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in finds middle ground in Singapore

越来越多中国公司在新加坡找到了平衡世界两大超级大国的中间地带,而这家线上快时尚公司正是其中之一

本文为两部分系列文章中的第二部分。如要阅读第一部分,请点击这里

 

钟立斌

2018年,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抛出了对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和洗衣机征收关税的大招。这第一轮关税并不明显,也没有直接影响到主要面向美国客户销售的中国线上快时尚零售商Shein。根据KrAsia的数据,Shein在2019年实现了46亿美元(336亿元)的销售额,比贸易战爆发前的2017年猛增了三倍。

尽管如此,美国最初的关税仍然是一个不祥的信号,预示着未来的麻烦,Shein需要尽快采取行动。

除了强劲的销售业绩,2019年对Shein而言,也是值得注意的一年,因为它开启了另一段重要的企业征程。为了使自己的竞争优势不受中美紧张局势影响,Shein启动了一项对冲地缘政治风险的战略:在新加坡注册了一家公司,而新加坡作为一个中立的城市国家,长期以来一直受到美国和中国的信任。

新加坡作为前殖民地,继承了英国的治理体系,但又与亚洲的价值观保持一致。正因如此,新加坡成为中美两国利益交汇的首选之地。新加坡作为“战略支点”的优势不仅吸引了Shein,也吸引了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字节跳动、华为、爱奇艺(IQ.US)、中国平安(2318.HK; 601318.SH)、腾讯(0700.HK)和携程集团(TCOM.US; 9961.HK)等其他中国公司。

新加坡在建国之初,就与中美两国建立了战略互信,决不允许被利用来规避中美两国的法规,损害两国各自的利益。这一点对新加坡来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Shein也不例外。

Shein将新加坡作为地缘政治对冲工具的战略,已融入其整个商业模式。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表面决定,而是对一个平衡中美利益的中立地点的努力和承诺。

据路透社报道,Shein取消了其南京公司的注册,并将其商标和广州公司的拥有权转让给其新加坡公司,该公司也是运营其全球网站的法人实体。Shein的创始人许仰天成为新加坡永久居民,也是新加坡公司的代表之一。

Shein正在新加坡大肆招聘人才,高调招聘的人员包括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淡马锡的前高管和东南亚电子商务巨头Lazada的前联席总裁。截至8月底,Shein在其新加坡LinkedIn页面上,列出了141个职位空缺。

今年5月,Shein启动了“全球一体化市场”这一变革性战略举措,从新加坡向世界其他地区拓展,首先从巴西和美国开始。不久后,Shein在都柏林设立了EMEA(欧洲、中东和非洲)总部,爱尔兰企业、贸易和劳工部部长出席了此次活动。

尽管植根于中国并拥有庞大的中国供应链网络,Shein的新加坡战略还是在一定程度上,能从中美紧张关系中缓解,并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但这并不是灵丹妙药,未来的任务还很艰巨。美国将继续监察该公司的环境、人权、关税和版权记录。同时,中国也会继续加强对数据保护、安全和海外上市公司的控制。

Shein的最终目标可能是在纽约上市,这需要中美双方的批准,但它否认了上市申请。但如果实现了这个目标,新加坡将成为中美两国“相会”的地方。

长期以来,香港一直是中国公司开展国际业务的门户和安乐窝。但它直接暴露在美国的监控之下,处于弱势地位。在这方面,中国企业可以从已有2,500年历史的《易经》中汲取灵感,走出香港传统上提供的舒适区,并管理香港的脆弱性。

和谐是《易经》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需要一个持续的平衡循环。目前,影响世界的最大力量是不断变化的中美关系,这就需要重新调整,而不是抛弃香港。由于香港独特的地位,这个城市将继续协助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互动,尽管方式有所不同。

从《易经》的角度来看,香港和新加坡不是二元选择,而是应该协调的一对,这好比阴阳互补。两者都有很强的生命力,但时代会随着地缘政治等力量的变化而循环往复。套用《易经》的方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寻求和谐而非对立,才是正确的对策。

在实践中,这意味着中国企业应优化其在香港和新加坡两地的业务和资产配置,这就需要走出香港的舒适区。中国公司应考虑《易经》的优点,并仿效Shein等公司管理中美地缘政治风险的做法。

钟立斌是C ConsultancyHelios Strategy Advisors的合伙人,这是两家分别位于香港和新加坡的咨询和企业服务公司。他还着有《Managing a Chinese Partner》一书。您可以通过 Lbc@c-consultancy.com 与他联络

(本文的中文和英文版本若存在冲突,以英文版为准)

本文内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咏竹坊立场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Oral healthcare provider Arrail Group on Tuesday reported a net profit of 4.98 million yuan in the six months through September, the first half of its fiscal year, reversing a loss of 88.6 million yuan in the same period a year earlier.

快讯:摆脱疫情冲击 瑞尔集团转盈

最新:中国民营口腔医疗服务商瑞尔集团有限公司(6639.HK)周二公布,截至9月底的中期净利润为498万元,扭转去年同期的8,859万元亏损。 利好:受益于新冠疫情后业务复苏及接诊人次增加,该公司的收入同比增加14.9%至8.86亿元。 值得关注:该公司的销售成本同比上升13.1%至6.83亿元,主要是由于雇员福利开支、齿科材料及物业管理开支随业务增长而增加。 深度:瑞尔集团是一家提供中高端口腔医疗服务的公司,截至今年9月底在中国15个主要一二线城市运营123家医院及诊所。该公司以双品牌经营,分别针对一线城市中具有高购买力的富裕患者,以及一二线城市的中产阶级消费者。该公司去年成功在港股上市,但受到新冠疫情冲击,旗下多间诊所及医院需暂时关闭,加上很多患者推迟口腔治疗计划,过去三年合共录得逾15亿元亏损。 市场反应:瑞尔集团周三股价上涨,中午收盘升1%至7.81港元,处于过去52周的中下水平。 记者:欧美美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络investors@thebambooworks.com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6639.HK

内地市场放缓 万国数据海外扩张谋突破

这家数据中心运营商三季度营收增长放缓,另一方面,在马来西亚正式推出首个离岸数据中心 重点 万国数据三季度营收增长6.4%,低于二季度的7%和2022年三季度的15% 随着中国本土市场因经济放缓而降温,公司正在大举投资东南亚,以提振增长       梁武仁 对于像万国数据服务有限公司(GDS.US; 9698.HK)这样的数据中心运营商来说,海外扩张似乎越来越有必要,而不仅仅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选项。 尽管有人说,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用于存储和处理海量数据的设施需求可能会激增,但随着中国经济在经过多年的高速增长后放缓,国内对数据中心的需求正在降温。在这情况下,万国数据正效仿中国企业的策略,把目光投向东南亚,寻找新的增长点。 眼下,由于万国数据在国内的收入增长缓慢、海外扩张支出巨大,投资者正在失去耐心,该公司必须抢在前面,尽快从海外投资中获取收益。 万国数据上周三发布的最新季度财报显示,公司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6.4%,至25亿元(3.45亿美元)。增速较二季度的7%和去年三季度近15%的增长有所放缓。 但这还不是最糟糕。该公司的毛利实际上同比也有所下降,因随着在国内外发展新业务,其营业成本的增长速度快于收入的增速。它的营业支出也增加了,导致净亏损扩大。 尽管如此,万国数据三季度仍然取得了一项突出的成就,公司在东南亚的首个数据中心正式上线。2021年,公司首次进入该地区,通过第三方运营的一个数据中心在新加坡提供服务。该运营商是总部位于新加坡的STT GDC,該公司旗下的数据中心遍布整个亚洲,是万国数据的主要投资者,双方的关系可以追溯到2014年。 自进军新加坡以来,万国数据一直致力于在邻近的马来西亚市场开设自己的数据中心,服务东南亚市场。努力终于在三季度开花结果,柔佛州一个1万平方英尺的设施开始投入运行,为当地一家客户提供服务。万国数据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伟在讨论公司最新业绩的电话会议上表示,万国数据计划在今年最后三个月内,将另一家规模类似的海外设施投入使用。 万国数据还购买了土地,计划在柔佛州再建设一处园区。在印度尼西亚,它与该国主权财富基金印尼投资局(Indonesia Investment Authority,简称INA)签署了合资协议。通过这些行动,万国数据希望新的海外业务能够提供新的增长源。 “对于国际业务,我们的财务目标是打造第二个增长引擎,”黄伟说。 黄伟说,在中国,万国数据的主要客户是云服务提供商,后者正在把重点从数量转向质量,即是说将聚焦最赚钱的客户。虽然这对云服务公司来说可能是好事,但对万国数据来说就不那么乐观了,因为这些客户需要的数据中心容量就变少了。人工智能公司可能是未来的一个增长源,但这个市场挤满了不盈利的初创公司,并且没有像预期的那样迅速起飞。 低迷的国内大环境 万国数据的两大上市竞争对手中的世纪互联(VNET.US),三季度总收入同比仅增长4%,虽然得益于营业费用的减少,它的净亏损有所收窄,但也反映了中国的数据中心运营商眼下面临的市场环境之艰难。 在低迷的环境下,万国数据为国内业务设定了切合实际的目标,即持续从国内业务中产生正现金流,并减少债务。 但至少就目前而言,该公司要想利用现有数据中心业务产生的收入,为新投资提供资金,似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三季度,该公司的投资继续令运营收入相形见绌。万国数据的杠杆率依然很高,因此三季度的利息支出实际上超过了毛利。 随着国际扩张步伐的加快,万国数据的支出还将继续膨胀。今年前九个月,它海外业务的资本支出总额约为20亿元。随着马来西亚业务的发展,该公司预计接下来三个月还将投入规模类似的资金,从而使今年全年的资本支出总额达到40亿元,超过它在中国市场35亿元的资本支出。 万国数据希望海外业务的资本支出一半来自出售股权,一半来自举债。在公司的财报电话会议上,管理层表示有信心在明年一季度完成股权筹资计划。当然,这将取决于资本市场的情绪,而资本市场未必同意它的乐观看法。 万国数据成立于2001年,用了20年时间才接近于实现在无需外部资金的情况下,为国内业务提供资金。它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在海外复制这一壮举,谁也说不准。 在理想的情况下,财大气粗的私募股权基金可能会收购这家公司,并一直持有到它能自给自足。如果真的有这么一天,那么新的所有者,就可以凭借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强劲的现金流将其出售,获取相当可观的利润。 去年,中国以外的数据中心运营商中,也出现了一些类似的大型交易,而且,世纪互联和万国数据的另一个主要竞争对手秦淮数据(CD.US)可能会被出售的传言也流传了很长一段时间。世纪互联和秦淮数据目前都处于被主要利益相关者私有化的过程中,这可能使万国数据成为三家公司中,唯一在公开市场可以进行股份买卖的数据中心运营商。 这三家中国公司目前的估值都很低,可能是买家对它们感兴趣的部分原因。万国数据股票的市销率(P/S)只有1.4倍。世纪互联的市销率更低,仅为0.4倍,而秦淮数据则高达4倍。…
9698.HK GDS.US
ATRenew boosts refurbishment

万物新生联手苹果 翻新业务销售倍增

这家回收专家表示,随着与苹果建立新的回收合作关系,公司业务增长,三季度翻新产品销售额翻了一番 重点 万物新生三季度营收增长28%,翻新业务和非电子产品回收业务势头强劲 随着与苹果在中国内地达成合作,公司已开始加大对二手iPhone 的收购力度,这也是其最大的产品领域      阳歌 多元化是回收专家万物新生集团(RERE.US)最新财报的主题之一,公司正试图在早前聚焦iPhone的基础上,把业务扩展到安卓产品,甚至奢侈品等其他领域。与此同时,公司也在尝试扩大核心领域的盈利能力,不再只是简单地收购和转售二手智能手机,而是对它们进行翻新后再出售,以获得更大的利润。 上周三感恩节假期前夕发布的三季度财报中,林林总总的迹象表明这些努力已开始产生回报。但投资者似乎不为所动,至少一开始没有,报告发布后,万物新生的股价下跌了5%,不过在下一个交易日又收复了大部分跌幅。 公司在6月底开始与苹果合作,协助后者在大陆地区回收手机。合作启动后已经带来3,000万元(420万美元)的销售额。随着9月下旬最新款iPhone 15的面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以旧换新,这项合作业务可能还会增长,万物新生相信合作最终可能带来超过10亿元的营收。 说实话,尽管投资者可能还不认可万物新生,这家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前景还是比较好的,其中的原因很多。它主打“循环经济”,完美契合北京坚定的环境承诺,包括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以及更广泛地污染治理目标。较之西方社会,这样的契合在中国尤其重要。 另一个可能对万物新生越来越有利的因素是经济大环境,更多消费者开始控制支出,尤其是汽车乃至智能手机这样的商品。同时,更多精打细算的消费者可能会考虑二手智能手机和其他二手商品代替购买新品。 这些因素促使万物新生的营收稳步增长,三季度同比增长28.4%至32.6亿元,略高于公司在三个月前给出的预期。公司预计四季度营收将在37.3亿元至38.3亿元之间,按中值计算相当于同比增长27%。 在三季度的营收中,产品销售额增长31.4%至29.2亿元,占比近90%。 由于公司更加注重产品销售业务,服务收入增长要慢得多,仅增长7.3%至3.33亿元。 产品方面的一大增长领域是前面提到的翻新业务。销售翻新产品的利润率通常会更高,因为与直接转卖的手机相比,万物新生这样的公司对翻新机的收费要高得多。 公司表示,随着翻新业务持续增长,三季度翻新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一倍多,达到2亿元。 “我们有信心执行通过合规翻新业务、参与苹果官方回收和换购计划、扩大多种类回收及利用自动化技术提高效率,实现更高盈利能力的战略,”万物新生创始人兼董事会主席陈雪峰在财报发布后召开的公司投资者电话会议上说。 非电子产品业务 万物新生的翻新业务正在不断增长,其中最大的组成部分是电子产品。但另一个日渐壮大的领域是科技含量较低的消费品,如奢侈品、黄金,甚至是名酒。万物新生今年一直在大力拓展这方面的业务,借助其回收专家的形象打入其他领域。 公司表示,随着这项业务的增长,其“多品类业务”的 GMV(商品交易总额)在三季度达到了3.5亿元,较前一季度的2亿元大幅增长。陈雪峰指出,借助爱回收的品牌形象,这些产品正在吸引更广泛的用户群体。公司此前表示,截至6月底,在231家门店都能买到这样的多品类产品,相关业务将扩大到其遍布全国的2,000家左右的门店。 作为苹果手机之外的多元化发展的一部分,公司宣布,于7月获得授权,开始翻新华为产品。华为在绕过美国制裁,使用国内技术生产高性能智能手机后,公司业务正在复苏。 陈雪峰表示,万物新生还在探索其他安卓产品的翻新机会,但他未提供更多细节。安卓手机的回收将为该公司带来一个巨大的新机遇——根据IDC(国际数据公司)的数据,三季度苹果仅占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大约16%的份额,而苹果手机占到万物新生产品收入的约60%。 除了多元化发展,万物新生还一直在采取措施提高效率。包括加大旧手机检测流程的自动化,以城市为单元进行精细化经营,以及越过成本高昂的中介,直接与回收品的买家和卖家交易。 公司表示其non-GAAP(非公认会计准则)履约费用占总收入的比例,从去年三季度的10.7%同比降至8.7%,反映了效率的提升。公司也获得了创纪录的7,380万元non-GAPP经营收入,较上年同期的1,080万元取得大幅增长。同时也继续保持non-GAPP盈利,但按 GAAP(公认会计准则)计算,公司仍处于亏损状态,亏损额为4,420万元。 万物新生的股价今年已下跌约一半,不过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近期普遍疲弱,主要缘于对中国经济以及美中紧张关系的担忧。按照目前的股价水平,该股的市销率(P/S)相对较低,只有0.27倍,介于服装回收商Rent the Runway(RENT.US)的0.12倍和二手奢侈品销售商The RealReal(REAL.US)的0.40倍之间。二手车专家Carvana(CVNA.US)在遇冷多年后今年股价大幅上涨,其市销率也更高,为0.49倍。现在,万物新生和其他回收公司一样,都希望能像Carvana一样重新被投资者认可。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RERE.US
Xiaomi quarterly results better than expected

小米季绩超预期 利好因素或已透支

小米第三季度业绩比市场预期强劲,但智能手机平均售价却跌穿1000元大关,为2019年第四季后首次。 重点: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第三季出货量下跌,但小米出货量却上升,市占率更连续三季有增长 小米预期市盈率逾20倍,对比龙头科网中概股估值不平      白芯蕊 港股2023年似乎难逃衰运,恒指年初至今跌逾一成,如无意外将会连续四年见红。当中拖累大市最大元凶是美团(3690.HK)及京东(9618.HK),蓝筹科技股中,小米集团(1810.HK)表现亮丽,是汇丰控股(0005.HK)及中国移动(0941.HK)后,第三大贡献主力,令恒指今年未再跌得更深的重要支柱之一。 小米股价跑出,今年累飙42%(截至11月28日止),因全球手机市场进入寒冬,但它仍成功霸占更大市场占有率。据Canalys数据,2023年第三季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下跌1%至2.95亿部,当中市占率第一及第二大巨头三星电子(005930.KS)与苹果(AAPL.US),上季出货量分别只有5,860万和5,000万部,按年分别降8.5%和5.5%,市占率也从2022年第三季的21.5%和17.8%,下降到2023年第三季的19.9%和17%。 相反小米手机在环球市占率却有所提升。据小米第三季业绩披露,集团上季出货量达4,180万部,按年增长4%,市占率达到14.1%,年增0.5个百分点,更连续三个季度实现市占率按季增长,令集团上季经调整净利润约60亿元(8.4亿美元),大增1.8倍,远比市场预期47亿元佳。 不过,季绩公布后翌日(11月21日),小米股价不升反跌,全日更挫4.9%,原因是市场关注平均售价及手机业务收入下跌,尤其是上季均价按年挫5.8%至只有997元,为2019年第四季首次跌穿1,000元大关,令小米第三季手机收入按年跌2%至416亿元。 手机毛利率创新高 幸好受惠产品组合升级,同时境外市场存货减值拨备减少,以及核心零件价格下降,带动智能手机毛利率在第三季按年大升7.7个百分点至16.6%,创纪录新高,令上季手机业务毛利大升83.1%至69.3亿元,足以抵消手机收入下滑及平均售价下跌带来的影响。 尽管小米手机业务收入下跌,但毛利率及销量支撑下,集团总裁卢伟冰对明年形势感乐观。他在季度业绩会上表示,集团最初预期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今年会跌半成至一成,但第三季表现已明显跌幅收窄,故有信心第四季整个智能手机市场能重返增长正轨,更派定心丸料明年行业形势乐观,料全球手机出货量按年将有机会增5%。 从近期小米14销情火热,手机业务毛利率创新高,连苹果最强分析员天风国际的郭明錤亦看好小米,大赞目前品牌认受性高,布局亦全球化,远比中国其他手机品牌具有更大竞争优势,估计明年小米手机出货量将有双位数增长,相信今年第四季及明年利润有望超过市场预期。 冀登上世界五大 除小米14大卖外,集团更大卖点是小米电动车有望在2024上半年登场。据工信部公布小米汽车申报信息显示,市场期待已久的小米汽车,最终会以轿车形式出现,电池则会采用比亚迪(1211.HK;002594.SZ)旗下的弗迪电池,以及宁德时代(300750.SZ)供应的三元锂电池。据报小米汽车已经小量试产,预计12月批量生产,明年2月开售。卢伟冰在季绩会中亦大展雄心壮志,希望用15年至20年时间,打入世界头五大车厂。 早在十年前,小米董事长雷军对发展电动车已雄心勃勃,2013年他曾先后两次拜访特斯拉(TSLA.US)行政总裁马斯克,随后更购买特斯拉电动车,之后更入股多家造车新势力企业,包括在2015年参投蔚来(9866.HK, NIO.US)A轮融资,翌年进一步加码投资蔚来。到2017年参投小鹏汽车(9868.HK, XPEV.US)A+轮融资。至于汽车电动化领域方面,小米已投资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的蜂巢能源,还有赣锋锂业(1772.HK;002460.SZ)旗下的赣锋锂电,连下一代的固态电池与电池原材料领域,也已见小米投资的身影。 电动车进入战国时代 不过,电动车市场已进入战国时代,特别是特斯拉连番减价抢占市场,加上理想(02015.HK, LI.US)MEGA大卖,还有比亚迪拥有一条龙电动车产业链,变相在成本拥有极大优势,更大敌人是老对手华为,首款轿车智界S7比小米汽车更早登场,华为董事长余承东扬言会蚀钱卖车,因此小米要在一个完全陌生的汽车市场,闯出血路绝不容易。 更何况小米估值绝对不平,据彭博数据显示,集团预期市盈率达21.2倍,预测股本回报率(ROE)只有10.6%,对比中概科网龙头腾讯(0700.HK)、阿里巴巴(9988.HK)及京东(09618.HK)预期市盈率分别为18.5倍、8.6倍和9.7倍,ROE则分别达16.3%、12.3%和11.1%,小米不单市盈率贵,ROE亦偏低,加上电动车业务经营初期难免会面对烧钱情况,相信小米股价在早前抽升过后,现水平已透支近期利好因素。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1810.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