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民众的生活基本恢复正常,新出炉的九毛九财报展现出去年下半年“报复性餐饮”带来的强劲增长,股价最初大涨6%

重点:

  • 九毛九去年下半年的强劲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2020年上半年大范围封锁过后,人们增加了外出就餐消费,带来的“报复性餐饮”现象。
  • 该公司专注于旗下更时尚的太二品牌,并推出新的火锅连锁店,可能有助于其保持增长,即使其估值仍然非常高。

阳歌

近半年来,“报复性消费”一词在中国颇为流行,指的是人们从去年中国新冠疫情最严重的时候长达数月的封禁中走出,比平时消费更多的一种现象。九毛九国际控股有限公司(Jiumaojiu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港交所:9922)的最新财报,呈现出了这种现象的一个变体,我们称之为“报复性餐饮”。

作为中国知名的餐饮运营商,九毛九的声名与其说来自旗下与公司同名的品牌,不如说是来自它经营酸菜鱼的太二连锁。太二用大锅将鱼和酸菜一起炖煮,或许是借力于人们对火锅的热爱,这一品牌最近几年颇为流行。

我们不会深究这股热潮的原因,只想说,九毛九显然是把未来押在了太二品牌上。稍后我们会仔细研究这个主题,以及太二连锁的快速发展是否能证明,九毛九目前的丰厚估值是合理的。

但这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该公司在2020年初——也就是华中地区暴发新冠疫情引起全球关注之前——以21亿港元(2.7亿美元)上市后的第一份年报。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真正需要计算的是公司下半年的业绩,用全年的数据减去公司之前公布的2020年上半年的数据。原因应该是显而易见的,因为随着中国疫情的暴发,公司所有的餐厅从1月下旬开始关闭,直到5月10日才完全恢复营业。

因此下半年的数据才真正体现了开头提到的“报复性餐饮”。九毛九的发展趋势或许对世界其他地区的餐饮业者也有启示意义,因为随着其他国家慢慢走出长期封锁,很多地方很可能出现类似的消费上升趋势。

九毛九的营收虽然可能没有人们预期的那么出色,但也是相当强劲。与2019年同期相比,它下半年的营收增长了21.7%,达到17.7亿元(2.72亿美元)。相比之下,它的餐厅数量增长较慢,增幅13%,达到381家。这意味着该公司在下半年每家餐厅获得的收入要更多。

报告中的其他数据也对这一结论有所印证。对于“报复性餐饮”这个话题来说,或许最能说明问题的是,太二酸菜鱼餐厅的平均消费额同比增长了约8%,达到人均81元。根据我们的计算,较高的人均消费使得公司2020年下半年的营业利润率提升到24.7%左右,远高于2019年全年的20.8%。

所有这些就解释了为什么九毛九会实现这样的利润:增长近三倍,达到了2.1亿元。对于一家上半年出现8600万元亏损的公司来说,这样的扭亏为盈相当不错了,当时很多餐厅都关了门,人们普遍不敢外出吃饭。

股价过高?

以这些最新数据为背景,我们将用剩下的时间来研究九毛九的股票,以及它值不值现在的这个价格。投资者似乎是对这份报告十分满意,至少一开始是这样,公司股价在周三早些时候上涨了6%,然后在中午时分又回吐了大部分涨幅。

自上市以来的14个月里,它的股价从6.60港元的上市价格飙升至上个月的6倍,或许是投资者认为会出现我们所看到的这种“报复性餐饮”。在过去的几周里,该股已经回吐了部分涨幅,但以周三接近中午27.85港元的价格计算,早期投资者的获利还是相当丰厚。

根据公司最新的股市信息披露,至少有一家全球大型基金管理公司似乎看好九毛九:贝莱德(BlackRock)从2月底开始持有大约5%的股份。

但坦率地说,该公司目前的股价过高。按照2020年的盈利计算,它现在的交易价格达到了一个324倍的天价市盈率(PE),这样的倍数你通常会在超高增长的互联网公司看到。即使我们用它2019年的盈利作为更好的基准,并假设今年的利润可能会在这个水平上翻倍,基于这一数字的市盈率仍然达到123倍这个相当高的水平。

相比之下,比九毛九更受热捧的竞争对手——火锅界的佼佼者海底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Haidilao International Holding Ltd.,港交所:6862),如果我们以同样的方法计算,市盈率将达到60倍左右。此外,更老牌的百胜中国(Yum China,纽交所:YUM,港交所:9987)——中国肯德基和必胜客餐厅的运营商——目前的市盈率为31倍,这个数字要合理得多。

百胜中国上个月公布了相对乐观的业绩,第四季度营收增长11%,利润增长68%。虽然这么说,但百胜的收益其实是由于新开了更多门店,它第四季度同店销售实际上同比下降了5%,这或许反映了人们对这个品牌有所厌倦。

考虑这一点,或许九毛九比百胜更应该获得高溢价,因为它的太二酸菜鱼餐厅显然更时尚、更有上升空间。公司表示,今年将加快开店速度,并且刚刚开设了一家新的概念餐厅——怂重庆火锅厂,旨在迎合中国的火锅热潮。

不过,在公司目前高泡沫的股价下,这样的成长故事能否继续吸引投资者,还有待观察。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Daqo is a solar company

多晶硅卖得越多亏得越多 大全新能源望政策搭救

二季度产能利用率仅三分之一之际,这家多晶硅龙头透露,产品售价持续跌破生产成本 重点: 大全新能源二季度营收骤降66%,多晶硅产量下滑60%,产能利用率仅34% 公司及同行冀望,政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政,可遏制光伏行业恶性竞争   阳歌 6月底至今,密集出台的政府举措剑指光伏产业恶性竞争,为行业近期复苏带来曙光。尽管新政公布后7月价格曾短暂回暖,但随后仍持续探底。 本周,中国光伏电池核心材料多晶硅龙头制造商大全新能源(DQ.US; 688303.SH)财报传递出上述关键信息。财报显示,公司本季度产能利用率维持在三分之一,折射全行业严重过剩现状。较低产能利用率反而帮助“止血”,原因是当季公司的多晶硅平均生产成本达每公斤7.26美元,较4.19美元的平均售价高出42%,意味每销售一公斤即亏损3.07美元。 大全新能源打破惯例,在季报开篇即向投资者披露:截至6月底持有约20亿美元现金及短期投资、定期存款、应收票据等。尽管较上年同期的25亿美元有所下降,但表明公司仍有充足“弹药”,应对分析师预期将持续至明年的亏损周期。 叠加财报影响,大全新能源的美股周三收跌2.9%。虽表现欠佳,但若非政府扶持光伏行业的新政托底,抛压或更猛烈。需要注意,该股52周涨幅达55%,但股价仍徘徊五年低位。 过去三年,在2022年绿色能源装机热潮推高产品价格背景下,中国以光伏电池、组件及多晶硅制造商为主体的光伏产业大举扩产。大全新能源堪称行业缩影,截至去年底,新建产能使其年产能跃升至30万公吨,约为2022年末的三倍。 然而,如此快速的增长,加上全球新建太阳能发电场的放缓,导致严重的供过于求,价格大跌。中国是该行业新建太阳能发电场的亮点之一,这主要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不过,今年5月底补贴截止日前抢装潮过后,6月国内新增装机量骤降。大全新能源首席执行官徐翔称,伴随这一变化,4至6月多晶硅价格暴跌约20%。 “二季度光伏产业仍处周期底部,但季末已现积极信号。” 徐翔表示。 政策干预 过去一年间,政策干预论调在中国光伏圈持续发酵。早在去年10月,大全新能源即透露官方“建议”,多晶硅企业限产至五成产能。企业实际执行力度更大,据公司披露,二季度产能利用率34%,较一季度的33%微升。 正如我们此前所述,纯粹市场力量,已促使大全新能源等企业有充分动机大幅减产,因其每生产一公斤多晶硅都在承受巨额亏损。 公司最新经营指标全面走弱,季度营收由上年同期的2.2亿美元锐减66%至7,520万美元。参照行业巅峰期,分析师预期其今年营收5.75亿美元,较2022年景气高点46亿美元大跌88%。 二季度多晶硅产量由上年同期的64,961公吨下滑60%至26,012公吨。即便如此,当季实际销量仅18,126公吨,意味约三成产量成为库存。公司预估三季度产量将在27,000至30,000公吨,略优于二季度实绩的预测,传递出谨慎乐观信号。 通过控产止损,大全新能源二季度净亏损由上年同期的1.198亿美元收窄至7,650万美元。 这引出了大全新能源对行业企稳的谨慎预期依据,纵然市场不利因素叠加,但最新的政府措施构成关键支撑。公司表示,新政源头可追溯至6月29日《人民日报》发文,呼吁“在破除‘内卷式’竞争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两天后,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7月2日,政府召集14家光伏龙头,商讨“高质量发展”路径。最新举措是7月24日发布的《价格法》修正草案,明确不正当价格行为认定标准,强化“对价格违法行为法律责任的追究”。 大全新能源指出,多晶硅现货价格在7月政策密集期有所反弹,但未说明反弹态势8月是否延续。我们推测回暖行情难持久,并对新政效力持保留态度。归根结底,市场力量才是决定行业何时以何种方式走出低谷的核心因素。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山东黄金上半年盈利增102%

黄金生产商山东黄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1787.HK; 600547.SH)周三公布,截至6月底止的六个月,公司收入达567.66亿元,按年增长24.01%;净利润28.08亿元,按年大幅上升102.98%。 公司表示,业绩增长主要受惠于金价高企及自产金销量增加,带动收入和盈利同步提升。上半年公司矿产金产量达24.71吨,去年同期为24.52吨,自产金销量23.60吨。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105.03亿元,增加81.7%,主要是购销业务产生的现金净流入增加。 展望下半年,公司认为全球政经局势不确定性高,避险需求料继续支撑金价,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山东黄金港股周四高开,至中午休市报29港元,升1.19%。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携程二季度盈收双升

网上旅游平台携程集团有限公司(9961.HK,TCOM.US)周四公布业绩,第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长16%至148亿元,盈利49亿元,按年升25%。 集团表示,收入上升主要是受惠于日益强劲的旅游需求,特别是在假日时的表现。 期内的住宿预订收入达62亿元,同比上升21%;交通票务收入上升11%至54亿元;旅游度假业务则上升5%至11亿元;商旅管理业务收入升9%至6.92亿元。 携程透露,根据今年2月的回购计划,截至美国东部时间8月27日,已回购美国存托凭证达700万股,涉资4亿美元。 公布业绩后,携程在美市场收市后交易时段升8.6%,周四公司在港开盘升5.7%至541港元。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Kelun-Biotech reported rising sales of its signature cancer drug

科伦博泰ADC商业化破局 营收利润双降仍获看好

今年的商业销售收入突破3.1亿元,核心产品获批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成人患者,未来销售潜力不可小觑 重点: 旗下三款产品已通过2025年医保谈判形式审查,若最终纳入医保,将推动销量大增 公司的现金及金融资产的储备高达45.28亿元,较2024年末激增47.2%    莫莉 四川科伦博泰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6990.HK)交出一份看似表现不佳的2025年上半年业绩,期内营收​​9.5亿元​​,同比下滑31.3%,净亏损也扩大至1.45亿元。但与此同时,公司股价却在8月创下历史新高,市值突破​​1,000亿港元​​,跻身港股创新药板块第一梯队。这一反差的背后,是源于科伦博泰营收结构改变,资本市场对科伦博泰估值逻辑发生变化。 中期财报显示,营收下滑的主要原因是许可及合作协议的里程碑付款同比减少54%至6.28亿元,但是相较于去年营收全部依靠合作授权,今年的商业销售收入突破3.1亿元​​,占营收比重跃升至32.6%,当中Trop2 ADC芦康沙妥珠单抗占比97.6%,实际销售额3.02亿元,药品销售的所有应收账款均于付款期限内收回,资金回笼高效稳健。 芦康沙妥珠单抗是首款获批上市的国产Trop2 ADC,于2024年11月获批用于晚期或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成人患者,是科伦博泰首款商业化上市的药物。财报称,芦康沙妥珠单抗的已覆盖全国 30 个省份、300 余个地级市,以及 2,000 余家医院,其中超过 1,000 家医院实现了销售收入。 这款核心产品的未来销售潜力不可小觑。今年3月,芦康沙妥珠单抗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准批用于EGFR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成为全球首个在肺癌适应症获批上市的TROP2 ADC药物。肺癌是目前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排名第一的癌症,东亚地区患者占比近50%。其中EGFR突变阳性是亚洲NSCLC肺癌患者中最常见的基因变异之一,但靶向治疗后耐药问题突出,亟需突破性疗法破解生存困局。 除了芦康沙妥珠单抗之外,科伦博泰还有PD-L1单抗塔戈利单抗、生物类似药EGFR单抗西妥昔单抗N01获批上市,但贡献的收入有限。科伦博泰已经组建了一支超过350人的营销团队,上半年的销售及分销开支为1.79 亿元,同比增长334.8%,由于核心产品从去年11月正式投入商业销售,市场推广、学术推广活动等成本相应增加,且商业化团队持续扩大。 科伦博泰旗下的三款产品已通过2025年医保谈判形式审查,若最终通过谈判成功纳入医保,将显著提升这些产品的可及性,推动销量快速放量。此外,科伦博泰已经积极推进芦康沙妥珠单抗纳入广东、四川、上海等多地的省级及市级惠民保,患者自付比例大约可以降至30%-50%。 海外市场与默沙东深度绑定 今年6月,科伦博泰以每股​​331.8港元​​的价格成功配售了​​591.8万股​​H股,募集资金净额约​​2.5亿美元​​(17.92亿元),为核心产品的研发和商业化储备弹药。财报显示,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的现金及金融资产的储备高达45.28亿元,较2024年末激增47.2%。充裕现金支撑可以后续的研发投入及全球化布局,抗风险能力跃升。 作为中国ADC 行业龙头,科伦博泰早在2022年开始就与默沙东达成多项授权合作,将包括芦康沙妥珠单抗在内的9款在研ADC药物的海外权益独家授予默沙东,默沙东亦直接入股科伦博泰。 尽管默沙东在2023年10月同时做出了“引进”与“退出”两项决定——即以220亿美元引进第一三共的3款ADC药物,并终止了科伦博泰两项临床前ADC项目的合作,但其对核心产品芦康沙妥珠单抗的海外投入并未受到影响。财报显示,默沙东正在全球范围内推进14项针对芦康沙妥珠单抗的III期临床试验,覆盖乳腺癌、肺癌、妇科癌症及胃肠道癌症等多个癌种。与此同时,科伦博泰与默沙东合作开展了多项II期临床试验,探索该药物作为单药或联合疗法治疗多种实体瘤的潜力。 一旦默沙东推动芦康沙妥珠单抗在海外获批上市,科伦博泰的业绩有望进一步爆发。券商中信建投预测,芦康沙妥珠单抗以及塔戈利单抗今年将实现商业化放量,全年的营收可以达到21.4 亿元,公司有望在2027年实现扭亏为盈。当前科伦博泰的市销率约为52倍,同样在ADC领域有布局的荣昌生物(9995.HK)市销率约为19倍,前者的溢价或许已经反映了市场对下半年核心产品销售额大增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