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KNCY.US
"Moutai-flavored latte" launched by Luckin Coffee and Moutai

瑞幸推出与茅台合作的咖啡后,瑞幸股价大涨,背后是什么原因

重点:

  • 瑞幸咖啡与贵州茅台推出的联名咖啡“酱香拿铁”开卖,零售价38元/杯,使用优惠券后19元/杯
  • 瑞幸咖啡在美股粉单市场交易,该市场流动性差,有一点风吹草动,就比较容易造成股价暴涨

     

郭凯文

网红饮品新贵与酒业豪门携手,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瑞幸咖啡与茅台的最新联名款咖啡给出了答案:炸出一个爆款,首日销量突破542万杯,销售额突破1亿元,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刷屏,瑞幸咖啡美股市值旋即大涨超过4亿美元(30亿元)。

9月4日,瑞幸咖啡有限公司(LKNCY.US)与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600519.SH)推出的联名咖啡“酱香拿铁”正式开卖,零售价38元/杯,使用优惠券后19元/杯。

咖啡里真的添加了金贵的茅台吗?为平息质疑之声,证明货真价实,也或许是新品网络营销的一部分,瑞幸咖啡当日晚间发布视频,对这款新品的生产过程给予全景式公开。

不过,如果将这款爆款咖啡的生产调制简化为“咖啡+茅台”,那就是望文生义了。事实上,据媒体报道,其关键配方是一款 “白酒风味厚奶”,由宁夏塞尚乳业提供。后者的官网显示,这是一家现代化乳品深加工企业,创立于2010年3月。另据企查查数据显示,该公司2016年至今已经历六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博裕资本、番茄资本等知名机构。

该款联名咖啡的推出让瑞幸再次处于媒体的聚光灯下。三年多前,这家公司因财务造假丑闻迎来至暗时刻,被华尔街抛弃,遭媒体口诛笔伐。怎料,在经历从纳斯达克退市、与SEC达成和解、支付巨额罚金、完成大幅整改后,它似乎正上演一出“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大戏。

新近出炉的亮丽成绩单足以印证这一点。上个月公布的最新财报显示,瑞幸第二季度业绩扭亏为盈,总净收入为62亿元 (约为8.55亿美元),同比增长88%,净利润接近的10亿元。

行业竞争白热化

自1999年星巴克(SBUX.US)在北京开设中国内地首家门店后,连锁咖啡业发展驶入快车道,门店遍地开花,数量大幅增加。过去十年,互联网令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成为行业前进的“加速器”。

据今年5月安信国际发布的研报援引第三方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有23,000多家连锁咖啡店,连锁现磨咖啡品牌超700个,其中瑞幸和星巴克连锁店的规模大幅领先于其他品牌。二者在业内的地位不言自明。

然而,双方的竞争似乎从来没有降温的迹象。成立于2017年的瑞幸,虽属后来者,但借着互联网的东风及高性价比的产品,迅速异军突起,攻势凌厉,抢占星巴克在内地的市场份额,更不到两年就在纳斯达克上市。

在中国的门店数量方面,瑞幸实现三级跳,早已碾压“老大哥”星巴克。今年6月5日,瑞幸宣布第10,000家门店在福建厦门开业。上个月公布的最新财报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瑞幸咖啡门店总数为10,836家,其中自营门店7,188家、联营门店3,648家。据星巴克官网数据,该公司目前在中国的门店仅约为6,500家。

中国连锁咖啡赛道新的入局者不时涌现。正如咏竹坊在此前的文章中指出的那样,瑞幸面临的一个新的凶猛对手——库迪咖啡。这家公司由瑞幸的两位创始人,因公司爆出财务造假丑闻离职后于去年创立。

虽时间不长,发展速度却令人侧目。据媒体报道,今年8月4日,库迪咖啡第5000家门店落地北京。

为争夺市场份额,双方的价格战、营销战也打得火热。就在瑞幸与茅台联名咖啡出炉三天后,网络盛传库迪咖啡将与某大米品牌联名推出新品的消息。不过,该消息虽热度不低,咏竹坊查阅库迪官网及官方微博,均未发现相关信息。有趣的是,9月11日,库迪咖啡官微宣布推出“米乳拿铁”新品,主打东北大米搭配金奖咖啡,似乎有那么一点和瑞幸叫板的意味。

股价缘何大涨?

与茅台推出联名咖啡的消息公布后,瑞幸美股股价跳涨。美东时间上周二,瑞幸股价大涨5%至33.60美元,创2020年3月以来最高,更较2020年6月的低点累计上涨2300%。该股交易量也大幅飙升。

值得注意的是,因财务造假遭SEC摘牌后,瑞幸进入粉单市场交易。美国资本市场分为交易所和场外交易(OTC市场),粉单市场就是OTC的一部分,流动性比主板低得多。

截至本周二(9月8日)美股收市,瑞幸报33.24美元,市值近92亿美元,较一年前翻了一倍多。目前,瑞幸美股的市盈率约为37倍,星巴克为29倍。

锐联景淳创始人、首席投资官许仲翔对咏竹坊表示,关注中概股的投资者在海外非常多,瑞幸、茅台推出联名款咖啡,成为爆款,这是股价大涨的一个引爆点。同时,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关注中国的资金很多,资金量很大”。

“不过,瑞幸在美国处于Pink Sheet(粉单市场),该市场流动性差,有一点风吹草动,买入的投资者增多,就比较容易造成股价暴涨。”许仲翔对咏竹坊解释称。

爆款咖啡问世拉动瑞幸股价大涨,但茅台股价却没出现相似的涨势,反而在当周录得跌幅。当然,茅台意在增加对年轻人吸引力的目的似乎已经完全达到了。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中兴通讯第三季净利大减87%

电信设备制造商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0763.HK; 000063.SZ)周二公布,第三季度收入达289.67亿元(40.8亿美元),同比增长5.11%;但净利润仅2.64亿元,按年大跌87.84%。 前三季度计,收入总额达1,005.2亿元,同比增长11.63%,净利润降至53.22亿元,按年下滑32.69%。期间营业成本大增30.08%至698.11亿元,增速远高于收入增幅。 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按年减少77.9%至17.77亿元,主要因购买商品、劳务支付的现金增加;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报268.01亿元,按年减少15%。 中兴通讯A股周三低开7.9%,至中午休市报45.95元,跌6.96%。香港股市周三因公众假期休市。该股在深证及港股在过去六个月均上涨近50%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优步计划投资小马智行、文远知行香港IPO

据彭博社周二报道,美国共享出行巨头优步科技(UBER.US)计划投资中国两大自动驾驶出租车营运商——小马智行股份有限公司(PONY.US)及广州文远知行科技有限公司(WRD.US)即将在香港进行的首次公开招股(IPO)。报道引述消息人士称,优步可能在小马智行的香港上市中投资约1亿美元,但未披露对文远知行潜在投资的金额。 小马智行拟在香港上市筹集近10亿美元资金,而文远知行的集资目标约为4亿美元。两家公司预计将于11月6日在香港挂牌交易。 小马智行与文远知行均于约一年前在美国上市。此次再赴港上市,正值越来越多在纽约挂牌的中资企业选择在香港进行第二上市,以对冲中美紧张关系带来的风险。优步此前已投资两家公司在美国的IPO,并与它们在全球多地合作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 周二,小马智行美股上涨11%,较IPO发行价累升约68%;文远知行股价同日亦涨5%,但仍较其美国上市价低约24%。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Citic Securities has bumper Q3

投资者涌入中国股市 中信证券迎来黄金期

得益于A股牛市行情及香港新股上市热潮的带动,中国最大券商中信证券第三季度营收与利润均大幅攀升 重点: 中信证券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大增52%,营收增速与之持平 中国股市的上涨推动了公司佣金收入大增,IPO市场复苏则带动其投行业务攀升    梁武仁 中国股市摆脱多年低迷,重获资金追捧之际,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6030.HK)似乎重回全盛时期。 上周五披露的最新财报显示,受市场回暖推动,这家中国最大券商三季度净利润同比激增52%至94亿元(约合13亿美元),营收增长56%至228亿元。营收激增主要源于投资收益近三倍增长,该板块占营收比重跃升至近60%(去年同期不足30%)。中信证券核心业务同样显著改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36%。 截至9月底止的九个月,中信证券收入同比增长33%,净利润同比增长38%,在经历同等时长下滑周期后,首次实现连续两年利润增长。 上述数据印证,尽管宏观经济仍显疲弱,但作为头部金融集团的券商子公司,中信证券正受益于科技板块带动的股市反弹。牛市行情直接带动公司股票交易佣金收入增加,同时也为其所持资产带来估值收益。 与此同时,香港IPO市场复兴对雄踞亚洲投行金字塔顶的中信证券构成利好。近期股票融资活动再度升温,众多中国企业争相把握机会,利用香港这一面向全球投资者的市场筹集新资金,以支持业务扩张,特别是海外发展。凭借其广泛的人脉与强大的承销能力,中信证券在这场IPO盛宴中占据吸金制高点,有望从大量新股上市中获取可观手续费收入。 中信证券佣金收入结构显示,内地及香港两地股市繁荣正全面提振其多元化业务。首先,经纪业务净佣金收入三季度同比增长51%至约110亿元,占公司季度收入总额近半。 中国股市持续升温 如此表现实属意料之中,今年7月至9月期间,中国股市表现火热,上证综指涨幅逾12%,而以科技股为主的深证成指更飙升超过30%。强劲市况推升交易量激增,券商佣金收入水涨船高。特别是中信证券借助其行业龙头地位与品牌规模,在吸引散户投资者使用其股票交易服务方面拥有明显竞争优势。 经历长期低迷后,港股IPO市场强势复苏,中信证券的投行业务佣金收入顺势劲增32%至37亿元。今年首九个月,共有66家公司在港上市,集资约23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大增逾200%。该数据令香港遥遥领先纽约等国际金融中心,重夺全球最大IPO市场桂冠几无悬念。 仅在10月截至本周三,已有57家公司向香港交易所递交新的或更新的上市申请,平均每天超过四宗,即使月初因中国“十一”黄金周假期导致市场短暂放缓,申请活动仍保持活跃。 这波新股热潮为中信证券带来丰厚收益。该公司在亚太地区(不含日本)投行手续费收入排名第一,今年港股每3宗IPO申请就有一宗由其操刀。其中包括宁德时代(3750.HK;300750.SZ),这家全球最大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于5月在港集资超过50亿美元,创2021年以来港股最大IPO规模。 最新的个案是挖掘机制造商三一重工(6031.HK; 600031.SH),本周刚完成募资16亿美元的港股重磅IPO,亦由中信证券担任承销商。 公司的资产管理部门收入亦上升16%,达87亿元。虽较另两大业务增速稍显温和,但在当前中国经济环境下,众多企业尚难以实现两位数增长,已属难能可贵。 不过,中信证券的顺境能否持续犹未可知。当前A股市场高涨情绪或难以为继,其与消费疲软、地产低迷等经济结构性短板已然脱节,更遑论中美贸易摩擦压力。中国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8%,创年内新低。 此类隐忧或成下季度考量要素。当下,投资者不仅涌入A股,更竞相增持中信证券股票(H股年内涨幅56%),因其被视为中国市场的投资风向标。目前,该股市盈率达17倍,高于主要竞争对手中金公司(3908.HK; 601995.SH)14倍与国泰君安(2611.HK; 601211.SH)7倍的估值水平。 目前,中信证券无疑正处于最有利的位置。但真正的问题在于——它能否长期维持这种势头?当投资者最终意识到中国经济可能无法支撑当前的乐观情绪时,这波行情是否会遭到现实检验、从而削弱其优势,仍有待观察。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海辰储能营收飙升 更新香港IPO申请 

储能企业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周一提交香港IPO更新申请,显示其在2025年仍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69.7亿元(约合9,800万美元),同比飙升224.6%,毛利润激增逾10倍至9.16亿元。 海辰储能创立于2019年,是全球顶尖的储能系统(ESS)电池及成套设备制造商之一。公司提供针对多元应用场景定制的储能产品与解决方案,业务贯穿全产业链——从储能电芯到集成储能系统和端到端解决方案。 公司处于储能需求爆发式增长的风口中,也是首家在美国本土生产储能系统的中国企业。自去年起已实现调整后盈利,今年上半年延续此态势,经调整净利润达2.47亿元,正快速迈向全年净利转正的目标。 海辰储能凭借差异化技术构筑显著竞争优势,尤其在长时储能赛道拥有很大的领先优势。公司强调其系全球首家推出容量超1,000安时储能电池的企业。 公司规模化生产覆盖587安时与1,175·安时等多规格储能电芯,形成适应电力和工商业场景的产品矩阵。公司亦是业界首家实现314安时储能电池量产的企业。 阳歌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