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为智能网联汽车(ICV)提供仿真测试场景、验证及评价解决方案的公司,已申请到港交所上市

重点︰

  • 赛目科技最近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文件,但其近年业绩表现不稳,或引起投资者忧虑
  • 该公司与电讯设备商华为共同研发中国首个自主可控的自动驾驶功能云平台,并获对方斥资入股

裴梓龙

随着物联网(IoT)逐渐普及,自动驾驶时代悄悄降临。不过,自动驾驶技术正式落地前,必须经过大量测试,搜集各项数据以改善系统,务求万无一失,否则将危害乘客及道路使用者性命。

要搜集数据,总不能每次都到人来人往的街道实地测试,因此仿真测试场景便应运而生,通过减低成本、提升测试效率、发现问题并持续改善,协助智能网联汽车(ICV)通过验证及评核。最近就有一家相关科技企业──北京赛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

初步招股文件显示,赛目科技是技术自主创新的技术驱动型公司,主要从事ICV仿真测试产品和研发,简单来说就是提供仿真场景,并结合自主研发的安全分析工具,为ICV作测试、验证及评价解决方案。

2014年成立的赛目科技,最初主营移动应用程序网络漏洞检测业务,到2017年中开始发展ICV算法测试及仿真系统,翌年3月正式展开ICV测试业务,并推出自主研发的ICV仿真测试、验证和评价工具链“Sim Pro”,随后获得杭州市政府任命为ICV第三方测验机构,两年后再获北京市政府认可,获准申请ICV开放道路测试牌照,提供政府认可的ICV测试和服务。

据招股书援引研究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以收入计算,赛目科技是中国ICV仿真测试工具及平台市场第四大参与者,由于前三名都是外资公司,因此赛目科技是该市场的本地头部企业。

合作自驾云平台

正因如此,赛目科技获得中国主要电信设备商华为的赏识,双方于两年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其后联手发布中国首个自主可控的自动驾驶功能云平台,实现从安全分析到仿真测试能力的云部署,显著提升测试效率。

此外,华为更真金白银入股赛目科技。自2020年3月起,赛目科技共进行三轮融资,获得2.87亿元资金,其中2021年7月进行的A轮融资1.5亿元,投资人包括华为旗下的哈勃投资、中信投资和北京基石等,当时的估值约10亿元;一年后,该公司再获共青城军合及中关村(000931.SZ)投资共1.32亿元,估值翻了超过一倍至23.32亿元,与业务具关联性的图森未来(TSP.US)的3.6亿美元(24.5亿元)市值接近。

不过,翻看赛目科技表现飘忽的业绩,要说服投资者以较高估值入股并非易事。

在2019年至2021年的三年期间,赛目科技的营收从807万元跃升到1.07亿元,但利润表现未有同步增长,其中2019年获利559万元,翌年大增逾8倍至5,158万元,但在2021年却大幅倒退27.2%至3,757万元。到了去年上半年,其收入为640万元,但受累于营销开支及研发成本高昂,同期录得2,579万元净亏损。

毛利率持续下滑

赛目科技的毛利率也持续下滑,从2019年的96.9%逐步降至2021年的59.9%,去年上半年更录得18.3%毛损率。公司解释,由于2019年仅利用自主开发的软件提供服务以产生收入,产生的直接成本有限,令毛利率较高;但其后根据客户要求采购硬件、服务器及零件,加上聘请更多员工以定制解决方案,因此拖低了整体毛利表现。

另一方面,赛目科技在招股书也提到客户高度集中的风险,回顾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五大客户收入占其总收入高达88.5%至100%,其中来自最大客户的收入分别占期内总收入达31.6%至58.7%,因此一旦失去其中一名客户,都会对公司带来很大影响。

作为科技企业,在ICV这个仿真测试的细分赛道上,赛目科技未来仍要投入大量研发资金,以2021年为例,相关支出便同比大增240%至2,710万元,但其自主研发的ICV仿真测试、验证和评价工具链Sim Pro,成功于当年6月获得国际标准ISO 26262项下的ASIL D功能安全认证。至于去年的研发开支未有回落,单计上半年已急增62%至1,923万元。

除了研发开支外,赛目科技还经营一个占地面积约18.2万平方米的封闭场地测试场,也就去年上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的北京顺义测试场,为客户提供ICV测试。然而,该场地的经营权将于明年8月到期,到时或需要更多资金重续经营权。

截至去年10月末,赛目科技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只有1.64亿元,与6月末的2.42亿元比较,短短4个月便减少近8,000万元,难怪公司希望尽快到港股上市筹资,毕竟要与外资企业争夺自动驾驶领域的庞大商机,充足的研发及运营资金必不可少。

中国的ICV测试、验证及评价解决方案是一条新兴赛道,而ICV仿真测试工具及平台的市场更是高度集中,包括赛目科技在内的前五大参与者,已占整个市场约36.7%,由于中国官方愈来愈着重数据安全,作为纯中资背景的赛目科技,估计在中国市场较外资拥有更大竞争力,然而公司仍处于成长阶段,要说服市场人士投资这只前景未见明朗的新股,管理层仍需着力改善飘忽不定的盈利表现。

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赛力斯申港上市获中证监备案

根据中国证监会官网周四公告,新能源汽车制造商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1127.SH)已获中证监批准赴港上市。该上市计划完成备案登记,为后续推进扫除了关键障碍。 赛力斯拟通过本次IPO发行约3.31亿股,此举将与其上海上市形成互补,公司已于4月向港交所提交初步招股说明书。 上市文件显示,赛力斯旗下“问界”品牌(Aito)新能源汽车2024年实现营收1,450亿元,较上年同期的358亿元增长三倍;毛利率由7.2%升至23.8%。公司2024年实现59亿元盈利,成为全球第四家达成盈利里程碑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 周五赛力斯股价在上交所上涨5.8%,今年以来累计涨幅约18%。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吉宏股份预告首三季盈利翻倍

跨境社交电商企业厦门吉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603.HK; 002603.SZ)周四公布,预计2025年首三季录得净利润2.57亿元(3,600万美元)至2.7亿元,按年大增约95.1%至105.3%。 公司表示,受惠于跨境社交电商业务持续高速增长,及纸制快消品包装业务盈利能力显著提升,整体营收与盈利能力显著提升。根据公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亦达2亿元至2.1亿元之间,同比升幅在65%至76%之间。 吉宏股份成立于2003 年,总部位于厦门,2016年在深交所上市。公司本业原是纸制包装,初期以产品设计和营销为基础,在识别消费者需求方面累积相当经验,随后开始拓展跨境社交电商业务,采取“信息找人”的推广方式,实现“货找人”的跨境社交电商模式。 今年5月,吉宏股份在港交所挂牌,上市至今股价累升63.2%。盈喜发布后,公司股价周五高开,至中午休市报18.34港元,升2.17%。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长风药业招股集资6亿港元

药物生产商长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652.HK)周五发售4,119.8万股,一成作公开发售,每股售价14.75港元,集资总额约6.01亿港元。招股于10月2日截止,并于10月8日挂牌。 集资所得的40%用于吸入制剂候选产品的持续研发,及为临床开发提供资金;约20%用于为多个管线计划及技术的临床前研发提供资金;30%用于设备采购及生产管理系统的扩张与升级。 长风药业去年收入升9%至近6.1亿元人民币,录得2,109万元盈利,按年下跌33.5%。今年首季度的收入1.36亿元,按年跌2.7%;期内录得1,281.5万元盈利,按年升逾倍。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娃哈哈拟换标“娃小宗” 续整顿家族企业

中国最大饮料企业之一的娃哈哈,正面临商标使用权与整顿家族成员公司交织的风波。据财新报道,宗馥莉接掌后的娃哈哈已启动换标计划,将自2026销售年度起,逐步以新品牌“娃小宗”取代“娃哈哈”。 一份流出的内部通知显示,公司因“复杂历史问题无法短期解决”,始终暴露于法律风险之下。依现行股权结构,“娃哈哈”商标须经全体股东一致同意方可使用,否则任何一方均无权单独操作。目前,娃哈哈集团股东包括持股46%的杭州市上城区国资、持股29.4%宗馥莉及持股24.6%的职工持股会。部分员工已就持股权属问题对宗馥莉提起诉讼。 新品牌“娃小宗”由宗馥莉实控的宏胜饮料集团于2025年5月申请注册。报导引述消息人士称,宗馥莉为其定下的年销售目标达300亿元,接近娃哈哈品牌全年实际销售规模的八成。 同时,公司亦在“清理”家族子公司。上海娃哈哈饮用水公司因商标授权到期于7月被迫停产。该公司成立超过20年,由宗庆后堂弟宗伟持股30%,其余股份由浙江娃哈哈实业及社会股东持有。宗伟表示,公司多年盈利,但未获新授权合同,最终被市场监管部门查封。 娃哈哈集团方面则强调,授权合同已到期,且未签订续约。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