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体育用品商的估值落后同业,希望透过童装与在线业务让公司加速增长,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初现成果

重点︰

  • 361度去年第四季零售额同比高双位数增长,童装零售额录得25%至30%同比增长,首次公布的电商平台整体流水同比增长35%至40%。
  • 公司市盈率只有12.8倍,大幅落后于同业李宁、安踏和特步

叶天娜

除了2月的冬奥会外,今年10月,中国将迎来另一项体育盛事,来自亚州各国的体育健儿将齐集杭州,竞逐第19届亚运会的各项锦标。这次亚运会的官方体育服饰赞助商,再次由中国品牌361度国际有限公司(1361.HK)获得,是公司连续第四届与亚运合作。

本周二,361度的业务更新显示,其主要业务在第四季度都实现了强劲的双位数销售增长,为其股价提供了必要的提振。

361度、李宁(2331.HK)、安踏(2020.HK)和特步(1368)曾被称为中国四大体育品牌,但一直深耕在三线城市的361度,渐渐被对手抛开。李宁凭着专业运动和引领潮流保持领先位置,市值冲破2,000亿港元(1,630亿元);安踏则采取多品牌路线,其中收购意大利品牌FILA大获成功,市值达3,200亿港元,两者更成为恒生指数成份股。

有影星谢霆锋作为股东和代言人的特步,最近几年也完成了多品牌部署,以时尚路线杀出血路,市值提升至360亿港元以上;361度呢?市值只有80多亿港元。

在竞争激烈的服装市场,361度老板丁辉煌没有坐以待毙,一直在寻找突破口,希望追赶三名强大对手,最终看到了曙光──童装和在线新零售。

1月18日的大清早,361度发布去年第四季运营数据,两页纸的内容中,包括自主品牌第四季的零售额同比录得高双位数增长、童装品牌销售额同比增长20%至30%、电商平台整体零售流水更同比上升35至40%。从数据上看,361度的表现不错,当天股价曾经大涨6%,但收盘只升了1.8%。

体育丰收年

去年可以说是中国体育品牌的丰收年,一场 “新疆棉风波”,让拥有爱国心的大量中国消费者抵制西方连锁品牌,转投国民品牌。李宁股价从去年3月开始上升,最高翻了1.4倍、特步最高曾涨3.4倍,安踏也曾升54%,361度也不弱,最多曾飙1.6倍,以上周五的收盘价3.94港元计算,还有接近一倍升幅。

估值上,361度被远远抛离。截至1月19日,李宁的预测市盈率达42倍,安踏和特步为32倍。361度呢?只得11.8倍。

表面来看,361度好像是被严重低估,但也不是完全没道理。翻开四家公司去年上半年财务表现,李宁、安踏与361度的盈利分别同比增长72%到1.9倍,毛利率41.8%到63.2%。看看361度去年的中期业绩,盈利只是同比上升32%,毛利率即使同比改善4个百分点,也只有41.8%,可见它的表现最落后。

这几年丁辉煌一直走年轻化战略,陆续与百事可乐、高达、队长小翼、圣斗士和宝可梦等知名知识产权商推出联名产品,更与著名篮球巨星阿隆· 戈登(Aaron Gordon)和可兰白克· 马坎(Kyranbek Makhan)等签约成为赞助商,逐步建立年轻消费群。

政策顺风车

另外,公司也发展童装业务,市场认为丁辉煌想在这个市场大干一场。去年上半年361度的童装收入增长24%,接近5亿元,增速高于其他业务,收入占比也从2020年的14.9%增至16%,公司更明言将大力拓展至童装细分市场,推出3岁以下小童产品系列,以及面向12至14岁青少年产品系列。

去年第三季,361度童装品牌销售额同比增长了15%至20%;第四季增长加速到20%至30%。在中国鼓励 “全民健身” 和 “三胎” 政策下,丁辉煌看准儿童这个细分市场,希望坐上政策顺风车。

另一方面,大部份门店都在三线城市的361度,也全力打造在线渠道,接触一、二线城市的年轻消费群,在全国主要大型电商平台销售,自主研发的微信小程序 “有颜有度” 也正式上线,提供潮流穿搭信息,并引流至在线销售平台,公司去年6月更签约中国知名年轻演员龚俊为全球代言人,单在7月份,龚俊直播带货在线销售额已高达3,500万元。

国泰君安看好在线渠道是361度增长的主要动力,根据公司首次披露的相关数据,第四季电商平台产品整体零售流水同比增长35%至40%,即使直播带货会为线下销售带来一些影响,但这种新零售模式,亦能为公司带来十分可观的额外收入,因此该行给予 “买入” 评级,目标价4.5港元;安信国际也看好361度的年轻化战略,并认为童装市场大有可为,加上公司的美元债已经全部赎回,在资本结构优化下,同样给予 “买入”评级,目标价5.9港元,比现时股价水平有约45%潜在升幅。

奥林匹克精神讲求 “更高、更快、更强”,丁辉煌借助科技和年轻化战略,到底能否带领361度找到更高的增长速度、并更快地追赶对手,从而令公司变得更强,市场将拭目以待。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税负率增加 李宁中期盈利跌11%

李宁有限公司(2331.HK)周四公布,2025年上半年收入148.17亿元,按年增长3.3%,但净利润按年下跌11%至17.37亿元。派中期股息每股0.3359元,合共8.69亿元,较去年减少约11%。 公司指出,期内电商渠道收入增长7.4%,特许经销收入亦升4.4%,成为推动整体业绩的主要动力。不过,直营销售因门店网络调整及消费场景转移影响而下降3.4%,抵销部分增长动能。产品结构方面,鞋类收入按年升近5%,器材及配件大增23.7%,惟服装收入下滑3.4%。 盈利下滑主因来自毛利率下降及税负率上升。期内毛利率降至50%,较去年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主要因直营折扣加大及渠道结构变化所致。同时,税负率显著上升至33.3%,进一步压缩盈利空间。 李宁股价周五高开,至中午休市报19.33港元,升6.74%。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圆通国际亏损扩大 中期蚀6,000万

快递公司圆通国际快递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6123.HK)周四公布中期业绩,收入大幅下跌52.5%至14.14亿港元(下同),股东应占亏损由去年同期的4,210万元,增加43%至6,040万元。 来自海运业务的分部业绩续下滑,较去年同期减少61.8%至930万元,空运业务的分部业绩则续录得亏损,并从去年蚀100万元扩大至亏损5,310万元。 亏损进一步扩大,主要是美国关税政策影响收入及毛利,而集团战略性地缩减部分低毛利率及回款周期较长业务,亦导致收入及毛利减少。同时,集团持续加强科研、加大国际化人才引进与培养、全面推动向智能化转型升级,亦令开支增加。 圆通国际周五平开报1.24元,过去一年高位下调29%。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A-Living claw back into profit

走出雅居乐暴雷阴霾 雅生活预告上半年扭亏

雅生活在房企债务风暴中选择强硬自救,以诉讼追收与工抵资产断尾止损,成功扭转去年逾16亿元亏损,预告上半年盈利3至4亿元 重点: 公司上半年盈利3至4亿元,去年同期为亏损16亿元 透过诉讼追收与工抵资产等手段,成功压缩关联公司应收账款风险    李世达 在中国的这场房地产风暴中,物业管理公司通常被视为“相对安全”的资产,因为它们属于轻资产模式,现金流稳定,甚至能为陷入困境的母公司提供变现的机会。然而,当母公司债务危机持续恶化,物管企业也难以独善其身。 雅生活智慧城市服务股份有限公司(3319.HK)正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去年上半年,雅生活因大幅计提关联公司雅居乐(3383.HK)的应收款减值而录得逾16亿元亏损。但时隔一年后,雅生活却交出截然不同的盈利预告:2025年上半年预计盈利介乎3亿至4亿元。扭亏为盈的背后,雅生活显然做对了什么。 采取诉讼手段 雅生活的自救行动主要围绕如何处理与雅居乐的财务纠葛展开。公告显示,公司在2024年下半年起,对关联交易采取了更严格的合同条款设计,以缩短回款周期并减少坏账暴露。雅生活明显向外传达讯息,关联公司不能长期拖欠款项,而希望用制度和流程将风险控制在早期。 另一个动作是接受工抵资产,用工程项目中的资产抵消应收款,这种做法在房企普遍缺乏现金的背景下,成为一种务实选择。虽然流动性差,但相比坏账全额撇掉,仍能部分对冲风险。 更进一步,公司也对业务结构进行调整,把重心放回物业管理和城市服务等能带来稳定现金流的核心板块,对房地产相关的外延增值服务则大幅收缩。 过去一年,许多物管公司都在努力拓展第三方市场,但雅生活的特别之处,在于它选择不留情面,直接“断尾求生”,不再让自己被高风险业务绑架。现金流是最真实的语言,雅生活公告中明确提到,公司经营性现金流相较去年有明显改善。 与此同时,雅生活还完成了两笔关联收购,将雅居乐旗下环保企业收入囊中,总金额约6,000万元,为雅生活拓展了城市服务与环保板块的新收入来源,也为未来经营现金流增添了潜在支撑。 股价半年累涨三成 市场对这份盈利预告的反应是直接而迅速的。盈喜公布后首个交易日,雅生活股价当日大涨13.6%,报3.55港元,过去半年累涨近三成。 相比下,恒大物业(6666.HK)在恒大集团(3333.HK)爆雷后,被曝出约134亿元资金被母企挪用,资金链一度断裂,欠缺独立修复能力,只能等待清盘人安排。在恒大集团即将退市之际,传出正在为恒大物业寻找买家。恒大物业今年以来股价累升24%,主要受到消息面带动。 另外,世茂服务(0873.HK)则在维持主业的情况下,持续减少对母企物业的依赖,开始切入商业综合体、办公楼、酒店运营管理等领域,但去年业绩仍陷亏损,盈利能力尚未改善;融创服务(1516.HK)则因母企流动性压力过大,选择“收缩战线”,退出非核心业务,例如出售彰泰服务股权,把资源集中于一二线城市。两家公司尚未公布最新半年报,但在今年以来物管股回暖带动下,股价都有不错表现。 不过,短期内市场的热情并不代表风险完全解除。雅居乐的债务压力依然存在,若未来再次陷入流动性困境,仍可能波及雅生活。此外,雅生活虽已加快第三方项目拓展,但目前规模仍有限,要真正摆脱依赖,仍需更多时间和资源投入。 雅生活的确展现出逐步脱离母企风险的能力与企图心。以当前股价对应2025年预期盈利来看,估值仍低于疫情前水平,处于“价值修复”阶段。若能进一步扩大第三方市场并保持正向现金流,股价仍有上行空间。不过,母企雅居乐的债务不确定性仍是最大变量,投资者宜关注政策支持与行业整合进度,现阶段仍应保持审慎。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逸仙电商营收增37%,彩妆品重返增长轨道

美妆零售商逸仙控股有限公司(YSG.US)周四公告称,受惠于彩妆品类销售回暖与护肤品强劲增长,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36.8%至10.9亿元。 逸仙财报显示,本季度护肤品销售额达5.81亿元,较去年同期的3.25亿元猛增78.7%。彩妆品类销售额增长8.8%,扭转了一季度下滑10%的颓势。护肤类加速扩张,使其在本季度总营收占比达到53%,超越彩妆成业绩主力。 公司预计三季度营收增速将放缓至15%至30%,当期营收预测为7.79亿元至8.8亿元。 二季度净亏损由去年同期的8,550万元收窄至1,950万元。按非公认会计准则,二季度实现盈利,当季非GAAP净利润达1,150万元。 财报发布后,逸仙控股周四股价上涨0.6%至9.60美元,该股年初至今累计涨幅约130%。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