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生物科技公司未有任何药物销售收入,而且资金只够维持三个月开支

重点:

  • 正在招股的乐普生物目前未有产品可以销售,过去两年多亏损达16.4亿元,手持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只余下2.61亿元,急需上市筹集新资金
  • 公司的国际配售虽然获得足额申购,但公开认购反应不佳

裴梓龙

你知道什么是PD-1吗?有听过医学治疗的“聪明导弹”吗?OV是什么,你又是否了解呢?其实以上三种都是治疗肿瘤的药物,而且是近年的股市热炒题材。与上述三种产品关系密切的生物科技企业乐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157.HK)已在香港招股,并已于今天中午截止,但公开市场反应不太理想。截至本周一,国际配售虽已录得足额申购,但公开市场的融资申请只录得小幅超额申购,或反映投资者对这家公司存在疑虑。

这次是乐普生物第二次申请。去年四月,当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PD-1)赛道的生物科技股份大受市场追捧之时,乐普生物已经递交上市申请,但最后未能通过聆讯。上一份申请失效后,乐普生物立即重整旗鼓,去年10月29日再次冲击港股,终于在2月通过聆讯,随即展开招股程序。为什么它这么着急、即使在目前生物科技股被市场抛售的时间,仍然坚持招股上市呢?只要翻开它的财务报表,读者就能有深入理解。

乐普生物声称是中国唯一一家既有新药药证申请报产阶段(NDA)PD-1单抗、也有多个临床II期抗体偶联药物(ADC,又称聪明导弹)管线产品,同时布局溶瘤病毒(OV)药物的药企,但至今还没有任何产品销售收入,收益主要来自政府补贴、金融产品投资与租金等。

截至去年8年底,其收入只有460万元,但亏损额高达6.62亿元,同比大增82.6%;而在2020年和2019年,也录得5.2亿元和4.54亿元亏损,反映两年八个月的总亏损达16.4亿元。

巨大亏损来自高额的研发开支。公司2019年的研发支出为2.29亿元,2020年达3.54亿元,去年首8个月更至5.09亿元,连行政开支也同比增加1.2倍至1.08亿元。然而截至去年8月底,公司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只剩下2.61亿元,资金仅能维持三个月左右,所以急需上市筹集资金。

虽然如此,乐普生物的赛道相当广阔,其中在ADC药物领域可以说是国产龙头,目前已有5款相关产品处于临床阶段,领先其他同类药企。ADC的抗体部分可以直接精准瞄向癌细胞,将细胞毒性的化学物带入癌细胞,最终把癌细胞杀死,像导弹一样直接命中目标。

根据招股文件引述的市场数据,到2030年全球ADC药物市场规模达207亿美元(1,317亿元),而在中国,ADC药物的市场规模到2024年将达74亿元,并到2030年翻几倍到到29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25.8%。乐普生物两款ADC核心产品MRG003和MRG002都处于临床II期,前者是中国首创的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药物,后者是针对乳线癌、胃癌及尿路上皮癌的创新ADC。

上市估值比C轮融资低

至于PD-1肿瘤免疫治疗,是目前中国肿瘤药物的黄金赛道,主要透过药物来增强自身的免疫系统打败癌细胞。乐普生物的PD-1产品是公司的管线支柱,其中HX008是公司即将商业化的第一个产品,在黑色素瘤和MSI-H/dMMR实体瘤两个适应症的上市申请,已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受理,而MSI-H/dMMR还获得优先评选。

除了ADC和PD-1外,乐普生物正积极布局溶瘤病毒(OV)领域,其中CG0070产品在接受卡介苗治疗失败后的高恶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中,有非常突出的疗效及安全性,已经获批在国内临床试验。

但市场最关注的,始终是乐普生物的产品仍未上市,公司也提醒有可能无法成功开发或营销核心产品。所以,投资者买的就是一个希望,押注该公司产品可以成功投入市场,上市前已经下注的包括阳光人寿、平安资本、维梧资本及上海生物医药基金等,分别参与了公司的三轮融资,提供24.52亿元资金,令公司在最后一轮融资的估值达102.6亿元。然而,以招股价6.87至7.38港元计算,乐普生物上市后的市值只有约89.8亿元至96.4亿元,估值比C轮融资更便宜,反映公司真的急于上市。

最近港股市场的生物科技股表现不佳,产品同样以PD-1为主的信达生物(1801.HK)年初至今已累挫约四成,同类公司君实生物(1877.HK)也跌了接近两成;另外,有研发ADC药物的荣昌生物(9995.HK)也蒸发了约40%。市场面对美国加息周期,资金正离开这个板块,而乐普生物的产品未来能否获批上市,目前仍是未知之数。

一直有留意生物科技股的光大证券国际财富管理策略师温杰分析说,乐普的PD-1及ADC虽然有不错的市场发展潜力,但公司没有盈利也没有销售收入,根本难以估值,“最近港股市况不理想,很多同样做PD-1或ADC的生物科技股都下跌了不少,而且乐普的产品还没有销售,当市场有大量选择,即使你真的看好PD-1或ADC这个赛道,为什么一定要选择投资乐普呢?”

他认为,投资像乐普生物科技这种公司,更像是一场赌博,“你是在赌它的研发能力,当未来有药物成功销售,便有机会赚大钱。但是,目前美国利率上升,资金成本增加,对这类需要大量研发资金的公司最为不利。”因此,他对该股仅保持观望态度,不建议投资者申购。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税负率增加 李宁中期盈利跌11%

李宁有限公司(2331.HK)周四公布,2025年上半年收入148.17亿元,按年增长3.3%,但净利润按年下跌11%至17.37亿元。派中期股息每股0.3359元,合共8.69亿元,较去年减少约11%。 公司指出,期内电商渠道收入增长7.4%,特许经销收入亦升4.4%,成为推动整体业绩的主要动力。不过,直营销售因门店网络调整及消费场景转移影响而下降3.4%,抵销部分增长动能。产品结构方面,鞋类收入按年升近5%,器材及配件大增23.7%,惟服装收入下滑3.4%。 盈利下滑主因来自毛利率下降及税负率上升。期内毛利率降至50%,较去年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主要因直营折扣加大及渠道结构变化所致。同时,税负率显著上升至33.3%,进一步压缩盈利空间。 李宁股价周五高开,至中午休市报19.33港元,升6.74%。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圆通国际亏损扩大 中期蚀6,000万

快递公司圆通国际快递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6123.HK)周四公布中期业绩,收入大幅下跌52.5%至14.14亿港元(下同),股东应占亏损由去年同期的4,210万元,增加43%至6,040万元。 来自海运业务的分部业绩续下滑,较去年同期减少61.8%至930万元,空运业务的分部业绩则续录得亏损,并从去年蚀100万元扩大至亏损5,310万元。 亏损进一步扩大,主要是美国关税政策影响收入及毛利,而集团战略性地缩减部分低毛利率及回款周期较长业务,亦导致收入及毛利减少。同时,集团持续加强科研、加大国际化人才引进与培养、全面推动向智能化转型升级,亦令开支增加。 圆通国际周五平开报1.24元,过去一年高位下调29%。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A-Living claw back into profit

走出雅居乐暴雷阴霾 雅生活预告上半年扭亏

雅生活在房企债务风暴中选择强硬自救,以诉讼追收与工抵资产断尾止损,成功扭转去年逾16亿元亏损,预告上半年盈利3至4亿元 重点: 公司上半年盈利3至4亿元,去年同期为亏损16亿元 透过诉讼追收与工抵资产等手段,成功压缩关联公司应收账款风险    李世达 在中国的这场房地产风暴中,物业管理公司通常被视为“相对安全”的资产,因为它们属于轻资产模式,现金流稳定,甚至能为陷入困境的母公司提供变现的机会。然而,当母公司债务危机持续恶化,物管企业也难以独善其身。 雅生活智慧城市服务股份有限公司(3319.HK)正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去年上半年,雅生活因大幅计提关联公司雅居乐(3383.HK)的应收款减值而录得逾16亿元亏损。但时隔一年后,雅生活却交出截然不同的盈利预告:2025年上半年预计盈利介乎3亿至4亿元。扭亏为盈的背后,雅生活显然做对了什么。 采取诉讼手段 雅生活的自救行动主要围绕如何处理与雅居乐的财务纠葛展开。公告显示,公司在2024年下半年起,对关联交易采取了更严格的合同条款设计,以缩短回款周期并减少坏账暴露。雅生活明显向外传达讯息,关联公司不能长期拖欠款项,而希望用制度和流程将风险控制在早期。 另一个动作是接受工抵资产,用工程项目中的资产抵消应收款,这种做法在房企普遍缺乏现金的背景下,成为一种务实选择。虽然流动性差,但相比坏账全额撇掉,仍能部分对冲风险。 更进一步,公司也对业务结构进行调整,把重心放回物业管理和城市服务等能带来稳定现金流的核心板块,对房地产相关的外延增值服务则大幅收缩。 过去一年,许多物管公司都在努力拓展第三方市场,但雅生活的特别之处,在于它选择不留情面,直接“断尾求生”,不再让自己被高风险业务绑架。现金流是最真实的语言,雅生活公告中明确提到,公司经营性现金流相较去年有明显改善。 与此同时,雅生活还完成了两笔关联收购,将雅居乐旗下环保企业收入囊中,总金额约6,000万元,为雅生活拓展了城市服务与环保板块的新收入来源,也为未来经营现金流增添了潜在支撑。 股价半年累涨三成 市场对这份盈利预告的反应是直接而迅速的。盈喜公布后首个交易日,雅生活股价当日大涨13.6%,报3.55港元,过去半年累涨近三成。 相比下,恒大物业(6666.HK)在恒大集团(3333.HK)爆雷后,被曝出约134亿元资金被母企挪用,资金链一度断裂,欠缺独立修复能力,只能等待清盘人安排。在恒大集团即将退市之际,传出正在为恒大物业寻找买家。恒大物业今年以来股价累升24%,主要受到消息面带动。 另外,世茂服务(0873.HK)则在维持主业的情况下,持续减少对母企物业的依赖,开始切入商业综合体、办公楼、酒店运营管理等领域,但去年业绩仍陷亏损,盈利能力尚未改善;融创服务(1516.HK)则因母企流动性压力过大,选择“收缩战线”,退出非核心业务,例如出售彰泰服务股权,把资源集中于一二线城市。两家公司尚未公布最新半年报,但在今年以来物管股回暖带动下,股价都有不错表现。 不过,短期内市场的热情并不代表风险完全解除。雅居乐的债务压力依然存在,若未来再次陷入流动性困境,仍可能波及雅生活。此外,雅生活虽已加快第三方项目拓展,但目前规模仍有限,要真正摆脱依赖,仍需更多时间和资源投入。 雅生活的确展现出逐步脱离母企风险的能力与企图心。以当前股价对应2025年预期盈利来看,估值仍低于疫情前水平,处于“价值修复”阶段。若能进一步扩大第三方市场并保持正向现金流,股价仍有上行空间。不过,母企雅居乐的债务不确定性仍是最大变量,投资者宜关注政策支持与行业整合进度,现阶段仍应保持审慎。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逸仙电商营收增37%,彩妆品重返增长轨道

美妆零售商逸仙控股有限公司(YSG.US)周四公告称,受惠于彩妆品类销售回暖与护肤品强劲增长,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36.8%至10.9亿元。 逸仙财报显示,本季度护肤品销售额达5.81亿元,较去年同期的3.25亿元猛增78.7%。彩妆品类销售额增长8.8%,扭转了一季度下滑10%的颓势。护肤类加速扩张,使其在本季度总营收占比达到53%,超越彩妆成业绩主力。 公司预计三季度营收增速将放缓至15%至30%,当期营收预测为7.79亿元至8.8亿元。 二季度净亏损由去年同期的8,550万元收窄至1,950万元。按非公认会计准则,二季度实现盈利,当季非GAAP净利润达1,150万元。 财报发布后,逸仙控股周四股价上涨0.6%至9.60美元,该股年初至今累计涨幅约130%。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