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D.US
PDD passes Alibaba in market value

在国际平台Temu的推动下,拼多多三季度取得强劲增长,市值超越阿里巴巴

重点

  • 拼多多的国际平台Temu自2022年9月推出以来增长迅速,有分析机构估计,它贡献了拼多多三季度收入的28%
  • 这家主打优惠的电子商务公司比阿里巴巴更具优势,因为它与供应商关系更加密切,从而对采购、定价和库存拥有更大控制权

    

陈竹

阿里巴巴(BABA.US;9988.HK)和京东(JD.US;9618.HK)双雄称霸多年后,中国电子商务领域突然多出了一头领头羊。

上周,拼多多(PDD.US)的估值超越大幅下滑的阿里巴巴,成为竞争激烈的电商新宠。截至周四收盘,拼多多以1,860亿美元(13,282亿元)的市值位居榜首,虽然仅仅超越阿里巴巴的1,850亿美元,但却遥遥领先京东的420亿美元。这一分水岭标志着拼多多持续多年的出色表现迎来高潮。

在公布强劲的三季度业绩,包括收入大增逾90%、利润增长45%之后,这家成立仅八年的初创公司,成功超越行业老兵阿里巴巴。

拼多多的快速崛起,得益于其主打廉价商品以及创新的团购模式,这种模式引起了精打细算的消费者的共鸣,尤其是在中国不那么富裕的小城市。尽管拼多多成功的背后有多种因素,但强有力的国际扩张,是其最近市值飙升的主要推动因素。这与阿里巴巴在中国之外取得成功的曲折历史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更详细地解读拼多多的海外增长之前,我们应该注意到,阿里巴巴地位下滑,很大程度要归因于中国对互联网行业的打压,这也让拼多多的故事更加引人注目。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在2020年发表演讲,批评中国监管机构,这普遍视为该公司成为打压的起点,后来因为反竞争行为,这场打压蔓延至其他主要互联网企业。

此后,阿里巴巴基本上一直在勉力前行,不过在它3月份宣布将分拆成六个部分后,投资者兴奋不已,很多人表示此举一定程度上是为了解决有关反垄断的担忧。但上个月,就连这一计划也陷入了困境,阿里巴巴表示由于市场变化,将不再分拆云业务。

尽管阿里巴巴已式微,拼多多却正好相反,尽量避免争议,只专注于核心的电商业务。该公司三季度营收总计688亿元,大约相当于阿里巴巴2,248亿元的三分之一。但是,相比于阿里巴巴营收同比仅小幅增长9%,拼多多却近乎翻了一番,营收增幅达94%。

拼多多在公告发布当天的股价飙升了17%,并在之后保持住涨幅,导致市值超过阿里巴巴。这轮上涨使拼多多的市销率(P/S)达到7.48倍,远高于阿里巴巴的1.45倍。在市盈率(P/E)方面,雅虎财经的数据显示,拼多多也达到了32倍,是阿里巴巴10倍市盈率的三倍。

国际业务大获成功

投资者的乐观情绪推动拼多多超过了阿里巴巴,可能与其国际业务Temu的成功有关。据移动应用追踪机构Sensor Tower的数据,自去年9月推出以来,Temu 迅速扩张,仅在美国就获得了逾5,200万的月活跃用户。目前全球有48个国家和地区可以使用这项服务。

虽然拼多多在最新财报中没有提供Temu的具体财务数据,但据高盛估计,该服务在公司最近一个季度的收入中占28%左右。它在国际上的成功与阿里巴巴形成了鲜明对比,后者的海外业务历史更为悠久,但在其整体业务中所占比例仍然相对较小。

拼多多在海外的成功,直接借鉴了它在国内的做法,针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在当前环境下,随着全球购物者努力应对高物价和通货膨胀,这种重视价格的策略引发了强烈的共鸣。坦白说,谁不爱便宜货呢。

Temu以极低的价格向消费者销售各种商品,比如耳机4美元,帽衫15美元。这些商品从中国发货,利用了拼多多在短时间建立起来的广泛商家网络。该公司对这个网络的把控极为严格,有助于它把价格压到最低,使其拥有比阿里巴巴更大的优势。

阿里巴巴运营得更像是一个市场,为商家提供支持,但基本上让它们经营自己的店铺。相比之下,拼多多投入了大量资金与供应商建立直接关系,使其在采购、定价和库存方面拥有更大的控制权。

看起来,拼多多在海外采用的策略与推动它当初在中国取得增长的策略相同,就是积极利用营销和折扣来推动扩张,优先考虑营收增长而非短期利润。在2021年实现盈利之前,拼多多曾处于亏损状态多年。

这并不是说,拼多多的国际扩张没有挑战。随着它在美国越来越受欢迎,由于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尤其是在数据安全问题上的关切,它已经招致不必要的政治审查。今年4月,美国国会的一份报告概述了对Temu等中国快时尚平台在贸易实践、劳工问题、安全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的担忧。

在快时尚电子商务领域,拼多多还面临着来自Shein等公司的激烈竞争。Shein同样来自中国,而且同样专注于超低成本产品,并在美国市场获得了初步的成功。

去年,这两家公司曾因诋毁性言论和垄断指控等问题打起了官司。今年10月,双方达成和解,但此番纠纷表明,拼多多在海外扩张时所面临的竞争压力。最近,就连亚马逊(AMZN.US)似乎也加入了战局,为那些销售价格低于20美元服装的商家提供异常低廉的收费标准,此举似乎直接针对的是Shein和Temu。

总而言之,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拼多多若要取得持续性的成功,将取决于国际业务的增长。这让它明显领先于阿里巴巴,但并不能确保它的成功,因为拼多多在全球舞台上面临着来自其他市场的老牌公司,以及中国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游戏相关业务带动 虎牙第三季收入年增近一成

直播游戏公司虎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HUYA.US)周三公布,截至9月底止第三季度,虎牙收入按年增长9.8%至16.88亿元(2.37亿美元),为公司今年以来最佳季度表现。 期内,公司游戏相关服务、广告及其他收入增长29.6%至5.32亿元,首次占总收入超过三成,成为主要增长动力。直播业务收入微升2.6%至11.57亿元,主要受惠于付费用户平均消费上升带动。用户数据方面,截至第三季度,虎牙总月活跃用户(MAU)达到1.62亿。 期内纯利录得960万元,相对第二季亏损550万元实现扭亏为盈,但较去年同期2,360万元下滑59.3%。经调整纯利录得3,630万元,按年下降53.5%。毛利率维持稳定,为13.4%,略高于去年同期的13.2%。 财报公布后,虎牙美股周三高开低走,收报2.68美元,跌4.29%,过去六个月累跌约27%。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中教控股预告本财年最高赚6亿

教企中国教育集团控股有限公司(0839.HK)周三公布,截至今年8月底止的财年,料会录得净利润4.4亿至6亿元,去年同期净利润为5.02亿元。 中教透露,净利润的预期,已反映商誉及无形资产确认减值之影响。集团表示,主要是预计位于海南省、广东省及河南省的单位,因未来现金流量估算出现下调,要为商誉及无形资产将减值。 集团续称,单位所处的地区,因市场供给增加及在当前宏观经济下,整体支付能力下降;初步估算,是次减值是非现金性质,约在16.2至17亿元。 中教控股周四开市下跌4.5%报2.98港元,公司过去一年股价由高位下跌27%。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Distinct Healthcare

专注私立高端医疗 卓正医疗三闯港交所

卓正医疗已构建起覆盖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医疗服务网络,在中国一二线城市拥有并经营19家医疗服务机构 重点: 卓正医疗采用家庭医疗模式,将单次、低频的医疗需求转变为多人、更高频的服务 2025年前8个月才首次实现经营利润回正,同期录得净利润8,321.1万元    莫莉 在政策监管趋严、医保支付改革等背景之下,中国不少民营医院陷入经营困境,甚至出现破产倒闭潮。不过,定位中高端市场的私立医疗服务却展现出较强的韧性,营收规模不断扩大。11月5日,以中产家庭为目标客群的卓正医疗控股有限公司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书,这是其自2024年5月以来的第三次递表,海通国际、浦银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卓正医疗的业务始于2012年,现可提供儿科、齿科、眼科、皮肤科、耳鼻喉及外科、妇科及内科等一系列专科服务,目标客群是具有较强购买力、偏好更个性化医疗服务的大众富裕人群。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显示,以2024年的收入计,卓正医疗是中国第三大私立中高端综合医疗服务机构,市场份额为2.0%。中国大众富裕人群规模持续扩大,从2020年的1.04亿人增至2024年的1.23亿人。大众富裕人群的增长推动中高端医疗服务需求快速上升,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3,223亿元增至2024年的6,411亿元,弗若斯特沙利预计到2029年,该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至11,659亿元。 经过13年发展,卓正医疗已构建起覆盖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医疗服务网络,在深圳、广州、北京、成都、苏州、长沙、上海、重庆、杭州及武汉拥有并经营19家医疗服务机构,包括17家诊所和2家医院。卓正医疗的业务亦拓展至海外,在新加坡经营四家全科诊所,在马来西亚经营一家全科诊所,成为少数走出国门的中国私立医疗品牌之一。 与中国绝大多数医疗机构采用的个人医疗模式不同的是,卓正医疗采用的是家庭医疗模式,将单次、低频的医疗需求转变为多人、更高频的服务。以儿科作为流量入口,带动了整个家庭的医疗消费。2025年前8个月,卓正医疗儿科总就诊人次达15.89万,在整体就诊人次54.1万中占比达三成。 为了吸引更多家庭成员就诊,卓正医疗从2020年起推出了以年费为基础的会员计划,可以为一个账户中最多六名会员提供优先预约、部分医疗服务及产品的折扣价等优惠,大大提升患者的回头率。截至2025年8月底,卓正医疗共有11.65万个会员账户。2023年、2024年以及2025年前8个月内,分别有73.34万、90.58万以及64.21万人次的患者在卓正医疗服务机构及在线医疗服务平台付费就诊。 盈利并不容易 尽管卓正医疗的业务快速增长,但财务表现却并不尽如人意。2023年、2024年以及2025年前8个月,卓正医疗的营收分别为6.9亿元、9.58亿元和6.96亿元,但是其盈利之路却并不容易,2022年和2023年,公司净亏损分别为2.22亿元和3.53亿元。2024年,在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的支撑下,公司实现净利润8,022.7万元,同期的经营利润仍亏损4,687.7万元。直到2025年前8个月才首次实现经营利润回正,同期录得净利润8,321.1万元。 其中,巨大的雇员薪金及福利开支是是影响卓正医疗财务表现的主要原因之一。2023年、2024年以及2025年前8个月,卓正的雇员薪金及福利开支总额分别为4.36亿元、5.65亿元以及3.77亿元,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63.2%、58.9%及54.2%。 这部分支出难以大幅缩减,因为医生团队是卓正医疗的核心竞争力。截至2025年8月底,公司拥有387名全职医生,平均执业经验约15年,其中约79%的医生曾在顶级三甲医院执业。不过,随着经营效率提高和就诊人次增加带来的规模经济效益,卓正医疗的毛利率正在改善,整体毛利率从2022年的9.3%提升至2025年前8个月的24%。 卓正医疗的发展中一直备受投资机构青睐,自2014年以来,公司完成5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腾讯、H Capital、天图资本、经纬中国等知名机构,其中腾讯是卓正医疗的最大机构投资方,持有19.39%的股份。 在2021年完成的E轮融资中,卓正医疗的估值已升至约5.1亿美元(约合36.3亿元)。作为参照,目前已在港股上市、年营收超10亿元的眼科专科机构希玛医疗(3309.HK),其市值约为22.45亿港元,仍显着低于卓正医疗上一轮融资估值。这一反差也反映出港股市场对医疗服务企业的评判逻辑:投资者更为看重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和自我造血水平,而非仅凭业务规模或融资估值。因此,卓正医疗能否在上市后展现出稳健的盈利前景,将成为其获得市场认可的关键。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启明医疗出售杭州项目 变现3.75亿元

医疗器械生产商杭州启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2500.HK)周二公布,已与杭州滨江城建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协议,以总代价约3.75亿元(5,300万美元)出售位于杭州的生命健康产业园在建项目,连同相关土地使用权,交易将待股东批准后生效。 公司表示,此次出售主要是为配合战略调整,聚焦核心心脏瓣膜技术,减少对非核心及重资产项目的投入。出售所得款项净额约3.44亿元,其中约2.65亿元将用于偿还银行贷款,余额约7,860万元补充日常营运资金。 公司预计此次交易将录得约500万元税前亏损,惟可减轻未来约7亿元的建设支出压力,改善现金流与资产负债状况。董事会认为,交易价格虽较估值折让约12%,但属合理水平,有助提升公司财务灵活度,集中资源于主营业务发展。 同时,集团宣布变更首次全球发售所得款项用途,将7,303万元重新分配至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以更有效调配财务资源。 公司股价周三高开,全日收报2.52港元,升2.44%。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