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动漫主题集换式卡牌和收藏玩具制造商申请赴港上市,希望凭借高利润业务中的有利地位吸引投资者

重点:

  • 收藏玩具制造商卡游申请赴港上市,中金公司、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大通担任承销商
  • 中国的收藏玩具市场正在快速增长,满足了中国不断壮大的中产消费者的需求

     

梁武仁

卡游有限公司的收藏集换式卡牌在中国广受欢迎,从孩子到成人都对其兴奋不已。现在,公司希望将集换专长提升到新的水平,凭借其时髦的高利润产品在香港上市,刺激股票买家的兴趣。

上周五,以动漫主题集换式卡牌而闻名的卡游申请在香港上市,由中金公司、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大通等大牌投行承销。它计划筹集的资金目标尚不得而知,但彭博新闻社去年10月的一篇报道称,公司可能筹集高达“数亿美元”的资金,这让它有望成为今年香港IPO市场上规模最大的新股发行之一。而这很可能也正是它吸引到了大牌投资银行的原因,这些大投行通常会回避规模较小的交易。

卡游希望通过中国收藏玩具市场快速增长的故事来吸引投资者,推动这个市场增长的是不断扩大的中产消费者,他们越来越愿意掏腰包购买这种非必需但有趣,且价格负担得起的物品。该公司将其所谓的“泛娱乐”产品行业分为三个部分:产品、玩具和文具。

卡游上市申请文件中的第三方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的五年里,包括动漫人物的玩具和类似主题的服装“产品”类商品交易总额达1,30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17%。预计到 2027年,还将增长约80%,达到2,340亿元。

“玩具”中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是集换式卡牌,这是卡游最大的业务,其余则由积木和人偶等产品组成。整个“玩具”品类在2022年的商品交易总额为690亿元,并且预计还将增长87%以上,到2027年达到约1,290亿元。

卡游在以奥特曼等标志性动画角色为主题的收藏卡牌中,找到了自己的有利位置。公司自称在中国集换式卡牌领域中排名第一,在“产品”行业及“玩具”行业中排名第二。2022年,卡牌占卡游收入的95%以上,不过去年前九个月这个比例下降至86%左右,因为卡游开始销售人偶,以期改变单一产品的局面。2022年,公司还扩展到文具领域。

这种多元化很重要,但发展新业务也需要时间。由于核心的集换式卡牌的爆炸式流行,2022年卡游的收入较上年猛增80%,达到41亿元。但去年前九个月,这个数字同比下降了近50%。这么大幅度的下滑表明,集换式卡牌的受欢迎程度可能已经达到顶峰,尽管公司将下降归因于让产品组合和IP(知识产权)多元化所影响。

令人艳羡的利润率

虽然这种多元化是必要的,但它也影响了卡游的整体毛利率,因为与生产成本极低的卡牌相比,这类新产品的销售溢价通常要小得多。卡游的《奥特曼》卡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可以带来巨大的溢价,藏家之间的交易价格可以远超150美元。

集换式卡牌的毛利率超过70%,相比之下,人偶和玩具的毛利率分别约为43%和54%。尽管玩偶和文具在去年1至9月期间,仍只占卡游总收入的很小一部分,但在推出后,它们将公司的整体毛利率拉低了两个百分点,至略高于67%。

尽管毛利率令人羡慕,但公司2021年和2022年仍然亏损,这主要是其优先股估值损失所致。如果不考虑这些损失,卡游完全实现了盈利。更重要的是,即使未来不进行此类调整,该公司应该也能保持盈利,因为其所有优先股都将转换为普通股,从而消除了未来任何与估值相关的损失。

泡泡玛特(9992.HK)可以很好地反映卡游上市后的前景。泡泡玛特用“盲盒”的形式销售收藏玩具,并以此而闻名,在中国市场吸引了很多消费者,该公司于2020年底在香港上市,一口气筹集了逾6.7亿美元。

自那之后,泡泡玛特的股价已下跌逾七成,其中很大部分原因可能是中概股的普遍疲软,但其市盈率(P/E)仍高达37倍,这表明投资者对该公司的未来仍持乐观态度。卡游去年前九个月的利润为2.6亿元,如果按照这个市盈率计算,卡游的市值在130亿元左右。

卡游的收入基数略小于泡泡玛特,但毛利率更高。因此,公司的一项关键任务是在集换式卡牌和其他利润较低的产品之间找到合适的配比,以便保持良好的毛利率,同时在以善变著称的收藏玩具市场上降低对一种商品的依赖。

与所有零售企业一样,公司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在中国经济疲软的情况下维持销售,尤其是因为其产品并非必需,越来越注重成本的消费者很容易放弃购买。为了降低这种风险,泡泡玛特已经开始了积极的海外扩张,而卡游则不同,到目前为止,它的所有业务都依赖中国市场。不过,撇开这些风险不谈,卡游的财务状况总体看来还是相当乐观的,这表明对于那些在中国庞大的零售市场中,寻找有利可图的投资者来说,它本身就可能成为一件收藏品。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赛目联手高德 发展智能平台生态系统

智能网联汽车(「ICV」)仿真测试技术的科技公司北京赛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571.HK)周三公布,与高德软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构建智能装备、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的平台生态系统,合作期限为三年。 高德是中国专业数字地图、导航及实时交通信息服务商,向终端用户提供包括导航、打车、酒店预定、景点门票等一站式出行服务。 赛目科技表示,合作是可以充分发挥各自资源及专业优势,联手共同发展实现互补互利而达致共赢。 公司周四开市升3%报14.06港元,股价较今年初上市高约8%。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Lexin helps get credit

乐信盈利倍翻真相:拨备跌公允值升

公司一季度净利润大幅增长,但受信贷中介业务疲软拖累,营收出现下滑 重点: 乐信一季度净利润同比翻倍,收入却下降了4.3% 不良贷款拨备减少推动利润增长,表明乐信强化风险管理的举措已初见成效    梁武仁 数字有时候具有欺骗性,乐信(LX.US)的最新季度业绩就属于这种情况。 上周三,这家网络贷款中介平台宣布其一季度净利润同比翻倍,达到4.3亿元(约合6,500万美元)。在当前中国经济阴云密布的大环境下,如此强劲的盈利增长足以让公司大放异彩。但仔细审视财报会发现,其实际业务表现远不如净利润数字那般光鲜。 实际上,乐信当季营业收入同比下滑4.3%至31亿元,其中占营收超三分之二的主营信贷中介服务收入骤降17.3%。这一表现并不令人意外,因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很多消费者面临严峻的财务压力,尤其是该公司瞄准的年轻消费者。 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给贷款机构带来了双重挑战:消费者钱包缩水,不仅减少支出,还因担心无力偿还而避免借贷;贷款机构在审批贷款申请时也更加严苛,以避免违约率飙升。双重夹击导致乐信这样的贷款中介陷入困境。反映在数据上,乐信平台一季度促成的贷款总额同比减少11%。 财报发布后的两天里,乐信股价下跌13%,表明投资者可能更关注上述负面因素,而非净利润的大幅跃升。他们或许还注意到,与乐信不同,其部分主要竞争对手当季实现了营收与放贷规模的双增长,标志着中国近期出台的一系列刺激消费措施可能已显成效。 尽管主营业务增长放缓,乐信净利润的大幅提升主要得益于两项收益。公司的主要成本,即给贷款合作伙伴提供的贷款偿还担保拨备大幅下降18%。这类拨备在去年一季度相当于总营收的逾四分之一,但最新季度已降至约22%。 另一个重要推动因素来自金融担保衍生品和贷款的公允价值变动,去年同期乐信在这一项上曾录得3.16亿元亏损,而本季度则实现7,500万元收益,一正一负之间是近4亿元的利润差额。 这两项改善均表明,使用乐信服务的借款人违约率不断下降,这可能是公司加强风险管理的结果。过去两年,乐信一直在通过数据分析优化获客能力,精准定位优质借款人,从而避免受到大规模贷款减值的冲击。 “具体来说,我们专注于提升风险识别能力、优化风险策略体系、开发智能风控工具,并积极探索大模型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乐信首席风险官乔占稳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 风险管理取得成效 其他指标也显示,这些风险管理举措正在取得成效。比如,乐信的逾期90天及以上的贷款比例(银行界定不良贷款的标准),从去年同期的3.6%降至今年3月底的3.3%。 然而,在这一关键领域,乐信仍有改进空间。中国银行业整体不良贷款率远低于2%,尽管有人认为,由于中国经济疲软,实际数字可能更高。在乐信的直接竞争对手中,信也科技(FINV.US)和奇富科技(QFIN.US)今年3月底的不良率均控制在2%左右,尽管两家公司一季度均实现了收入和交易量增长。 从收入增长来看,乐信一季度的亮点是科技赋能服务,收入跃升70%以上,成为公司第二大收入来源,约占总收入的20%。这些服务包括为机构合作伙伴提供定制化技术解决方案,覆盖获客和信用评估等信贷服务不同阶段。 尽管如此,乐信的前景仍不明朗。刺激国内消费是中国当下的重点工作,决策者已出台一系列措施。其中许多措施针对家电、汽车等大件商品消费,这类消费通常需要贷款,理论上利好贷款机构和中介。 若这些政策见效,可能会为乐信的业务注入新的活力。但现实情是,信也科技和奇富科技等竞争对手,似乎已从刺激措施中受益,而乐信却没有,这一反差或许反映出乐信的策略相对保守。 乐信在一季度财报中宣布,自今年下半年起将派息比例从当前的25%上调至30%(这个比例刚在去年11月从20%提升至25%)。然而此举未能阻止股价下跌,这现象颇能说明问题,短期内连续提高派息比率可能表明,公司在中国及海外市场都面临投资机会匮乏的困境。尽管乐信在海外确有业务布局,但规模始终微不足道。 这意味着在可预见的未来,乐信将不得不继续在中国疲弱的经济环境中艰难求生,发展前景愈发黯淡。根据雅虎财经汇总的四家分析机构的预测,公司今年的营收预计将同比下滑2%。 乐信目前的往绩市盈率(P/E)为7.3倍,市销率(P/S)仅0.7倍。相比之下,信也科技市盈率略低,为6.2倍,但市销率较高,达到1.2倍,不过也没什么吸引力。奇富科技的市盈率为6.58倍,市销率则高出不少,达3.06倍。 乐信若想重获投资者青睐,就必须证明自己既能严格管控,又能同时实现业务增长。然而最新财报数据表明,要在这两者间取得平衡,并非易事。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营运成本大幅下降 知乎首季录得经调整净利

线上内容平台知乎(2390.HK; ZH.US)周二公布,首季收入按年跌24.1%至7.3亿元(1亿美元),净亏损收窄93.9%至1,009.4万元,非公认会计准则下经调整净利润为690万元,去年同期为亏损1.36亿元。 公司称,首季付费会员收入4.2亿元,按年跌7%,主要由于平均月订阅会员数量轻微下降所致。期内,平均月订阅会员达1,420万人。至于营销服务收入为近2亿元,跌40.4%。 对于首季表现,公司称归功于精细化运营策略及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首季度,公司总营运成本下降34.4%至5.037亿元,研发费用减少28.1%至1.419 亿元。整体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56.6%增长至61.8%。 业绩公布后,知乎美股周二升1.78%报4美元。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首季盈利劲跌近五成 拼多多股价急挫一成四

电商平台拼多多(PDD.US)周二公布首季业绩,收入按年增长10%至956.7亿元,逊于市场预期的1,016亿元;盈利更大幅下挫47%至147.4亿元。 期内公司的销售及推广开支则大增43%至234亿元,行政开支则减少8%至18.2亿元,研发费用按年上升22%至35.8亿元。 CEO陈磊表示,外部环境快速变化,加上业务投入与回报周期不匹配,导致首季收入增速放缓,而持续的生态系统投资亦令利润下降。他补充,正如过去几季所传达讯息,随着业务的增长和新挑战的出现,增长率放缓是无可避免。 公司今年以来,在“百亿减免”等惠商措施基础上,推出“千亿扶持”新战略,真金白银反哺供需两方,继续为商家降本减佣,加快推动产业。 受到业绩下跌影响,拼多多股价在美国收市跌近14%至102.98美元。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