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科能源和阿特斯阳光在中国遇见灿烂阳光

两家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分别宣布,它们已经申请在中国成立两年的科创板上市
重点:
- 晶科能源和阿特斯阳光宣布申请在中国二次上市后,股价大涨
- 申请在中国上市可能是它们从纽约退市的前奏
阳歌
就近期而言,中国热火朝天的太阳能行业或许是乌云密布的,原材料价格飞涨导致太阳能电池板应声而涨,从而抑制了对后者的需求。然而,你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多数在美上市的太阳能企业一夜之前出现强势反弹,涨幅从9%到22%不等。
投资者因两则看起来极其相似的公告而兴奋,一则来自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JinkoSolar Holding Co. Ltd.,JKS.US),另一则来自它的竞争对手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Canadian Solar,CSIQ.US)——两家世界领先的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这两家公司都表示,他们的子公司已经申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这个成立两年的交易板块,针对高增长型公司,尤其是科技行业的公司。
我们之前已经注意到,两家公司都在寻求这样的上市,尽管在写上篇文章时,一切都还是纸上谈兵,阿特斯甚至都还没有正式确认这一意图。晶科能源现在确认,它已提交了其主要运营附属公司晶科太阳能有限公司(Jinko Solar Co. Ltd. )在科创板上市的文件。阿特斯表示,它控股的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CSI Solar Co. Ltd.)也提出了类似的申请。
这两则公告的发布距离我们得到消息说大全新能源(Daqo New Energy Corp.)有类似意向仅过去了一个月,大全新能源是世界领先的多晶硅(多数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成分)制造商之一。
两个公告在同一天发布,似乎只是略微凑巧,甚至可能存在一些幕后的协调,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对公司股票的影响。如果是这样的话,公司之间分享这种市场敏感信息的合法性可能会有点问题。但毫无疑问,同时发布公告的确达到了预期效果。
晶科能源的股价得到最大的提振,在周一的纽约交易中上涨了23%。阿特斯和大全得到的提振相对较小,但仍相当可观,约为13%,而太阳能电站建造商昱辉阳光(ReneSola Ltd.)也上涨了9%。值得注意的是,除大全以外,其他三只股票的价格仍比2021年年初时要低,反映出太阳能行业今年因多晶硅短缺和由此导致的价格飙升而遇到困难。
这种二次上市的程序是相当简单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在美国上市的公司——严格意义上都是在中国境外注册——只需在中国设立新的包含它大部分主要经营资产的分支即可。然后,该分支成为科创板上市的实际载体,因为中国法律规定,进行此类上市的公司必须在中国境内注册。
实际上,新的科创板上市公司在资产方面将与在纽约上市的公司基本上一摸一样。
两个不同市场上的公司估值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这一点我们之前已经讨论过),因为防火墙将大多数美国投资者挡在了中国之外,反之亦然。中国公司相当清楚这一点,它们可能期待从科创板上市获得比目前在纽约更高的估值。
即将退市?
在了解了这些背景之后,我们将在本文的第二部分探讨这些公司(或者一部分或者全部)是否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性,即把在科创板上市作为放弃纽约的前奏。在当前美中关系的紧张局势下(包括美国威胁要将那些拒绝向美国证券监管机构提供会计记录的中国公司摘牌),此举并不意外。
从结构的角度看,我们之前看到过,有中国公司这么玩——先将资产重叠的几个单位上市,然后再将其中一些单位退市。最新玩这种把戏的是在纽约上市的新浪,该公司多年来是中国最重要的互联网企业之一。
新浪后来将类似Twitter、极受欢迎的微博在纽约上市,随着其他资产的萎缩,新浪持有的微博股份逐渐成为其主要资产。去年,新浪的管理层试图将公司私有化,这将使微博成为其主要的公开交易资产。但由于新浪小股东抱怨收购价格过低,该交易今年陷入停滞。
除了资产策略外,在这些企业寻求科创板上市的背后,还有北京的因素在起作用。中国一直在向它的尖端企业施压,要求它们在国内上市,在某些情况下,要求它们特别避免在美国上市。一个值得注意的例子是,据路透社(Reuters)5月份的报道,中国政府正在向领先的播客平台喜马拉雅(Ximalaya)施压,要求其放弃在纽约上市的计划,转而在香港上市。
喜马拉雅曾于4月下旬在纽约申请IPO,拟筹集1亿美元。但自那以后,该计划就消失了,没有消息也没有更新的上市文件,直到一个月后路透社的报道出来。
2017年,阿特斯阳光曾试图从纽约退市,但该交易停滞了,一年后被撤回。它的竞争对手天合光能(Trina Solar)此前也在纽约上市,之后在2017年成功私有化,后来在上海重新上市,目前它在上交所交易。
对公司估值的研究表明,在中国上市并不一定带来很大的市盈率(PE)溢价。天合光能目前的市盈率为44倍,看起来与阿特斯阳光的47倍相当。昱辉阳光的市盈率更高,为57倍,不过我们应该注意到,该公司是一家太阳能发电厂建造商,而不是电池板制造商。大全新能源的市盈率低得多,为28倍,但我们同样应该注意到,该公司是面板制造商的材料供应商。
归根结底,如果一家或多家中国太阳能企业在中国二次上市后真地从纽约退市,我们可能也不会太惊讶。如果投资者可以选择哪些公司可能退市,这可能会给他们带来一些迅速到手的利润,因为这种私有化几乎总是以收购价格进行,这种收购价的溢价会比公司最新股价高出10%到50%不等。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