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创办人刘强东正式退居二线,走上其他大型科网巨头领袖淡出公司的旧路

重点:

  • 京东宣布,徐雷将接替刘强东出任首席执行官,负责日常营运管理,刘强东续任主席,今后专注长期战略设计
  • 证券界认为,科网平台业务主要受产业监管政策影响,其中来自美国监管压力更大,人事变动反而属次要

罗小芹

又一位中国科网强人宣布退下来了,但这真的重要吗?

京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JD.US; 9618.HK)上周四宣布,创始人刘强东退任首席执行官,但续任董事会主席,今后将专注公司长期战略设计与重大决策部署、培养年轻领军人才和振兴乡村事业。

公告称,履新首席执行官的徐雷,将以执行董事身份加入董事会,他接任前为集团总裁,并历任京东零售首席执行官、京东集团首席市场官及京东商城市场营销部负责人等职务。近年零售部门贡献京东总收入达九成以上,由掌管零售的徐雷接任,或有助管理平稳过渡。

外界预计,与其他科企创始人逐步淡出的情况一样,不足50岁的刘强东稍后或会辞去主席职务,但对公司实际影响不大。消息公布后,京东股价在两个交易日内下跌5.3%,上周五报222.4港元,处于过去52周区间的中间偏低水平。

过去两年,中国政府不断祭出政策组合拳,整肃电商、游戏、外卖及网约车等市场的垄断现象,多名具影响力的民间企业家,先后放弃公司管理权。其中,阿里巴巴(BABA.US,9988.HK)创始人马云早于2018年已宣布翌年9月卸任主席,随后拼多多(PDD.US)创始人黄峥在2020年接连卸任首席执行官及董事长,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2021年5月宣布卸任首席执行官,几个月后又辞去主席一职。

科网企业曾经是中国增长最快的新兴产业,能够带领科企创出一片天,时势与运气虽不可或缺,但创始人的性格特质,也能够为这些成功的商业案例添上色彩。刘强东以一介穷小子建立市值逾千亿美元的电商王国,可说是典型的白手兴家故事。

500元变一万亿

刘强东出生于江苏,1992年获中国人民大学取录,他筹得500元旅费后、带上在途中充饥的一窝鸡蛋,以及父老乡亲的期望,便踏上赴京征途。乘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他于2004年创立京东,期间享受着网上零售市场快速成长的红利,带动京东市值最巅峰时超过1,900亿美元(1.2万亿元)。

京东以挑战电商龙头阿里巴巴为目标,反映刘强东好强不言败的性格,但强人也有困扰时。他于2018年9月涉及一宗美国明尼苏达州性侵案,其后获该州检察官办公室以证据不足为由不予起诉,刘强东虽然只持有13.9%京东股份,但在“同股不同权”的制度下,让他拥有76.9%的投票权,事件难以动摇他在京东的地位。不过,案件的民事索偿仍未了结,而且自从这宗事故后,刘强东已逐步淡出日常业务,可能反映他有意为京东迈向集体领导打下基础。

光大新鸿基财富管理策略师温杰表示,现代企业以团队为基础,就算像刘强东这种灵魂人物,去留对公司影响有限。智易东方证券行政总裁蔺常念说得更直白,认为刘强东是担心“共同富裕”政策,与其他科网巨企创办人淡出管理层如出一辙,但他也认为此举对公司营运没有任何影响。

京东去年收入增长27.6%至人民币9,516亿元,其中来自零售分部的收入为8,663亿元,约占整体收入91%,产生约266.12亿元的经营利润。然而,新业务经营亏损扩大,由2020年的47.2亿激增至去年的106亿元,物流业务更转盈为亏,录得经营亏损18.3亿元,拖累去年公司录得35.6亿元亏损,表现远差于2020年的494亿元纯利。

政策影响更明显

京东的新业务包括京东产发、专攻下沉市场的京喜、海外业务及技术创新等,这部分收入只占整体营收2.7%,但却造成颇大亏损,而且针对科网平台的监管政策未见放松,这些都远较创始人刘强东的淡出,更令投资者忧虑公司未来前景。

蔺常念认为,自从蚂蚁集团的上市计划夭折后,国策便明显不利中国科网平台,行业基本面至今没有太大改善,认为投资者应提防科网股;温杰也认同科网平台受监管政策影响最大,而且不单是中国监管当局,而且也受制于来自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压力,人事变动反而是次要。他认为需要先观察京东今年首季的业绩表现,业界才能判断第二季以至下半年的投资部署。

另一个市场担心的因素,是中国新冠疫情反复,持续冲击消费与物流业,三大电商巨头阿里巴巴、京东及拼多多近期营业收入增长乏力、净利润增速也有所下滑。京东去年虽然转盈为亏,但以非公认会计准则计算,公司录得约172亿元净利润,市盈率约37.3倍;以同样准则评估,阿里巴巴的预测市盈率仅约11.8倍。

京东在面对管理层变动,以及与阿里巴巴同等的监管风险下,究竟是否值得拥有比对方高出两倍以上的溢价,的确有商榷之处。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Betting on AI glasses potential, Goertek and Sunny Optical forge ‘Optical Alliance’

看好AI眼镜前景 歌尔与舜宇打造“光学同盟”

舜宇的技术与歌尔的产能接轨,或将为中国光学产业带来一个新巨头 重点: 歌尔光学与上海奥来将组成新公司歌尔奥来光学,舜宇光学成为第二大股东 上海奥来拥有全国唯一一台投入光波导量产的阿斯麦光刻机   李世达 资本市场的操作,不仅能揭露产业的走向,有时更像是一个宣言。本月智能硬件及光学模组制造商舜宇光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2382.HK)发公告,与歌尔股份(002241.SZ)成立合资企业。 舜宇光学将旗下的上海奥来全部股权转予歌尔股份,作价19.03亿元,以换取歌尔股份旗下的歌尔光学股权,并将歌尔光学更名为“歌尔奥来光学科技有限公司”。双方再向新公司注资2亿元,完成后舜宇光学持合资公司约31.31%股份。 这项交易的关键在于“光波导”技术。 AI眼镜的灵魂 所谓“光波导”(Waveguide),是AR显示系统中最核心、也是最昂贵的部分。简单来说,它是一种能“导光”的透明光学结构,用来在透明基板上刻蚀出奈米级光学结构,使虚拟影像能在使用者眼前准确浮现。对AR眼镜而言,光波导就相当于“灵魂”,决定了整机的显示效果、视野范围与能耗表现。 上海奥来正是这项技术的佼佼者。这家成立于2019年的子公司,专注于碳化硅光波导与衍射光学元件的晶圆级制造。它拥有全中国唯一投入光波导量产的阿斯麦光刻机,并在上海临港打造了总投资32.8亿元的12英寸晶圆产线,被视为中国光波导技术商业化的里程碑。 虽然研发能力出众,上海奥来却长期面临“技术孤岛”困境——产品先进但缺乏市场出口。而歌尔正是这座桥梁,这家以代工见长的企业,长期为Meta、Pico等国际品牌提供VR与AR模组,拥有成熟的量产与供应链管理能力。 对歌尔而言,奥来的加入不仅意味着获得核心技术,更是让它从“代工厂”升级为掌握自主光学专利的系统供应商,进一步强化其在AI可穿戴设备供应链中的地位。合并后的新歌尔光学,有望整合舜宇的晶圆制程与歌尔的模组产线,产能规模可望达行业顶尖水准。 据京东消费电子事业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智能眼镜成交量同比增长超过八倍,天猫与抖音电商平台亦录得超过六倍的相关搜寻与销售增幅。行业机构Wellsenn则指出,到2030年,全球AI眼镜销量有望超过9,000万副,是成长最快的可穿戴产品。 AR眼镜的生产最受限于光波导的良率与成本,目前全球能稳定量产的企业屈指可数。舜宇与歌尔的结盟,正是在这个临界点出手,前者提供制程突破,后者掌握整机出货与系统整合能力。 两家公司也都有合作的充足理由。歌尔股份近年一直试图摆脱“果链”企业的印象,积极拓展非苹果业务,降低单一客户依赖。2024年,苹果业务占比已从2020年的48.08%降至31.96%。公司战略重心明显向AI硬件倾斜,尤其是AI眼镜市场,近期分别收购香港结构件企业米亚与英国Micro-LED公司Plessey,显示长期押注光学的决心。 光学巨头诞生 舜宇光学也是类似逻辑,在手机镜头业务增速放缓后,公司正寻求高附加值领域的新成长引擎,从业绩来看,上半年舜宇光学纯利按年下降超过20%至约7.2亿港元,毛利率则降至约19%,为近三年低位,主要受智能手机镜头需求疲弱及平均售价下滑影响。而借由与歌尔的股权合作,能够将研发转化为实际市场收益,减少长期资本负担。 市场显然是看好这桩交易的。在8月下旬消息公布后,舜宇光学股价一度升逾11%,如今虽稍有回落,今年以来仍升23%。目前舜宇光学市盈率约25倍,高于大立光(3008.TW)的14倍,但低于丘钛科技(1478.HK)的37倍,若新业务能够增强盈利能力,公司估值也有望持续上升。 歌尔与舜宇的结盟,像是中国光学产业的重要宣言,也是对穿戴式智能产品蓬勃发展的预言。当AI与AR融合的时代全面到来,舜宇与哥尔的“光学同盟”,也许正是全球产业重构的前奏。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行业简讯:传音手机全球销售超越Vivo

IDC周二发布的数据显示,三星(005930.KS)和苹果(AAPL.US)在第三季度继续引领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中国制造商小米(1810.HK)、传音(688036.SH)和Vivo跻身前五大厂商。在一个重大转变中,传音三季度的强劲增长使其超越Vivo,成为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机销售商。 IDC数据显示,三星三季度以6,140万部出货量(市占率19%)蝉联全球智能手机销售冠军。苹果紧随其后,销量同比增长2.9%至5,860万部,全球市占率达18.2%。小米位居第三,市场占有率达13.5%,在前五强中其增幅最低,只有1.8%。传音在取得13.6%的同比增长后,市占率达9%,Vivo则以8.9%市占率位列第五。 当季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2.6%,达3.227亿部。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万科董事长辛杰因个人原因辞职

房地产开发商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2202.HK; 000002.SZ)周一公告,董事长辛杰因个人原因提交辞职报告,董事会选举深圳地铁总经理黄力平为新任董事长。 据财新报道,辛杰辞职前已失联多时,最后一次更新朋友圈为9月14日。9月下旬起即有消息指他被有关部门带走协助调查。辛杰同时兼任深圳地铁董事长与党委书记,官方尚未公布是否同时卸任该职。 辛杰现年59岁,长期服务于深圳国资体系,2017年起接掌深圳地铁。任内推动“轨道+物业”模式,并于2017年主导深圳地铁以约664亿元入股万科,成为第一大股东。惟随房地产市场低迷,深圳地铁自2020年起业绩转弱,2024年更出现335亿元巨额亏损。 2025年初,辛杰兼任万科董事长,主导公司债务重整。过去八个月,深圳地铁在深圳市政府主导下已十度出手注资万科,累计提供近260亿元股东借款,用于偿还债务及维持流动性。 这是万科九个月内第二次更换董事长。接近万科人士表示,新任董事长黄力平熟悉公司运作,预料此番人事变动不会影响万科改革与化险进程。 消息公布后,万科港股周一下跌3.26%,收报5.04港元。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EHang makes eVTOLs

亿航智能推长程航空器 能否成突破股价的利刃?

这家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制造商推出第二款主力机型,满载航程不小于200公里,与其原有短途机型形成互补 重点: 亿航智能推出第二款主力机型VT35,其200公里满载航程,对原始机型EH216-S的30公里航程形成互补 公司获得合肥市政府鼎力支持,承诺提供5亿元资金扶持 阳歌 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制造商亿航智能(EH.US)近期似乎陷入横行状态,自两年前旗舰产品获中国民航局颁发适航证后,公司的股价始终在较宽的区间内波动。 似为提振股价,公司近期开始力推其新一代主力产品,满载航程不小于200公里的长航程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以匹配原有约30公里航程的短途机型EH216-S。今年8月,亿航智能宣布重大计划,将在安徽合肥建立新型号VT35的生产基地。 本周一,公司在合肥正式发布VT35,试图以此吸引投资者瞩目。值得注意的是,活动被描述为“亮相仪式”,暗示现场无人实际目睹VT35飞行。新闻稿中配发的若干飞行照片,明显摄于华南风景秀丽的广西地区,表明该机型虽已进行有限试飞,但或未达到能在重要发布会上公开展示的成熟度。 合肥市政府高层官员、本土汽车制造商江汽集团股份公司,以及中国民航局低空领域官员出席仪式。三方均具重要意义,合肥市政府近期已成亿航智能重要支持者,江汽集团将担任VT35主力生产商,而监管机构的出席,则呼应了中国多次表态欲发展低空经济,尽管相关规划尚未取得实质进展。 消息令投资者略受鼓舞,公告发布当日,亿航智能美股股价攀升4.8%。但涨幅及相近规模的单日下跌,在两年前亿航智能取得全球首批主流航空监管机构认证后,已渐成常态。 这似乎表明,该股颇受单日交易者注意,但未赢得长线投资者青睐。其最新收盘价18.04美元,基本处于10至26美元波动区间的中位。过去两年多数时间,其美国存托凭证(ADS)在此区间波动。 8月,亿航智能大幅下调2025年营收指引反而雪上加霜,将预期从9,000万元砍至5,000万元(约合700万美元)。公司解释语焉不详,仅表示正“调整交付节奏,以优化商业运营流程、有效管控风险,确保示范飞行高质量并具扩展性”。 城际交通 这一切表明,研发商用电动无人小型飞机,这类尖端产品道阻且长,易受热炒却频遇挫折。此类状况虽在预料之中,但亿航智能等企业仍需持续发布新进展,以维系投资者热情。 最新消息似乎正基于此考量。发布会宣布VT35的长航程特性适用于跨城市、跨海域、跨山区,并披露诸多技术细节,该型号初始定价650万元(约合100万美元)。今年3月,中国民航局受理其型号合格证申请,正式启动适航审定流程。 亿航智能尚未透露这款两座机型何时能取证。此里程碑事件至少还需数年,不过其首款机型的审定经验或能一定程度加速进程。 不出所料,亿航智能称已获合肥市政府平台公司订单。自今年2月宣布联合本土汽车龙头江汽集团及合肥国先控股,在当地共建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生产基地后,合肥已成为亿航智能最坚定的支持者之一。 8月,亿航智能宣布该基地将专注长航程新机型生产,总投资额10亿元。更重要的是,合肥市政府将额外提供5亿元“支持”, 包括无人驾驶航空器订单、投资或其他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形式。 上述举措伴随亿航智能业务逐步起势,尽管增速仍低于长线投资者预期。第二季度,公司营收同比增长44%至1.47亿元,共交付68架EH216机型。但企业客户仅占13席,表明仍高度依赖政府支持。这未必是劣势,亿航智能指出,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在应急管理、智慧城市、消防救援、物流测绘等政府主导领域的应用正日益增多。 公司毛利率也维持在62%的健康水平,剔除员工股权激励费用后甚至实现盈利。截至6月底,手握11.3亿元现金储备,资金状况相对充裕,这在过去并非总是如此。 估值方面,亿航智能当前市净率(P/B)为9.8倍,介于Joby Aviation(JOBY.US)17倍与Archer Aviation(ACHR.US)3.91倍之间,后两者尚未实现营收且正争取适航认证。凭借中国适航证,亿航智能似居全球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企业前列。不过,营收预期大幅下调表明,纵使长航程VT35等研发持续稳步推进,公司前路仍不平坦。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