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中国网络贷款服务商报告二季度利润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因为中国经济放缓,迫使它们把重点放在风险管理而不是收入增长上

重点:

  • 信也科技二季度收入增长从上两个季度的16%和32%放缓至约12%,同时季度净利润下降约6%
  • 360数科和乐信二季度收入增长几乎为零,同期利润分别下跌37%和80%

梁武仁

在经济降温的情况下,任何贷款机构都很难发展业务,中国的金融科技公司也不例外。它们曾经通过向饥渴的消费者和小企业提供资金,实现了令投资者惊叹的快速增长。

中国三家领先的贷款服务商——信也科技(FINV.US)、360数科(QFIN.US)和乐信(LX.US)的最新季报显示,这个群体跟直接放贷机构一样,正在承受着中国经济放缓的冲击。

经济放缓可能以两种方式打击贷款机构。形势一片大好时,许多人和企业竞相借贷,认为自己未来的收入足够偿还债务。但当形势每况愈下时,这些实体许多会保持低调,暂停借贷,继续借贷的则更有可能拖欠债务。在这种情况下,借贷机构可能遭受借贷活动放缓和不良贷款增加的双重打击。

信也科技曾经是直接贷方,在金融科技领域的严厉监管打击之下,为了生存转型为银行和借款人之间的中介机构。该公司上周一报告,二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约6%至5.85亿元。净收入增长从上两个季度的16%和32%,放缓至约12%。

中国经济衰退使该公司以及其他贷款服务商和直接贷款机构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虽然信贷需求总体上正在减弱,但贷款公司或许可以通过积极争取因生意陷入困境而急需现金的消费者和小企业,从而实现更加令人印象深刻的收入增长。

但在这种时期,此类借款者正是放贷机构应该避免的类型,因为它们违约的可能性更高。虽然信也科技这种公司是银行的贷款经纪人,但如果出现违约,它们根据约定需要偿还部分或所有债务给原始贷方,因此面临着与直接贷方相同的信用风险。

这意味着网络贷款提供商当前应该牺牲收入增长,它们似乎就是这么做的。这些公司设法找到的更优质的借款人,但带来的收入和费用都较低,因为这些借款人的信用度更高,支付的利率更低。

对于金融科技贷款公司而言,最糟糕的是它们的放贷对象一般是小型私营客户,本质上比向传统国有银行借贷的大型稳定企业风险更大。颇能说明问题的是,虽然在选择客户时更加谨慎,信也科技逾期超过90天的贷款比率从一年前的1%左右,在6月底增长到1.6%。

该公司用于偿还其合作放贷机构的准备金二季度同比增长了一倍多,远远超过了未偿贷款总额44%的增幅。因此,这严重影响了信也科技的盈利。

准备金大增

360数科也从直接贷款方变成了贷款服务商,在该季度的收入增长甚至比信也科技还慢,净利润的下降幅度大得多。360数科早于信也科技数天发布的最新季度财报显示,这三个月的总净收入仅比上年同期增长4.5%至42亿元,而净利润下滑约37%至9.8亿元左右。

与信也科技类似,360数科在本季度为潜在违约拨备的准备金大幅增加,增幅近160%,达到约12亿元。除了作为银行的中间人赚取费用外,360数科还从通过信托和资产管理计划发放的贷款中赚取收入,并将其作为贷款记录在资产负债表上。该公司将此类贷款描述为“资本密集型”贷款,但在业绩或年报中并未说明是谁实际为此类贷款提供了资金。尽管如此,该公司还是将此类资产的拨备提高了约70%。

信也科技和360数科至少收入有增长,而混合了贷款撮合和直接贷款模式的乐信,二季度的收入实际上同比下降了 26%。乐信也是这三家公司中唯一一个贷款撮合收入下降的公司,它还盖过了其他业务收入的增长,例如直接贷款利息和为商家软件服务的收入。结果,乐信的净利润在三大金融科技公司中跌幅最大,降幅近80%。

信也科技的表现可能要好于其他两家公司,因为它在当前的经济低迷开始之前,就在全心打造瞄准相对高质量借款人的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当前的环境。比较起来,360数科和乐信可能将增长置于了风险管理之上,现在它们正在为此付出代价,忙着将关注点转向风险较小的借款人。虽然信也科技的数据在二季度出现恶化,但这两家公司的违约率还是远高于它。

投资者显然意识到了这一切。信也科技的市盈率约为4倍,而360数科和乐信的市盈率分别为3.5倍和2.6倍。在这三家公司中,信也科技的股票今年的表现也是最好的,与2022年年初基本持平。相比之下,360数科和乐信的股价分别下跌了29%和46%。

然而,这并不是说今年剩下的时间对信也科技或其他贷款机构来说都非常乐观。中国经济在经历了艰难的上半年后,最糟糕的时期可能已经过去,当时,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到来,导致上海等城市出现了长时间的封锁状态。但北京方面严格的新冠政策随时可能导致新的封控出现,此外,再加上房地产市场低迷和最近的电力短缺,全球投资银行纷纷下调了对中国今年经济增长已经很低的预测。

所有这一切都意味着,这些金融科技公司不太可能很快回到高速增长的日子,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今年不会。

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行业简讯:智能手机出货1,330万台 小米首季跃居中国第一

周二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3.3%,国产品牌小米(1810.HK)以近40%的同比增速跃居市场首位。同时,苹果公司(AAPL.US)在华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9%,排名第五。 市场研究机构IDC数据显示,中国今年一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达7,160万台,高于去年同期的6,930万台。3.3%的增速是全球智能手机市场1.5%增幅的一倍有余。IDC认为中国市场表现强劲,部分得益于政府近期推出的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对消费的提振。 小米以18.6%的市场份额领跑一季度,较去年同期13.8%的市占率大幅提升,其智能手机出货量激增39.9%至1,330万台。这一强劲表现使其超越原领头羊华为,后者以1,290万台的出货量位居第二,同比增幅为10%。Oppo与Vivo分列第三、第四位,同比增幅均不足4%。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美团向餐饮业投入1,000亿元补贴

中国外卖市场再度掀起补贴大战。在线餐饮外送巨头美团(3690.HK)总经理薛冰,周一在2025中国餐饮连锁峰会上宣布,未来三年,美团外卖将向餐饮行业整体投入1,000亿元(136.8亿美元)。 据财新报道,该笔1,000亿元将聚焦四大方向,包括帮助商家补贴消费者、向餐饮商户发放更多“助力金”、扶持和奖励优秀品质商家,以及推动“明厨亮灶”覆盖10万家店,以加强行业基础建设等。美团也将联合480多个连锁品牌探索“卫星店”模式,2025年将为首批1,000家“卫星店”提供系列扶持,包括首年零佣金、长期助力金、AI选址系统免费开放、专属流量等。 美团近期动作频频,被认为是应对京东外卖的挑战。今年2月正式跨足外卖市场的电商巨头京东(JD.US; 9618.HK),上周宣布推出“百亿补贴”活动,自上周五起向全体用户发放每天最高20元的补贴。至周二,京东宣布单日外卖订单量已突破500万单。而为鼓励商家加入,京东还宣布于5月1日前入驻的商家,全年免佣金。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金山软件可转债持有人换股

从事软件开发的金山软件有限公司(3888.HK)周二公布,可转债持有人行使部分换股权,涉及1,012万股股份,占初始可转债本金总额约11.35%。 该批可转债金额为31亿港元,去年4月发行,于今年到期,息率0.625厘。是次转换价经调整后每股34.77港元,转换后占公司扩大股份总额约0.75%。 金山软件周三开盘跌3.4%至35.7港元,公司过去一年股价上升近50%。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Faced with a cloudy regulatory picture, Smoore is preparing back-up plans

突破监管迷雾 思摩尔两手准备

思摩尔再次面对监管与关税的压力,这次他们要做好两手准备 重点: 首季税后利润同比减少43.4%至1.92亿元 大型烟草公司正游说美政府对中国一次性电子烟设备加征额外关税   李世达 电子烟所处的行业,是既传统又创新的行业、是市场庞大但又监管严格的行业,卖的是电子烟,却要与一般香烟竞争,管制还多得多。对许多业者而言,政策的影响有时如同一团迷雾,让人看不清晰。 全球最大电子雾化技术公司思摩尔国际控股有限公司(6969.HK),近日公布2025第一季度业绩,截至今年3月31日止的三个月,税后利润同比减少43.4%至1.92亿元。公司表示,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行政开支、分销及销售开支、研发开支总体上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增长。 思摩尔的收入主要来自为全球烟草公司代工电子雾化产品,电子雾化产品即是电子烟设备,如雾化器、烟弹、一次性电子烟及加热不燃烧类设备等。另外,公司也在积极推动自有品牌的发展,并加强雾化美容、雾化医疗方面的研发。 公司2024年收入117.99亿元,增长约5.3%。录得年内溢利13.03亿元,同比跌20.78%。去年公司面向企业客户的收入约为93.24亿元,较2023年下降约0.3%,占总收入约79%;自有品牌业务大幅增长34%至24.75亿元,占总收入比重提升至21%。去年在中国推出雾化美容品牌“岚至”是一大突破。 尽管增收不增利,公司股价却水涨船高。2024年,股价由年初的6.5港元倍增至年底的14.12港元。 事实上,经历一段快速发展后,中国电子烟行业已沉寂一段时间。2022年,中国正式将电子烟纳入烟草专卖制度,明确禁止更容易吸引年轻人的调味电子烟,并要求产品需获取许可并上架统一交易平台。政策出台后,思摩尔将重心放在海外业务上,至去年,公司海外收入占比已超过90%,公司收入也从前两年的负增长中恢复。 同时,海外市场似乎释放更多利好。美国作为电子烟最大消费市场,去年正式开放非烟草口味的薄荷醇口味电子烟,而总统特朗普亦承诺当选后将进一步开放相关市场,让外界期盼监管放松。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去年加强打击不合规电子烟产品,也帮助思摩尔的客户销量增长,对公司业务带来正面影响。 高额股权激励计划 让公司股价一飞冲天的,还有去年底给予创始人、董事会主席陈志平的股权激励计划。公司向陈志平授予6,100万份股权激励,条件是在2025年至2030年底,公司连续15个营业日平均市值达到3,000亿、4,000亿和5,000亿港元时,分别可获得其中30%、60%和100%的购股权。 思摩尔曾在2021年1月达到5,500亿港元市值,目前则约630亿港元。激励计划意味着,陈志平未来做任何决策也要以公司市值为考虑,而5,000亿港元的目标也透露出公司重返巅峰的雄心壮志。 然而,尽管公司发展稳健、业绩复苏,大有一展手脚的架势,但风云变换的政策风向与地缘政治因素,仍让公司的前景打上问号。 据路透社报道,思摩尔的大客户英美烟草公司(BATS.L)正在游说特朗普政府打击非法电子烟,包括对中国电子烟设备实施进口禁令。 烟草公司游说加强监管 英美烟草公司抱怨,他们的合规产品需要等待几年才能上市,但一些非法产品已经占据相当大的市场份额。据估计,未经授权的一次性电子烟(多数是中国制)占美国每年近129.3 亿美元电子烟销售额的70%左右,严重影响合法的电子烟与香烟销售。呼吁政府禁止中国进口的所有一次性电子烟,并考虑对任何其他中国制造的电子烟和吸烟替代品征收额外关税。 此外,美国近期推出“对等关税”并取消中国内地与香港地区小额进口商品的免税待遇,也对中国制电子烟的出口构成压力。 话虽如此,思摩尔仍有机会通过产品升级催生增长动力,如加热不燃烧产品(HNB)逐渐受到更多消费者欢迎,就被陈志平视为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公司正加强研发与营销开支,发展雾化美容与雾化医疗业务,以应对电子烟业务的不确定性。 目前,思摩尔市盈率约52倍,高于雾芯科技(RLX.US)的30倍,亦高于烟草业平均的11倍,显示当前估值已偏高,投资人应小心回调风险。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