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den signs new order limiting US investing in Chinese chips, AI

拜登总统新签署的一份行政令是华盛顿为阻止美国为人工智能和微芯片等敏感领域的中国初创企业提供资金采取的最新举措

重点:

  • 拜登签署行政令,限制美国私募股权和风险资本投资微芯片和人工智能等敏感行业的中国公司
  • 此举连同去年的类似举措,越来越多地吓跑美国大型资产管理公司和有限合伙企业,它们曾经是中国科技行业最大的资金来源之一

 

阳歌

美国总统拜登新签署的行政令可能会重创中国科技公司,其最大的影响是切断这些公司在早期发展阶段所需的资金。尽管股市反应相对温和,或许是因为最新举措仅针对少数几个行业,但这一动作的影响,可能会比早期反应所暗示的要大得多。

媒体报道,拜登周三签署的行政令旨在阻止美国投资资金流入中国的少数尖端高科技领域,包括半导体、量子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目前细节仍不明确,可能是因为很多细节仍在制定中。

相关限制适用于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公司,这表明此举旨在扼杀某些类型的早期中国科技初创企业的发展,特别是那些生产具有潜在军事用途的产品的企业。

在芯片领域,该命令针对的是涉及芯片制造技术的公司,而不是芯片设计公司。这意味着中国的芯片制造设备和用于芯片设计的软件的制造商(这些产品目前由应用材料[AMAT.US]和新思科技[SNPS.US]等西方公司主导),将成为美国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的禁区。但这些资金或许依然能够投资真正的芯片设计公司,它们的数量要多得多。

人工智能的情况可能也类似,只有具有潜在军事用途的技术的开发公司受影响。因此,面部识别人工智能开发商可能会被禁,而投资聊天机器人等更无关紧要的人工智能可能依然是允许的。这种含混不清或导致很多美国投资者因为怕惹上麻烦而彻底避开整个行业。

股票投资者似乎对最新命令并没有太惊慌,至少在过去几天里一直有关于它的传言。我们关注的两个基准指数,即在美国挂牌的MSCI中国ETF和香港的中国企业指数,周四实际上均小幅上涨,本周前四个交易日基本持平。

平静的反应可能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因于新命令重点关注的是拟上市公司,因此目前已经上市的公司应该不会受到影响。但此举最终可能会扼杀一些中国初创企业。以前在早期阶段,这些企业通常依赖的是西方资金。这最终会渗透到IPO市场,因为此类公司传统上是最有吸引力的美股IPO候选者,不过很多公司越来越多地前往中国香港和内地的两大A股市场。

不过,股票买家,尤其是大型机构买家,可能会三思而后行。这是因为上周有其他报道称,美国众议院的一个委员会已开始调查贝莱德等主要资产管理公司是如何利用指数基金等渠道,为美国投资者本不得投资的对中国公司的投资提供便利。

总之,在前总统特朗普和现任总统拜登的领导下,美国决心在可能构成国家安全风险的行业,切断流向处于各个发展阶段的中国科技公司的资金。

担忧何来?

说实话,这些新举措对规模较小的散户来说应该不会太过困扰,因为他们有很多股票可以选择,而且买卖快速、方便。但对于动辄成百上千万投入的机构投资者来说,这有可能带来更大的麻烦。

这种格局转变的一个引人注目的例子出现在6月份,当时美国的风投巨头红杉资本宣布计划将其中国和印度部门分拆为独立公司,不再与加州的母公司挂钩。外界纷纷将此举解释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红杉资本试图与中国子公司保持距离,以避免因投资敏感领域而陷入麻烦,尽管红杉中国已经避开了人工智能等领域。

另一个可能会陷入麻烦的例子发生在2021年12月,当时中国人工智能初创公司商汤(0020.HK)被迫在最后一刻推迟在香港上市,因为它的名字突然出现在美国的黑名单上,投资者不能购买其股票。该公司在略有推迟后成功进行了首次公开募股。但自那以来,它的股票表现不佳——损失了一半以上的价值——主要是因为巨额亏损,但可能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美国投资者缺席,导致流动性较低。

科大讯飞(002230.SZ)和海康威视(002415.SZ)等其他很多中国公司也被美国列入黑名单,而美国众议院的最新调查显示,任何试图找到变通办法继续投资这些公司的美国投资者最终都可能陷入困境。

然后,还有一个不太引人注意的问题,涉及向大型风投和私募股权公司提供实际资金的有限合伙企业。其中许多都是美国的,通常包含一系列公司,从保险公司到养老基金和大学等不一而足。

这些有限合伙企业不仅为美国的私募股权和风投提供资金,还为许多非美国公司提供资金,例如中国的高瓴资本。但这些美国资金来源正越来越多地对关注中国的投资者敬而远之,它们更倾向于避开华盛顿未来的行动可能会带来的任何潜在风险。

从数字上可以明显看出,美国投资者变得越来越谨慎。路透社援引PitchBook的数据称,去年美国对中国企业的风投总额只有97亿美元(702亿元),不到2021年329亿美元的三分之一。此外,据路透社报道,美国风险资本今年对中国科技企业的投资只有12亿美元。

虽然其他资金来源,尤其是来自中国国内和中东等其他地区的资金,必然会填补部分资金缺口,但它们无法取代西方投资者撤离所造成的巨大缺口。这最终将沿着食物链向下传递,导致曾经对中国的增长故事趋之若鹜的股票投资者所能选择的热门投资品种越来越少。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万国数据押注AI新周期 在扩张与去杠杆之间找平衡

人工智能点燃中国数据中心新一轮建设潮,万国数据一边将资产以REITs模式上市、一边抢搭AI算力快车,但这样的平衡能否持续 重点: 第三季度,公司收入28.87亿元,按年增长10.2% 资产注入C-REIT带来13.69亿元终止合并收益,期内录得净利润7.29亿元   李世达 对中国数据中心产业而言,2025 年很可能会被视为一个分水岭:一方面,人工智能训练与推理需求掀起新一轮基建周期;另一方面,中国首批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Infrastructure REITs)上市,让这个向来高杠杆、重资产的行业出现新的财务工具。 这就是万国数据控股有限公司(GDS.US; 9698.HK)的写照,既受惠于大型科技公司新一波人工智能建设,也受制于多年积累的财务压力。 根据公司公布的最新财报,截至9月底止的第三季度,万国数据录得28.87亿元(4.06亿美元)收入,按年增长10.2%,连续第二季维持双位数增幅。公司透露,今年前9个月新签订单达7.5万平方米,相当于约240兆瓦的新增装机容量,全年有望逼近300兆瓦,其中约65%与人工智能相关。 新订单增速放缓 这显示人工智能需求正在驱动新一轮算力投资,但企业本身其实并未完全掌控节奏。管理层在说明会中坦言,第二季之后的新订单步伐较前期缓慢,意味明年的收入增速未必会延续今年的强度。此外,续约谈判仍令单位收入每月下降约3%至4%,反映人工智能需求虽强,但传统互联网业务的降价压力并未消失。 尽管万国数据享受到人工智能点燃的需求红利,但供给侧过去几年的高速扩张,使得承载人工智能的空间不再稀缺,谈判力反而下降。 更重要的转折,是万国数据今年将一批项目注入中国首批数据中心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资产总额约24亿元。交易带来约13.69亿元的终止合并收益,使公司期内录得净利润达7.29亿元,实现由亏转盈。 生存模式改变 但REITs的意义不在于一次性盈利,而在于它完整重塑了公司的生存方式。万国数据过去十年依靠大量借贷、买地、建机房进行高速扩张,当信贷环境宽松时,这套模式行得通;然而,中国信贷收紧之后,重资产模式不再具备可持续性,杠杆开始反向压缩公司空间。REITs提供的,是一条能让万国数据既扩张、又不必完全依赖举债的现金流管道,维持规模循环。 这也为公司带来了财务结构的改善,财报显示,净负债与年化调整后EBITDA的比率,已从2024年底的6.8倍降至2025年第三季末的6倍,平均借贷成本下降到3.3%。在中国融资环境趋紧的情况下,同时降低杠杆与利息成本并不容易,这更突显REITs对公司运作的重要性。 万国数据的业务模式高度依赖电力供应。公司目前拥有约900兆瓦具备电力指标的土地储备,这让它在人工智能需求爆发下仍能快速落地新项目。管理层也在说明会中点出:“具备电力指标的土地正变得极度稀缺。”人工智能确实带来增量需求,但供给端——土地、电力、审批、建设速度,正在变得更竞争、更受政策影响。 海外数据中心平台DayOne也是未来伏笔。该平台在亚太与欧洲虽具潜力,但今年第三季仍录得4.61亿元亏损,短期内仍会拖累整体利润。公司需要持续证明其开发、运营与出售资产的能力,而不仅仅依靠人工智能需求本身。 目前万国数据市销率(P/S)约为4.15倍,大幅低于Equinix(EQIX.US)的8.42 倍与Digital Realty(DLR.US)的9.31倍,但高于仍处于重组期的世纪互联(VNET.US)的1.99倍。这显示尽管中国市场更为波动,但万国数据的规模、客户质量与资本循环能力仍被看好。 今年以来,万国数据在港股累升约30%,与大市相若,但过去一个月有约 7%回调,股价30.1港元较52周高位48.9港元低约四成。在估值仍具折价、AI驱动需求未减的背景下,似乎存在合理布局区间。作为热门的AI基建标的,当人工智能需求维持强劲、REITs资产注入顺利时,相信市场愿意提高估值, 但仍须留意政策面的变化。简而言之,万国数据正在穿越一个全新的算力周期,随着估值与市场预期的提升,意味着已没有太多犯错空间。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佑驾创新配股 折让一成集资2亿港元

智能驾驶及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深圳佑驾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431.HK)周三公布,将配售约1,401万股新H股,每股配售价14.88港元,较周二收市价16.53港元折让10%,亦较过去五个交易日平均收市价17.3港元折让14%,配售股份占扩大后发行股份约3.33%。 是次集资净额最多2.04亿港元,约70%用于发展L4无人物流车,包括研发新一代产品、升级运营平台及拓展销售网络;约30%用于升级基础研发平台,包括提升数据闭环体系的效率,高效赋能前装,以及发展L4无人车多产品线。 佑驾创新周三开市跌2%至16.2港元,股份由过去一年高位下跌近60%。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乐信完成业务调整 三季度收入跌盈利升

在线信贷平台乐信(LX.US)周一公布,由于贡献公司约四分之三收入的信贷中介业务收入下跌11.9%,第三季度营收同比下滑6.7%至34.2亿元。 尽管营收下滑,公司当季利润同比大增68.4%至5.21亿元。 董事长肖文杰表示:“三季度我们高效完成业务调整,已顺利实现转型以符合新监管要求。自2025年10月1日起,所有新发贷款年化利率均设定在或低于24%。” 财报发布后,乐信股价周一大涨8.2%收于3.78美元。该股较3月末峰值已腰斩,年内累计跌幅达35%。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优必选折让11.4%配股筹31.1亿港元

机器人制造商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880.HK)周二公布,配售3,146.8万股新H股,相当于经扩大已发行股本的6.3%,配售价为每股98.8港元,较前一日收市价折让约11.4%,筹资总额31.1亿港元(4亿美元)。 公司表示,所得款项75%将用于投资或收购集团业务价值链中具潜力的上游或下游目标企业,或与相关行业整合或成立合营实体,15%用于业务运营及发展,10%用于偿还贷款。 2023年上市的优必选,今次已是第六次配股集资,前五次共集资43亿港元。今年7月,公司完成第五次配股集资,所得净额为24.1亿港元,截至11月24日,未动用余额为15.12亿港元。 优必选股价周二低开,至中午休市报112.1港元,转升0.54%。该股今年至今累升约104%。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