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U.US 9901.HK

这家私营教育服务商的最新季度财报显示,其“老本行”教育业务正在稳步复苏

重点:

  • 新东方第三财季总营收同比上升 22.8%,并转亏为盈,录得8,165 万美元净利润
  • 该公司出国考试准备与出国咨询业务收入均录得增长,智能学习系统和设备业务也表现不俗

 

莫莉

随着去年底中国逐步调整新冠疫情管控政策,过去三年抑压的留学需求集中释放,留学服务机构业务复苏,线下教育培训行业也重新回归稳定。教育培训巨头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EDU.US; 9901.HK)主席俞敏洪在最新季度报告中兴奋表示:“疫情消退带动的复苏环境,有利我们所有关键业务继续取得稳步进展。”

上周三晚上,新东方公布了截至2023年2月底的第三财季业绩,期内总营收同比上升 22.8%至7.54亿美元(51.9亿元),远超该公司在第二财季报告预测的14%至17%增幅,主要是由于公司的教育新业务与东方甄选自营产品、直播电商业务带动收入增加。

营收超预期增长,也协助公司扭转亏损局面。在第三财季,其经营利润为 6,649 万美元,远胜去年同期的亏损 1.41 亿美元;净利润则为8,165 万美元,去年同期则亏损 1.22亿美元。

期内,新东方的“降本增效”策略取得成果,经营成本及开支同比下降9%至6.88亿美元,主要原因是重组计划导致设施和员工人数减少,令一般及行政开支大降25.4%至2.16亿美元。

在经历五个季度的收入倒退后,新东方终于重新回到增长区间,让投资者倍感兴奋。最新财报对于下个财季的营收表现,更给出了同比上升53%到57%之间的乐观预测,意味收入将为 8.02亿到8.23 亿美元。这份成绩单在美股盘前公布,新东方的美股当日大涨9%,其港股更在之后两个交易日累计急升14.1%,上周五的收盘价35.9港元贴近一年高位,反映市场信心明显恢复。

教育业务重焕生机

疫情过后,新东方的“老本行”教育业务回暖。俞敏洪表示,第三财季的出国考试准备及出国咨询业务收入,分别同比增长约13%及5%。投行花旗在研究报告中表示,海外留学需求强劲,导致新东方海外备考和咨询业务增长,该季度公司经营利润率达8.8%,较上一财政年度同期的-23.0%明显改善;该行认为,这可能是令人鼓舞的业务趋势开始。

自从2021年教育“双减”政策出台后,新东方进行业务重组,剥离了营收贡献最大的K-9学科培训业务,转向大学生考试和出国留学业务,同时新增非学科培训、智能学习系统及直播电商等新收入来源。财报显示,截至2月28日,新东方的非学科类辅导课程已在60多个城市推出,该季度报名学生达21.8万人次。非学科培训以素质教育为主,涵盖艺术、科学、技能和体育等,同时提供游学、营地教育等服务。

另一部分教育新业务是智能学习系统及设备,该公司利用过去多年教学经验、数据和技术,为学生提供定制化的数字化学习方案。截至2月底,智能学习系统和设备在约60个城市中采用,活跃付费用户10.8万名。新东方执行总裁兼首席财务官杨志辉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非学科类辅导业务和智能学习系统及设备业务,贡献了新业务收入的大部分,二者的留存率分别逾70%及60%,而新业务的整体利润率已逾10%。

此外,新东方的线下学校及学习中心总数稍有回升,从上个季度的708间增至712间。杨志辉透露,公司还计划在几个主要城市新增少量新的学习中心,并扩大一些现有学习中心的教室,“新东方可以利用现有的管道,如当地的学校和学习中心,推出智能学习新产品,并获得令人满意的留存率和续签学费。”他说。

东方甄选GMV下滑

在这份季度财报中,新东方并未详细披露子公司东方甄选(1797.HK)对公司整体营收的贡献。首席执行官周成刚仅在财报中表示:“东方甄选在本财年首三个季度已创造了数百万元收入,并获得忠实的客户群。在本财季,东方甄选持续投入资源以改进产品、服务和内容。”

今年1月,东方甄选公布了2022-23财年上半年(2022年6月至11月)的业绩报告,该报告基本覆盖东方甄选直播带货推出后,于高峰期的销售情况。半年来,其直播电商业务在线商品交易总额(GMV)达48亿元,抖音平台已付订单数7,020万张。期间,公司营业收入达20.8亿元,同比飙升263%;净利润达5.85亿元,上年同期净亏损1.09亿元,顺利扭亏为盈。

但是,东方甄选直播间的热闹,看来有归于平静之势,其观看量和销售额正开始下滑。天风证券的研报援引行业数据,显示东方甄选今年1至3月的GMV,分别环比下滑16%、5%和9%。作为电商直播平台,东方甄选还存在主播团队流失导致流量减少、产品质量或品控问题导致声誉受损等众多风险。

相对于教培行业的同行,新东方在美股的市销率为2.8倍,稍低于同行好未来(TAL.US)的2.9倍,其港股的市销率则为2.85倍,正好在两者中间。虽然新东方的电商业务或难以长期高速增长,但考虑到其带来的高额收入,以及略有起色的教育新业务,其估值可能有提升空间。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药师帮料中期盈利按年增逾两倍

医药电商平台药师帮股份有限公司(9885.HK)周四公布,预计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半年净利润不少于7,000万元(975.2万美元),较去年同期的2,180万元增长2.2倍。 公司表示,盈利大幅增长主要因收入持续保持稳健增长;自有品牌产品的下游需求持续保持旺盛,该高毛利率的业务规模持续增长,不断提升公司毛利率水平;及通过数字化能力的不断提升,带动核心的平台和自营业务的运营效率提升。 药师帮股价周五高开,至中午休市报10.04港元,跌2.34%。今年以来,公司股价已升67.9%。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规模效应扭亏为盈 正力新能最多赚2.4亿

锂电池制造商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3677.HK)周四宣布,预计上半年成功扭亏,净利润1.98亿至2.43亿元,去年同期净亏损1.3亿元。 公司将盈利能力归因于销量攀升,其电池产品在电动车领域的应用持续扩大。公司特别指出,生产效率提升带动毛利率向上。随着规模效应显现,期间费用率同比亦大幅下降。 周五早盘交易中,正力新能高开,早盘报价10.66港元,涨幅0.76%。该股目前较4月上市定价8.27港元累计上涨29%。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提升效率扩张门店 绿茶中期料赚2.3亿

经营餐饮的绿茶集团有限公司(6831.HK)周四发盈喜,预计截至今年6月底止,将录得盈利介乎2.3亿元至2.37亿元,同比上升32%至36%。 盈利上升主要是受惠于门店网络持续扩张,同时提升经营效率。不过,部份利润被上半年的上市开支所抵销,该部份的开支约1,500元至2,000万元。若扣除此,以及减去权益结算的股份开支,公司的经调整净利润介乎2.47亿元至2.54亿元,同比升38%至42%。 绿茶周五开盘升8.8%报8港元,公司自今年上市至今升11%。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Lemo faces cash squeeze and credibility questions

小市场大机会? 乐摩物联争议声中再递表

号称全国超过53万台按摩椅的乐摩物联再次叩关港交所,这次要面对的不仅是市场考验,更有信任危机 重点: 超过83%的按摩椅部署于电影院 公司设备数据遭官方媒体质疑    李世达 在许多城市的角落,如商场百货的走廊、机场或火车站的等候区里,你一定见到过一排排闪着光、不断运作的机器按摩椅,但你可能不知道,这门不起眼的小生意,估值高达数十亿元。 在全国运营50万张机器按摩椅的福建乐摩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再度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这是该公司自今年1月递表失效后,第二度闯关港交所。 机器按摩服务在中国整体按摩产业中仍属边缘产业。申请文件引用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2024年中国整体按摩市场规模为5,362亿元,而机器按摩服务市场仅为27亿元,占比仅0.5%。然而,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市场却高度集中,乐摩物联2024年市占率已达42.9%,是机器按摩领域的龙头企业。 成立于2014年的乐摩物联,总部位于福建福州,于2016年推出 “乐摩吧”品牌,为消费者在商业综合体、影院、机场和高铁站等交通枢纽场所等消费场景提供更放松、便捷、专业的机器按摩服务。截至今年7月18日,乐摩在全国31省市、339座城市的商场、影院、机场与高铁站等“等候时间长、人流密集”场景中,铺设超过48,000个服务点,布置超过53.5万张按摩椅,累计可识别服务人数超过1.65亿,注册会员人数超过3,200万名。 乐摩物联的经营模式主要分为直营模式与合伙人模式。以网点数量计算,目前直营模式占约71%、合伙人模式约29%。在合伙人模式下,公司收取服务费,提供设备和品牌由合伙人运营。 近年公司收入持续增长,由2022年的3.3亿元增至2024年的7.9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50%。但去年收入增速35.9%,远低于2023年的77.8%,今年首季更只有18.4%,增速明显放缓。 去年,来自直营按摩椅服务的收入占比超过83%,合伙人模式则贡献约14%收入。从整体毛利率来看,2023年达到41.8%,2024年回落至36.1%。占比更高的直营模式毛利率仅为29.87%,远低于合伙人模式的73%。 资源错配?效益下降? 净利润方面,公司在2022年仅赚648万元,2023年疫情后迅速扩张至8,734万元,去年则略降1.7%至8,581万元。然而,经调整后净利润仍录得1.02亿元,较2023年的9,457万元略升。今年首季,净利润更是按年下滑11%至2,333.8万元。 公司宣称网点覆盖全国69%面积超三万平米的大型商场、渗透55%年票房超500万元的影院、进驻58%年人流量超千万的机场。实际上,公司有超过80%的设备(43.2万台)部署于电影院,但每台设备日均交易量仅0.07次,远低于商业综合体的2.8次与机场的3次。 以今年首季的单台设备收入计,电影院设备季度收入仅约168元,商业综合体单台设备季度收入却高达1,692元,整整高出9倍,然而公司部署于商业综合体的设备数量仅占约14.1%。 同时,设备使用率也在下降。每台设备的平均交易量从去年的2.04次降至今年首季的1.92次,平均按摩费则从去年的14.69元微增至14.74元。合伙人模式占总设备比重持续降低,由2022年的23%降至目前的约8.1%,直营主导模式比重越来越高。 数据真实性受质疑 除了上述问题外,公司也陷入数据造假的争议。根据今年7月份官方媒体《中国证券报》的调查,公司按摩椅设备编号呈跳跃式分布,以“元气蛋”系列为例,理论编号应有3.2万台,实际仅531台被验证,占比1.63%。采购数据则显示,乐摩前五大供应商累计采购仅1.53亿元,按行业最低成本价计算仅对应6.11万台设备,与宣称的53.5万台相差近8倍。 另外,公司目前的实际控制人谢忠惠,被指是为创始人吴景华代持,2016年吴曾持有乐摩超60%股权,至递表前减持至15.16%。吴景华目前的身份是荣耀健康董事长,该公司正是乐摩按摩椅的供应商。 乐摩并未对该报道作出直接回应,申请文件中亦未提及相关争议。 一连串争议外,最迫切要解决的,还是资金问题。截至2025年3月末,乐摩物联账面现金仅2,621万元,而短期借款便达4,500万元,实为捉襟见肘。 乐摩物联的递表,象是共享经济的最后一搏。但是对投资人来说,数据的可信度是估值的基础,容不下一丝怀疑,未来能否说服投资者相信“小市场也有大机会”,恐怕不只靠铺设更多按摩椅,而在于能否理顺其盈利逻辑与治理结构,建立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