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Sense amid fierce competition and limited pricing power?

激光雷达是自动驾驶的眼睛,定价权却掌握在车企手中,令速腾聚创暂陷銷售窘境

重点:

  • 过去三年股东应占亏损持续扩大,去年亏损20.9亿元。
  • 毛利率在收窄,去年更跌至- 7.4%。

      

李世达

自动驾驶技术是车企的兵家必争之地,而实现自动驾驶技术,就要让汽车配备一双能够准确侦测环境的“眼睛”。在多种技术手段中,安装激光雷达被认为是当前主流的解决方案。

继内地激光雷达龙头企业禾赛科技(HSAI.US)成功赴美上市后,其主要竞争对手之一的速腾聚创科技有限公司近日成功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成为“港股激光雷达第一股”。

激光雷达是一种用于获取精确位置信息的传感器,工作原理是向目标探测物发送探测信号(激光束),然后将目标发射回来的信号与发射信号进行比较,获取目标的相关信息,例如,目标距离、方位、高度、速度、姿态、甚至形状等参数,从而对目标进行探测、跟踪和识别。

相较其他环境探测解决方案,激光雷达优点是抗干扰能力强,不受光线影响,分辨率高,体积小等。但缺点则是研发费用高、成本高等。

速腾聚创成立于2014年,总部位于深圳。创始人兼CEO是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的80后博士邱淳鑫。2015年,速腾发布首款静态三维激光扫描仪,起初是应用于家装与建筑领域,随着特斯拉引领下,自动驾驶的兴起,速腾在2016年发布16线半固态激光雷达,正式进军车规激光雷达领域,是全球最早实现车规级固态激光雷达量产的公司。

除了车规激光雷达,速腾的业务还包括机器人及其他非汽车行业的激光雷达硬件,销售整合激光雷达硬件,及人工智能感知软件的激光雷达感知解决方案等。

据灼识咨询的资料显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速腾已经取得了21家汽车整车厂及一级供应商,合共52款车型的前装量产定点预期订单,位居全球第一,并与其中九家实现了13款车型的开始量产。目前他们也与全球200多家汽车整车厂和一级供应商建立了合作关系。

历年交付逾十万台

出货量方面,自成立以来,截至2023年3月31日,速腾聚创已交付超过100,000台激光雷达。如果按照车载激光雷达相关的收入计量市场份额,2022年禾赛科技以48%的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第一。速腾排名第三,市场份额约为15.42%。

不过,激光雷达是个持续不断烧钱的产业。根据聆讯后资料,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公司的营收分别是1.7亿元、3.3亿元、5.3亿元。

但是三年来录得股东应占亏损分别是2.2亿元、16.6亿元及20.9亿元。2023年截至6月30日亦录得7.7亿元亏损。三年半累计亏损47.4亿元。在营收增加的同时,亏损也在不断扩大。

从毛利率看,速腾从2020年及2021年的44.1%、42.4%,降至2022年的- 7.4%。为了抢占市场,速腾不惜做赔本买卖。据招股书称,速腾自2021年6月起量产产品价格通常低于样件价格,其产品单价也从20,000元降至4,346元。

由于中国电动车价格整体呈下降趋势,加上车厂庞大的定价优势,导致激光雷达产品价格可能继续下降。招股书称,速腾已与若干客户达成协议,未来以每年1%至5%的幅度减价。“若整体电动车价格继续下降,则将难以保证整体利润率”。

虽然速腾已经取得了21家汽车整车厂,及一级供应商的52款车型的前装量产定点预期订单,位居全球第一,但转化为实际订单却不多。

速腾表示已获一汽(000800.SZ)、上汽(600104.SH)、广汽(601238.SH,2238.HK)、吉利(0175.HK,GELYY.US )、长城(601633.SH,2333.HK)等国内龙头汽车厂商的定点项目。但一汽红旗、零跑汽车(9863.HK)、长城汽车今年先后与禾赛科技达成相关合作。

马斯克狠批昂贵丑陋

事实上,激光雷达领域虽然普遍被看好,却也存在一定风险因素。行业龙头禾赛科技今年2月在纳斯达克上市,九个月后股价已下跌超过50%,主要原因是美国政府认为在该技术领域的主导地位,会威胁到美国国家安全,激光雷达领域可能成为地缘政治纷争的目标。

此外,激光雷达作为自动驾驶的环境侦测解决方案,并不被所有人看好。其中之一就是特斯拉(TSLA.US)创始人马斯克。马斯克曾公开表示,“激光雷达昂贵、丑陋和没有必要;任何使用激光雷达的公司都会完蛋。”特斯拉是纯视觉自动驾驶的拥护者,透过镜头获取信息后运用AI运算来分析。除特斯拉外,丰田汽车也转向纯视觉辅助。

尽管如此,激光雷达方案目前仍是较多车企的选择,但对高阶自动驾驶技术来说,距离商用规模化落地仍有很长距离。这意味着目前众多厂商需要在研发上持续投入,满足更多使用者的需求,进而取得更多定价权。

过去三年速腾的研发开支分别是8,153.4万元、1.3亿元、3.1亿元,分别占各期营收的47.7%、40.2%及57.7%。速腾预计上市集资7.8亿至11.7亿港元,其中45%将用于研发。

对于速腾来说,争取尽快上市能够获得更多资金以摆脱亏损,也是增加竞争力,在竞争中存活下来的办法。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行业简讯:华为第三季度痛失中国智能手机王座

国际数据公司(IDC)周三发布数据显示,第三季度陷入颓势的华为在中国市场痛失桂冠,而东山再起的苹果(AAPL.US)公司凭借iPhone 17的热销实现排名跃升。IDC数据显示,在截至9月的三个月里,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中国市场的整体出货量同比下降0.6%至6,840万台。 华为市场份额从第二季度的18.1%跌至第三季度的15.2%,排名从榜首滑落至第三。竞争对手vivo以17.3%的市占率占据首位,其第二、三季度市场份额持平。苹果是期内少数实现份额增长的企业,最新季度市占率提升1.9个百分点至15.8%,使其从上一季度的第五位跃居本季度中国第二大智能手机品牌。 跻身前六的还有市占率10%的小米(1810.HK)、9.9%的OPPO及9.8%的荣耀。六大头部品牌中,仅苹果与OPPO在最新季度实现同比销售增长。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思考乐教育折让13%配股筹2.4亿港元

课后教育服务提供商思考乐教育集团(1769.HK)周三公布,向超过六名独立第三方发行合共1.1亿股新股,相当于扩大后股本16.3%;每股作价2.2港元,较前一日收市价折让13.04%,认购总额2.42亿港元。 公司表示,所得款项将用于提升教学品质与学习体验,包括课程开发与教学设施升级,并用于与主要业务相关的人工智能项目,以及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思考乐教育是中国华南地区的民办教育提供商,主要提供美术、体育、绘画、表演等通识教育课程及课后托管服务。 今年上半年,思考乐录得收入约4.39亿元,按年上升10.1%;净利润6,293.3万元,较去年同期下滑23.9%,毛利率34.3%,下降约10个百分点。 公司股价周四高开,至中午休市报3.01港元,升18.97%。近半年累跌约40%。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接特斯拉订单股价爆升 三花智控直斥传言不实

制冷元件制造商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2050.HK,002050.SZ)周四发公告,澄清市场传闻公司获得机器人大额订单的消息。公司直指传言不属实,也未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于今年10月15日亦没有接受任何媒体采访。 本周三市场有网络消息传出,特斯拉研发中的人形机器人Optimus,计划向三花智控订购线性执行器,总值达6.85亿美元。消息传出后,三花智控在香港的股价大升13%,成交量较周二倍翻,A股更急升10%而涨停。 三花智控今年7月才在港上市,股价在短短三个月内一度急升逾倍,至近日股价略回软,但仍较上市价22.53港元高出66%。 周四公司开盘跌5%报37.54港元。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InnoCare licensing deal

宣布20亿美元对外授权合作 诺诚健华股价为何大跌?

交易对手Zenas是一家成立于2019年11月的临床阶段的全球生物制药公司,市场担忧Zenas能否兑现奥布替尼的海外研发承诺并承担后续巨额付款 重点: 首付款比例偏低是市场担忧的首要因素,3500万美元的现金首付款在整体交易规模中仅占1.75% 这并非是奥布替尼首次对外授权,曾在2023年被跨国药企渤健“退货”    莫莉 医药行业的BD交易历来被资本市场视为重大利好,因其不仅能带来即时现金收入,还能为后续研发管线注入支持。然而,近年来市场对这类交易的评估日趋理性。2025年10月8日,创新药企业诺诚健华医药有限公司(9969.HK,688428.SH)在A股长假结束前宣布了一项对外授权协议,潜在总交易金额超过20亿美元,然而市场反应出人意料:公告后两个交易日内,诺诚健华港股股价累计重挫约21.8%。 根据诺诚健华以及交易对手美国Zenas(ZBIO.US)的公告,诺诚健华向Zenas转让BTK抑制剂奥布替尼的多发性硬化全球独家权益,以及该药物在非肿瘤适应症的大中华区和东南亚以外的商业化权益,除此之外,以及两项临床前管线的权益。作为回报,诺诚健华有望获得的首付款以及开发、监管和商业里程碑付款潜在总价值超过20亿美元。这一数字看似可观,但细究条款实则另有玄机。 根据协议,Zenas将向诺诚健华支付的首付款,真正在交易达成时支付的首付款现金仅有3500万美元,另外的6500万美元为近期里程碑付款,再加上Zenas的700万普通股股票,以10月7日收盘价20.85美元计算,这部分股票价值约为1.46亿美元。剩余的超过17亿美元则全部依赖于未来的研发、注册和商业化里程碑付款,这些款项能否到手存在高度不确定性。 资本市场对这笔交易的反应异常冷淡,首付款比例偏低是市场担忧的首要因素,3,500万美元的现金首付款在整体交易规模中仅占1.75%,远远低于中国创新药出海交易的平均水平。交易对手的实力则是市场的另一重担忧,Zenas成立于2019年11月,是一家临床阶段的全球生物制药公司,2024年9月才登陆纳斯达克,2025年上半年,Zenas营收仅为1,000万美元,净亏损8,579.60万元,Zenas能否兑现奥布替尼的海外研发承诺并承担后续巨额付款存在一定风险。 奥布替尼曾遭“退货” 这次BD交易中的核心奥布替尼,是诺诚健华的支柱产品。奥布替尼作为国内首个且唯一获批针对复发或难治性边缘区淋巴瘤适应症的BTK抑制剂,独家产品优势明显。在血液肿瘤领域,奥布替尼共获批三项适应症,且均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2025年上半年,诺诚健华收入同比增长74.3%,达到7.3亿元,主要归功于核心产品奥布替尼的持续放量,其销售额达到6.37亿元,同比增长52.84%。 这并非是诺诚健华首次就奥布替尼进行对外授权。2021年,诺诚健华曾将奥布替尼的多发性硬化等适应症授权给跨国药企渤健(BIIB.US),获得后者一次性支付的不可退还和不予抵扣的首付款1.25亿美元。相比之下,此次从Zenas获得的现金首付款金额明显较少。 然而,2023年2月15日,渤健决定为便利而终止(Terminate for Convenience)双方达成的上述合作和许可协议。渤健与诺诚健华均未披露终止合作的具体原因,但诺诚健华表示,会继续“加速推进奥布替尼作为潜在同类最佳BTK抑制剂在多发性硬化症(MS)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全球临床开发。” 目前,诺诚健华已于2025年第三季度启动针对原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症(PPMS)的III期临床试验,并预计于2026年第一季度启动继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症(SPMS)的III期临床试验。 诺诚健华管理层在10月9日的业务交流会上曾强调,公司将继续积极推进更多产品通过多种形式走向国际化,并表示“BD是公司未来三年的重中之重”。此次与Zenas的合作,已经是诺诚健华在2025年内的第二次出海BD。今年1月,诺诚健华与康诺亚(02162.HK)将共同开发的CD20×CD3双特异性抗体(ICP-B02)在部分领域的权益授权给美国Prolium公司,将获得最高5.2亿美元的总付款以及Prolium的少数股权。 值得注意的是,诺诚健华在BD交易中选择了“保留核心权益,出让非核心权益”的策略,保留了奥布替尼在肿瘤领域的全球独家权利,以及在大中华地区和东南亚地区非肿瘤领域的权利。目前,诺诚健华的市销率约为16倍,另一间因BD而股价震荡的创新药企业荣昌生物(688331.SH;9995.HK)的市销率约为21倍。这笔交易可以成为诺诚健华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一步,还是又一次曲折之旅,唯有时间能够给出答案。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