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HK 6098.HK
Country Garden fails to pay $22.5 million in interest

内房龙头碧桂园未能支付两笔债券约2,250万美元的利息,市场担忧公司有机会出现债务违约

重点:

  • 碧桂园最近发盈警,预计今年上半年亏损最多550亿元
  • 今年前7个月,其物业销售额只有1,408亿元,同比下跌三成半

   

刘智恒

中国政府2020年推出“三条红线”政策后,内房企业高杠杆操作时代画上句号,随之而来是要处理高负债问题,开发商纷纷叫苦连天。去年政府要中债信用增进公司,为少部分民营房企提供债券融资增信工作,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2007.HK)是被点名的几家企业,市场对这家地产龙头信心大振,加上公司的业绩虽然下跌,但财务显示仍然健康,期间碧桂园接连配股也获得承接,市场相信,在众多内房民企中,碧桂园是最稳健的几家企业之一。

直至最近传出,该公司未能缴付两笔债券近2,250万美元(1.62亿元)利息,市场才如梦初醒,原来所谓龙头企业,也是债务累累,不堪一击。

事情要回溯至今年7月31日,碧桂园突然发盈警,表示上半年将出现亏损;同日又传出公司以每股1.3港元配股集资,较当天收盘价1.58港元折让近18%,集资总金额仅23.4亿港元(21亿元),然而最终仍被叫停。8月4日,同系的碧桂园服务(6098.HK)公布,原定8月30日派付的2022年股息及特别息,将提前于8月11日派送,市场对公司匆忙派息大感不解。当8月8日有媒体报道,碧桂园未能支付两笔债券利息,大家开始联想到,是否大股东杨惠妍急需现金去支持碧桂园,才急不及待派发碧桂园服务的股息。

到8月10日晚上,公司发表的公告,让市场更进一步认清情况。碧桂园披露,今年上半年净亏损介乎450至550亿元,去年同期则有19.1亿元利润,公司更承认出现阶段性流动压力,以及遇到自成立以来最大的困难。事实上,从市场消息及公司的公布,市场已认定碧桂园正身陷债务危机。公告发出翌日,其股份被大手沽售,股价单日下挫近6%,跌破1港元成为“毫子股”,市值仅270亿港元。

是否存在“表外负债

说到债务,碧桂园今年中期业绩虽未揭晓,但从2022的年报显示,集团手头现金1,282亿元,总负债2,713亿元,净负债比率只是40%,财务状况看似安全,大家又怎想到,只是半年多一点,其资金已变得如此紧张,连两千多万美元利息也未能如期支付。

市场更担心碧桂园的负债真实情况,熟识内房企业操作的人士都清楚,许多开发商实际持有的债款,远高于财务报表显示的数字,原因是企业有不少表外债务。

当中常见的模式,是内房企业利用项目或合营公司做借贷,再通过集团或大股东担保,顺利融资后,那些债项是不会在资产负债表显示,不过需要在附注上解述。脑袋灵活的内房企业,会与银行协商,在每年的6月30日及12月31日这两天解除担保,翌日才恢复原状。其巧妙之处在于这两天是上市公司中期及年结日,一解除担保,就不需要在财务报表注明,那么债务就在财报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碧桂园有没有这类债务,我们尚不清楚,若然是有,那又有多少?情况有多严重?而且,一旦手上债务违约,表外债务就不能再以上面的模式操作,要在财务报表中现形。

物业销售每况愈下

即使碧桂园没有这类债项,但要偿还手上庞大负债,很大程度要看物业销售,只要卖楼理想,许多问题也能迎刃而解。问题是今年内地楼市销售每况愈下,1月时碧桂园销售220亿元,2月回升至248亿元,但别忘记1月是农历年,销售通常较低,所以2月的回升代表性不大。反之,自3月销售250亿元后,其情况就一直差下去,至7月更跌至121亿元,是连续第四个月下跌。今年首7个月,物业销售1,408亿元,同比跌三成半,更较2021年同期减少逾六成。

再看看,今年余下时间,情况会否逆转?大家也明白,自三条红线推出后,发展商首要是减债,问题是要大减债项,作为房企可以做的就只能卖楼;要短时间套现,就要扩大销售,最佳方法就是减价。可是,市场上其他开发商也要卖楼,也要平售,结果在争相推盘下供应大增,楼价就愈走愈低。

事实上,房子并非单纯一项商品,也可以是一项投资工具,当楼价上升时,人们没需要也抢着买,当楼价下跌时,再便宜也无人问津。更有趣的是,楼价下调初期,许多等了多年的人认为机不可失,心急抢购;可后来发现,今天的低价,原来是明天的高价,就后悔不已,其他人看在眼里,入市变得审慎,结果是更少人买楼。更坏的情况是个别开发商未能交楼,事件会吓怕许多准买家,人们更不敢入市。

四大策略应对危机

面对困境,作为龙头房企的碧桂园并没有坐以待毙,除了发公开信道歉外,集团也公布四大策略,希望扭转局势。一是全力保交付;二是积极化解阶段性流动压力,公司会与债务持份者沟通,考虑采取各种债务管理措施;三是保障经营有序开展,集团强调目前净资产充足,截至去年底,净资产约3,096亿元,总权益可售资源约12,083亿元,已获取的权益可售资源9,555亿元,同时精简组织及减省开支;第四则是加强特殊时期的组织领导。

究竟碧桂园能否逆转?保交付暂时未见有“烂尾楼”出现,但要化解流动性压力,很大程度视乎集团能否提供方案,让债权人接受。至于集团强调资产充足,但房企资产不外乎楼及地,真的要看未来楼市走向,若然楼价持续下调,碧桂园的物业及土储肯定也会跌价,实际价值就不一定如去年底财务报表所显示的金额。只要资产价格下跌,负债比率随之也受影响。至于减省开支,对于负债以千亿计的企业来说,或许只属杯水车薪。

坦白说,楼市若回升,碧桂园就有救;楼市倘持续回落,碧桂园就高危。按现时市况,物业销售要有理想回升,并非一年半载的事情,碧桂园要如自己所说:“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真的说易行难。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赣锋锂业拟配股及发可转债筹25亿元

锂生产商江西赣锋锂业集团有股份限公司(1772.HK; 002460.SZ)周二公布,拟配股及发行可换股债券,共筹集净额25.15亿元,拟用于偿还贷款、产能扩张及建设、补充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配股部分,公司建议配售4,002.56万股新H股,占扩大后已发行H股9.02%及扩大后已发行股份总数1.95%,每股配售价29.28港元,较H股昨日收市价30.98港元折让5.49%,集资净额11.69亿港元。 另外,公司建议发行于2026年到期的13.7亿港元的可换股债券,按年利率1.5%计息,初始转换价为每股H股33.67港元,较昨日H股收市价30.98港元溢价8.68%,可悉数转换为4,068.904万股H股,占扩大后已发行H股9.16%及扩大后已发行股份总数1.98%。发行债券所得款项净额13.46亿元。 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约为82.58亿元,同比下降13.3%,亏损由去年同期的7.59亿收窄至5.36亿元。 周二公司股价低开,至中午休市报30.08港元,跌2.91%。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East Buy does e-commerce

告别网红主播模式 东方甄选要做“线上山姆”

这家由教育机构转型的直播电商公司,正通过自营产品业务,试图打造线上的山姆 重点: 东方甄选在上个财年呈现营收、利润及GMV同步下滑 公司在财年下半段开始恢复盈利,增强投资者对其最新商业模式的信心   谭英 当在线教育机构新东方在线2023年1月转型为直播电商公司时,新更名的东方甄选控股有限公司(1797.HK)前景似乎一片光明。这家教培巨头新东方(EDU.US; 9901.HK)旗下的原在线业务子公司,在2021年政府叫停课后辅导后,完成了非常规转型。 转型初期,东方甄选势头强劲,截至2023年5月的财年录得45亿元(6.28亿美元)营收及9.71亿元净利润的创纪录表现,扭转了之前财年亏损困境。次年,这家公司业绩更为亮眼,营收跃升至70亿元,净利润达17亿元。 不过,据上周五发布的最新年报显示,公司复苏势头在刚过去的财年突遇波折。因卷入与头部主播的高调纠纷,截至今年5月的财年,营收、利润及商品交易总额(GMV)均大幅下滑。 财报显示,东方甄选最新财年持续经营业务营收同比骤降32.7%至44亿元,上一财年大额利润几乎化为乌有,全年净利润仅录得570万元。核心电商及自营产品业务GMV,更从上年的143亿元大跌40%至87亿元。 最新业绩未包含爆款直播间“与辉同行”的贡献,该直播间由曾是英语教师的董宇辉主持,后者去年与东方甄选分道扬镳。若计入该直播间收益,最新财年营收、利润及GMV的跌幅将进一步扩大。 市场对业绩表现反应消极,财报公布后首个交易日(本周一),东方甄选股价下挫13%。即便经历此番下跌后,该股年内累计涨幅仍达76%。 尽管年报数据降幅显著,但积极信号在于,上個财年的下半年营收较上半年小幅增长。更关键的是,继上半年报亏9,670万元后,东方甄选下半年实现1.024亿元净利润,成功扭亏为盈。 国信证券认为,最新财报“初步验证公司转型成效”。国信证券进一步指出,东方甄选依托自营产品及会员体系构筑的新增长模式,将通过打造爆款商品注入增长新动能。 持此观点的不只国信,投资者似乎青睐东方甄选现行战略,该战略旨在突破对头部主播的过度依赖,转向打造线上沃尔玛的仓储式折扣店山姆会员店。业绩指标显示,战略正初显成效。 教科书级过度依赖案例 东方甄选与董宇辉的经历,堪称企业过度依赖单一个体的教科书案例。董宇辉于2024年7月离职时,带走粉丝量达2,000万的“与辉同行”直播间。 据飞瓜数据显示,董宇辉个人影响力此后持续攀升,粉丝规模目前已达3,000万。相形之下,东方甄选自董离职后流失186万粉丝,在飞瓜数据榜单滑落至第22位。包括“黄金一代”主播敬文、顿顿在内的核心主播也相继离职,东方甄选CEO俞敏洪在股东大会上称,不会再出现某个主播成立独立平台。 除董宇辉事件外,东方甄选在抖音之外的直播渠道的拓展同样举步维艰。最新财年因董宇辉贡献消失,其抖音付费订单数从上年1.81亿单腰斩至9,160万单,抖音平台仍占据公司GMV总量的70%。 俞敏洪承认,单一渠道依赖存在隐患,同时指出新推的自营产品会员体系,是弱化主播依赖风险的重要举措。然而,东方甄选在淘宝、京东、拼多多、小红书及微信小程序等平台的多渠道建设,尚未达到制衡的效应。 早在2022年4月,董宇辉离职前,东方甄选就启动了聚焦自营产品与会员折扣的“山姆会员店模式”。该体系成效斐然,最新财年自营产品创收35亿元,贡献近八成总营收。 东方甄选将会员业务视为未来核心,通过直播电商渠道及专属会员App,双轨销售自营产品。公司称其品牌“在业内影响力日显,已成为品质、亲民及生活美学的代名词”。2023年10月推出的付费会员App,订阅数量最新财年增长33%,从19.86万人增至26.43万人。 期内,App端自营产品GMV占比从16.3%攀升至28.8%,数量从488款增至732款。飞瓜数据显示,今年6月东方甄选8.8亿元GMV总额中,自营产品贡献3.5亿元,同比增长15%。 以当前380亿港元(49亿美元)市值及5.52倍市销率(P/S)计,机构对东方甄选看法呈现分化。雅虎财经调研的分析师中,7位给予其“强力买入”或“买入”评级,3位建议“持有”,2位对其评级为“表现弱于大盘”。 平均下来,分析师预测,随着董宇辉事件影响淡化,东方甄选本财年营收将增长约25%,利润增长有望超过一倍。 财报发布后,国信证券下调东方甄选未来三年利润预期,但维持“跑赢大盘”评级。华泰证券表示:“我们看好公司向品牌化稳步转型的长期发展潜力。”因而保持“买入”评级,并上调未来三年营收预期,同时将本财年利润预测向上微调1%。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中期业绩亮丽 蓝思盈利升逾三成

手机玻璃供应商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613.HK,300433.SZ)周一公布香港上市后首份中期业绩,收入329.6亿元,同比增长14.2%,盈利增长32.7%至11.43亿元,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为9.4亿元,同比上升42%。 各项业务表现理想,期内智能手机与电脑业务收入271.8亿元,同比增长13%,智能汽车与座舱业务收入同比上升16.5%至31.6亿元,智能头显与智能穿戴业务收入16.5亿元,同比增长近15%。公司指出,收入增长主要是头部客户量产多款新品。 展望未来,公司表示将持续深化全球产能布局,强化材料模组整机垂直整合优势,丰富高附加值产品矩阵。 蓝思科技周二开市微跌0.32%报24.56港元,公司自今年7月上市累计上升逾3成。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Baiyunshan supports stock price with high dividend yield despite plain business performance

白云山业务欠惊喜股息率高助撑股价

白云山大健康业务中期利润升14%,主要来自王老吉贡献 重点: 受大南药业务影响,白云山中绩倒退 饮料业务竞争大,王老吉开拓海外市场   白芯蕊 凉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之一,更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王老吉凉茶及多款中药产品的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874.HK;600332.SH),最近公布中期业绩,虽然饮品业务表现强韧,但制药业务仍缺乏起色,令净利润按年倒退1.3%。 白云山前身是为广州药业,集团于1997年成立,同年在港交所挂牌,2001年亦在上海交易所上市,2013年完成合并白云山,随后公司名称由广州药业改名为白云山,目前大股东是广州医药集团,持有白云山45.04%股权,广州医药集团则是广州市人民政府旗下企业。 大健康业务占利润51% 集团完成重组后,基本完成“大南药”、“大商业”及“大健康”业务布局,其中大健康业务是白云山利润主力来源,上半年利润总额为15.8亿元,按年升13.9%,占集团总利润金额51.1%。大健康业务主要由王老吉大健康公司组成,主要产品包括王老吉凉茶、荔小吉系列、润喉糖、龟苓膏等产品。 尤其王老吉品牌更是集团王牌,该品牌于1828年创立,最早以凉茶铺形式出现。王老吉积极现代化转型,广药集团于1992年获得“王老吉”商标,并以红罐“王老吉凉茶”迅速在中国走红,一度与加多宝集团就“王老吉”商标展开法律纠纷,但最终由白云山持有,目前王老吉在凉茶市场市占率高达70%。 不过,以收入计算,集团大健康业务上半年收入只有70.26亿元,占集团总收入418.34亿元的16.8%,比第一大收入的大商业业务的290.63亿元少得多。所谓大商业业务,主要经营医药流通业务,包括医药产品、医疗器械、保健品等的批发、零售与进出口业务等。 大商业收入多毛利率低 虽然大商业业务收入占比高,但毛利率却不高,上半年只有6.13%,利润总额只有3.46亿元,占集团总利润金额仅11.1%。相反,以王老吉为主的大健康业务,毛利率高达44.67%,更按年升1.69个百分点,因此大商业业务虽然收入多,但利润贡献却比大健康业务少。 大健康业务由王老吉凉茶支撑,上半年利润也录得增长,但面对内地饮品业百花齐放,尤其新茶饮市场不断扩张,中国凉茶市场亦近天花板。据尼尔森调查显示,18至35岁主力消费群体中,选择王老吉作为解渴首选的比例已从2022年前的43%,大降至今年3月的27%。 王老吉拓海外觅商机 王老吉作为中国凉茶业龙头,为对抗茶饮新势力,近年也积极开拓其他新口味,以迎口顾客需要,例如推出无糖味凉茶、茶花风味凉茶等新品。 除此之外,白云山也为王老吉凉茶积极开拓海外市场。集团于2024年启动海外品牌标识“WALOVI”,品牌已在美国、泰国、意大利、沙特、马来西亚等多国陆续发布,尤其是主攻东南亚与北美市场,并与美国Costco、亚马逊、展开深度协作,以扩大海外商机。 不过,白云山大南药业务仍拖集团后腿,继2024年收入下跌10.4%后,最新业绩仍未见好转势头,今年上半年收入按年跌15.2%至52.4亿元,当中中成药收入跌幅达20.1%至32.5亿元,化学药则下滑5.9%至20亿元。 白云山的大南药板块主要涉及中成药及化学药研发生产及销售,拥有陈李济药厂、何济公药厂、潘高寿药业、白云山等中华老字号企业,不过面对市场竞争激烈,尤其是白云山化学药王牌辉瑞仿制药金戈(枸橼酸西地那非片),去年存量激增49.78%,暗示销售压力大,已为大南药业务敲响警钟。 另一方面,白云山创新能力不足也是一大问题,由于缺乏持续爆款新药登场,造成大南药业务表现呆滞。幸好白云山已有针对性部署,出资近15亿元设立广药基金二期,该基金主要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开展生物医药股权投资,从中获得投资收益,盼扭转投资新药不足的问题。 整体来讲,白云山股息率不俗,预期股息率分别为4.9%和5.4%,比10年期美债息4.3厘高,加上美国潜在减息空间大,变相支撑股价,但由于业务惊喜度不足,除了大南药业务倒退拖累外,王老吉业务则面对新兴茶饮市场竞争,故股价上升空间未必太大,只会在区间浮沉。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