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G.US
Cheche posts 1% revenue growth

这家由腾讯支持的汽车保险平台,一季度收入持平,反映中国整个汽车企业所面临的挑战

重点:

  • 车车一季度净收入同比增长1%,低于平台交易金额和交易量的增速
  • 业绩表明,在低迷的汽车市场,保险公司和车车都面临竞争加剧带来的定价压力

梁武仁

中国汽车销售仍处于低迷状态,给车车科技集团(CCG.US)的收入增长按下了刹车键。这家由腾讯支持的在线汽车保险公司,上周公布最新业绩中为数不多的亮点,就是绿色汽车近年在中国普及。但汽车市场整体低迷,加上竞争加剧,可能会让车车的盈利之路变得艰难。

车车报告称,一季度净收入同比仅增长1%至7.87亿元。这是公司上市以来发布的第二份财报,从中可以看到,收入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公司其他业绩指标的改善幅度,以及期内中国汽车销量的增长。

一季度,通过车车平台分销的保单承保保费总额同比增长9.2%,交易量增长超过20%。

这些增长速度之间的差异表明,保险公司和车车都面临着定价压力,这极有可能是由于中国低迷的汽车市场竞争激烈。在这个竞争激烈的领域,车车的保险商合作伙伴可能正在降低保单价格,以提高销量。与此同时,车车可能也感受到,通过降低费用来支持合作伙伴的压力,导致它虽然平台交易量大幅增加,但收入增长却几乎持平。

新车保险需求与汽车销量密切相关。随着经济放缓导致汽车制造商和经销商之间,以及保险等相关服务提供商间的竞争加剧,中国汽车市场处境艰难。

今年前三个月,中国汽车销量总体同比增长10.6%,表现平平。

与中国汽车生态系统中的很多参与者一样,车车也在中国新能源汽车(NEV)热潮中受惠。公司早在2022年就开始直接与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合作,希望向它们的客户销售保险。在合作中,车车将它的平台嵌入汽车制造商的操作系统,便于车主使用全套保险功能,包括续保和提交索赔,以及维修等辅助服务。

新能源车成增长关键

今年3月,车车与小米(1810.HK)旗下企业达成合作,为后者的首款电动车提供车险软件即服务(SaaS)系统。车车还将为中国各地的小米车主提供服务,包括北京和深圳。

上月,车车与大众汽车在华合资企业达成合作,成为大众的独家新能源汽车保险服务提供商。大众制定了一些雄心勃勃的计划,希望在中国电动车市场赶上本土竞争对手。

截至3月底,车车已与11家新能源车企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在一季度带来了3.7亿元的承保保费,占同期保费总额的近7%。

车车在财务业绩报告中表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为车险产品提供了新机遇,推动车险提供商的收入增长”。车车相信:“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进一步增长,和创新型新能源汽车保险解决方案的推出,进一步推动与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的伙伴关系,並带来的收入贡献。”

通过与新能源汽车制造商日益紧密的合作,车车或许能够促成更多的保险交易,可能有助推动业务量增长。但正如公司一季度业绩所显示的那样,增加收入和提高利润率可能会变得越来越难。

有许多因素都可能妨碍车车提高,甚至只是维持向合作伙伴收取的费用,这是它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合作伙伴之间的竞争就是其中一个因素,特别是监管机构自2015年开始,允许保险公司自由定价,使得价格成为不同保单之间的一个关键区别。作为保险经纪公司而不是实际的保单承保方,车车不会因为这种竞争而直接受到挤压。但随着承保合作伙伴受到挤压,车车也会面临随之而来的压力。

在支出方面,车车还要向它的推荐合作伙伴,和其他第三方平台合作伙伴支付费用,这抵消了它的大部分收入。因此,其一季度的毛利率只有4.3%左右,这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一个糟糕的数字,更不用说是通常被期望拥有更高利润率的在线服务提供商了。

公司的整体运营费用远远超过了毛利润,这意味它处于严重亏损状态。由于最近上市所涉及的后续费用,公司报告的调整后净亏损从去年同期的780万元扩大到一季度的1,220万元。

车车预计今年的收入将增长6%至12%。 这个数字看起来不大,但考虑到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今年国内乘用车销量仅增长3%,这个数字也不算太差。 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长速度,将远快于整体市场,预计超过20%;车车能否在这个市场进一步开拓,将决定它能否提升营收。

在最新的财务报告出来后,车车的股价下跌,从去年9月通过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借壳上市以来,它的股价已经下跌了近95%。车车目前的市销率(P/S)只有0.17倍。同类企业中,在线车贷服务商易鑫集团(2858.HK)的市销率要高于车车,但仍不是非常可观,为0.6倍,反映投资者对与中国汽车市场相关的企业缺乏热情。

车车要再赢得投资者兴趣,从目前的情况看,似仍在坎坷路上。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宝尊电商第三季度同比续亏损

电商软件提供商宝尊电商有限公司(BZUN.US; 9991.HK)周二公布,随着核心电商服务重返盈利轨道,新兴品牌管理业务亏损又收窄,第三季度营收实现增长。 公司表示,截至9月的三个月内,营收同比增长4.8%至21.6亿元,经营亏损则从去年同期的1.15亿元收窄至2,560万元,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亏损,亦从去年同期的6,680万元收窄至4,020万元。 宝尊电商业务本季度实现经调整经营利润2,810万元,较去年同期2,980万元的亏损成功转盈。品牌管理业务(含在华运营Gap服装门店)的经调整经营亏损,从去年同期的5,530万元收窄至3,870万元。 财报发布后,宝尊纽约上市股票周二下跌5.8%,香港上市股票周三下跌4.9%。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诺亚控股上季纯利大增62.6%

财富管理公司诺亚控股私人财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NOAH.US; 6686.HK)周二公布,截至9月底止第三季度收入6.329亿元(约8,890万美元),按年下跌7.4%,净利润达2.18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2.6%,经营利润1.719亿元,则较去年同期下滑28.6%。 截至9月30日,Noah注册客户数为466 ,153人,同比增长1.3%;活跃交易客户数为10 ,650人,同比大增35.5%。本季产品分销规模达170亿元,年增19.1%,其中海外产品分销86亿元,增11.2%。资产管理规模维持稳定,截至9月30 日合约管理资产为1,435亿元。关联公司投资权益变动的公允价值增加,则带动公司净利润增长。 公司指出,收入下滑主要受到一次性佣金减少、保险产品分销疲弱所致。本季度,公司取得了美国经纪交易商牌照,亦开始在各业务流程整合人工智能技术,以改善获客能力、提高效率,进一步强化全球布局与科技能力。公司表示,其强健的资产负债表为未来投资提供坚实基础。 诺亚控股港股周三早盘无涨跌,至中午休市报17.99港元,该股过去6个月累升约18%。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万国数据押注AI新周期 在扩张与去杠杆之间找平衡

人工智能点燃中国数据中心新一轮建设潮,万国数据一边将资产以REITs模式上市、一边抢搭AI算力快车,但这样的平衡能否持续 重点: 第三季度,公司收入28.87亿元,按年增长10.2% 资产注入C-REIT带来13.69亿元终止合并收益,期内录得净利润7.29亿元   李世达 对中国数据中心产业而言,2025 年很可能会被视为一个分水岭:一方面,人工智能训练与推理需求掀起新一轮基建周期;另一方面,中国首批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Infrastructure REITs)上市,让这个向来高杠杆、重资产的行业出现新的财务工具。 这就是万国数据控股有限公司(GDS.US; 9698.HK)的写照,既受惠于大型科技公司新一波人工智能建设,也受制于多年积累的财务压力。 根据公司公布的最新财报,截至9月底止的第三季度,万国数据录得28.87亿元(4.06亿美元)收入,按年增长10.2%,连续第二季维持双位数增幅。公司透露,今年前9个月新签订单达7.5万平方米,相当于约240兆瓦的新增装机容量,全年有望逼近300兆瓦,其中约65%与人工智能相关。 新订单增速放缓 这显示人工智能需求正在驱动新一轮算力投资,但企业本身其实并未完全掌控节奏。管理层在说明会中坦言,第二季之后的新订单步伐较前期缓慢,意味明年的收入增速未必会延续今年的强度。此外,续约谈判仍令单位收入每月下降约3%至4%,反映人工智能需求虽强,但传统互联网业务的降价压力并未消失。 尽管万国数据享受到人工智能点燃的需求红利,但供给侧过去几年的高速扩张,使得承载人工智能的空间不再稀缺,谈判力反而下降。 更重要的转折,是万国数据今年将一批项目注入中国首批数据中心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资产总额约24亿元。交易带来约13.69亿元的终止合并收益,使公司期内录得净利润达7.29亿元,实现由亏转盈。 生存模式改变 但REITs的意义不在于一次性盈利,而在于它完整重塑了公司的生存方式。万国数据过去十年依靠大量借贷、买地、建机房进行高速扩张,当信贷环境宽松时,这套模式行得通;然而,中国信贷收紧之后,重资产模式不再具备可持续性,杠杆开始反向压缩公司空间。REITs提供的,是一条能让万国数据既扩张、又不必完全依赖举债的现金流管道,维持规模循环。 这也为公司带来了财务结构的改善,财报显示,净负债与年化调整后EBITDA的比率,已从2024年底的6.8倍降至2025年第三季末的6倍,平均借贷成本下降到3.3%。在中国融资环境趋紧的情况下,同时降低杠杆与利息成本并不容易,这更突显REITs对公司运作的重要性。 万国数据的业务模式高度依赖电力供应。公司目前拥有约900兆瓦具备电力指标的土地储备,这让它在人工智能需求爆发下仍能快速落地新项目。管理层也在说明会中点出:“具备电力指标的土地正变得极度稀缺。”人工智能确实带来增量需求,但供给端——土地、电力、审批、建设速度,正在变得更竞争、更受政策影响。 海外数据中心平台DayOne也是未来伏笔。该平台在亚太与欧洲虽具潜力,但今年第三季仍录得4.61亿元亏损,短期内仍会拖累整体利润。公司需要持续证明其开发、运营与出售资产的能力,而不仅仅依靠人工智能需求本身。 目前万国数据市销率(P/S)约为4.15倍,大幅低于Equinix(EQIX.US)的8.42 倍与Digital Realty(DLR.US)的9.31倍,但高于仍处于重组期的世纪互联(VNET.US)的1.99倍。这显示尽管中国市场更为波动,但万国数据的规模、客户质量与资本循环能力仍被看好。 今年以来,万国数据在港股累升约30%,与大市相若,但过去一个月有约 7%回调,股价30.1港元较52周高位48.9港元低约四成。在估值仍具折价、AI驱动需求未减的背景下,似乎存在合理布局区间。作为热门的AI基建标的,当人工智能需求维持强劲、REITs资产注入顺利时,相信市场愿意提高估值, 但仍须留意政策面的变化。简而言之,万国数据正在穿越一个全新的算力周期,随着估值与市场预期的提升,意味着已没有太多犯错空间。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佑驾创新配股 折让一成集资2亿港元

智能驾驶及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深圳佑驾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431.HK)周三公布,将配售约1,401万股新H股,每股配售价14.88港元,较周二收市价16.53港元折让10%,亦较过去五个交易日平均收市价17.3港元折让14%,配售股份占扩大后发行股份约3.33%。 是次集资净额最多2.04亿港元,约70%用于发展L4无人物流车,包括研发新一代产品、升级运营平台及拓展销售网络;约30%用于升级基础研发平台,包括提升数据闭环体系的效率,高效赋能前装,以及发展L4无人车多产品线。 佑驾创新周三开市跌2%至16.2港元,股份由过去一年高位下跌近60%。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