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0.HK

最新跨境电商子不语集团有限公司(2420.HK)周二发盈警,预告去年的净利润将较2021年的2亿元减少约40%至50%。

利好:该公司于去年10月上市,如果扣除年内产生的一次性上市费用,其净利润降幅会较为温和。

值得关注:由于该公司业务依赖美国市场,受累当地经济活动放缓及通胀持续上升,客户消费更加保守,加上退货率上升、营销及广告费用的增加,令公司的盈利表现受到打击。

深度:子不语成立于2011年,最初在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旗下的天猫开设女装旗舰店,自2014年开始运营跨境电商业务,将战略重心放在欧美市场,主要依赖亚马逊(AMZN.US)、Wish和eBay(EBAY.US)等第三方电商平台获取收入,并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跨境电商公司之一。该公司曾于2021年6月及去年3月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但没有任何进展,直至去年9月第三度入表,最终通过上市聆讯,于10月成功上市。

市场反应:子不语周三股价无升跌,中午收盘报4.71港元,比5个月前的招股价7.86港元低40.1%。

记者:何仲尼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EHang prepares to raise new funds

亿航智能求财若渴 计划集资1亿美元

这家自动驾驶飞行器制造商正寻求通过公开发行新股,筹集最高1亿美元的资金 重点: 亿航智能表示计划在纽约发行高达1亿美元的新股,金额是2019年IPO时所筹集资金的一倍多 公司离旗下自动驾驶飞行器的商业化越来越近,包括不久前获监管机构发证,允许大规模生产旗下一款旗舰产品 梁武仁 亿航控股有限公司(EH.US)正准备加油,这似乎是起飞前最后的滑行动作。 上周五提交给证券交易所的一份文件中,这家自动驾驶飞行器制造商公布通过公开发行美国存托股票(ADS),最高筹集1亿美元资金。对于公司来说,这个金额相当大,是截至去年底其现金持有量的三倍多。也是它2019年IPO时所筹资金数额的一倍多,几乎相当于当前市值的十分之一。 亿航智能销售无人驾驶飞行器的监管障碍尚未完全清除,这意味公司仍依赖外部资金来维持亏损业务。但公司距离将产品推向市场又近了一步,包括去年10月旗下一款主要产品,获得中国航空监管机构颁发的“型号合格证”,从而扫清了一个关键障碍。在接近终点线之际,公司似乎认为现在是从投资者那里筹集一大笔资金的好时机,资金用于在不久将来对其产品进行量产。 毕竟,尽管最近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亿航智能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实现利润以维持自身运营。因此,公司似乎正在趁热打铁,利用积极的投资者情绪筹集新资金。 亿航智能对融资并不陌生,自2014年成立以来,它一直通过融资来为亏损业务提供资金。不到一年前,公司向以韩国音乐制作人李秀满(Lee Soo Man)为首的一批投资者,定向增发了总值2,300万美元的股票。李秀满是著名的韩国流行音乐唱片公司SM娱乐(041510.KS)的创始人。 在进行这些筹款行动的同时,亿航智能继续达成飞行器商业化所需的更多要求。继大约六个月前获得“型号合格证”后,本月早些时候,公司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EH216-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系统生产许可证。这张生产许可证允许亿航智能量产EH216-S。使得它向已下订单的公司交付飞行器又近了一步,其中很多订单取决于公司获得必需的监管批准。 由于交付的EH216系列产品增加,亿航智能去年的收入较2022年增长165%,达到1.17亿元。2023年,该公司飞行器出货量为52架,截至年底总交付量达到237架,其中大部分是EH216-S。 亿航智能目前交付的飞行器,大部分试运营于全国各地旅游景区。但公司也在慢慢增加海外订单。2021年在韩国和印度尼西亚取得首批海外合同后,截至去年底,公司已将国际客户群扩大到10个国家,包括日本、巴西、哥伦比亚、沙特阿拉伯和卡塔尔。尽管如此,销往中国境外的飞行器总数仍微不足道。 亏损收窄 尽管亿航智能的收入大幅增长,但去年净亏损仅小幅收窄8%,因为它的运营支出继续远超有限的收入基础。但实际运营现金损失几乎减半,降至约1,200万美元,因为去年的净亏损很大一部分来自非现金支出。 一旦飞行器开始实现商业化,并且收入增长开始加速的话,公司的财务状况可能会进一步改善。Seeking Alpha安排的分析师一致认为,亿航智能今年的收入预计将增长两倍以上,明年将增长一倍以上。最重要的是,分析师预计该公司将于2025年开始盈利。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看好亿航智能。去年11月,公司遭到兴登堡研究公司的做空攻击。这家美国公司专门对涉嫌误导投资者的公司进行鉴证研究,最出名的或许是2020年针对美国电动卡车制造商Nikola Corp.的行动。当时,兴登堡指责Nikola公司在技术能力方面存在欺骗行为,最终导致监管机构对其进行调查,公司创始人辞职。 至于亿航智能,兴登堡研究公司声称,该公司备受推崇的EH216-S型号合格证中包含许多飞行限制,但它并未向投资者充分披露。这些限制使该飞行器的许多潜在商业用途无法实现,包括在人口稠密地区和共享空域飞行,这需要花10亿美元重新设计,并且需要完全不同类型的证书来解决。兴登堡甚至表示,亿航智能超过90%的订单洽商,最终都未能达致。 亿航智能发表了一份比较简短的声明,称该报告包含“不实陈述和误解”,表明了兴登堡对公司行业和业务运营的“粗浅及不完整的了解”。投资者似乎对这份报告不以为然,亿航智能的股价下跌了几天就反弹了。 亿航智能当前股价较IPO价格上涨了逾三分之一,在过去两年大多数股票都下跌的环境下,对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来说绝非易事。由于收入有限,公司目前的市销率 (P/S)高达63倍,不过如果未来两年实现分析师预测的收入增长,市销率将大幅下降。 鉴于亿航智能似乎已经非常接近商业化,它可能会毫不费力地获得现在所需的新资金。这可能会为该公司提供足够的燃料来维持运营,直到它的自动驾驶飞行器大规模上天。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Mao Geping eyes listing in Hong Kong, but family-business may not be the cup tea of the market

毛戈平转闯港交所 市场忧家族色彩浓

毛戈平化妆品寻求A股上市多年未果,今年1月正式转向香港上市。公司近年销售增长快速,但过分依赖创始人名气可能是该公司最大的投资风险。 重点: 毛戈平超过九成营收来自彩妆和护肤产品,去年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58%和88.6% 公司是典型的家族管理企业,6名执行董事中有5名是家族成员,包括毛戈平夫妇。       罗小芹 毛戈平因为《武则天》知名艺人刘晓庆化妆而在行内崭露头角,2000年创立毛戈平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毛戈平),于2016年12月以“A股国内彩妆第一股”声势申请上市,可惜事与愿违,多次提交招股书均无功而还,公司本月8日转移在港申请上市。 毛戈平的A股上市之路兜兜转转,与其业务表现关系不大。相反,近年公司化妆品销售有不错增长。它未能获批,很大可能与监管机构顾虑公司收入过分依赖毛戈平的IP(知识产权)有关。 公司在招股书亦预警相关风险称,核心产品以创始人命名,一旦毛个人存在不当行为,可能影响公司品牌形象,从而对公司的正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又或如创始人未来减持、转让其持有股份或不再参与经营管理工作,均可能会对公司业务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若论基本面,毛戈平近年在高端化妆品市场有不错的表现。根据招股书引用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按2022年零售额计算,Mao Geping品牌在中国头十五大高端美妆市场排名十三,也是唯一的国货美妆品牌,而排名较前的国际知名品牌包括法国L'Oréal、美国Estée Lauder和Nars等。 随着国人审美和悦己意识增强,加上疫后消费品销售回暖,去年化妆品销售录得稳步增长。根据《2023年中国化妆品市场行业发展与消费洞察》市调报告,去年中国化妆品行业市场规模约为5,169亿元,同比增长6.4%,而同期毛戈平营收与净利润的增幅均跑赢整体化妆品市场。 去年盈收急升 在2021至2023年间,毛戈平营收分别为15.8亿元、18.3亿元和28.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31亿元、3.52亿元和6.64亿元,特别是去年,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增长58%和88.6%。 过去三年,毛戈平的毛利率分别为83.4%、83.8%和84.8%,净利润率分别为21%、19.2%和23%。从成本结构看,营销费用占了大头,甚至达到同期销售成本的3倍以上,因疫情关系,2022年净利润率表现一般,幸好去年公司销售成本同比虽增幅48%,低于营收和净利润的增幅,令净利润得以反弹,并超越2021年水平。 毛戈平目前拥有《Mao Geping》和《至爱终生》两大品牌,其中《Mao Geping》为绝对核心品牌,该品牌在2021至2023年产品销售收入占比分别高达96.6%、98.4%和99%,正如前述,这是投资公司最大的风险所在。 从销售管道分析,去年线下直销占总销售的51.7%,在线直销占33.5%。与再对上一年比较,线下与在线的销售增长都有提速,只是在线直销增速更快。在线管道能够快速定位目标消费群体,但通过线下终端体验,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所以线下销售通常是化妆品公司重要的销售管道。 回顾过去三年,公司的经营现金流与营收同步增长,去年度经营现金流净额约7亿元,较2022年的3.9亿元同比增长八成,至去年底现金等价物由2022年的8.88亿元增长至11.37亿元。然而,公司在港上市的招股书补充截至今年2月29日底止的资料,今年前两个月公司现金等价物却少了4.95亿元,令流动资产净值由去年底的11.7亿元大减43%至今年2月底的6.65亿元,公司未有披露原因,但相信与投资活动有关。 董事局属毛家天下 还有一点值得投资者关注的是,毛戈平是一家典型的家族管理企业,创始人毛戈平及其配偶汪立群为实际控制人,持有公司57.26%股权,毛戈平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汪立群为副董事长,连同毛戈平的姐姐毛霓萍、毛慧萍和汪立群的弟弟汪立华,合计控制公司约82%股权。 此外,公司的6名执行董事中,5人分别为毛戈平夫妇及3名家族成员,只有宋虹佺是唯一以重要高层加入董事局,宋早于2002年加入,现为总裁兼Mao Geping品牌事业部总经理,去年宋年薪为475万元,年薪仅次创始人毛戈平的593.8万元。 毛戈平的董事会架构可能是它过往成功的基石,也是一位专注品牌价值的创始人,以及执行力出众的管理层共同努力的成果、但家族成员的管治模式最易受人诟病,因为很难排除实际控制人利用其控制权左右公司发展的重大决定,有可能造成损害公司及股东们利益的风险,这是认购该公司新股的投资者需要特别留意。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Fosun Tourism trades at all time low

旅游虽复苏 复星旅文独憔悴

复星旅文一季度录得小幅增长,总体前景因母公司的债务问题而蒙上阴影 重点 复星旅文表示,一季度旗下三亚亚特兰蒂斯酒店和Club Med连锁酒店营业额分别增长4.5%和15.2% 今年早些时候,有报道称该公司的两项主要资产可能会被出售,以便为负债累累的母公司筹集资金,公司的股价目前接近历史低点      阳歌 作为中国领先的旅游公司之一、Club Med连锁度假村的所有者,复星旅游文化集团(1992.HK)眼下的日子不太好过。 最新季报显示,公司仍受困于新冠疫情后遗症,中国业务表现明显逊于市场。以Club Med连锁品牌为主的全球业务表现稍好一些,但也没什么值得大书特书。与此同时,公司股价今年已下跌40%以上,目前处于历史低点,与今年大多强劲上涨的中国同行形成鲜明对比。 复星国际(0656.HK)在2015年出资约10亿美元收购Club Med,虽然最新的季度运营数据并不是太令人兴奋,但这很难解释复星旅文最近在投资界失宠的原因。 低迷背后的最大因素可能是3月份有报道称,复星国际正在考虑出售Club Med以及复星旅文的另一项主要资产——三亚亚特兰蒂斯大型度假酒店的部分股权,以筹集资金,偿还巨额债务。因此,现在持有复星旅文股票的人,其实并不知道到明年这个时候,公司是否仍拥有这两大资产。 与此同时,在知道即将发生重大变化后,复星旅文的员工可能很难继续专注于自己的业务。 言归正传,我们再回到复星旅文一季度的最新情况,报告提供了首批衡量中国旅游业在后疫情时代表现的真实指标之一。在中国,今年第一季度意义重大,因这数据可和上年疫情结束后的同期作比较。 这意味着,未来大多数中国旅游相关公司,基本上不会再受新冠疫情期间的波动影响,从而更清楚地看见,随着中国经济放缓、消费者变得更加谨慎,这个行业究竟表现如何。 之前公布的全国数据显示,尽管经济放缓,但旅游业在2月漫长的春节假期间表现相当好。政府数据显示,那一周国内旅游人数增长34.3%,达到4.74亿人次,而国内游客出游花费更是增长47.3%,达到6,327亿元。 但复星旅文的数据却远没这么乐观。季报显示,公司旗下的三亚亚特兰蒂斯大型度假酒店,一季度的营业额仅增长4.5%至5.76亿元。亚特兰蒂斯访客增长速度略快,为7.5%,达到210万人次。但一个略微有点不祥的征兆是,平均每日房价实际上下降了2.8%,至2,500元。 在这里,我们应该指出,该度假酒店上年同期的数据可能是被人为地推高了,因为中国在2022年底结束疫情管控,“报复性旅游”在2023年1月和2月达到巅峰,很多人在这几个月期间,开启了自己三年来的第一个重要假期。 死猫式反弹 复星旅文的股价受到季报提振,周二早盘上涨逾5%。但涨势有点像是“死猫式反弹“,因为该股此前处于历史低点,而且很有可能在本周晚些时候恢复下跌趋势。 即使经过了小幅上涨,该股的估值仍远远落后于同行。它的预期市盈率仅为10倍,而中国领先的在线旅行服务公司携程(TCOM.US;9961.HK),其预期市盈率为20倍。这两家公司的业务结构类似,都是既有国内业务,也有国际业务。虽然今年复星旅文的股价大幅下跌,但同期携程的股价却上涨了约40%。 虽然三亚亚特兰蒂斯酒店实现了个位数的增长,但Club Med的业绩略好一些,这个全球连锁度假酒店,占复星游文业务的80%以上。该酒店一季度的营业额增长15.2%,达到60.8亿元,平均客房入住率上升1.4个百分点,至76.9%。平均每日床位价格上涨8.8%,至2,190元。 在这里,我们要指出的是,复星旅文现在的表现,至少在营业额上,要好于疫情前。公司最新公布的一季度业务总营业额为71.6亿元,较2019年一季度报告的48亿元增长近50%。这一大幅增长,很可能反映出复星旅文和许多同行一样,在疫情期间继续升级现有物业并建造新物业,以期业务最终恢复正常。 虽然一季度的数据看起来普普通通,但复星旅文上个月发布的2023年全年业绩也没有好到哪里。年报显示,去年它的收入增长25%,达到172亿元。其中,三亚亚特兰蒂斯的收入增长更为强劲,从2022年的8.97亿元增长到17.6亿元,近乎翻倍。Club Med的收入增长要慢一些,升22%至146亿元,反映其业务主要在中国境外,因此在2022年就已经开始反弹了。 尽管如此,公司去年的整体收入增长仍远远落后于携程的122%,后者同期收入达到445亿元。…
Fosun International: the slim-down must go on till debts paid off

复星一减再减 瘦身还债停不了

经历2022年的流动性危机,复星国际持续“减重瘦身”,最新举措是出售跨国保险公司Ageas股权 重点: 截至去年底,复星总债务占总资本比率为50.4%,较上年下降2.9个百分点 过去两年复星出售资产回笼现金573亿元      李世达 “我们以前在全世界‘探矿’‘开矿’,现在已经有足够的‘好矿’给我们挖,并且在这些领域是有优势的。”复星国际有限公司(0656.HK)董事长郭广昌,今年3月底在年度业绩发布会上如此说。 不再“找矿”,而要“挖深矿”、“挖好矿”是这家广受瞩目的中国民营集团自2022年以来的核心策略,换句话说,就是要减轻资产、甩掉负债,聚焦具有优势的核心领域。而出售跨国保险公司Ageas最多8.19%股权,就是复星国际减重的最新举措。 复星国际近日公告,向法国巴黎银行(BNP)旗下的法巴人寿(BNP Cardif)出售欧洲保险公司Ageas最多1,540.1万股或8.19%股权,总作价介乎6.26亿至6.7亿欧元(约48.5亿至51.6亿元),所得款项将用于一般资金用途。 复星国际表示,是次出售目标是精简投资组合,聚焦公司核心业务,预计交易将带来税前利润6,000万至6,500万欧元,而复星仍将持有Ageas的195.2万股,持股比例跌至约1.03%。 这是复星国际继1月出售葡萄牙商业银行5.6%股权后,今年第二次出售金融资产。 两年套现573亿 今年1月,复星国际以2.35亿欧元出售葡萄牙商业银行(Millennium bcp)的5.6%股份,仍保留20%以上的股份。随后至今年3月中旬,有消息称复星国际愿意进一步出售剩余的20%股份,约值8.4亿欧元,目前未有进一步消息。 自2022年遭穆迪列入下调观察名单后,复星集团一改“买买买”策略,提出多项“瘦身”计划,持续变卖子公司股权及资产,包括南钢股份、建龙股份、泛亚航运、Ameritrust Group等。2023年全年回笼现金273亿元,加上2022年的300亿元,复星这两年已收回573亿元现金。 尽管出售资产的行动持续,复星确实在减债瘦身的道路上取得成果。 截至2023年末,集团合并报表层面的有息债务为2,119.2亿元,较2022年末降低150亿元,总债务占总资本比率为50.4%,较2022年12月31日下降2.9个百分点。在去年半年报中,复星便已宣布未来12个月已无大额美元债偿付压力。2023年中,标普将复星国际评级展望上调为“稳定”。 不过,虽然集团的中长期债务占总债务比例,由2022年底的53.2%提升到55%。不超过12个月的短期债务也从2022年底的1,062.8亿元减少至953.7亿元,但仍高于集团持有现金924.6亿元。 核心业务渐趋稳定 因此割肉还债还要继续,而郭董从不吝惜出售优质资产。 路透社上月报道,复星国际正考虑出售复星旅文(1992.HK)旗下三亚亚特兰蒂斯大型度假酒店的部分或全部资产,以及核心资产Club Med部分股份。要知道,这两大核心业务去年都创下历史新高,可说是集团重要的“摇钱树”。而复星对此消息既不承认也不否认,但至今尚未有进一步消息。 翻开复星国际2023年年报,去年集团总收入达1,982亿元,同比增长8.6%,股东应占溢利13.8亿元,2022年亏损8.3亿元。旗下四大核心子公司豫园股份、复星医药、复星旅文和复星葡萄牙保险等均收入稳健,对复星营收贡献率占比达72%,核心产业的业务能力显著提升。 花旗本月发布的报告指出,集团资产组合获利能力改善,也带动资产管理部分亏损收窄。 花旗认为大部分负面因素已在股价中反映,将其目标价由7.1元下调至6.3元,维持买入评级。 最重要是活下去 除了频繁出售资产,复星也持续进行战略布局,尤其是在医药与文旅领域。 去年7月,复星医药(2196.HK)与深圳坪山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要在坪山建设“复星医药大湾区总部”,打造复星医药“全球第二总部”。 今年3月,复星医药与深圳市引导基金等其他七方投资人,拟共同出资设立5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基金。复星医药旗下复健资本通过深圳市公开遴选中标,独家管理该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