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0.HK
SenseTime returns to revenue growth

曾被誉为中国AI四小龙之一的商汤,今年上半年收入增长21%,生成式人工智能业务增长两倍多

重点:

  • 商汤正向生成式人工智能转型,尽管面临价格战和图形处理器(GPU)制约带来的挑战,今年上半年这部分业务仍占收入的60%
  • 尽管已从更敏感的视觉人工智能技术转移,但公司上半年仍处于亏损状态,不过亏损幅度有所收窄

陈竹

OpenAI在2022年底推出ChatGPT,引发一场全球性的人工智能(AI)革命。一夜之间,“AI”成了这种生成式技术的代名词,人们突然抛弃之前关注的计算机视觉,而在这个领域,中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随着这一转变,曾被誉为中国“AI四小龙”之一的商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020.HK),发现自己正手忙脚乱地适应。公司迅速决定全力发展生成式人AI,成为最早那批投资该技术的中国公司之一。

商汤上周公布的最新财报显示出转型取得进展。今年上半年,公司生成式AI业务收入大幅增长,占总收入的60.4%。

我们稍后再深入分析商汤发展生成式AI,包括背后的推动因素以及在转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但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公司的历史和过去几年的财务状况,这正是促使商汤走到今天的原因。

商汤成立于2014年,最初专注于视觉识别 AI,搭上了中国为加强公共安全而大力投资监控系统的快车。公司提供先进的软件,包括人脸识别算法,可集成到数码相机和其他系统中。

这一趋势在2019年至2021年期间尤为显著,当时疫情推动对这类系统的需求增加,因为中国利用该技术努力限制病毒传播。在政府主导的那一波支出浪潮中,商汤的年收入在2021年达到47亿元的峰值,是2018年18.5亿元的一倍多。

但随着疫情消退,中国经济放缓,政府和企业都在削减安全和监控方面的支出。这给商汤造成了打击,导致2022年首次出现年收入下降。雪上加霜的是,由于其技术的敏感性,公司在2021年底在香港上市前不久受到美国制裁,被迫切断了与美国投资者的联系。

首先要说的是,商汤从来没有过盈利,其亏损在2021年达到惊人的170亿元的峰值。但在面临需求放缓和美国制裁的双重挑战时,它开始专注于控制成本和收窄亏损,以确保长期生存能力。

在最新财报中,商汤对其“传统AI”业务(主要是计算机视觉产品)的持续下滑持积极态度,称这反映了向生成式AI的转型取得成功。今年上半年,传统业务约占商汤总收入的30%,不到去年同期73.5%的一半,当时这部分业务的产品归在智慧商业、智慧城市和智慧生活下。

公司生成式AI业务的趋势则截然相反,激增255.7%至10.5亿元,占总收入的60.4%。这帮助商汤上半年的总收入增长21.4%至17亿元,使商汤在经历了两年的下滑后有望恢复年收入增长。

两个重点

商汤的生成式AI重点关注两个领域。首先,公司正在加大从英伟达(NVDA.US)等制造商那里购买GPU的力度,然后将它们托管在数据中心,并通过云平台将它们的算力与自己的软件一起出租给企业。它的商业模式很简单:采购GPU,建立基础设施,然后将算力出租给需要人工智能的企业。

第二个领域涉及开发自己的大型语言模型(LLM)“日日新SenseNova”。它于2023年4月首次亮相,并于4月推出了第5个版本。

在“日日新SenseNova”基础上,商汤打造了一个类似ChatGPT的聊天机器人服务,名为“商量SenseChat”。虽然它目前免费对公众开放,但商汤通过其云平台销售应用编程接口(API)服务,实现了这项技术的变现。这些服务允许企业和开发人员利用“日日新SenseNova”,开发符合其特定需求的人工智能应用程序。

商汤援引的行业数据显示,它已经在这两个市场初步站稳脚跟。公司援引国际数据公司(IDC)上月发布的数据称,2023年下半年,在32亿元的人工智能数据中心服务市场中,商汤以15.4%的份额位居第三。IDC的另一份报告显示,在中国LLM平台及应用市场(该市场在2023年下半年的估值为18亿)中,商汤同样排名第三,占有16%的市场份额。

不过,投资者不要对这些数字过于兴奋,因为中国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市场仍处于早期阶段,未来这些排名可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需要考虑的一个动态是,中国的LLM领域正在上演激烈的价格战,开发商竞相降低价格吸引客户。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像商汤这样的初创公司可能很难与百度和字节跳动等巨头竞争,因为它们拥有深厚的财力。

在GPU租赁服务方面,商汤和业界其他公司一样,面临来自美国政府日益严格的限制。这些限制措施导致英伟达无法向中国出售一些先进的GPU。

即使面临种种挑战,但还是有一些积极的迹象。商汤在生成式AI方面的转型和投资,似乎并没有带来财务亏损的加剧。2024年上半年,公司报告净亏损25亿,相较于上年同期的31亿还有所收窄。尽管研发成本增加了6%,销售成本(包括GPU采购费用)上升了24%,但仍取得了改善。

今年早些时候,商汤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方面的进展,重新激起了投资者对其股票的兴趣,其股价在4月份发布最新版本的“日日新SenseNova”当天上涨了40%。

然而,投资者对其上周最新财报的反应表明,这种势头可能正在减弱,报告发布次日,该股小幅下跌了1.6%。周五收盘价为1.18港元,是今年早些时候0.60港元低点的近一倍,但仍然不及2021年12月上市时3.85港元IPO价格的一半。

要想赢回投资者,商汤必须证明自己有一个稳定的立足点,能够在快速发展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市场保持增长。在这场几乎肯定会以痛苦整合告终的竞争中,商汤必须经受住财务挑战。与此同时,它还要谨慎行事,在控制传统计算机视觉业务下滑的同时,将更多资源转移到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中证监未放行 Shein上市弃英转港

路透社周三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在线快时尚零售商Shein因未获中国证监会批准,已放弃伦敦上市计划。报道另外称,公司现拟转战港股市场,计划在后数周内向香港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请文件。 Shein最初计划在纽约上市,但遭美国政界阻挠而放弃。随后转战伦敦市场,在突破类似阻力后获得进展,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已于上月批准。 中国证监会审批被认为是公司最后一道重要监管,据路透社报道,证监会最终未予放行,报道未说明具体原因。Shein创立于中国,后将其总部迁至新加坡。但其主要运营仍在中国境内,且大部分服装产品采购自中国制造商,这可能是其需要证监会审批的原因所在。 公司在2023年完成一轮融资后估值达660亿美元,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及主要西方市场业务壁垒高筑,其估值此后可能有所缩水。即便如此,其上市计划仍有望筹集数十亿美元资金。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YuHua runs educational campuses

宇华教育售泰业务 壮士断臂利润翻倍

这家总部位于郑州的民办教育机构,自上月以来股价飙升,投资者看好其转向职业教育和清偿债务的举措 重点: 宇华教育通过出售泰国的学校充实了资产负债表,以偿还2019年发行的可转债 这家民办教育机构的最新财务业绩表现亮眼,在截至2月底的六个月里收入增长7%,调整后利润更是翻了一番多   谭英 自2021年中国政府禁止面向小学生的课后补习,并整顿K-12民办学校,宇华教育集团有限公司(6169.HK)和多数中国教育企业一样陷入了低迷。 自彼时以来,行业尚未全面复苏,宇华教育亦未能例外。但上周发布的2025财年中期报告显示,这家从K12学校转向职业教育的企业,正在重新站稳脚跟。 2017年宇华教育赴港上市时,正是线上线下教育公司IPO热潮。得益于中国消费者愿意为自己,尤其是子女的教育投入巨资,公司增长强劲。这类教育股大多走势相似:在2020年见顶后,随着2021年行业整顿而暴跌。宇华教育从发行价每股2.05港元,最高涨至2020年的7.80港元,如今却已跌至0.50港元左右。 在将IPO及增发收益投入泰国和山东项目,并发行20亿港元可转债后,公司一度看似将因债务沉重和利润微博而倒下。一年前公司中期业绩惨淡,调整后净利润暴跌52.5%至2.295亿元(约合3,180万美元),收入仅微增5.4%至12.5亿元。 如今情况大有改观,截至2月底的2025财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增长7.2%至12.8亿元,调整后净利润同比增长一倍多,至4.345亿元。 经过大幅紧缩开支,上半财年调整后净利润率达31.7%,几乎是去年同期16.2%的一倍。自4月底发布中期业绩预告以来,宇华教育的股价已飙升63%,投资者纷纷看好其持续好转的势头。 那么,发生了什么?2021年后,宇华教育将旗下原有的大量K-12学校转型为不受政策影响的职业学校。它彻底放弃了K-9义务教育阶段的业务,转而聚焦10-12年级乃至更高年龄段,提供允许开展的业务,包括高考辅导服务,以及运营职业高中和职业学院,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职业技能学习需求。 向职业教育转型,使宇华教育从“问题学生”蜕变为“优等生”,因为其转型顺应了中国政府政策,这是在华经商成功的核心要素。中国政府一直鼓励发展职业教育,以引导学生从传统大学转向职业路径,缓解就业压力。 民办教育巨头 2017年首次公开募股时,宇华教育是中国最大的K-12民办教育提供商,在位于华中地区的河南省拥有16个校区,共计48,220名学生,并运营着一所大学。据官网显示,如今学生总数已翻倍有余,达到14万人,分布在4所职业学院、1所专科学校和20所中小学。不过,公司最新年报中显示的学生人数略低,2024/2025学年招生人数为108,964人。 这家公司历经风雨。其2024财年营收为25亿元,较2020年增长24%,但2024年调整后净利润为5.007亿元,仅为2020年10亿元的一半。 2019年,宇华教育凭借IPO和后续2017年11月的9.37亿港元(约合1.2亿美元)股票增发获得充裕资金。2019年11月至12月,公司发行9.4亿港元可转换债券,随后回购并新发行了20亿港元可转债(2024年12月到期)。资金部分用于收购泰国和山东的资产,金额分别为6,370万元和14.9亿元。 包括获得泰国斯坦福国际大学(Stamford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许可权与运营权的收购案,加上可转债发行的战略布局,很快开始反噬公司发展。泰国民办教育市场竞争激烈程度,至少和中国不相上下。泰国业务更像是"门面资产"而非盈利引擎,2020年以来它对宇华教育调整后毛利的年贡献始终停留在430万元。而据宇华教育2024年年报披露,山东资产在2022至2024年间产生了巨额升级改造费用,进而导致2023至2024年计提约1.68亿元商誉减值。 星展集团研究部早在2019年4月就指出可转债和泰国业务的风险,不过当时认为公司基本面增长依然强劲。2024年12月,宇华教育通过回购债券和以2.4亿港元出售泰国资产安抚投资者。 这些举措似乎让公司财务状况重回稳定轨道,凭借较高的利润率和相对稳定的营收,加之聚焦职业教育的战略转型,宇华教育看似熬过来了。公司市值20亿港元,远高于光正教育(6068.HK)的2.53亿港元,但两家公司的市盈率均处于2.7倍与2.56倍的低位。 公司估值水平明显落后于采用轻资产模式(通过在线教育和小型城市课堂提供服务,而非自建校区)的行业龙头。新东方(EDU.US;9901.HK)在经历2021年股价暴跌后已重振旗鼓,延伸市盈率达20倍;而好未来(TAL.US)的预期市盈率更是高达26倍。 雅虎财经调查显示,仅一家分析机构跟踪宇华教育,不过给予该股“买入”评级。对于这批自2021年教育行业整顿后,已淡出投资者视线的昔日明星股而言,即便如此有限的关注也显得弥足珍贵。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世纪互联首季亏损扩大

数据中心运营商世纪互联集团(VNET.US)周三公布,首季度收入按年增长18.3%至22.5亿元(3.095亿美元),录得净亏损2.376亿元,较去年同期亏损扩大27%。公司称,亏损增加主要由于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所致。 批发IDC业务收入按年大增86.5%至6.732亿元;零售IDC业务收入增长4.8%至9.683亿元,得益于批发收入的增长,公司IDC业务收入按年增长27.8%至16.4亿元。非IDC业务小幅下降1.4%至6.048亿元。 首季度,经调整后EBITDA同比增长26.4%至6.824亿元人民币,经调整后EBITDA利润率为30.4%,同比上升1.9个百分点。 世纪互联周三下跌10.76%报5.39美元。过去六个月仍上涨39.64%。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赛目联手高德 发展智能平台生态系统

智能网联汽车("ICV")仿真测试技术的科技公司北京赛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571.HK)周三公布,与高德软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构建智能装备、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的平台生态系统,合作期限为三年。 高德是中国专业数字地图、导航及实时交通信息服务商,向终端用户提供包括导航、打车、酒店预定、景点门票等一站式出行服务。 赛目科技表示,合作是可以充分发挥各自资源及专业优势,联手共同发展实现互补互利而达致共赢。 公司周四开市升3%报14.06港元,股价较今年初上市高约8%。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