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FIN.US
Qifu steps up share buyback

在2023年第四季度的业绩发布时,这家线上贷款服务商公布了加大股份回购计划的力度

重点

  • 奇富科技四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3%,净利润增长超20%
  • 公司宣布计划回购价值高达3.5亿美元的股份,远超去年6月至今年3月回购的1.32亿美元

梁武仁

奇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QFIN.US; 3660.HK)正尝试各种可行手段,大力吸引投资者。

首先,这家在线贷款服务商在去年最后一个季度,取得稳健的利润增长,这点在当前中国严峻的经济环境下令人印象深刻。但或许更重要的是,奇富科技公布了多项计划,欲将更多现金储备回馈股东。投资者往往乐于听到这类消息,尤其是在经济困难时期,把利润重新投入业务可能并不会带来强劲的增长。

根据该公司上周发布的最新财报,奇富科技去年第四季度收入同比增长13%,达到45亿元,轻松超过标普全球市场财智给出的预期。公司的利润表现更加出色,净利润增长21.5%至11亿元,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了成本控制的推动。

奇富科技去年四季度的业绩明显好于2023年全年的业绩,2023年全年公司收入下滑1.6%至163亿元,利润增长6.6%。该公司表示,强劲的业绩也将持续到今年一季度,首席财务官徐祚立在与分析师召开的电话会议上表示,预计这三个月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不包括股权激励费用)将同比增长17%至22%。奇富科技第四季度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增长了近三分之一。

相比之下,奇富科技的劲敌之一信也科技(FINV.US),周一报告去年四季度收入增长平平无奇,同比仅增长6%,利润下滑5%,反映中国经济疲软带来的挑战。信也科技在海外的表现要好一些,报告称随着公司试图在本土市场之外进行多元化发展,海外业务收入增长逾50%,占总收入的近19%。

虽然在当前环境下,奇富科技两位数的收入和利润增长看起来很强劲,但公司的最新报告中最吸引投资者的,可能是它宣布计划大幅加强现有的股份回购计划。

去年6月至本月,奇富科技回购了价值1.32亿美元的美国存托凭证(ADS)。但根据刚宣布的计划,该公司可能会大幅加快步伐,回购价值高达3.5亿美元的股份。公司表示还将继续拿出公认会计准则税后净利润的20%至30%派发股息。

投资者对奇富科技越来越重视回报投资者表示欢迎,在最新业绩公布后推动公司股价上涨超过10%。该股第二天继续上涨,目前较公告前上涨了20%以上。

付款保证

公司第四季度收益明细显示,它正努力在业务拓展和风险管理之间维持艰难的平衡。

在第四季度,占其业务相当比例的“轻资本”贷款促成服务带来的收入,实际上出现了急剧下降。在该模式下,奇富科技只是充当银行和借款人之间的中间人,对贷款违约不提供担保或只提供部分担保。

这种服务显然对公司有利,因为它可以在赚取费用的同时,承担很少的信用风险。但随着当前环境下违约风险的上升,此类贷款对奇富科技的贷款合作伙伴来说,可能正在失去吸引力。

贷款合作伙伴的这种偏好变化,体现在奇富科技包括违约担保的贷款促成业务大幅增长上。这些服务的收入在第四季度同比增长了三分之一。奇富科技的信托或其他部门提供融资的贷款收入增长了近50%,这些部门基本上使奇富科技成为了出借人,因此涉及的风险也更大。

奇富科技不良贷款比率相对较高。截至2023年底,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银行业对于不良贷款的标准定义)占公司总贷款的2.35%,远高于信也科技的1.93%和银行业的1.62%。这意味着奇富科技可能不得不为坏账提供更大的拨备,而这会削弱它的利润。

但至少在第四季度,奇富科技贷款促成服务的收入增长了近5倍,弥补了潜在贷款违约风险加大的影响。在这些服务中,奇富科技通常会利用其平台上的数据,将借款人与出借人匹配起来。这类介绍费通常只占奇富科技业务的很小一部分,但它们在提高公司第四季度收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第四季度利润的增长,截至去年底,奇富科技的现金持有量略有增加,达到33.8亿元左右。令人鼓舞的是,公司正在从运营中产生现金。虽然投资者似乎很赞成该公司与他们分享部分现金的计划,但这种现金使用方式,可能也会引发一些长期担忧,认为该公司通过投资实现增长的选择其实很有限。

至少就目前而言,奇富科技的管理层似乎专注于提振公司股价。

公司CEO吴海生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我们深信公司的股票被严重低估,当前的市场估值未能反映公司的内在价值。”

奇富科技目前的市盈率是5倍,略高于信也科技的4倍。但对于这类科技公司来说,这样的估值似乎太低了,尤其是考虑到全球同类公司LendingClub (LC.US)目前的市盈率为21倍。这可能归因于中国经济放缓和更严格的市场监管。但对许多人来说,目前的倍数仍然过高。

归根结底,公司去年最后几个月的业绩看起来不错,尤其是在当前环境下,所以奇富科技的高层试图通过积极的股份回购以提升公司价值是可以理解。但这种策略只能到此为止,因为投资者可能也会认为,这种做法反映了公司的长期增长机会正在减少。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Hithium production base

新闻概要:海辰储能有望继续推进香港IPO进程

这家储能企业的首次申请因六个月期限到期而失效,鉴于其国际业务与储能系统业务增长迅猛,公司有望于年底前更新申请 阳歌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今年早前提交的IPO申请失效后,可能在未来三个月内重启香港上市进程,此举旨在为其全球扩张计划融资并加速发展储能系统业务。 公司今年3月的首次上市申请因未能在六个月内完成IPO,于上月底失效——这是多数企业首次上市尝试的常见现象,而非失败征兆。此前不久,另一家储能企业思格新能源的上市申请也因同样原因失效。 知情人士向媒体透露,海辰储能有望于今年年底前重启香港IPO进程。 储能板块当前在资本市场上表现亮眼,强劲的增长前景与政策红利引发投资者浓厚兴趣。海辰储能也积极把握全球市场机遇:随着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电站及发电设施加速建设,配套储能电池与系统的需求持续激增。这类储能设备通过高峰发电期储电、低谷期放电,构成新能源设施的关键环节。 根据海辰储能3月招股书中引用的第三方市场数据,随着需求扩张,全球储能市场规模预计到2030年将突破每年1,000吉瓦时。 海辰储能创立于2019年,为家庭、商业及工业用户提供储能电池与系统。公司以约11%的全球市场份额位列行业第三。其2022至2024年间年发货量年均增速达167%,2024年实现35.1吉瓦时的交付规模。 近期海外储能需求激增帮助公司获得欧美及中东多笔国际订单,推动其2025年上半年储能产品出货量跃居全球次席。厦门、重庆两大生产基地自3月以来持续满负荷运行,山东菏泽新工厂亦在建设中以扩充产能。为对冲中美贸易摩擦风险,其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新厂已率先投产——这使其成为国内储能行业首家在美建成投产的中国企业。 海辰储能去年营收达129亿元(约18.1亿美元),较2023年的102亿元增长26%。其中高毛利的储能系统业务营收表现突出,从上年的19.7亿元增至46.7亿元,增长超过100%,在总营收占比由19.3%提升至36.2%。 其海外业务拓展同样迅猛:海外销售占比从2023年的1%跃升至去年的28.6%。今年8月公司与沙特电力公司(Saudi Electricity Co.)达成价值约26亿元的重大供货协议,实现关键突破。在盈利层面,海辰储能去年达成另一重要里程碑——实现经调整后盈利,全年录得3.18亿元经调整净利润。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AI机器人开发商云迹科技公开招股 集资6.6亿

机器人服务AI赋能技术企业北京云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670.HK)周三起至下周一公开招股,全球发售690万股,发售价为每股95.6港元,预计集资约6.6亿港元,下周四挂牌上市。 云迹科技主要提供机器人及功能套件,辅以AI数字化系统的服务,主要专注于开发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其产品可应用于多类场景,目前收入主要来自酒店,去年收入为2亿元,按年升47%,占比达83%。去年公司收入2.4亿元,按年升68.6%,净亏损1.8亿元,按年收窄三成。 公司过去已完成八轮融资,引入联想基金、阿里巴巴、腾讯、携程等投资者。申请文件显示,假设超额配股权未获行使,联想基金、阿里、腾讯及携程预料会于云迹上市后分别持股3.8%、2.65%、8.18%及2.42%。 公司称,集资所得净额约5.9亿港元,其中约60%将用于提升研发能力,约30%用于提高中国境内外商业化能力,拓展与医疗机构、工厂及商业楼宇场景的潜在客户,余下10%为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超额6,700倍 长风药业午收升181%

长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652.HK)周三首日在港挂牌,开市即升219%报47港元,之后股价续向上,中午收报41.5港元,升181%。 公司发售近4,120万股H股,一成公开发售,每股售价14.75港元,公开发售录得超额认购近6,697倍,认购一手的中签率只有1%;国际配售超额11.7倍,集资净额5.25亿港元。 长风药业主要专注于吸入技术及吸入药物的研发、生产及商业化,专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公司今年首季度的收入按年跌2.7%至1.36亿元;期内盈利按年升逾倍至1,281.5万元。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Property management stocks lack investment highlights; Guo Xin Service’s prospects underwhelm

物管股乏投资亮点 国信服务难寄厚望

房地产市场泡沫爆破后,连带物管公司也受牵连,国信控股是近几年首家申请上市的物管公司 重点: 过去三年公司业绩持续增长 今年上半年受赔偿影响,盈利出现倒退   白芯蕊 港股气氛炽热,连近年较少投资者注意的物业管理股,也趁机部署上市;在大湾区及湖南提供物业管理及代理的中国国信服务控股有限公司,最近上载上市申请文件,为进军香港上市铺路。 国信服务由集团主席梁赞文2006年创办,主要业务包括为控股股东物业开发商国信控股提供物业管理、物业代理与增值服务。国信服务总部设于佛山,为当地第四大市场参与者,在大湾区物业管理服务及代理服务市场中位列头40名,市场份额却只有0.08%。国信控股则主要在广东省从事物业发展,1995年由梁赞文成立。 大湾区物管增长快 中国城镇化比率不断提高,配合城市人口增长,以及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上升,业主追求优质生活品味也变相增加,推动物管服务的收益高速增长,尤其大湾区,以收益计,较全国物管行业增长速度更快。2019年至2024年,大湾区物管市场规模由1,807亿元增长至4,556亿元,复合增长达20.3%,比中国整体物业管理服务行业复合增长11.6%快得多。 面对内地楼市进入寒冬,多间内地发展商及物管的业绩都见红,但国信服务业绩仍录得盈利,2022至2024年纯利达2,018万元、2,808万元和3,733万元。至于2025上半年却因为一宗交通事故,需向第三方作出赔偿,令其他开支大增659%,以致期内盈利按年倒退25.4%至978万元。 集团目前有三大业务,包括物业管理、物业代理服务与增值服务,2025上半年分别录得毛利1,320万元、1,131万元和514万元,占集团总毛利的44.5%、38.2%和17.3%。 截至今年6月底,国信服务有42项在管物业项目,面积达540万平方米,物业管理服务包括住宅和非住宅,2025上半年毛利1,320万中,住宅与非住宅物业占比分别为58%和42%,值得留意的是业务主要由母公司国信控股贡献,比例高达68.3%。 收入由母企贡献 物业代理服务依赖母公司比例更大,业务主要为内地一手楼盘提供物业代理服务,尤其专注住宅及停车位。2025上半年代理业务收益与毛利由控股集团提供,包括君御海城及君御海岸。期内并再获母企委聘,为三个项目提供代理服务。 不过,内地楼市依然疲弱,中指研究院10月1日发布的中国百城二手房价格,9月百城二手住宅均价为每平方米13,381元,按月再跌0.7%,更是连续41个月按月下跌。至于第三季则跌2.3%,较第二季跌幅扩大0.14个百分点,反映内地楼市仍未见起色。 房地产顾问公司戴德梁行便指出,虽然最近广州与深圳分别有政策出台,包括广州全面取消所有住宅限购,以及深圳松绑限购和信贷审批,但大湾区内各城市楼价走势分歧大,该行更估计整个大湾区今年楼价最多跌5%。 龙头PE低于10 内地楼市未走出低谷,不仅内房股受累,连物管股的估值也大受打击,以龙头中海物业(2669.HK)为例,上半年纯利7.7亿元,按年升4.3%,也因为庆祝公司上市十周年,宣布派特别股息每股1仙,但依然未能拉高估值,预期今年市盈率只有9.4倍,与过往超过30倍预期市盈率,明显差一大截,中海物业股价第三季跌8%,明显跑输恒指同期升11.6%。 曾是蓝筹的碧桂园服务(6098.HK),业绩表现就更差,上半年纯利倒退30.8%至9.97亿元,兼不派中期股息,目前预期市盈率只有8.9倍,虽然第三季公司的股价升0.8%,但表现也是远远落后大市。 整体来说,由于内地楼市仍未走出谷底,投资者对物业管理热情已过,加上国信服务不是内地行业龙头,吸引投资者的亮点有限,以目前物管股行业龙头预期市盈率仅10倍以下,估计国信服务估值只有更低,即使在新股热爆的环境下,也乏短炒机会。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