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肿瘤分子诊断及检测公司在上市前曾获众多明星资本加持,但这一行业存在两大投资风险,它的高估值故事能否持续?

重点:

  • 由于营销及研发开支庞大,臻和科技过去三年累计亏损14亿元,更直言未知何时能转亏为盈
  • 该公司所处的行业发展时间尚短,监管政策存在空白,随时存在收紧风险,对其经营构成威胁

斯年

2月17日,臻和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二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计划在港股主板筹资上市,这是该公司继去年9月递表、并于今年2月16日撤回申请后,随即于翌日递交的新一份招股文件,当中更新了2022年的全年业绩表现,反映公司仍然盈利无期,值得投资者留意。

臻和科技是创新肿瘤分子诊断及检测公司。据更新后的招股文件介绍,公司自主研发的技术涵盖了分子检测全流程,通过采用多组学方法,令公司在癌症风险检测、早期检测、治疗选择及癌症复发监测方面,拥有全面覆盖并在中国处于领先地位。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2030年,中国肿瘤分子诊断及检测市场的潜在市场规模总额预计将达到5,611亿元。而据臻和科技招股书,以基于NGS(二代测序)的癌症预后及检测的2021年收入计算,以该公司的市场份额最大,达到36.8%,抛离仅占14.8%市场份额、排名第二的公司B。

早于申请上市前,臻和科技已获得不少明星资本加持,分别于2015年至2020年间完成了7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经纬创投、中金资本、高瓴资本及泰康人寿等明星机构。2020年,臻和科技宣布完成金额超过10亿元的E轮融资,融资总数逾17亿元,令估值猛增至52.3亿元;以2015年A轮融资的估值1.25亿元比对,反映其估值在5年间大增逾40倍。

然而,肿瘤诊断与检测行业的营销及研发支出普遍庞大,往往成立多年仍难以盈利,突如其来的监管政策也如同随时落下的巨石,因此即使是头部公司,也难以被市场看好。以癌症检测专家燃石医学(BNR.US)为例,该公司2020年上市以来始终未能录得盈利,已渐失投资者信心,其最新股价仅徘徊在3美元附近,比发行价16.5美元大挫逾80%,总市值仅余3.06亿美元(21.3亿元),不及臻和科技最后一轮融资估值的一半。因此,即使臻和科技冲击上市成功,其股价表现也未必乐观。

销售研发开支大

受惠于肿瘤检测行业伴随“精准治疗”概念的兴起而快速壮大,臻和科技的营收逐年增长,但毛利率持续小幅下滑。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2年,其营业收入分别为3.04亿、3.93亿和4.35亿元,同期毛利率则从68.6%持续滑落至63%。

肿瘤检测服务商通常使用美国生物科技公司Illumina(ILMN.US)等少数企业的检测仪,并据此研发产品和提供服务,难言明显的差异化,因此居高不下的销售费用,便成为这一行业的普遍“痛点”。

臻和科技也不例外,据招股书显示,近三年来,其销售及营销开支逐年递增,从2020年的1.87亿元大升至去年的2.8亿元,占收入比重高达64.6%。究其原因,主要因为公司花费大量成本,建立了一支覆盖中国30个省市医院的营销团队,销售人员高达343名,当中涉及的雇员福利开支已占当中近一半。

此外,随着肿瘤基因检测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与其他公司形成差异化,臻和科技也不断加码研发,令相应开支持续增长,从2020年的1.37亿元,接近翻倍到去年的2.5亿元,但研发普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尽管营收快速增长,庞大的营销及研发开支导致集团亏损持续,近三年净亏损分别达到约4亿至6亿元水平,三年累计超过14亿元。臻和科技更在招股文件中坦言,仍无法预测何时或是否能够获利。

监管政策仍空白

除了盈利压力,肿瘤分子诊断及检测公司还要面临不明朗的政策前景。

公司在招股文件中提到,尽管市场机遇巨大,但基于NGS的肿瘤分子诊断及检测行业在中国仍然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竞争激烈而且商业模式复杂,主要参与者均在过去10年内成立,大部分收入来自基于NGS治疗选择的产品及服务。

事实上,该公司大部分收入也来自于此,包括提供临床实验室自建项目(LDT)服务及销售体外诊断(IVD)产品。过去三年,仅LDT业务就占其总收入77.8%至88.2%,加上IVD产品销售,两项服务的营收占比更超过95%,反映公司正面对收入过度集中的风险。

然而,中国目前关于LDT和IVD的监管政策仍存在空白,也尚未形成成熟的第三方外检资质认证体系,各家公司的LDT服务更普遍未向监管部门注册或备案。

对此,臻和科技表示,这种做法符合市场惯例,但如果中国政府当局对LDT采取强硬态度,并全面实施医疗器械相关法律法规,公司则可能会因提供未注册的LDT服务而受到处罚,包括暂停使用LDT、遭没收LDT设施、金钱处罚及暂停整体服务。因此,这不只是臻和科技面临的风险,也可能成为整个行业的挑战。

在获利无期及面临监管风险这两大负面因素夹击下,臻和科技单凭早期股东的明星阵容,可能不足以说服投资者下注。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Zepp makes wearable devices

新闻概要:营收重返增长通道 Zepp股价持续上扬

公司第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46%,并预测第三季度增速逾70% 阳歌 周一Zepp Health Corp.(ZEPP.US)股价大涨逾30%,延续自6月以来的强劲升势,期间该股累计飙升近6倍,原因是这家可穿戴设备制造商重返营收增长轨道,且预示增速显著提升。 Zepp股价当日收涨34%至17.42美元,创三年新高,该股今年大多在2至3美元区间上落。公司此前主要通过与小米集团(1810.HK)的授权协议代工创收,但近年开始转型开发利润率更高的自有品牌。 通过聚焦可穿戴设备市场入门级产品,Zepp以Amazfit及Zepp品牌推出广受好评、售价普遍低于100美元的设备,成功开拓市场。随着产品认可度持续提升,公司第二季度实现四年来首次营收同比增长。 公司周一披露当季营收达5,940万美元,同比增长46.2%,同时预测第三季度营收将升至7,200万至7,600万美元,实现70%-80%的强劲增长。公司将优异表现归功于Amazfit Bip 6、Active 2及T-Rex 3系列产品热度攀升。 当季毛利率为36.2%,较第一季度的37.3%有所下滑,公司解释是入门级产品销量增长,拖低整体毛利率。随着更多高端产品上市,Zepp预期毛利率将在第三季度重回“正向轨迹”。 “本季度仅是上升通道的起点”,董事长黄汪表示,“凭借完善的创新产品储备,我们有能力延续当前势头,在2025年下半年及未来实现可持续增长与价值提升。” 自2021年以来,公司持续亏损,最新报告期内仍未扭转颓势。但随着营收增速大幅超越经营支出5.2%的增幅,第二季度亏损收窄310万美元至770万美元,去年同期则亏损1,080万美元。 公司表示本季度已通过更优惠利率,将“相当规模”短期债务置换为长期票据,将缓解近期流动性压力。截至6月底其现金储备为9,500万美元,较三个月前的1.04亿美元有所下降。 自2018年在美上市以来,Zepp经历曲折发展。彼时其名为华米,命运与小米深度捆绑,那时来自小米的生意,贡献约三分之二销售额。但公司很快发现,这种合作模式既制约增长前景又挤压利润空间,遂于2021年前后战略聚焦自有品牌Amazfit,同年更名为Zepp。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玄武云料上半年亏损增至2,700万元

智能客户关系管理服务(CRM)供应商玄武云科技控股有限公司(2392.HK)上周五公告,预计2025年上半年将录得不少于2,700万元(376万美元)的净亏损,远高于2024年同期约610万元的亏损,反映公司业绩持续承压。 公司指出,亏损扩大的主因是上半年中国电信行业加强监管,导致其CRM PaaS及部分CRM SaaS服务销量下滑。不过,玄武云亦强调正积极调整业务策略,加大高毛利率SaaS服务的投入,使整体毛利率呈上升趋势。董事会表示已加强现金流与财务控制,预计今年上半年的经营现金流将转为正数。 玄武云股价周一低开,至中午休市报1.57港元,转升1.95%。过去一个月,公司股价上升约48%。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效率提升严控成本 小菜园料中期盈利急升

餐饮运营商小菜园国际控股有限公司(0999.HK)周五表示,受惠于经营效率提升,预计2025年上半年利润将录得强劲增长。 公司预计半年度利润将介乎3.6亿元至3.8亿元间,中值较去年同期2.8亿元的利润水平增长32%。 公司声明:“净利润增长的主要因集团多措并举优化运营效率、严格管控成本费用,以及深化精细化管理,推动集团整体经营效益显著提升。” 小菜园股票周一高开,早盘上涨4.7%至9.79港元,相较去年12月上市价8.50港元上升约15%。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提升效率持续关店 呷哺呷哺预告亏损大减

火㶽餐厅呷哺呷哺餐饮管理(中国)控股有限公司(0520.HK)周日发盈利预告,预计今年上半年的收入约为19亿元,同比下跌18.9%,但亏损大幅收窄至8,000万元至1亿元,去年同期则亏损2.74亿元。 公司指出,期间持续成本优化,以数字化供应链降本增效、不断升级新型物流枢纽及标准化流程,以及优化餐厅布局结构。期内关闭低效餐厅,并聚焦高潜力区域,预计在资产减值损失较去年同期大幅下跌64.1%。 呷哺呷哺周一平开报0.78港元,年初至今公司股价下跌22%。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