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电池关键金属原料锂的价格飙升,对天齐锂业的股价提振更大,与此同时,该公司正从两年前的债务危机中持续反弹

重点:

  • 天齐锂业和赣锋锂业已经发布盈利大幅增长的业绩预告,它们均受到核心产品锂价飙升的提振
  • 虽然两家公司利润均大幅增长,但投资者更看好天齐锂业,因为该公司正在从两年前的债务危机中反弹

阳歌

水涨船高,但上升的幅度却高低有别。

这似乎是从中国两大顶尖锂生产商近期的趋势中得出的重要结论。过去一年,它们大幅受益于新能源车电池的关键原料锂金属价格飙升。单是今年,锂价就暴涨了约四倍,为所有制造商都带来了巨大的提振。

但正如我们在开头所说,有些生产商从涨潮中获益更大。我们稍后将更仔细地探讨这个话题,现在先看看天齐锂业股份有限公司(9696.HK; 002466.SZ)和江西赣锋锂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772.HK; 002460.SZ)最新的盈利预告,它们是在上周五市场收盘后几乎同时发布的。

我们可能不应该对这两份报告的时机作出过多解读,虽然它们几乎同时发布看起来确实有点凑巧。实际上,多数大型矿产公司都属国有,在涉及政府政策时,同领域的公司有时会同时发布此类公告。

但这里似乎不存在政策影响,它的时机更有可能与股票交易所规定的期限有关,因为两家公司都在深圳和香港上市,在利润大幅波动时必须提前通知投资者。

而近期的波动确实不小。就这两家公司而言,利润增长是受到电动汽车需求飙升导致锂价大幅上涨的推动。这在它们的本土市场尤其明显,中国占全球电动汽车销量的一半以上。

在百分比变化方面,天齐锂业的波动幅度最大,根据我们利用该公司最新公告中的9个月数据计算,其三季度利润比去年同期的6.08亿元增长约860%,至50亿元到67亿元之间。相比之下,赣锋的公告称其三季度利润增长更加“温和”,增幅为600%,至70亿元到80亿元之间。

因此,或许这两家公司的增长并没有太大区别,都代表着与去年同期相比的大幅提升。但投资者似乎不这么认为。公告发布后,天齐锂业周一在香港和深圳的股价都下跌了2.3%。与此同时,赣锋的股价则相反,在香港上涨了1.3%,在深圳上涨2.5%。

但如果我们看看更长期的股价趋势,情况则恰恰相反。今年迄今,天齐锂业在深圳股市上涨了8%,而赣锋锂业在深圳和香港股市同期分别下降了13%和36%。

这种相互矛盾的信号需要一些背景知识才能理解,鉴于锂价可能在明年趋于平稳,如果当前的泡沫破裂,将回归到更合理的水平,这些背景知识也可以揭示出两只股票未来的走向。

天齐锂业满血复活

要了解投资者对这两只股票的不同态度,关键在于天齐锂业最近的经历。就在2020年,该公司还处于财务灾难的边缘,当时它正在巨额债务和业务亏损中挣扎。2020年末,作为全球扩张的一部分,该公司两年前为收购一家智利矿商而借入的18.8亿美元(135亿元)贷款几乎违约。

就在去年上半年,天齐锂业仍然没有盈利,当时它六个月亏损7,800万元。但随着锂价格的大幅上涨,所有的锂生产商都开始涨价,这不仅帮助拯救了天齐锂业,而且还使它在今年上半年实现了102亿元的利润,一举扭亏为盈。

这一利润得益于该公司上半年营收大幅增长了六倍,从去年同期的23亿元增至142亿元。

多晶硅的相关行业也出现了类似的现象,它是制造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原料。过去一年,随着绿色电力需求的激增,多晶硅价格飙升,帮助大型生产商协鑫科技(3800.HK)的股票成为了超级明星。它之前是一家负债累累的公司,直到2021年初还有债务违约的现象。

通过比较市盈率的估值,显示出即使天齐锂业股价今年整体上涨、赣锋锂业股价下跌,投资者仍然更青睐后者。天齐锂业在香港上市的股票目前市盈率为7倍,而赣锋锂业为9倍。这两家公司在深圳上市的股票也是如此,天齐锂业的市盈率为11.5倍,落后于赣锋锂业的14倍。

天齐锂业的业务复苏似乎正在超越赣锋锂业,前者上半年采矿业务的毛利率为77%,高于同期赣锋锂业的60%。在赣锋锂业7月披露,正在接受中国证券监管机构关于潜在内幕交易调查后,投资者也可能对它略有看跌。

总而言之,天齐锂业从当前锂价上涨中获得的提振似乎多于赣锋锂业,不过必须承认,天齐锂业的基数较低。这就意味着,如果目前的趋势持续的话,我们可能会看到天齐的股价继续上涨,而赣锋的股价继续下跌,直到它们的市盈率接近。

当然,所有这些假设都是基于锂价格持续上涨,或者至少维持在目前的水平。如果泡沫破裂,那么对这两家公司的评价将更多地取决于它们管理成本的能力,包括债务负担。在这方面,赣锋似乎在两家公司中实力更胜一筹,今年上半年它的杠杆比率为30%,约为天齐59%的一半。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陆金所任命新聯席CEO及首席营销官

互联网金融机构陆金所控股有限公司(LU.US,6623.HK)周五宣布任命两位新高管,公司正致力于恢复港交所股票交易,此前因审计机构与公司存在分歧而辞任。 由保险巨头平安集团作为大股东的企业宣布,吉翔先生获任联席CEO,吴涛获任首席营销官。吉翔此前在麦肯锡咨询公司任职十年,吴涛则曾担任汽车交易服务龙头平台汽车之家的CEO。一周前,陆金所才刚任命新的首席风险官。 因与审计机构产生纠纷,陆金所于2025年1月在港停牌,公司7月表示已新聘审计机构安永,此是恢复提交新财务报告前的必要步骤。 在美上市的陆金所仍持续交易,新任命公告后,周五股价上涨11.4%,股价年内累计涨幅达30%。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明略科技港股挂牌 半日升逾倍

營销软件制造商明略科技(2718.HK)周一在港交所挂牌上市,首日高开98%,其后维持升势,至中午休市报286港元,较发行价升102.84%。 公司公布,是次全球发售721.9万股A类股份,香港公开发售获4,451.86倍超购,国际发售录得12.93倍超购,发行价141港元,集资净额9.02亿港元。 公司计划将所得款项净额用于提升技术研发能力、丰富产品组合的产品开发、营销、品牌推广及销售团队扩充及营运资金。今年上半年,公司营收约6.44亿元,同比增长13.9%,经调整营运利润约为2,688万元,扭亏为盈。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Teway makes seasonings

天味食品为香港火热新股市场再添一味

菜谱式调料及火锅调料制造商天味食品已申请赴港上市,致力成为中国庞大调味品市场的整合者 重点: 主打年轻消费者预拌调味料的四川天味食品,近日申请在港上市 公司2022年至2024年收入年均增长约15%,但今年上半年出现收缩,公司归因于农历新年假期提前的影响    阳歌 在多数消费股缺乏亮点、估值平淡之际,调味品及香料制造商反而成为少数的例外。这些企业在经济放缓时往往受惠,因为越来越多消费者减少外食、改为在家烹饪。生产菜谱式调料与火锅调料的企业尤其占优,迎合了重视便利、倾向简化烹饪流程的年轻一代需求。 在这样的市场氛围下,四川天味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3317.SH)于上周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期望凭藉其即煮菜谱调料与火锅调料业务吸引投资者青睐,补充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现有上市地位。此举将使天味食品成为中国第二家同时在上海与香港两地上市的主要调味品公司,仅次于今年6月于香港挂牌的海天味业(3288.HK;603288.SH)。 稍显不利的是,海天味业的香港股票自上市至上周五,累计下跌约13%,与同期恒生指数上升约8%的走势相反。然而,即使股价回落,海天味业的市盈率仍达24倍,而其上海A股的市盈率更高,约达32倍。相比之下,许多零售、餐饮与消费品制造商的市盈率,如今仅勉强维持在双位数水平。 这样的高估值近来已成为调味品类股票的共同特征,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消费者日益谨慎,这些公司反而因具备逆周期特性而受惠。天味食品在上海上市的股票目前市盈率约为24倍;另一家调味品企业千禾味业(603027.SH)则约为28倍;而提供居家火锅食材的锅圈(2517.HK),市盈率更高达30倍,显示投资者对该板块仍维持强烈信心。 这一类公司普遍以中国内需市场为核心,天味食品便是一个典型例子。公司表示,目前超过99%的收入来自中国境内。因此,天味选择赴港申请第二上市的举动显得有些特别;毕竟多数已在沪深两地上市,再赴港发行H股的企业,通常是为了提升国际知名度,并筹集资金以推进海外扩张。 天味食品在申请文件中提到海外扩张的潜力,并指公司产品目前已销往中国以外50多个国家和地区。然而,多数中国调味品企业面临的共同挑战在于,其产品风味高度本土化、针对中国消费者口味而设计,因此通常只能在华人族群的市场销售表现良好,在其他地区的渗透率仍然有限。 尽管如此,天味食品在国内市场仍具庞大增长空间。新一代消费者偏好正在转变,他们倾向放弃传统繁琐的烹饪方式,转而选择可快速烹调的预拌调料包。此外,中国人对火锅的热爱依然强劲,不仅是外出就餐的主流选择,家庭火锅场景的普及也日益扩大。 天味食品的两大核心产品为火锅调料及菜谱式调料,后者涵盖小龙虾、鱼类、香肠与腊肉等烹饪场景。申请文件引用的第三方资料指,中国火锅调料市场规模于去年达269亿元(约38亿美元),预计未来五年年均增长率为9.1%;而菜谱式调料市场去年规模约216亿元,未来五年预期年均增速将达12.5%,成长潜力强劲。 市场渗透率仍有限 推动此类产品快速增长的原因之一,是中国预拌调料市场渗透率仍相对较低。在中国,许多50岁以上的消费者仍偏好以传统方式烹饪,使用如酱油、辣椒碎等基础调味品自行调配。然而,年轻一代的消费者更重视便利性,逐渐成为中国调味品市场的主导购买力量,带动预拌调料的普及与需求上升。 公司称,复合调味料在美国、日本等成熟市场的渗透率,约为整体调味品市场的 54%,是中国25.4% 渗透率的一倍以上。因此,随着中国市场逐步追赶这些成熟经济体,仍有相当大的成长空间。 天味食品成立于2007年,2013年正式进入食品业务领域,并先后于2015年及2017年推出菜谱式调料产品及火锅调料产品。近年公司积极透过并购扩张业务版图,其中包括在2023年以9.19亿元收购四川食萃食品有限公司55%股权,该公司主要服务餐饮业客户;以及于去年以1.54亿元收购杭州加点滋味科技有限公司64%股权,后者在线上销售渠道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这些举措显示,天味食品作为中国第四大复合调味料生产商,具备在高度分散的行业中成为整合者的潜力。 公司确实具备成为行业整合者的条件,毕竟其发源地四川以麻辣鲜香的「川菜」闻名,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地方菜系之一。 在经营层面上,公司的业务仍属传统产业类型。2022年至2024年间维持年均约15%的低双位数增长,收入在2024年达34.5亿元。不过,今年上半年收入按年下降6.2%,由上年同期的14.6亿元降至13.7亿元。公司将此归因于农历新年假期时间提前(2025年春节落在1月),而2024年则在2月。但值得注意的是,海天味业同样受到假期时点影响,今年上半年仍录得7.6%的收入增长。 天味食品的主要盈利来源为菜谱式调料业务,约占公司总收入的三分之二;火锅调料产品则构成其余主要部分。公司的毛利率持续提升,从2022年的33.9% 上升至今年上半年的38%,与海天味业及千禾味业的水平大致相当。公司的盈利表现仍然稳健,但在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按年下降25%至1.85亿元,主要因为销售与毛利率同时承压所致。 总的来看,天味食品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仍属相对稳健的投资目标,凭藉其聚焦家庭烹饪市场与预拌调味料这一高速成长类别,具备抗周期特性与长期成长潜力。若公司能持续推进策略性并购,进一步整合产业链,未来或有机会成长为类似美国味可美(MKC.US)与日本味之素(2802.T)般的全球调味品领导企业。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比亚迪上月销售按年下跌12%

电动车制造商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1211.HK, 002594.SZ)周日公布销售数据,十月份售出441,706辆新能源车,按年下跌12%,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只有214,297辆,按年大跌45%。 今年首十个月,公司累计售出3,701,852辆新能源车,按年上升13.88%,当中纯电动车销售理想,累计售出1,828,462辆,按年上升34.5%,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则下跌2.7%至1,827,256辆。 另外,商用车上月的销售按年大升128%至4,850辆,今年首十个月累售46,134辆,同比大增2.4倍。 周一比亚迪平開报100.6港元,公司过去一年股价由高位下跌36%。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