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86.HK NOAH.US
Noah targets overseas Mandarin speakers

三季度,这家资产管理公司的境外收入增长,抵消了部分核心内地业务的下滑

重点:

  • 第三季度,诺亚控股的境外收入同比增长29%,中国内地收入则下降33%
  • 这家资产管理公司正加快海外扩张步伐,因中国经济持续放缓,影响投资者的需求

  

梁武仁

随着中国内地市场的日子越来越难,诺亚控股私人财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NOAH.US; 6686.HK)加快全球扩张的压力越来越大。目前,这家资产管理公司似乎在海外扩张进展迅速,让投资者有理由继续投资该公司。

上周二,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私人资产管理公司之一的诺亚控股报告称,其第三季度收入同比下降8.8%至6.837亿元,营业利润下降3.2%至2.408亿元。公司能够相对较好地捍卫营业利润,表明在控制成本方面取得一定成功,这对任何公司来说都是很重要,但这种紧缩策略并不能解决它的根本问题。

这个问题与中国经济长期放缓直接相关,再加上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这两个因素都对中国国内的资产价值造成压力,抑制投资者情绪,难以激发他们对诺亚控股的财富和资产管理服务的需求。

眼下,中国经济传递出的悲观迹象层出不穷。第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创一年多以来新低,而10月的房价创九年来最大同比降幅。唐纳德·特朗普当选下一任美国总统更是让情况雪上加霜,因他的新任期势必会加剧中美紧张局势,并且可能对来自中国的商品征收新关税。

总言之,中国的前景仍然相当不明朗,这将继续抑制对诺亚控股等公司的投资产品的信心。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师在上月末发布的一份报告中警告,在公司盈利承压、地缘政治风险和潜在关税的情况下,中国股市明年将面临波动。

在此背景下,诺亚控股与当下很多其他中国企业(尤其是金融行业)一样,正在转向海外市场以重振增长。其他做出类似转变的公司包括在线券商富途控股(FUTU.US)和老虎证券(TIGR.US),保险经纪公司智能未来(AIFU.US)(原名泛华控股集团)以及在线贷款机构信也科技(FINV.US)。

诺亚控股三季度在中国内地的收入同比下降33%至3.07亿元,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不到45%,低于2023年同期的61%。相比之下,其境外业务在最近一个季度表现良好,随着境外客户数量和管理资产的增加,其境外收入在这三个月里同比增长大约29%。

但境外业务的增长不足以抵消内地业务的下滑。公司的海外扩张也并非没有风险,尤其是汇率波动。公司第三季度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42%,远高于收入降幅,部分原因正是外汇损失。

说中文的投资者

总之,诺亚控股需要将境外收入提高到足以抵消内地销售额的水平,后者在短期内可能还会继续下降。它还需要更好地管理与汇率相关损失的风险。公司能以多快的速度提升其全球实力以达到这样的效果,还有待观察,但投资者可能会认为,公司三季度的业绩相当鼓舞人心。诺亚控股上周发布财报后,股价连续两天上涨,随后回吐了部分涨幅。

为了实现国际增长,公司专门瞄准居住在海外或计划移居海外的说中文的投资者。

“随着我们建立全球客户服务模式,我们看到海外说普通话的客户对我们的海外服务需求很大,”诺亚控股CEO殷哲在三季度财报电话会上说。“我们的新愿景是成为全球说普通话的投资者首选的财富管理平台。”

与追逐没有任何中国背景的当地外国投资者相比,这一策略可能更容易实施,不过它也缩小了潜在客户的范围,而且在没有大型华人社区的国家,相关机会也会大受影响。

今年,公司为全球业务推出了新品牌——ARK Private Wealth、Olive Asset Management和Glory Family Heritage,同时在东南亚、日本、加拿大、美国和欧洲等拥有大型华人社区的主要外国市场加速推出财富管理服务。

在将业务重心转向海外前,诺亚控股的财富管理部门曾试图瞄准中国的高净值人士。但它遭遇了挫折,因为扩大业务的成本增长速度,远远快于收入增长的速度。

随着诺亚控股将重点转向海外扩张,为普通投资者提供服务的资产管理业务正变得越来越重要。三季度,面向富裕人士的财富管理业务收入同比下降了约15%。相比之下,更主流的资产管理业务收入增长了9%。后者显然是受到境外市场需求的推动,因为该公司在中国内地的资产管理规模实际上有所缩水。

从整体上看,诺亚控股的表现要好于一些同行。以海银财富为例,该公司去年因分销一些与房地产公司相关的问题投资产品而陷入困境。这些困难最终导致该公司完全放弃了财富和资产管理业务,并更名为三合智能(STEC.US)在科技行业碰运气。

诺亚控股目前的往绩市盈率约为9倍,不算太糟,但也远低于国际资产管理公司,如嘉信理财 (SCHW.US)的31倍,以及富途控股的22倍。如果诺亚控股成为一家真正的全球性企业,降低其在中国面临的风险,这一巨大差距可能会缩小。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首季盈利劲跌近五成 拼多多股价急挫一成四

电商平台拼多多(PDD.US)周二公布首季业绩,收入按年增长10%至956.7亿元,逊于市场预期的1,016亿元;盈利更大幅下挫47%至147.4亿元。 期内公司的销售及推广开支则大增43%至234亿元,行政开支则减少8%至18.2亿元,研发费用按年上升22%至35.8亿元。 CEO陈磊表示,外部环境快速变化,加上业务投入与回报周期不匹配,导致首季收入增速放缓,而持续的生态系统投资亦令利润下降。他补充,正如过去几季所传达讯息,随着业务的增长和新挑战的出现,增长率放缓是无可避免。 公司今年以来,在“百亿减免”等惠商措施基础上,推出“千亿扶持”新战略,真金白银反哺供需两方,继续为商家降本减佣,加快推动产业。 受到业绩下跌影响,拼多多股价在美国收市跌近14%至102.98美元。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ATRenew recycles smartphones

万物新生借政策东风获强力增长

这家循环经济专家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7.5%,创逾一年来最快增速 重点: 万物新生一季度营收增速创逾一年新高,同时录得历史第二高单季净利 公司本季度新增25家线下门店,年内计划拓展800家新店以完善实体店铺网络   阳歌 全国性以旧换新政策以及不同品类的交易增长形成双轮驱动,助力循环经济专家万物新生(RERE.US)在今年一季度实现逾一年来最强劲增长。通过持续推动将更多回收的手机、电子产品直接销售给终端消费者,当季盈利规模亦创历史次高。 万物新生最初主要是二手手机卖家与专业回收商之间的中间平台。但公司逐步加强零售渠道,同时也升级了翻新技术,从而在提升产品售价的同时,也获取更高的利润率。 为提升品牌认知度并拓展零售业务,公司正加速构建覆盖全国的实体店网络,让更多消费者能够在购买之前亲自验货;同时深化与电商巨头京东(JD.US;09618.HK)的战略合作,助推零售业务增长。此外,通过加大在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的营销投入,万物新生也在持续强化其消费品牌形象。 本季度,二手黄金产品交易火爆为业绩增长提供了助力——这是公司近两年为突破电子品类局限而布局的多品类业务之一。今年1月,智能手机被纳入国家以旧换新补贴目录的政策红利,也为业绩增长提供了支撑。 在上述多重利好支持下,上周二披露的最新财报显示,公司一季度营收从上年同期的36.5亿元增长27.5%至46.5亿元(合6.41亿美元)。此为自2023年四季度以来的最快增长,彼时增速为29.9%。 公司指出,去年一季度营收部分受益于2023年下半年启动的苹果(AAPL.US)iPhone回收合作业务。为实现共赢和可持续利润,万物新生着手调整该合作模式,相关业务收入在今年一季度同比下降67%。剔除该因素影响,占营收九成以上的产品销售业务实际增速超过50%。 当季零售业务表现尤为亮眼,同比大增73.5%。二手黄金品类异军突起,推动以非电子类产品为主的“多品类业务”实现营收与GMV双指标同比增长两倍。 “我们主营业务在今年的第一季度实现了超出预期的快速增长,”万物新生董事长陈雪锋表示,“以行业最佳的以旧换新体验抓住的国补带来的发展机会。” 盈利指标持续改善 通过优化iPhone以旧换新项目、提升面向消费者直接销售的比例及实施降本增效措施,公司一季度产品销售毛利率同比提升4.3个百分点至15.2%。这使得当季净利润达到4,280万元,创历史第二高单季盈利纪录,亦是公司历史中第四次实现季度盈利。 该公司的非公认会计准则(non-GAAP)营业利润也实现显著增长,同比上升39.5%至1.1亿元人民币,其2.4%的non-GAAP营业利润率则体现出公司在盈利能力提升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上周二财报发布后,公司股价下跌6%,回吐部分一个月以来的涨幅。过去一年该股走势震荡,最高触及3.70美元,最低下探至2美元,当前股价位于该区间中位水平。投资者似乎仍在评估其优化回收模式、提升盈利的前景。 该股当前市销率为0.27倍,介于二手服饰平台Rent the Runway(RENT.US)的0.08倍与奢侈品电商The RealReal(REAL.US)的0.96倍之间。 在严控多数成本项的同时,公司一季度销售与营销费用同比增加30.4%,主要用于提升品牌知名度与获客。除社交平台投放外,其近期推出的环保倡议“返航新生”,旨在强化与各品牌方的合作。 公司履约成本也快速增加,当季同比增长38.1%——过去一年公司履约团队扩招360人,截至3月底该团队规模已超1,000人。 履约成本增长主要源于今年初启动的门店快速扩张计划——该战略旨在提升品牌曝光度并促进直接面向消费者的销售。截至3月末,公司线下网络门店总数达1,886家,较去年同期增加458家。但需注意的是,可能受到春节的影响,该数字较去年末仅增加25家,意味着要实现年内新增800家的目标,万物新生须继续加速开店。 公司旗下“拍机堂”本季度还在深圳推出创新业态,在华强北揭幕其全国首家仓储式线下形象店。这家1,200平方米的门店陈列近10,000部经过专业质检的二手手机,据称可帮助采购商“降低库存成本并减少物流延误”。 另一项针对商户客户的举措是,在自营城市测试开设取证仓,简化商家的入仓质检流程。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EHang makes infrastructure

简讯:首季营收暴跌 亿航智能探索第二上市

亿航智能控股有限公司(EH.US)周一披露,公司去年获得中国民航局关键许可后,其自动驾驶飞行器在一季度仅售出11架,导致当季营收大幅下挫。 财报显示,公司一季度实现营收2,610万元,同比下滑58%;当季净亏损扩大至7,840万元,去年同期为6,340万元。 亿航将营收锐减归因于客户采购计划的时间安排,但称对“二季度业务回暖感到振奋”。公司同时表示,近期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全球市场波动,已促使其启动二次上市计划,为纳斯达克的上市地位,作出保险性步署。探索二次上市的中概股多数选择香港市场。 适逢美国公众假期,周一美股休市,周二将恢复交易,亿航股价年内累计涨幅达8.3%。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派格生物首挂半日跌近两成

生物医药企业派格生物医药(杭州)股份有限公司(2565.HK)周二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开报13港元较发售价格低16.67%,早盘维持跌势,至中午收市报12.56港元,跌19.49%。 公司公布,此次全球发售1,928.4万股H股,发售价15.6港元,集资净额2.32亿元(3,000万美元)。香港公开发售获742.78倍超额认购,按回补机制,香港公开发售股份已增至964.2万股,占发售总数50%。国际配售录得1.13倍认购。 派格生物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专注于自主研究及开发慢性病创新疗法的生物技术公司,重点关注代谢紊乱领域。核心产品为自主开发的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主要用于二型糖尿病及肥胖症一线治疗。 由于尚未有产品商业化,公司去年未有销售收入,录得净亏损为2.8亿元,同比增1.5%。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