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在线收入大增并转亏为盈,反映从在线教育向直播电商转型的策略取得初步成功

重点:

  • 受惠直播带货业务的贡献,新东方在线上半财年收入同比增长263%至20.8亿元,甚至比“双减”政策出台前高出两倍
  • 该公司股价大涨后,预测市盈率达55倍,有大行认为其估值可能被高估

莫莉

“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这句新东方教育创办人俞敏洪的名言,如今正在公司身上得到验证。

2021年7月,中国政府推出教育“双减”政策,目的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及校外培训负担,以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针对中小学生的学科类课外培训行业随即遭到毁灭性打击,作为行业龙头的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EDU.US; 9901.HK)几乎陷入绝望。

然而仅在一年后,新东方在直播电商取得突破性进展,子公司新东方在线科技控股有限公(1797.HK)交出了上市以来的最好业绩,令公司前景再一次充满希望。

新东方在线是新东方教育旗下的在线教育平台,2019年分拆出来到港股上市,当时的业务涵盖的学段包括学前教育、K-12与大学教育。新东方在线挂牌后,在2020年经历在线教育的激烈竞争,2021年遭遇“双减”政策,需剥离和停止K9培训业务,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1月17日晚间,新东方在线发布截至去年11月30日的2022-23财年中期业绩,财报显示,该公司上半财年营收20.8亿元,同比增长263%;期内净利润5.85亿元,表现远胜上年同期的净亏损5.44亿元。该公司表示,报告期实现快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是公司从在线教育向自营产品及直播电商转型的策略取得重大进展。

不过,可能由于市场预期过高,在业绩公布后翌日,其股价反而下跌8%。尽管如此,新东方在线仍然是过去一年表现最好的港股之一,从2022年初的每股仅4.8港元,到1月20日的收盘价73.7港元,大涨逾14倍。

新东方在线的优秀业绩,也推高母公司新东方的财务表现。新东方同日公布了截至去年11月底的2022/23财年第二季度财报,虽然净营收因终止K-9学科课后辅导业务而下跌3.1%至6.38亿美元(43.4亿元),但成功扭亏为盈,录得73.2万美元净利润,而上年同期净亏损高达9.37亿美元。

不过,激增的电商业务也未能弥补教培业务剥离的损失,在“双减”政策出台之前的2020-21财年第二季度,新东方的营收为8.87亿美元,净利润达5,390万美元。相反,新东方在线在最近半个财年的收入20.8亿元,比2020-21上半财年收入6.77亿元高出两倍,反映公司转型直播带货后反而“活得更好”。

创意带货方式

去年6月,新东方在线旗下的东方甄选靠“双语直播带货”引起网民关注,最新发布的中期业绩,恰好覆盖了东方甄选带货高峰期的表现。财报显示,东方甄选的自营及直播带货业务已逐渐发展成为新东方在线的主要收入来源,上半财年贡献收入17.7亿元,总营收占比高达84.9%。

1月初,新东方在线宣布拟更名为“东方甄选控股”,以反映现有业务的发展方向及未来前景。公司在财报中也坦承,自营产品及直播电商业务已经成为公司长期的主要增长动力,这意味着,这间老牌教育机构即将全面转型成为直播电商公司。

财报也披露了电商业务的详细资料,在2022年6月至11月,其商品交易总额(GMV)达到48亿元,抖音账号关注人数为3,520万,抖音平台已付订单共有7,020万张。目前,东方甄选已在抖音开设6个直播账号,销售产品包括农产品、食品、图书及生活用品,当中自营产品达65种,贡献营收超过10亿元。

不过,与直播电商的头部主播相比,东方甄选的带货能力暂时未能晋身第一梯队。据公开信息显示,去年9月,“超级主播”李佳琦重回淘宝直播间的首场直播,GMV就超过1.2亿元。根据中信证券测算,2021年“双十一”期间,薇娅、李佳琦等头部主播合计的GMV,更高达200亿至300亿元。

市值或被高估

投资银行中金的研究报告称,东方甄选日均GMV稳步上升,主要因为其内容有特色,通过邀请嘉宾以及地方专场直播的方式,兼具文化宣传及带货职能,有助GMV增长。

相对于其他纯直播带货或多频道联播网(MCN)公司,新东方在线的优势在于不购买流量、而且不与主播分成。财报显示,自营产品及直播电商分部的毛利率为42.5%,高于直播电商龙头遥望科技(002291.SZ)的22.73%。

至于新东方在线原有的大学教育分部,以及为高校、公共图书馆等机构提供内容服务的业务,已不再是公司重心。从营收来看,大学教育和机构客户分别贡献2.95亿元和1,917万元,分别占期内总收入14%和1%。

截至上周五,新东方在线的总市值攀升至超过740亿港元(644亿元),假若下半财年盈利不变,预测市盈率达55倍,高于直播电商龙头企业遥望科技的49倍。中金认为,新东方在线直播业务在流量、产品和供应链三大核心都具有竞争力,盈利能力仍有望进一步释放。不过,随着东方甄选的GMV逐渐稳定,在增长逐步放缓的情况下,或难以长期支撑高估值。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这篇文章已经更正,以显示新东方教育在“双减”政策出台之前的2020-21财年第二季度,净利润为5,390万美元

新闻

简讯:AI推动业务增长 赤子城料中期纯利翻倍

社交媒体运营商赤子城科技有限公司(9911.HK)周三公布,预料截至6月底止的半年度收入将介乎31.35亿(4.36亿美元)至32.15亿元,按年升约38%至41.5%;净利润料达4.7亿至5.1亿元,按年增长108.9%至126.7%。 公司指出,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持续运用AI技术,推动旗下多元化社交产品稳步发展,带动整体收入及利润提升。同时,赤子城于2024年12月完成收购社交娱乐服务公司NBT Social Networking Inc.的全部权益,使该公司财务表现全面纳入合并报表,也为利润增幅提供支撑。 业绩公布后,赤子城股价周四高开9.3%,至中午休市报11.1港元,升8.40%。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银诺医药招股集资6.8亿元

医药企业广州银诺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603.HK)周四在港公开招股,发售近3,655.6万股,一成公开发售,每股售价18.68港元,集资近6.83亿港元,于本月12日截止认购,15日挂牌。 2023及2024年公司均没有收入,更分别录得亏损7.3亿元及1.75亿元。截至今年5月底止,收入3,814万元,亏损同比持续扩大至9,788万元,去年同期蚀6,189万元。 集资所得的5.49亿港元将用于临床试验及核心产品的商业化上市,余下的6,100万港元将用于一般营运资金。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Best Mart is a store chain

新帅上任 优品360迎零售新格局

越来越多香港消费者北上购物,历经前CEO个人丑闻风波后,零食连锁店优品360正着力强化本土优势 重点: 优品360宣布任命新任董事长,公司前任CEO因与公司无关的贪腐案遭调查,引发的争议期由此告终 背靠招商局集团的支持,或使这家香港零食零售商,在内地竞争日益激烈中占据优势   谭英 对于刚刚获任优品360控股有限公司(2360.HK)董事长的陆荣而言,此番履新并未受到市场热捧。这家饱受前CEO争议困扰的香港零食零售商,公布人事任命后,股价在接着的两个交易日微跌,但年内累计涨幅仍近40%。 尽管此次任命揭开公司新篇章,但市场对原优品360执行董事陆荣的平淡反应,折射出企业在香港零售环境剧变中面临的严峻挑战。优品360的控股股东招商局集团,是总部位于深圳的大型综合企业集团,陆荣则是招商局海通贸易有限公司的元老,已在公司任职22年。 与陆荣同期履新的还有同为招商局宿将孙良,亦获提名为新任执行董事。2021年起任职董事长的李关鹏辞职后,这两位年龄均为45岁的高管,标志着优品360高管团队焕然一新。 随着陆荣上任开启新阶段,投资者更关注优品360该如何拨正航向。鉴于激烈竞争,公司已关闭内地仅有的两家门店,以及澳门七家分店中的一间。与此同时,尽管客量仍远低于疫情前水平,去年香港零售额更下滑7.3%,但其在香港的门店数却从159家增至170家。 一年前,公司前CEO许志群遭香港廉政公署拘捕所遗留的问题至今悬而未决。优品360当时声明,事件与公司业务无关。许志群2012年曾卷入刑事案,因代理仿冒Burberry品牌,被这家奢侈品巨头起诉。 优品360最新业绩虽未达惊艳,但新店扩张仍推动业务持续增长。去年,其营收同比上升8.2%至28亿港元(2.57亿美元),盈利增长5.3%至2.48亿港元。 尽管市场对新任高管反应平淡,但两周前投资者曾一度追捧公司股票。7月22日,报道称电商巨头京东拟以40亿港元,收购香港另一零售商佳宝超市70%股权,优品360股价当日应声大涨13%。投资者推测京东可能在港积极寻找更多实体零售资产,以对接其在内地的庞大供应链与物流体系。 其他香港零售商股价同步走强,永旺百货(0984.HK)上涨25%,优品360的竞争对手、经营795阿信屋的CEC国际(0759.HK),股价则翻逾一倍。 优品360是内地资本收购香港消费品牌浪潮的早期案例,2013年创立于深港边境以把握跨境客流商机的这家企业, 2023年3月获招商局斥8.62亿港元收购49%的股权。 本土企业主导的市场 香港零售业长期由老牌企业主导,如经营惠康、万宁及7-11连锁的DFI零售集团(D01.SI),以及长和实业(0001.HK)旗下百佳超市。据数据机构Statista统计,2021年惠康与百佳共同占据香港杂货市场84%份额,形成长期双强格局。 不过,随着香港消费者转向北上深广等地寻求低价商品,传统巨头的统治地位正受到挑战。DFI近期宣布与内地生鲜电商叮咚买菜(DDL.US)合作,在惠康全港280间门店,引入内地平价生鲜产品以应对冲击。 京东与阿里巴巴旗下淘宝,也加速渗透香港市场,今年5至6月618购物节期间,首次对香港线上客户推出折扣补贴。 同时,进驻香港的内地实体零售商名单持续扩容,包括瑞幸咖啡、快时尚品牌UR、淘宝旗下PapaHome家居卖场及折扣连锁品牌HotMaxx。据香港地产中介中原地产统计,许多企业正借铺市低迷期扩张,已占零售租赁需求近三成。 据最新年报披露,优品360已制定“多项策略应对挑战”。其开始引进内地“网红品牌”及“全球特色食品”吸引顾客,并依托招商局背景签订供销协议,借力母公司旗下食品进出口分销网络,以及物流供应链子公司资源。 相较部分香港同业,优品360在投资者眼中表现尚可。该公司当前市销率(P/S)为0.81倍,远高于亏损的永旺百货的0.02倍与CEC国际的0.1倍。即便长期被视为香港零售龙头的DFI,其市销率也疲软,为0.38倍,折射出内地激进竞争者带来的压力日增。 多数观点认为,内地品牌将香港作为进军国际市场的跳板。尽管香港生活水准高,但710万人口规模,使香港市场价值相对有限。鉴于香港消费者仍偏好实体购物,专注本土的优品360或因此受益。但即便走出CEO丑闻阴霾,若固守已然成熟且剧变中的本地市场,其发展空间仍将受限。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Ab&B fortifies for battle over China’s vaccine market

流感疫苗企业中慧元通招股 持续亏损陷商业化困局

拥有两款核心产品,分别是2023年5月获批上市的四价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以及即将进入III期临床试验的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 重点: 引入嘉兴鑫扬及华泰资本作为基石投资者,合共认购了1,300万美元(约9,361万元) 按当前季度消耗速率,账上现金仅够维持约9个月,IPO完成后可将现金流支撑期延长至约22个月    莫莉 后新冠时代,中国疫苗企业普遍面临价格战与市场萎缩的困局,曾经备受追捧的流感疫苗、HPV疫苗、狂犬疫苗等自费“明星”苗种普遍遇冷。在此背景下,专注于创新疫苗研发与商业化、却遭遇规模化和盈利挑战的江苏中慧元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627.HK),于7月31日正式启动港股招股,寻求通过资本市场“输血”以抵御行业“寒冬”。 招股书显示,中慧元通此次全球发售3344.26万股H股,招股价介于每股12.9港元至15.5港元之间。以发行价上限计算, 中慧元通此次IPO最多募资5.18亿港元(4.75亿元)。公司于7月31日至8月6日公开招股,预计8月11日开始在香港交易所上市,一手(200股)入场费3,131.26港元。 中慧元通此次上市,还引入了两家私募基金公司作为基石投资者,嘉兴鑫扬及华泰资本投资合共认购了1,300万美元(约9,361万元),约占IPO基础发行规模的18%。中信证券、招银国际担任中慧元通此次香港IPO的联席保荐人。 ​​中慧元通成立于2015年,目前拥有两款核心产品,分别是2023年5月获批上市的四价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以及即将于今年第三季度启动III期临床试验的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此外,公司还拥有包括重组带状疱疹疫苗、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PPSV23)在内的11款在研产品管线。 手握一款商业化产品后, 中慧元通依赖四价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的上市销售,在2023年实现了5217万元收入,2024年该产品的完整销售年度带来营收跃升至2.60亿元,展现出爆发式增长。然而,中慧元通在2025年第一季度的收入仅有41.3万元,公司对此解释是:流感疫苗的销售受季节性波动影响,相关销售往往更集中在7月至9月。 中国流感疫苗市场渗透率极低。据招股书引述的报告,2022年至2023年流感季中国的整体流感疫苗接种率为3.8%,美国同期的接种率接近50%。中国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的市场规模有望从2024年的7亿元增长至2033年的29亿元,市场规模巨大。 但是,在中国消费降级的大背景下,属于自费疫苗的流感疫苗市场正在经历激烈的价格战,国药集团旗下的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价格约为88元/支,而中慧元通的四价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定价高达319元/支。尽管亚单位疫苗具有针对性强,副作用少等优点,但是巨大价差让中慧元通在销售端明显承压。从退货比例就可见一斑,2024年录得的有关2023年销售流感疫苗的实际产品退回为2,130万元,高于此前预估的1,330万元,以2023年的收入5,217万元计算,退货比例达到四成。 因此,在商业化产品收入有限、研发持续投入之际,中慧元通连年录得净亏损。2023年、2024年以及2025年第一季度分别录得净亏损高达4.25亿元、2.59亿元、8730万元。主要原因在于研发开支高企,同期的研发费用分别为2.83亿元、2.05亿元和 4651万元。 流动性濒临极限 ​​截至2025年3月末,中慧元通现金储备仅剩1.15亿元,而流动负债净额高达4.7亿元,资产净值下跌至1.47亿元。按当前季度消耗速率,账上现金仅够维持约9个月。招股书表示,如果按发行价下限计算,本次IPO预计净募资约3.9亿元人民币,理论上可将现金流支撑期延长至约22个月。 当前流感疫苗市场竞争激烈,公司招股书坦承中国市场存在26款获批上市的流感疫苗竞品,包括12种四价疫苗,当中不乏智飞生物(300122.SZ)、科兴生物(SVA.US)等疫苗巨头的产品,它们有着更为成熟的产能和渠道优势。 中慧元通押注的另一个核心产品是冻干人狂犬病疫苗,该产品采用的是二倍体细胞技术路线,因安全性更优、抗体反应更好被视为该类疫苗的升级方向,但是其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同样激烈,康华生物、民海生物的同类疫苗已经上市,还有另外6家企业正在研发同一路线的狂犬病疫苗。 中慧元通于2021年6月完成6.9亿元的B轮融资,投后估值41.89亿元。以招股价上限计算,IPO的市值约为60.98亿港元,B轮投资者可以获得大约34%的溢价。中国最大的流感疫苗生产企业华兰生物(002007.SZ)的市销率约为7倍,而中慧元通以招股价上限计算的市销率约为21.5倍,远高于行业龙头的估值。在疫苗企业的业绩普遍滑坡期间,中慧元通作为新玩家攻占市场的艰难程度不言而喻,其长远发展仍有待观察。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