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中国主要的私营教育机构发布行业大洗牌后的首个财报,披露了关闭其K-9业务的巨大成本

重点:

  • 新东方教育因关闭K-9学科培训业务产生大量开支,拖累业绩由盈转亏
  • 创始人俞敏洪表示,新东方人有不认输、不买账的勇气,并已循序推进部分新业务

何仲尼

自从中国政府推出教育“双减”政策后,校外学科培训行业遭遇重大冲击,除了顿失大部分收入,更要思考未来出路。作为民办教育服务龙头供应商的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EDU.US; 9901.US)公布首份覆盖“双减”时期、截至去年11月底的中期财务报表,结果一如所料由盈转亏,公司现金水平更大降六成。但是,这份业绩仍未完全反映该公司所受的影响,而且市场更感兴趣的,是它对行业格局和未来前景有何看法。

新东方期内亏损额达到8.76亿美元(55.7亿元),远逊2020年同期的2.28亿美元盈利,主要由于终止多个学习中心租赁协议,以及裁员产生大量开支。参考公司1月中发出的盈利警告,当时预期将录得8亿到9亿美元亏损,意味业绩差不多达到预期下限水平。

业绩公布后,新东方周一在美股盘前交易时段曾大挫一成,但收盘跌幅缩减至1.32%,报1.5美元;其港股周二明显上涨,当日收盘报11.74港元,大升5.4%。但与公司的一年高位151港元相比,其市值仍痛失92%。公司最新市净率(P/B ratio)约0.51倍,稍高于同业好未来(TAL.US)的0.48倍,但相对高途(GOTU.US)、精锐教育(ONE.US)的0.93倍与1.3倍存在颇大折让,或反映市场更为担忧新东方的前景。

在这份只有8页的简单业绩,可以发现新东方的净营收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同比增长了5%至19.7亿美元,这主要因为集团在业绩期内部分时间,仍然为幼儿园到9年级(K-9)学生提供学科相关培训服务,但随着去年底停止相关业务,新政策的实际冲击将于下一份业绩确实展现。

开支未完全反映

更值得留意的公司支出,创始人兼主席俞敏洪上月曾透露,新东方已裁减6万名员工,将承担近200亿元的解雇、员工补偿与退租费用。这些数字首次确认在公司的财务报表中,其行政开支同比大增120%到12.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的增幅约45亿元,但参考俞敏洪所说的金额,意味或有多于150亿元的相关开支未有反映。

集团的现金水平也值得关注,由于开支大增,期内录得经营现金净流出达10.75亿美元,手持现金与现金等价物已减少到10.5亿美元,比一年前的26.5亿美元大削60.4%,可见公司财务状况转弱。

新东方没有安排任何业绩记者会或电话会议,仅在业绩报告中表示,未来会继续把重点资源转向与K-9学科服务无关的教育产品及服务,例如成人语言培训课程,并积极探索其他商机。

自从中国国务院去年7月中发表要求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又称“双减”政策的意见后,被卷进漩涡的教育培训机构,选择的路向各有不同。例如精锐教育已放弃挣扎,去年10月起停止大部分业务;瑞思教育(REDU.US)则计划将大部分资产转让给一个私营集团。那么,为什么俞敏洪那么坚持,一定要协助新东方转型重生呢?

他曾经透露,有朋友曾经建议把整家公司关掉,但为了余下5万名员工生计,作为公司的管理者,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他周一在个人社交平台说,最近一周召开了八次业务工作会议,针对不同的业务与同事们清理思路,设计未来发展路径,部分新业务已开始循序推进,有些更初现成效。他称,“新东方人”有着一种不认输、不买账的勇气,只要有他们在,相信新东方就能够持续发展。

俞敏洪所言非虚,为了继续生存,新东方扭尽六壬,甚至投身直播带货行列。他去年12月28日曾经粉墨登场,在视频分享平台主持第一次直播活动,向网民销售面粉、苹果和樱桃等农产品,当日直播累计观看人数达到187万,商品交易总额为490万元。

直播带货效果成疑

为乘胜追击,新东方与旗下新东方在线(1797.HK)合作成立网购平台“东方甄选”,但在其后的26场直播仅录得455万元销售额,加起来不及俞敏洪主持的一场直播,可见脱下俞敏洪的光环后,该业务的可持续性需时考验。

同受“双减”政策影响的新东方在线上月已公布截至去年11月底半年业绩,期内亏损5.4亿元,总营收减少15.3%至5.7亿元,主要因为终止K-9业务令付费学生人数减少,这也说明了为何它与母公司合作,共觅未来生存空间。

新东方也透过其他业务分散风险,截至今年1月,公司半年间成立了89家新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日用品销售、人工智慧软件发展,以至电影和艺术等。最近更踏足中国炙手可热的芯片行业,据媒体报道,新东方成立了一家半导体制造企业,涉足集成电路设计、销售和制造。虽然听起来有点风马牛不相及,但在中国全力发展本土芯片产业的背景下,以新东方的公司规模与商誉,不难取得政府的巨额补贴。

先不论这种看来有点“药石乱投式”的变革能带来多少效益,但至少反映管理层愿意开辟新路。成效如何,在下一份业绩,我们能看到更多端倪。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药师帮料中期盈利按年增逾两倍

医药电商平台药师帮股份有限公司(9885.HK)周四公布,预计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半年净利润不少于7,000万元(975.2万美元),较去年同期的2,180万元增长2.2倍。 公司表示,盈利大幅增长主要因收入持续保持稳健增长;自有品牌产品的下游需求持续保持旺盛,该高毛利率的业务规模持续增长,不断提升公司毛利率水平;及通过数字化能力的不断提升,带动核心的平台和自营业务的运营效率提升。 药师帮股价周五高开,至中午休市报10.04港元,跌2.34%。今年以来,公司股价已升67.9%。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规模效应扭亏为盈 正力新能最多赚2.4亿

锂电池制造商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3677.HK)周四宣布,预计上半年成功扭亏,净利润1.98亿至2.43亿元,去年同期净亏损1.3亿元。 公司将盈利能力归因于销量攀升,其电池产品在电动车领域的应用持续扩大。公司特别指出,生产效率提升带动毛利率向上。随着规模效应显现,期间费用率同比亦大幅下降。 周五早盘交易中,正力新能高开,早盘报价10.66港元,涨幅0.76%。该股目前较4月上市定价8.27港元累计上涨29%。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提升效率扩张门店 绿茶中期料赚2.3亿

经营餐饮的绿茶集团有限公司(6831.HK)周四发盈喜,预计截至今年6月底止,将录得盈利介乎2.3亿元至2.37亿元,同比上升32%至36%。 盈利上升主要是受惠于门店网络持续扩张,同时提升经营效率。不过,部份利润被上半年的上市开支所抵销,该部份的开支约1,500元至2,000万元。若扣除此,以及减去权益结算的股份开支,公司的经调整净利润介乎2.47亿元至2.54亿元,同比升38%至42%。 绿茶周五开盘升8.8%报8港元,公司自今年上市至今升11%。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Lemo faces cash squeeze and credibility questions

小市场大机会? 乐摩物联争议声中再递表

号称全国超过53万台按摩椅的乐摩物联再次叩关港交所,这次要面对的不仅是市场考验,更有信任危机 重点: 超过83%的按摩椅部署于电影院 公司设备数据遭官方媒体质疑    李世达 在许多城市的角落,如商场百货的走廊、机场或火车站的等候区里,你一定见到过一排排闪着光、不断运作的机器按摩椅,但你可能不知道,这门不起眼的小生意,估值高达数十亿元。 在全国运营50万张机器按摩椅的福建乐摩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再度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这是该公司自今年1月递表失效后,第二度闯关港交所。 机器按摩服务在中国整体按摩产业中仍属边缘产业。申请文件引用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2024年中国整体按摩市场规模为5,362亿元,而机器按摩服务市场仅为27亿元,占比仅0.5%。然而,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市场却高度集中,乐摩物联2024年市占率已达42.9%,是机器按摩领域的龙头企业。 成立于2014年的乐摩物联,总部位于福建福州,于2016年推出 “乐摩吧”品牌,为消费者在商业综合体、影院、机场和高铁站等交通枢纽场所等消费场景提供更放松、便捷、专业的机器按摩服务。截至今年7月18日,乐摩在全国31省市、339座城市的商场、影院、机场与高铁站等“等候时间长、人流密集”场景中,铺设超过48,000个服务点,布置超过53.5万张按摩椅,累计可识别服务人数超过1.65亿,注册会员人数超过3,200万名。 乐摩物联的经营模式主要分为直营模式与合伙人模式。以网点数量计算,目前直营模式占约71%、合伙人模式约29%。在合伙人模式下,公司收取服务费,提供设备和品牌由合伙人运营。 近年公司收入持续增长,由2022年的3.3亿元增至2024年的7.9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50%。但去年收入增速35.9%,远低于2023年的77.8%,今年首季更只有18.4%,增速明显放缓。 去年,来自直营按摩椅服务的收入占比超过83%,合伙人模式则贡献约14%收入。从整体毛利率来看,2023年达到41.8%,2024年回落至36.1%。占比更高的直营模式毛利率仅为29.87%,远低于合伙人模式的73%。 资源错配?效益下降? 净利润方面,公司在2022年仅赚648万元,2023年疫情后迅速扩张至8,734万元,去年则略降1.7%至8,581万元。然而,经调整后净利润仍录得1.02亿元,较2023年的9,457万元略升。今年首季,净利润更是按年下滑11%至2,333.8万元。 公司宣称网点覆盖全国69%面积超三万平米的大型商场、渗透55%年票房超500万元的影院、进驻58%年人流量超千万的机场。实际上,公司有超过80%的设备(43.2万台)部署于电影院,但每台设备日均交易量仅0.07次,远低于商业综合体的2.8次与机场的3次。 以今年首季的单台设备收入计,电影院设备季度收入仅约168元,商业综合体单台设备季度收入却高达1,692元,整整高出9倍,然而公司部署于商业综合体的设备数量仅占约14.1%。 同时,设备使用率也在下降。每台设备的平均交易量从去年的2.04次降至今年首季的1.92次,平均按摩费则从去年的14.69元微增至14.74元。合伙人模式占总设备比重持续降低,由2022年的23%降至目前的约8.1%,直营主导模式比重越来越高。 数据真实性受质疑 除了上述问题外,公司也陷入数据造假的争议。根据今年7月份官方媒体《中国证券报》的调查,公司按摩椅设备编号呈跳跃式分布,以“元气蛋”系列为例,理论编号应有3.2万台,实际仅531台被验证,占比1.63%。采购数据则显示,乐摩前五大供应商累计采购仅1.53亿元,按行业最低成本价计算仅对应6.11万台设备,与宣称的53.5万台相差近8倍。 另外,公司目前的实际控制人谢忠惠,被指是为创始人吴景华代持,2016年吴曾持有乐摩超60%股权,至递表前减持至15.16%。吴景华目前的身份是荣耀健康董事长,该公司正是乐摩按摩椅的供应商。 乐摩并未对该报道作出直接回应,申请文件中亦未提及相关争议。 一连串争议外,最迫切要解决的,还是资金问题。截至2025年3月末,乐摩物联账面现金仅2,621万元,而短期借款便达4,500万元,实为捉襟见肘。 乐摩物联的递表,象是共享经济的最后一搏。但是对投资人来说,数据的可信度是估值的基础,容不下一丝怀疑,未来能否说服投资者相信“小市场也有大机会”,恐怕不只靠铺设更多按摩椅,而在于能否理顺其盈利逻辑与治理结构,建立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