除担保。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导致银行忽然转变意向,若然能解决此一问题,情况并非没有转机。 事实上,易居所欠银行的贷款是4.36亿元,其中2亿元是以克而瑞作担保,若能拿出两亿元,或许银行愿意放易居一马,到时易居再推供股集资,又或以其它方法去筹集资金,问题不就能迎刃而解。 再讲,供股集资的金额只是4亿多元,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数目,当时承诺包销的是大股东周忻本人,意味周忻口袋里仍有一定资金,所以易居即使供股不成,也并非万劫不复。姑勿论如何,目前距到期日时间甚短,相信要延期去处理问题。…
地产快讯:摩通指资本增值税令港楼现恐慌性抛售
刘智恒 ▷ 香港 陈茂波称短期不推增值税 香港股楼税收大减,政府财政收入面临大压力,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早前曾表示,开征资本增值税是政府一个研究范围。消息一出后,引起市场一片争议声,特别是地产发展商,更是大力反对;投资银行即时配合,摩根大通发表报告,指以部分国家实施50%资本增值税率为例子,港楼有可能在实施前出现一波恐慌性抛售。 摩通的报告似有点危言耸听,世界上多个地方如中国及美国也有实施相类税种,香港即使推行,未必如摩通说般严重。香港税基十分狭窄,资本增值税无疑是其中一个税源,但在经济疲弱,股市每况愈下,楼市亦在调整的时候推出,确实对经济不利。不过,及后陈茂波在瑞士达沃斯的世界经济论坛期间回应,表示须顾及本港竞争力,短期内无意开征资本增值税。一场茶杯里的风波,终在财爷一句说话而消弭下来。 打击滥用公屋严查内地资产 为要有效运用房屋资源,房屋署近年致力打击滥用公屋单位,今财年首8个半月,房署已回收2,100个滥用或违约的单位,是上一个财年的总量。与此同时,房署正研究,严查公屋住户在内地及海外的资产申报,署长罗淑佩强调是“有的放矢”。 现时港人申请公屋时,为免超越资产规限,许多时未必将内地或海外的资产申报,过去房署在此方面的审查没那么严谨,加上香港政府向内地机构查核需要一定程序及时间,令到部分违规者得以瞒天过海。但现时署长已开腔,会在此加大力度,以打击滥用公屋资源,相信会有一批没上报或虚报者受到惩处。 港发展商纳入支持名单 早前内地政府指示银行要在融资上支持部分房企,据市场消息,平安银行已列出一份白名单,总共有41家房企被纳入其中,当中除了内地耳熟能详的龙湖(0960.HK)、万科(000002.SE),金地(600383.SH)及绿城(3900.HK)外,香港的开发商新鸿基地产(0016.HK)及新世界发展(0017.HK)也在名单之中。 香港发展商的财务状况并没太大问题,负债比率相对要低,财政稳健,对资金需求没急切性。当然,这次在白名单榜上有名,对本港发展商来说,属好事一椿,反正就是多了一个融资窗口。相反,内地政府对情况较差的房企,暂未有任何方法施以援手,目前大方向仍是以支持具实力房企为先,避免不利消息会令优质企业受牵连。 ▷ 内地 内地新盘楼价六连跌 内地楼价仍然持续下调,路透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推算,70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去年12月按年下跌0.4%,跌幅是过去九个月最大,亦是连续第六个月下跌。70大城市中,下跌的有62个,上升的只有7个,只有一个是持平。四大城市中,按月比较只有上海升0.2%,北京持平,广州和深圳分别下跌1%及0.9%。 我们认为,房价一形成下行趋势,跌势将会持续,虽然中间或会有所反弹,但整体方向是跌多于升。事实上,欧美国家针及西方资金外流下,内地经济受到相当压力,世界银行也估计内地今年经济增长4.5%;至于房地产,房屋供应没减少,但需求正在减弱,房企去年第四季的按月销情走弱,趋势很大机会延续,今年也未许乐观。 融创文旅项目乏人问津 内房企业急需现金还债,又或将发展中项目脱手,以减轻资金负担,《每日经济新闻》报道,融创中国(1918.HK)在近一个月,先后放售4个文旅项目,包括武汉甘露山文创城、成都融创施柏阁酒店、成都融创堇悦酒店,以及昆明城,但反应十分冷淡,有项目甚至无人问津。 其实又很易理解,内地大部份民企负债累累,大家似乎也要赶卖资产,那有能力去买新项目。资金仍然较充裕的,主要是几家大型国企,但目前楼市每况愈下,他们手上也不是没有存货,那为何还要入货。而且融创出售的是文旅项目,主要以收租为主,资金回笼更慢,对开发商来说吸引力低,即使卖家愿意大幅劈价,也不容易找到买家。 ▷ 咏竹坊文章 百果园出师未捷先跳水 刚迎来上市一周年的百果园(2411.HK),股价突然闪崩,一天下跌30%,市场推测是部分股份锁定期过去,即被大手抛售,公司只回应业务一切正常。此前,《咏竹坊》报道百果园的十年发展大计,在2034年前自建平台的商品交易总额要超过1,000亿元,门店数量逾1万家,最终成为全球果王。 咏竹坊报道指出,百果园的经营模式最大问题是如何管理好旗下加盟商,过去市场有垢病,加盟商在水果质素、送货时间及服务态度都未到位。另外,公司的毛利率较低,纯利率更只有低单位数,但市盈率则偏高,股价未跳水前高达21倍,相较同行洪九果品(6689.HK)的4倍,就显得较高。至于企业管治亦需要进一步加强,公司曾未按规定期限公示2022年报告,被深圳官方机构列入经营异常名单,去年中大股东按股,予外界感觉也不太好。这次股价突崩盘,市场对百果园的投资价值肯定大打折扣。 中免前景佳具值博率…
董事辞任评级下调 金地前景不明朗
金地集团董事长凌克突辞任,市场担忧集团债务及销售情况,公司前景不明朗 重点: 穆迪调低金地评级,并将展望调整为负面 公司第三季销售大幅下滑,按年跌逾四成 刘智恒 掌管金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0383.SH)二十五年的凌克,突向董事会请辞,不再担任集团董事长。外界都为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感到意外。金地的公告有解释,凌克是因为身体原因而辞任。但对于这样一个重量级的地产大佬离任,外界免不了议论纷纷。 内地财经记者契而不舍追访原由,金地集团只好回复,再次强调凌克的辞任,确实是因身体的原因,并没别的因由。但凌克的身体有什么问题,却又讳莫如深。 众所周知,内地房地产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一间市值超过200亿元的房地产龙头企业,掌舵人究竟是什么紧急原因,要在行业最艰难时刻离公司而去?若是一如公司所言是健康问题,那是严重到哪个程度,才让一位在企业甚具份量的战将,要离开岗位,未能与公司共渡时艰。 凌克媲美王石 看看凌克在金地的发展历程,1992年凌克加入深圳市上步区工业村建设服务公司,这家公司是金地的前身,凌克由一个业务员开始,到1995年参与开发金地花园及金地海景花园,获得亮丽成绩,之后他在企业的发展就顺风顺水。 1998年未到四十岁,凌克已出任金地集团董事长,更在2011年带领金地成功上市,在他的努力经营下,金地打入一线房地产商之列,与万科(000002.SE)、保利(600048.SH)及招商地产(000024.SZ)合称“招保万金”。2016年的销售收入更冲破千亿,带领金地成为全国房地产企业龙头之一。 看到这里,大家就知道他在集团的地位,仿如当年王石在万科一样,几乎是无可替代。因此他的突然辞任,市场难免会猜测,是否公司出现什么问题,才会突然离开。事实上,金地及凌克本人,没有理由不知道事件的严重性,而且之前是没有半点风声。 股票市场的回应,正好反映问题之严重。金地发出公告当天,股价跌停板,收市报5.52元,下跌近一成,并见五年新低,市值只有249.2亿元。公司多只债券亦下跌,当中“16金地02”跌超过25%。 金地中期财务健康 在此之前,外界都认为金地财务及业务情况稳定,公司中期业绩显示,今年上半年收入368.6亿元,同比上升31.1%,赚15.3亿元,下跌22.2%。公司持有现金460.8亿元,计息负债1,096亿元,净负债为53.5%。从整体情况看,虽说盈利下跌两成,但在今年的楼市困境中仍有钱赚已十分不错,再以负债比率来说,在芸芸被受债务困扰的内房企业中,情况实在好得多,可以说仍在十分健康水平。 可是,今次凌克请辞一事,在现时敏感的市场上,立时引起诸多猜测。是否金地的财务情况并非想象中理想?集团是否一如其许多内房企业一样,有一些隐藏债务没有在资产负债表上显示。 市场都知道,过去许多开内地发商利用“表外债”方式,为财务报表进行粉饰。然而在国家实施“三条红线”后,开发商要大幅减债,都急于抢着卖楼套现,市场供应一下子大增,而且要赶卖楼,就要降价推售,加上经济又放缓,令楼市下滑。当债务周转出问题时会触犯条款,表外债随时要现形,结果是那些房企的实际债务,要较原来财务报表来得高。 穆迪调低评级 虽然金地财务仍然健康,但最关键的销售,近期也存在一定不明朗,2023年首9个月,金地累计销售金额1,219.3亿元,按年下跌25.2%,以今年楼市情况,销售只下跌两成多,也可以接受。然而若撇除整体看,只细看近期销售,情况就不一样。7至9月销售分别是105.1亿元、125.1亿元及131亿元,近三个月都有增长,情况也不错,然而若与去年比较,过去三个月内,每月均下跌超过四成。 即是说相对去年,金地的销情正在恶化中,特别9月时,是“金九银十”的重要月份,加上政府推出多项放宽楼市措施,销售都较8月升不足5%,反映整体楼市并不理想,情况亦未见大改善。现时要看第四季楼市,若然没有起色,对金地将构成相当大压力。 深圳评级及研究机构Ratingdog估计,如果金地今年下半年至明年上半年的销售额,较2022年下降30%,公司一年内将面临逾45亿元的债务偿还缺口。 事实上,评级机构穆迪约半月前将金地集团的评级,由“Ba3”下调至“B3”,金地的子公司Famous Commercial Ltd的评级,也由“B1”下调至“Caa1”,评级展望调整为负面。穆迪指出,金地的合约销售额下降、流动性恶化、未来12至18个内将有大量债务到期,金地的信用状况正在转弱中。负面展望,则是反映公司改善融资渠道和营运能力的不确定性。 面对市场的猜测,对公司构成一定影响,金地实应站出来,澄清市场的种种疑虑。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长租公寓竞争加剧 魔方生活上市图强
“长租公寓第一股”魔方生活二度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以填补资金继续扩充业务 重点: 受疫情及封控措施影响,魔方生活去年由盈转亏 中国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不少商品房库存“转卖为租”,长租公寓的市场竞争或会更趋激烈 罗小芹 去年新冠疫情在中国反复暴发,包括金融重镇上海等主要城市,更在去年二季度实施严厉封控措施,冲击了长租公寓运营商魔方生活服务集团有限公司的业绩表现,以致去年未能打响在港股上市的如意算盘。 上月底,魔方生活卷土重来,上市联席承销人仍然是摩根士丹利及建银国际。该公司属于创业类企业,没有大企业作为骨干股东,未完成招股前,私募基金华平投资持有其42.56%股份,加拿大魁北克储蓄投资集团(CDPQ)及中航产融,则分别持股16.93%及12.59%,三家都是被动型的基金投资公司。 据初步招股文件援引研究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去年中国集中式长租公寓市场的规模达到511亿元,预计至2027年的规模可达1,36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21.7%。按在营公寓数量计,至去年底止,魔方生活于独立集中式长租公寓运营商的排名居首。至去年底止,该公司拥有76,245套在营公寓,分布全国25座城市388个地点,其中在上海运营的公寓达30,053套,占比接近四成。 该公司过去三年收入稳步上升,从2020年的9.5亿元增至去年的17.1亿元,显示在官方为房市设下关于债务的“三道红线”与新冠疫情夹击下,即使内地房市疲软,却衍生了长期租赁的需求。 依赖直营模式 但值得留意的是,该公司近年盈利表现飘忽,其中2021年录得约3亿元净利润,扭转之前一年的2.3亿元亏损局面;但到了2022年,随着新一轮新冠疫情大流行,加上官方防控措施造成的压力,其运营所在的中国主要城市、特别是上海的业务受到负面影响,最终再度转亏2.46亿元。 以魔方生活的最新投后估值约76亿港元(66.9亿元)计算,其市销率约3.9倍,作为港股的“长租公寓第一股”,市场上可比较的公司不多,与其业务最接近是经营长租酒店及长租公寓的首旅酒店(600258.SH),市销率约5.4倍,其较高的估值也许与其业务更为多元化有关。 魔方生活近年绝大部分营收来自直营模式的贡献,在该模式下,魔方生活整租或租赁整栋楼宇的一部分,租约期一般为10至15年,并负责管理和运营,并向住户收取租金及向其提供配套服务的管理费。过去三年,来自直营模式的收入贡献分别占同期收入96.2%、94.5%及94.9%。 另一种为加盟管理和第三方托管模式,在该模式下,魔方生活只以自有品牌或相关委托方的品牌管理和运营加盟公寓,并不拥有租赁公寓所在的任何公寓物业。 行业面临整合 房价高居不下,租房成为打工一族或流动人口的无奈选择。在市场刚性需求推动下,2016年长租公寓行业率先迎来爆发期,然而,自2018年开始出现长租公寓企业资金链断裂的现象,随着2020年疫情大爆发,进一步暴露了“租金贷”、“高收低租”、“长收短付”等高金融杠杆的行业弊端,甚至连头部企业青客去年也走上了破产清算之路,意味行业已步入“大洗牌”阶段。 此外,由于房市内部需求疲软,市场景气不再,地产发展商也需要为商品房库存寻找出路。今年1月,万科集团(2202.HK; 000002.SZ)与建设银行(0939.HK; 601939.SH)成立百亿住房租赁子基金,拟通过投资收购房企存量资产,提供市场化长租房或保障性租赁住房服务;此外,全球最大房地产投资机构之一的博枫资产,也宣布收购杨浦嘉誉云景租赁住宅项目,计划提供560间房源,此举虽意味蛰伏良久的长租公寓行业似乎再受资本市场青睐,但坏处是市场竞争将会愈来愈激烈。 为扩大公寓网络规模,魔方生活自从2020年便积极投资,例如2021年旗下经营的公寓总数便同比大增94.4%至75,887套,因此在扩张速度最快的这一年,该公司因投资活动录得7.77亿元现金净流出,抵消了同年大部分因经营活动录得的现金浄流入,加上去年因偿还银行贷款录得12.77亿元融资活动现金净流出,导致公司截至去年底的现金水平仅余3.46亿元,可能因此衍生该公司上市筹资的计划。 更令人担心的是,在中国整体需求疲弱下,该公司旗下公寓的租金受压。据招股文件所示,白领公寓去年月均租金为2,922元,同比减少3.4%,甚至低于2020年的2,964元,拖累整体月均租金同比微跌0.9%至3,137元,在相关成本持续上升的处境下,却未能相应调升租金,恐继续蚕食该公司的盈利表现。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