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7.HK
Guoquan Food is on a bumpy journey ahead

疫情期间,火锅食材供应商锅圈凭借“在家吃饭”的契机突围,并成功将业务上市,如今疫情退却,消费者用餐习惯复常,导致锅圈收入大跌,管理层如何变阵开拓新财源

重点:

  • 去年锅圈收入同比减少15%至60.9亿元,但受益于更好的成本控制,净利润反增9.3%
  • 锅圈已从三方面应对消费者用餐习惯的改变,大大压缩销售成本,但今年能压缩的成本空间或有限

罗小芹

疫情期间,“在家”概念企业纷纷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锅圈食品(上海)股份有限公司(2517.HK)以“在家吃饭”餐食产品作招徕,创业初期业务不愠不火,直至疫情爆发,推动了外卖DIY火锅食材生意,锅圈亦成功在去年11月登陆港股,并于上月28日交出上市后首份业绩成绩单。

随着疫情缓解,人们外出用餐增加,对外卖DIY食材的需求相应减低,导致锅圈去年度收入由2022年的71.7亿元(9.91亿美元)降至60.9亿元,同比减少15%,与国家统计局发布去年全国餐饮收入取得20.4%的同比升幅大相径庭,反映外卖DIY市场份额正逐步流失至户外餐饮市场。

若与经营太二酸菜鱼品牌的母企九毛九国际(9922.HK)及海底捞国际(6862.HK) 等有提供火锅餐食作比较,两家中式餐饮店去年度在营收及利润上均有相当增长。

财报显示,九毛九去年收入为59.9亿元,同比增长49.4%,股东应占溢利4.53亿元,同比更激增8.2倍;海底捞收入增长33.6%至414.5亿元,股东应占溢利增长1.75倍至4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两家中式餐饮店的收入和净利润都远超公司疫情前2019年的水平。经过三年疫情洗礼,内地餐饮市场大洗牌,在汰弱留强下,能够杀出重围的都非泛泛之辈,个别餐饮店生意远超疫情前水平并不令人意外。

面对户外餐厅业务快速复苏,预计锅圈收入跌势要持续一段时间,它既要压缩成本,也要避免收入进一步下滑,这是管理层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管齐下

锅圈自然不会坐以待毙,公司去年已经从三方面应对消费者用餐习惯的改变,一是开发新产品和将原有产品升级,二是通过收购工厂提升自产比例,强化整合垂直供应链,三是增加加盟店数目,利用规模优势提升更好的成本控制能力,三者中以产品升级最为关键,因这是开拓新收入来源的必要手段,而提升自产比例和增加门店所带来的规模效益亦能产生额外毛利,但今年要进一步压缩成本未必有很大空间。

在三管齐下后,锅圈成功将去年销售成本由2022年的59.2亿元大大挤压至47.4亿元,刚好抵销了收入跌幅,令去年毛利同比增加8.2%至13.51亿元,毛利率也由2022年的17.4%改善至去年的22.2%。

另外,去年净利润同比亦增加9.3%至2.63亿元,经调整净利润为3.18亿元,同比增加23.8%。

锅圈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共有10,307家零售门店,较2022年底增加1,086家,包括10,300家加盟店及7家自营门店,公司大部分收入也是通过加盟店进行,达到53.7亿元,占整体收入90.3%。不过,去年锅圈在增加门店数目后,收入却不升反跌,似乎希望以增加门店来提升收入已经进入瓶颈。

至去年底止,锅圈注册会员数目达到约2,790万名,随着公司继续加强预付卡计划,预付卡预存金额达约7.2亿元,同比上升18%,若能壮大注册会员的基础,反而更有助锅圈开拓收入来源。

力促在线销售

为赋能加盟商并促进其销售增长,为消费者提供更灵活的购物体验,锅圈亦开发了多种在线销售网络或渠道,包括锅圈APP、微信小程序、第三方外卖平台以及流行社交商务平台(如抖音),数字化成为公司增加收入、降低成本、以及提升效率的必要手段。

除了与超过279名食材供应商合作,公司在河南设有三个生产基地,可自行处理及生产一定比例的牛肉、肉丸和火锅汤底等主要产品,一方面提高盈利能力和运营效率,另一方面也有助稳定供应。以锅圈持有19.36亿元的现金及银行存款,包括去年6.78亿元来自经营活动的现金流,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却只有8,030万元,向上游收购投资更多生产线应该绰绰有余。

锅圈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明超指出,上市融资主要目的是围绕上游的供应链进行延伸扩展,对于上游供应链合作商中,有潜力成为未来的食品品类工厂,将会考虑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投资。

以现价计,锅圈的追踪市盈率为58倍,相比之下,九毛九、海底捞和颐海国际(1579.HK)分别为16.6倍、20.08倍和16.7倍,锅圈股价无疑偏贵,加上外卖DIY火锅食材市场正遇冷锋,锅圈今年业务将面对户外餐饮业的挑战,现时并非低捞的时机。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Baidu does infrastructure

简讯:订单量突破1,400万 萝卜快跑领跑无人驾驶出租车市场并加速全球拓展

百度(BIDU.US; 9888.HK)上周三宣布,截至八月其萝卜快跑(Apollo Go)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累计已完成1,400万单。这巩固了其行业领导地位,未来基金(Future Fund LLC)董事总经理Gary Black近期亦称该公司为“全球无人驾驶出租车领导者”。 财报显示,仅第二季度萝卜快跑完全无人驾驶订单超220万单,同比增长148%。百度表示,其车队迄今累计实现超2亿公里无人驾驶里程,且保持优异的安全记录。与此同时,谷歌Waymo截至今年五月累计付费订单量达1,000万单,并宣布其无人驾驶里程达1亿英里(约1.6亿公里)。 截至六月,萝卜快跑业务版图已覆盖全球16个城市,并逐步扩大公开道路测试范围。八月,百度在迪拜和阿布扎比指定区域启动中东路测。香港是萝卜快跑首个右舵车市场,近期测试已拓展至东涌和南区,推进商业区与住宅区更复杂路况的测试。 百度联合创始人兼CEO李彦宏在上周财报电话会议中表示:“我们在那里(香港)的经验为进军其他右舵车市场提供了宝贵的行业洞察,增强了我们在全球扩展萝卜快跑业务的信心。” 七月,百度与Uber达成多年期合作,计划在亚洲和中东等多个市场部署数千辆无人驾驶车辆。八月又宣布与Lyft在欧洲达成合作,首站覆盖德、英两国,加快推进无人驾驶出行服务的全球布局。 阳歌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China East Education

受惠职教需求日增 中国东方教育盈收双升

这家职业教育龙头企业上半年营收增长10%,净利润飙升近50% 重点: • 中国东方教育今年上半年营收增长10%,较过去两年的增长率翻倍有余 • 公司受益于中国年轻人对职业培训日益上升的偏好,且后者也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阳歌 职业教育不仅助力中国青年应对严峻就业市场,更为中国东方教育控股有限公司(0667.HK)注入强劲动力。本周发布的最新财报显示,公司几乎所有核心指标均稳步增长,其中净利润增幅近50%。 对投资者更具意义的是,这家公司崛起成为中国职业教育领军者,促使此前低迷的股价强势反弹,52周内累计涨幅逾200%,触及近四年高位。不过,投资者跟风追涨前需注意,职教板块已显现分化格局,龙头股表现强劲,中小同业则持续承压,详细分析见下文。 过往数年间,职教机构在中国庞大教育体系中一度遇冷,因资本竞相追逐K-12学段服务,以及顶尖高校考生的高增长私营企业。2021年监管风波叫停多数K-12学科培训服务,使前者几乎清零;随着中国越来越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后者近期也明显承压。 此消彼长之下,专注烹饪、汽修、计算机维修等实用技能培训的职教机构,反成民办教育领域表现最佳的板块。与触碰监管红线的K-12教培机构不同,职业教育正持续获得政策强力支持。 政策红利直接体现于财报:中国东方教育上半年政府补助金倍增至2,150万元(折合300万美元),上年同期为1,170万元。金额绝对值有限,但显著印证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此类无须偿还的资金既可冲减运营成本,更能直接增厚利润空间。 近期关键政策突破在于,职教机构首获颁发学士学位授权,这是原属传统高校的特权。除象征高等教育类型平等化外,更具实质意义的是,职校毕业生由此获得报考公务员及攻读研究生的资格。 中国东方教育在财报中指出,为应对市场变局,其三年制长期课程的报名占比持续攀升。为使日益趋近传统高校模式的长期培养获得更佳环境,公司正打造多个“职业教育产业园”。此概念实则暗合高校校园的职教版本。 新园区将与遍布全国的234个教学中心(主要是小型教学点)形成互补。目前,四川、山东、贵州、河南四省职教产业园一期已投入运营,江苏、江西两省同类项目也在规划中。 公司强调:“本集团相信职教产业园,将成为增加学生对本集团教育服务需求的主动力,并可在未来达致成本协同效益。” 美容领域的大生意 财报深层数据进一步揭示,中国东方教育整体招生规模加速扩张,但当前疲弱就业环境下,各专业冷热不均。时尚美业板块表现亮眼之际,信息技术(IT)领域竟意外遇冷。 公司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0.2%至21.9亿元(上年同期为19.8亿元),相较过去两年3%至4%的年增速显著提升。期内新生注册量同比增长7.1%至83,521人,学员月均总数增长5.5%至152,817人。 时尚美业作为五大业务板块中的业绩明星,营收几近翻番,学员月均人数增长76%。但该板块营收占比仍较小,最新财报期仅贡献总营收的4%。 烹饪技术作为核心创收板块,贡献近半数营收,该部门营收同比增长11%,学员月均人数增长8.3%。规模较小的西点西餐部门表现更优,营收增长14%,学员月均人数增长18.5%。 信息技术及互联网技术板块成为业绩洼地,期内营收同比下降3%,占公司总营收17%。该板块学员月均人数同比下滑6.8%。 招生规模扩容的同时,营业成本基本持平,表明其实现了师资零扩张下的增量承接。由此推动毛利率从上年同期的53%升至57.3%,最终驱动净利润同比增长48.4%至4.03亿元,上年同期则为2.72亿元。 伴随盈利提升,公司将去年的末期股息从2023年的0.2港元提高至0.22港元,该举措也是投资者青睐度攀升的潜在动因。 需要重申的是,并非所有职教股均享行业需求红利。中教控股(0839.HK)作为另一业内主要参与者,当前市盈率27倍,与中国东方教育30倍估值相近,但后者市值约为前者一倍。规模更小的新高教集团(2001.HK)估值仅2.4倍,民生教育(1569.HK)则几近亏损边缘。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脑动极光中期收入近翻倍 亏损仍扩大

脑动极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6681.HK)周四公布,截至6月底止六个月,收入按年大增92.8%至1亿元(美元)。不过,公司亏损进一步扩大,期内录得亏损1.27亿元,按年扩大11%,经调整净亏损为8,802万元。 公司指,收入上升主要来自购买系统的医院增加,由去年同期的186家增至205家,患者使用次数亦由约180万次增至259万次,院外使用人数增至12,915人。同时,医疗AI大模型解决方案贡献逾2.4亿元收入,成为新业务增长点。然而,销售成本、行政及研发费用大幅增加,拖累整体亏损扩大。 脑动极光是一家专注于认知障碍数字疗法解决方案创新企业。今年6月,公司集团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及首席研发官王晓怡因抑郁症辞职。 脑动极光股价周五平开,至中午休市报5.36,跌1.83%。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富卫上市首份中期业绩赚4,700万美元

保险公司富卫集团有限公司(1828.HK)周五公布上市后首份中期业绩,新增业务销售额以按年化新保费计算,同比上升38%至12.46亿美元。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7号,净利润达4,700万美元。 税后营运利润增长9%至2.51亿美元,当中中国香港与澳门、泰国和柬埔寨、日本及新兴市场等地区持续为集团带来正面贡献。 集团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黄清风表示:“将公开招股所得,用于进一步提升资本实力及财务灵活性,包括减少整体债务,以支持业务增长及拓展客户及渠道覆盖渗透的机会。” 富卫周五接近平开报42.7港元,公司本周股价急升逾一成。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