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7.HK
Meitu spins off Pixocial unit

计划拆分的人工智能数字设计平台Pixocial,是美图去年净利润的主要贡献者

重点:

  • 美图公司的新加坡子公司Pixocial,贡献了美图2022年净利润的很一大部分,刚完成了新一轮融资
  • 新一轮融资中,Pixocial以超过1亿美元的估值筹集资金2,200万美元,富达旗下公司Eight Roads参与此次投资

     

谭英

在竭力将用户众多的美颜应用程序变现方面,美图公司(1357.HK)毫不懈怠。公司最初开发了一款颇受欢迎的应用程序,让人们可以美化自拍照并与朋友分享。后来,它又开发出自有品牌的自拍手机,并运营着一个用于肤质分析的电商网站。它甚至一度涉足加密货币领域,无奈时机不佳,最终付出高昂代价。

公司上周宣布,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吴欣鸿希望,计划拆分主要盈利来源的新加坡B2B子公司Pixocial而重振昔日辉煌,那段经历曾让他们短暂跻身亿万富翁之列。

2016年在香港完成IPO后不久,美图公司的股价曾短暂飙升,但之后一路下跌,目前股价不到上市价格的一半。但最近的拆分计划似乎赢得了投资者的青睐。这家总部位于厦门的公司,宣布要将人工智能(AI)数字解决方案提供商Pixocial拆分后,美图的股价上涨近7%。

在最近的2,200万美元新融资中,Pixocial估值约为1.4亿美元,与美图公司自己175亿港元(22.4 亿美元)的市值相比,相对属较小的数目。

这笔交易可能会让总部位于新加坡的Pixocial最终单独上市。交易还包括一项股票期权计划,该计划目前的受益人是Pixocial的新任董事长吴欣鸿和新任首席执行官宋明阳。宋明阳曾担任美图海外产品创新总经理,拥有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在移居新加坡参与创办Pixocial前,长驻加利福尼亚州。

此次拆分及融资后,美图仍持有Pixocial 80.6%的股份。Pixocial 2022年净利润7,500万元,是美图同期9,410万元净利润的主要贡献者。参与最新一轮融资的投资者,包括背靠美国基金巨头富达的Eight Roads和香港的天际资本。这笔交易使Eight Roads持有Pixocial约7%的股份,而天际资本的两只基金合计持有6.3%的股份。

那么,Pixocial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这家位于新加坡的美图子公司成立于2015年,起初叫Meitu Technology (Singapore)。2019年,它在 AirBrush和 Beauty Plus(美图最受欢迎的应用程序的海外版本)上推出订阅服务,是美图首家这么做的子公司。按照10月发布的拆分公告,Pixocial将负责把AirBrush和Beauty Plus拓展到其他外国市场,以及它面向“创意人员”的B2G SaaS平台。有关拆分的两份文件,均没有提供有关该公司的其他具体数据。

不断增长的订阅业务

2021年,美图的整体订阅业务增长了146.9%,其中大概包括 Pixocial 的 Airbrush 和 Beauty Plus的贡献,当时它在全球拥有400万用户。2022 年,其基于订阅的业务增长57.4%,是公司最大的收入贡献者,在21亿元的总收入中占7.8亿元(1.1 亿美元)。美图公司还在2022年的年报中指出,它的一款海外应用的付费用户比例为10%,而其国内VIP订阅业务的付费用户渗透率仅为2.3%。

美图的另一个重要收入来源是美业解决方案,这是面向美发沙龙等B2B客户提供的软件即服务(SaaS)业务,现在是美图最赚钱的部门之一。今年上半年,该业务增长了62.2%,至2.86亿元,占其12.6亿元总收入的22.7%。包括订阅服务在内的照片、视频和设计产品业务增长了29.8%,达到6亿元,占总收入的47.7%。期内实现利润近2.1亿元,而去年同期亏损约2.8亿元。

尽管在之前的财报中,未见Pixocial的具体财务数据,但投资者可能会喜欢这次拆分,因为它对美图针对商业用户的两款海外流行应用程序,在服务范围方面做了厘清,在Pixocial的网站上,这些商业用户被称为设计“创意人员”。通过这种方式对业务进行重组,美图正在追随字节跳动和拼多多(PDD.US)等中国大陆巨头的脚步,试图在国内外业务之间划清界限。

这种划分可以减轻外国政府对用户数据隐私的担忧,同时中国政府也无法接触到这些数据。美国在这方面尤为担忧,特别是对字节跳动的TikTok,该应用程序在市场上拥有大量用户。

这并不意味着Pixocial一定会瞄准美国市场。2022年12月,美图的应用程序在日本的免费iPhone下载排名上名列前茅,这要归功于它当年11月,在中国大陆市场推出了把图片变成动漫效果的功能,三天后该功能在全球市场推出。据首席执行官吴欣鸿介绍,在2022年的一段时间里,美图应用程序在美国、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苹果应用商店里也名列前三。目前尚不清楚这些海外美图应用程序是由美图自己运营,还是Pixocial来打理。

但应用程序的用户反复无常,现在美图秀秀、BeautyPlus和Airbrush在App Store或者Sensor Tower的下载排行榜上都不见踪影。这种情况会改变吗?跟许多初创企业一样,Pixocial现在有资金在境外建立自己的业务,可能最终会独自上市。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Fibocom makes wireless modules

估值过高利润承压 广和通上市即跳水

这家无线模组制造商在港上市首日即下跌11.7%,次日续挫,但其估值似仍偏高 重点: 上市募资3.6亿美元,广和通定价坚挺,但上市首日市场已因其估值高及利润受压而不买账 广和通今年上半年营收增长23.5%,但因毛利率遭挤压,利润增速大幅放缓至4.8%   阳歌 尽管香港或正迎来近年最活跃的IPO市场,但即便是近期投资者的狂热情绪,也未能提振无线模组制造商深圳市广和通无线股份有限公司(0638.HK, 300638.SZ)周三的上市首秀。这家公司的股票此前以21.50港元的区间上限定价,但利润收窄与盈利增速放缓,最终引发投资者恐慌。 需特别指出的是,即便遭遇低迷开局,广和通在港的估值泡沫仍高于深市老股。这种估值倒挂现象为历史罕见,折射出当前香港IPO市场的非理性繁荣。后文将对此展开分析。 广和通上市后股价近乎直线下挫,周三最终收跌11.7%。跌势周四延续,早盘报17.44港元,跌幅约8%,较发行价已跌去近20%。 广和通是近期涌现的“赴港二次上市”潮中的一员,这类企业在沪深交易所上市后,纷纷转向更具国际视野的香港市场。尽管多数公司赴港上市旨在配合出海战略,以提升全球影响力,广和通却显例外。 这家1999年创立于深圳的企业,几乎未提及将28亿港元(约合3.6亿美元)新股净融资用于全球扩张。公司明确表示,约半数资金将投入现有国内研发基地,另有15%将用于深圳新制造工厂建设。 必须承认,公司具备显著优势,作为智能汽车及智能家居设备等高速增长市场的核心部件供应商,其无线模组产量居全球次席。该细分市场高度集中,以中国企业为主的行业前五强掌控约75%销售额,意味广和通短期内难遇强劲新对手。 不过,头部阵营的内卷正加剧价格战,技术快速成熟背景下,竞争持续挤压广和通的利润空间。这种侵蚀今年加速显现,上半年毛利率降至16.4%,不仅低于2024全年18.2%,更创下招股说明书披露的三年半数据的最低。 尽管开局不利,广和通港股目前市盈率仍高达53倍,显著超出其深市老股38倍的估值水平。这与历史规律截然相悖,以往中资企业“A+H”股往往在沪深市场享受更高溢价。这显然是香港近期IPO热潮的直接产物,今年香港有望超越纽交所和纳斯达克,问鼎全球新股融资榜首。 估值回调在即? 广和通并非当前港股溢价交易的唯一个案。另一典型代表是宁德时代(3750.HK;300750.SZ),其港股35倍市盈率远超深市26倍。自5月赴港上市以来,宁德时代股价已近翻倍,全球投资者对全球最大电动车电池制造商的布局机会趋之若鹜。 并非所有龙头企业的估值也出现大幅差距,空调制造商美的(0300.HK;000333.SZ)与矿业巨头紫金矿业(2899.HK;601899.SH)的“A+H”股市盈率基本持平。核心要点在于,此轮港股IPO热潮中,新上市中资科技股正成资本宠儿,尽管我们预判此类股票终将面临估值回调。 广和通恰可作为估值回调的注脚,尽管智能汽车与智能家居设备兴起赋予无线模组强劲增长潜力,但该领域技术正加速成熟。招股书援引市场数据显示,去年公司以14.4%的市占率位居全球次席,落后于市占率23.8%的行业龙头、总部位于上海的移远通信(603236.SH)。 据招股书披露,全球无线模组市场增长迅速,但绝非爆发式增长,销售额预计将从今年486亿元增至2029年72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0.6%。 广和通增速显著跑赢大市,今年上半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从去年同期30亿元增至37.1亿元,同比增幅23.5%,与去年增速基本持平。模组业务占据绝对主导,今年前四月贡献93%的营收;其余来自毛利率更高的解决方案业务。值得关注的是,该业务营收占比已从2022年的1.2%,升至今年前四月的5.8%。 然而,在营收高增的同时,原材料成本上涨及成品模组降价,共同导致前文所述的利润收窄。其结果是,上半年持续经营业务利润,仅从去年同期的2.085亿元微增至2.185亿元,增幅4.8%。随着技术持续成熟与竞争白热化,这种利润侵蚀在可预见的未来仍将延续,或持续拖累广和通港股表现。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明略科技招股 筹10.2亿港元

营销软件制造商明略科技(2718.HK)周四起至下周二招股,发售721.9万股A类股份,每股141港元,集资最多10.18亿港元(1.31亿美元)。预计11月3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公司计划将所得款项净额中,约35%用于未来3年提升技术研发能力;约40%用于丰富产品组合的产品开发;约15%用于营销、品牌推广及销售团队扩充,旨在进一步扩大客户群,并深耕数据智能行业;及约10%用于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明略科技提供数据智能产品及解决方案,涵盖营销和营运智能,涉及线上及线下场景。今年上半年,公司营收约6.44亿元,同比增长13.9%,经调整营运利润约为2,688万元,扭亏为盈。 腾讯持有明略科技约30%的股份,投资者还包括红杉中国、淡马锡、凯鹏华盈、快手等。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金沙中国第三季净收益按年升1.5%

博企金沙中国有限公司(1928.HK)周四公布第三季财务情况,净收入按年上升1.5%至2.72亿美元,经调整物业Ebitda(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为6.01亿美元,按年上升2.7%。 公司母企LVS主席兼行政总裁罗伯特·戈德斯坦表示:"我们财政实力及领先同业的现金流量,继续支持公司在澳门及新加坡两地的投资及资本开支项目。" 澳门威尼斯人期内娱乐场的净收益,按年下跌2%至5.43亿美元;澳门巴黎人跌13.8%至1.63亿美元,澳门金沙跌9.6%至6,600万美元;澳门百利宫更跌27%至1.32亿美元。旗下各娱乐场中,只有澳门伦敦人上升55%至5.25亿美元。金沙在澳门的酒店入住率跟去年同期相若,平均超过95%。 金沙中国周四开盘升1.1%报18.63港元,公司年初至今股价跌逾一成。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RTD Coffee

从提神到品味:中国即饮咖啡进入高质量竞争时代

中国即饮咖啡市场高速成长,从提神饮品演变为生活方式象征    头豹研究院 近年来,中国即饮咖啡市场呈现显著扩张趋势。在便利店、商超和电商渠道推动下,即饮咖啡逐渐成为年轻消费者日常生活的“随手饮”,从提神需求延伸至健康管理与生活方式表达。品牌纷纷在配方中融入低糖、低脂、功能化元素,迎合健康导向。 同时,精品化趋势加速渗透,产品从单一口味拓展至冷萃、拿铁、燕麦奶等细分品类,包装设计更具质感,满足消费者对品质与个性化的需求。中国即饮咖啡市场正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 即饮咖啡是可直接购买并饮用的预制咖啡饮料,与速溶与现磨并列为三大类别。其市场的迅速成长反映出消费者行为的深刻转变——从社交饮品到日常必需品,再到生活方式符号,折射出中国消费结构的多元化。 行业数据显示,中国即饮咖啡零售收入从2020年的120亿元增至2024年的28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8%,高于饮料行业整体增速。线上销售成为主动能,占比由9%升至35%。 新世代消费力量正在重塑咖啡市场 抖音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咖啡品类销售额同比增长110%,带货品牌和带货商品数量分别增长142.9%和380.3%。直播电商降低尝鲜门槛,即时零售提升便利度,内容电商场景化营销激发需求,形成强劲的线上爆发力。 在竞争格局上,中国即饮咖啡正处于高速增长与激烈变革期,从国际品牌主导转向本土与国际多元混战。第一梯队为雀巢(NESN.ZU)与星巴克(SBUX.US),合计占市场六成;第二梯队包括农夫山泉(9633.HK)、统一(0220.HK)、可口可乐(KO.US)等品牌旗下的咖啡产品,以健康与性价比策略突围;新锐品牌则凭创新产品和数字营销快速崛起。 渠道策略呈现明显分化。国际品牌依赖商超与酒店渠道,本土品牌积极布局电商与会员制零售,如隅田川1L装在线上销量占比超六成,农夫山泉则深耕山姆会员店,反映消费场景的重构。 健康功能性延伸成为产品升级的主要方向。消费者健康意识觉醒,即饮咖啡品牌纷纷加码功能性成分添加,推出满足细分需求的专业化产品。该类精准营养策略不仅提高产品溢价能力,还创造了与传统现磨咖啡的差异化卖点。 地域风味定制化体现了即饮咖啡本土化的深度发展。品牌结合区域饮食偏好开发特色口味,如云南小粒咖啡与本地水果融合款、花椒咖啡和冻梨咖啡等小众风味,使产品成为情感联结的载体。预计未来,具有地域特色的即饮咖啡产品占比将从目前的15%提升至30%,成为市场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包装形态与技术革新不断突破即饮咖啡体验边界。传统瓶装、罐装之外,咖啡粉、咖啡胶囊、咖啡浓缩液等多种形态竞相涌现。 无糖/低糖产品也已从市场差异化选项变为基础标配。叮咚买菜平台数据显示,87%的大瓶装咖啡销售来自无糖版本,三年前仅为50%左右。健康标配化趋势正在重塑整个即饮咖啡市场的基本格局,迫使传统甜味奶咖产品转型退出主流市场。 成分与配方创新反映即饮咖啡向专业化、精品化发展的趋势。品牌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咖啡+糖+奶基础配方,而是引入精品咖啡思维,强调豆种来源、烘焙度和萃取工艺。同时,成分配比也更加科学化,使用天然甜味剂替代人工甜味剂、添加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在健康化与精品化双轮驱动下,即饮咖啡市场正迈向高品质竞争阶段,品牌唯有兼顾健康属性与品质体验方能脱颖而出。 头豹研究院中国是行企研究原创内容平台和创新的数字化研究服务提供商,拥有近百名资深分析师,联系方式:CS@leadleo.com 本文内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咏竹坊立场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