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68.HK
The shattered iron rice bowl? Xinyi Energy forecasts 35% less net profit

中国内地太阳能发电装机量快速增加,经营太阳能发电场的信义能源受影响愈赚愈少

重点:

  • 公司表示,上半年纯利预期将减少25%至35%
  • 中国太阳能发电已呈现供过于求的情况

李世达

在去年创下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新高之后,太阳能利用率却出现下降的迹象。专营太阳能发电场的“信义系”旗下公司信义能源控股有限公司(3868.HK),近日就上半年业绩发出盈警。公司表示,与2023年同期纯利(期内溢利)5.7亿港元(5.3亿元)相比,今年上半年预期将减少25%至35%。

公司表示,虽然今年上半年公司拥有的太阳能电场数量增加,扩大了资产基础与收益来源,但因为中国部分省份电网消纳量限制,导致电力销售收益减少,加上去年及今年上半年收购新电场后折旧费用增加,以及人民币兑港元汇率贬值等因素,令上半年纯利受到不利影响。盈警后首个交易日股价挫4%,报0.96港元。

从玻璃到太阳能

信义能源是一家专门经营太阳能电场业务的公司,最大收入来源即为发电收入。2023年,公司营收25.2亿港元(23.4亿元),较2022年上升8.7%。股东应占溢利年增2.2%至9.9亿港元。来自电力销售与电价调整(补贴)的收入,占公司整体收入的99.6%。

信义能源的母企是中国最大太阳能玻璃制造商信义光能(0968.HK)。“信义系”创办人李贤义,与中国“玻璃大王”、中国前首富曹德旺是福建同乡。李贤义年轻时从福建去香港,靠经营汽车配件买卖起家,后来在深圳开始专营汽车玻璃,成立当时第一家汽车玻璃公司。

2005年,信义玻璃(0868.HK)在港交所上市,公司旗下做太阳能玻璃的子公司信义光能,则在2013年独立上市。信义光能不仅做玻璃,也开始建设太阳能电站,2019年,电站业务独立上市,便是信义能源。

信义能源业务其实很单纯,从信义光能手中收购电站,并将太阳能电力卖给电网企业。中国对可再生能源实施“全额保障性收购”政策,换句话说,经营太阳能发电场等于捧着“铁饭碗”。

不过,自去年以来,随着光伏组件与储能价格大幅下降,中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开始飞速增长,正在侵蚀发电场的收益。

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机组额定发电功率)约6.1亿千瓦,按年增长55.2%。2023年一年的装机量几乎是前四年的总和。大量的装机却不代表所有发电均能被有效利用。新能源发电具有波动性、随机性、间歇性以及时间错配等特性,电网企业需要使用储能设备储存或将电力跨区输送。若电网调配的能力不足,便会产生“弃电”情况。

弃电率限制放宽

根据有关规定,弃电率应限制在5%以内,也就是太阳能发电利用率应达到95%。今年第一季度,全国平均弃电率达4%,按年上升两个百分点。惠誉指出,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屡创新高,弃电率将持续攀升。

电网配套建设跟不上,新能源电力消纳压力大,也间接造成太阳能发电装机的阻碍,给去库存带来不利影响。国务院于今年5月29日出台新规,将再生能源发电的弃电率限制由5%放宽到10%,意即最低发电利用率可降至90%。

与此同时,据路透报道,国家能源局最新公布的全国电力工业统计资料中,不再公布不同发电方式的利用率。路透认为,这显示中国太阳能发电已出现供过于求、利用率下降的情况。

对发电企业来说,虽然有保障全额收购的规定,但实际上往往是“保价不保量”或“保量不保价”,在弃电率提升后,更难获电网保证收购。

国家发改委在今年3月出台新规,将新能源发电收购分为“保障收购”和“市场交易”。前者相当于“底薪”,后者则是由“电力市场成员收购”。新规特别指出,因电网安全、电网检修、或不可抗力因素影响电量收购者,可不计入保障性收购范围。

新能源电力的市场化,将导致发电企业收益减少。不过,只要政府持续补贴,实现盈利并不困难,但在供过于求的大环境下,短期内业绩恐难见大幅增长。

背后有“信义系”支撑的信义能源,目前市盈率约为7.3倍,高于新天绿色能源(0956.HK)的6.3倍及协和新能源(0182.HK)的5.4倍。信义能源原本主打高派息以吸引投资人,但自去年中盈利下降后,派息率一再缩水,去年全年每股派息6仙,按年减少60.2%。投资人失望,股价也应声下跌。如今盈利再降,预料中期息可能又创新低。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金力永磁首三季盈利年增最多1.8倍

稀土磁性材料生产商金力永磁(6680.HK; 300748.SZ)周四公告,预计截至9月底的前三季度,净利润将达5.05亿(6,500万美元)至5.5亿元,按年增长157%至179%。单计第三季,盈利预计介乎2亿至2.45亿,增长159%至217%。 公司表示,前三季度在行业竞争持续加剧的背景下,公司管理层坚持稳健、组织优化及精益管理,不断提升运营效率与盈利能力。同时,灵活调整原材料库存策略等措施,积极应对稀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保障交付能力获得国内外客户的充分肯定。目前,第四季度在手订单充足。 另外,金力永磁此前已成立具身机器人电机转子事业部,首三季度具身机器人电机转子及磁材产品均有小批量交付;低空飞行器领域公司亦有小批量产品交付。 金力永磁港股周五高开,至中午休市报25.86港元,跌0.84%。今年以来股价已升2.4倍。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挚达低位定价 首日挂牌午收升183%

电动汽车充电桩制造商上海挚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650.HK)周五首日在港挂牌,开市劲升184%报190港元,之后股价在区间波动,中午收报189.4港元,升183%。 公司发售近600万股H股,一成公开发售,每股招股价由66.92港元至83.63港元,最终以低位定价。公开发售录得超额认购近5,440倍;国际配售超额1.4倍,集资净额3.26亿元。 挚达主要销售家用电动汽车充电桩,位列中国第一。若按家用电动汽车充电桩销量计,在中国的市占率约13.6%,全球市占率则约9%。 公司过去三年仍然处于亏损状况,今年首三个月,经调整亏损为1,570万元人民币,公司解释是因为受市场影响,销售及经营开支增加,产品平均售价及毛利率波动。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PomDoctor provides online medical care

石榴云医抢搭尾班车 赶美股新规前上市

这家在线医疗服务提供商以招股价下限集资约2,000万美元,低于纳斯达克拟议的2,500万美元最低融资门槛 重点: 石榴云医将IPO发行价定在区间下限,其近10倍的市销率使公司估值达4.72亿美元 公司赶在纳斯达克新规实施前完成上市,后者要求所有新上市外国企业至少融资2,500万美元   阳歌 就在上个月,我们报道某中企为应对外资企业上市的新规,突然扩大纳斯达克上市融资规模。但另一家企业,互联网医疗服务商PomDoctor Ltd. (下称“石榴云医”)(POM.US)无视这些待生效新规,仍按似乎不符合新规要求的方案推进上市计划。 石榴云医近两周的最终版招股文件对纳斯达克上月公布的拟修订条款只字未提,新规要求所有申请纳斯达克上市的外企,融资额不得低于2,500万美元。此外,流通股市值低于500万美元的企业,将面临快速停牌退市程序。 当时,纳斯达克声明,已向美国证券监管机构提交审批申请,新规获批后将立即生效。若该审批落地,已启动IPO流程的企业将有30天宽限期完成上市,而无须受新规约束。 汽车保险售后服务商青民数科似乎不愿冒新规的风险,上月宣布大幅提升融资规模至3,700万美元(原计划900万美元)。公司在申报文件中援引拟议新规称:“若未能满足修订后的上市要求,或致本公司无法于纳斯达克上市或维持上市地位。” 然而,与青民数科不同,石榴云医本周最终版招股书不仅未提及即将施行的新规,反而仍按7月披露的条款推进上市。相关条款显示公司计划发售500万份美国存托凭证(ADS),约占其总股本4.2%。文件核心内容是每股ADS 4美元的定价,该价格处于原定4至6美元发行区间的下限,对应公司市值4.72亿美元。 周三,该股登陆美国市场后,头两个交易日累计上涨19%,周四收报4.77美元。 按每股ADS 4美元计算,此次上市募资约2,000万美元,显然未达纳斯达克2,500万美元最低融资的新规。若因估值过高导致股价最终大幅跳水,公司还可能面临新规中针对流通市值低于500万美元外企的快速退市机制。 高企估值 石榴云医服务于糖尿病、高血压等需定期复诊的慢性病患者。截至去年末,其平台入驻医师212,800名、患者近70万名,位列中国互联网医院第六强。值得注意的是,平台多数医师自带患者资源入驻,这意味着石榴云医平台上的医患关系具备较强稳定性。 今年3月,石榴云医首度公开申请上市,7月更新招股书时我们首次关注该IPO项目。此前的分析中,我们认为其聚焦慢性病领域产生持续现金流的商业模式相对稳健。 不过,我们也指出公司估值明显偏高,即便发行价定在区间下限,似也佐证了此观点。财报显示其2024年营收3.43亿元(约4,800万美元),较2023年3.05亿元增长12.5%。 增速虽非惊人却属稳健,最新营收数据赋予公司约10倍市销率(P/S)。该估值对高速增长的科技企业并非闻所未闻,但对石榴云医的增长水平而言仍显激进。即使龙头的平安好医生(1833.HK)和京东健康(6618.HK),其市销率也仅为5.3倍和2.9倍。 更何况,平安好医生与京东健康分别背靠金融服务巨头平安集团和电商巨擘京东集团。在两家公司均实现盈利之际,石榴云医去年净亏损3,740万元,2023年亏损3,690万元。去年末总资产4,660万元,仅占总负债5.46亿元的一小部分。 招股书中将此列为头号“风险因素”时声明:公司外部审计机构因其财务弱势“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 上述因素均难支撑石榴云医的高估值定位,若按3至4倍较现实市销率计算,公司估值约1.5亿美元,对应流通市值约630万美元。该数值仅略高于纳斯达克拟定的500万美元流通市值门槛,尽管尚不清楚新规会否追溯适用于生效前已上市的企业。 归根结底,石榴云医的上市存在诸多疑点。尽管抢在新规生效前完成上市,但其流通市值未来或将面临最低发行要求的难题。更重要的是,公司业务因持续亏损且缺乏京东或平安这类实力雄厚的靠山,可能遭遇实质性挑战。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JD Logistics does infrastructure

简讯:京东物流拟收购母公司旗下两项本地配送业务

物流解决方案服务商京东物流股份有限公司(2618.HK)周四宣布,与其母公司京东集团(JD.US; 9618.HK)达成协议,将以2.7亿美元,收购本地即时配送企业达盛与达疆。 京东物流表示,此项收购将完善现有业务矩阵、拓展运营版图,并增强末端配送能力。达盛与达疆在今年上半年扭亏为盈,实现合并净利润7,520万元,上年同期则亏损1.61亿元。 京东物流称:“目标公司过去数月业务表现,均具备商业潜力及可进一步让我们拓展业务机会。” 受收购消息提振,京东物流股价周四收涨3.5%,公司年内累计涨幅温和。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