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金融业巨头花旗集团披露收购了中集车辆6.7%价值约为2亿美元的股票后,公司被低估的股价已经上涨了17%

重点:

  • 花旗集团跟着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大笔购入中集车辆香港上市的股票
  • 即使中集车辆的股价因花旗的投资而大涨17%,对比全球业界同行,它的价格依然要低很多

阳歌

提起“集装箱”这个话题,不管是谁,只要不幸听到你的话,就会开始走神。再加上“半挂车”这几个字,那么这个人几乎肯定会打瞌睡。

除非那个人是花旗集团(Citigroup)。

上周,这家全球金融业巨头对高度专业化的集装箱卡车行业下了一个大注,它悄悄地买入了该行业的领导者中集车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CIMC Vehicles (Group) Co. Ltd.,1839.HK; 301039.SZ】6.7%的股份。根据中集车辆的最新股价,这相当于投资约16亿港元(2.05亿美元),这对花旗这样的公司来说并不算太多,但仍代表了一张漂亮的信任状。

自从花旗集团第一次在7月27日披露有意买入中集车辆,公司的股价到周四收盘已经上涨了17%。

在进一步论述之前,我们应该简短地解释一下,为什么我们从来没有关注过这家公司,因为它与咏竹坊通常覆盖的公司非常不同。除开它来自一个非常传统的行业,这家公司也因它的国企背景而有别于多数我们关注的公司。

但尽管如此,它毕竟还是相对更有活力的招商局集团旗下的一员。更重要的是,它的核心业务也是在物流领域,这在不断增长的网络经济中变得越来越重要,需要将越来越多的货物从A点运到B点。该公司也恰好属于我们覆盖的中型股范围,它的市值为246亿港元,约为31亿美元。

另外,有花旗集团向你的股票做出重大投资,也是一个具有非凡意义的里程碑。除了花旗集团,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也是它的一个重要投资人,这家新加坡的主权财富基金在去年购入了该公司数量相当的香港股份——6.3%。

中集车辆的财务状况并不是那么漂亮,这可能也是它目前看起来估值比较低的原因,即便是上周有了那样的涨幅。那可能可以解释为什么先是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再是花旗集团,看到了其中的机会。

公司的大股东是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39.HK; 000039.SZ)——世界最大的用于在世界各地运输货物的大型集装箱制造商。这些集装箱本身而言没什么意思。但近来由于全球性的短缺它们时常见诸报端。由于新冠疫情引发的中断,全球航运价格飙升,集装箱短缺只是这一更广泛现象的一部分。

因此,一些人可能会认为中集集团(其车辆是专门为运输此类集装箱而设计的)和其他的一些相关企业注定会从各种中断而导致的集装箱价格和运输价格上涨中受益。正如我们上文指出的,该公司目前的低估值——我们稍后会详细研究——也增加了其吸引力。

让人兴奋不起来的财务状况

说了这么多,我们将用接下来的篇幅关注中集车辆的最新发展情况,以及它最新的财务状况。该公司尚未发布2021年上半年的财务报告,也没有发布任何上行或下行的盈利预警。这意味着它可能会公布最新的利润和营收或增长或萎缩最多可至50%。

这将与2020年的业绩情况一致,当时它报告收入增长13%,达到262亿元(41亿美元),而其利润下降4.3%,达到12.7亿元。这两个数字看起来都不是特别令人印象深刻,不过,随着中国和世界从新冠疫情中复苏,我们很有可能看到利润和收入在今年上半年出现更大的增长。前文提到的短缺而导致的价格上涨,可能在这方面会有所助益。

该公司最近还上了几次头条新闻,包括在中国国内股市上市,以及一项可能对其美国业务造成重大打击的反倾销裁决。

上个月,中集车辆深圳创业板上市,募集了17.6亿元。服务成长型企业的深圳创业板是上交所科创板的竞争对手,不过前者的历史更久,而后者刚推出。这一展是一个更广泛趋势的一部分,即中国政府鼓励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同时在国内上市。

这样的上市通常会给公司带来新的融资选择,从而使公司受益。这类公司也经常从中国投资者那里获得比全球投资者更高的估值。中集车辆就是如此,它目前在创业板上市的股票市盈率(PE)为17倍,而其港股的市盈率为10倍,要低得多。

反倾销消息也是在上个月传出的,美国方面认定,该公司以不公平的低价向美国倾销产品。美国为此征收的惩罚性关税相当严厉,总计超过200%。中集车辆的未来发展会因此面临不少困难,因为它去年四分之一的收入来自北美市场。

在股票和估值方面,自2019年IPO以来,中集车辆的股票表现相当平淡。今年6月,该股一度较发行价上涨25%,创下约8港币的历史新高,但随后回吐了所有涨幅,就在花旗披露信息之前,跌破6.38港币的发行价。在花旗引发反弹后,该股目前略高于发行价,为6.56港币。

即使在花旗引发的股价上涨之后,该公司港股10倍的市盈率仍远低于国际同业。美国卡车制造巨头帕卡公司(Paccar)目前的市盈率为16倍,更接近中集车辆在创业板的市盈率。日本的日野汽车(Hino)去年陷入亏损,但按照疫情前一年的利润计算,它的市盈率不相上下,为17倍。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上美股份去年盈利增长近七成 下半年增速放缓

中国化妆品公司上海上美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2145.HK)周四公布,公司2024年收入同比增长62.1%至67.93亿元,净利7.81亿元,同比增长69.42%,净利增速较2023年的增长2.13倍显著放缓。 公司主要收入来自化妆品生产与销售,旗下品牌韩束去年贡献收入55.9亿元,同比增加80.9%,占期内公司总收入82.3%,成长主要来自韩束品牌的整体升级,在各渠道收入快速增长。同时,公司的营销及推广开支为33.2亿元,按年增长90%,全年增速较上半年的169.2%有所放缓。 去年下半年,公司收入32.9亿元,低于上半年的35.02亿元,是公司上市以来首次出现下半年收入低于上半年的情况,与2023年下半年相比仅增长约26.3%,亦远低于上半年的增长120.7%。 上美股份周五高开2.6%报45.7港元,至中午收市转跌1.12%,报44港元。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金地商置转盈为亏蚀42亿元

经营商业地产的金地商置集团有限公司(0535)周四公布2024年业绩,去年转盈为亏蚀近42亿元,2023年有盈利8.3亿元。公司收入132亿元,按年减少24%。 收入减少主要是确认的物业销售收入下跌43.7亿元,而内地房地产市场持续不景气,集团为若干附属公司物业存货减值5.6亿元,同时也为应收账款减值约4亿元。 展望2025年,公司指出中国经济应有4至6%的增长,预计房地产市场于今年有轻微复苏。 金地商置开市跌0.4%至0.249港元,股价在过去一年已下跌近五成。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万国数据营收增长 国际业务拆分上市

数据中心运营商万国数据控股有限公司(GDS.US;9698.HK)周三公布,第四季度营收同比增长9.1%至26.9亿元,持续经营业务净亏损从30.7亿元收窄至1.73亿元。 公司同时宣布,完成对国际业务的新一轮融资,该部门已从原"GDS International"更名为DayOne Data Centers Ltd.。融资完成后,万国数据在DayOne Data Centers的持股比例,从原来的52.7%降至35.6%。万国数据表示,随着持股比例下降,不再将DayOne Data Centers的财务业绩纳入自身财报。 财报发布后,万国数据美股周三跌14%至30.61美元。受人工智能应用需求增长推动,投资者对数据中心运营商热情高涨,该股在过去52周内已累计上涨近三倍。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研发收入减少 和黄医药去年少赚63%

长和实业(0001.HK)控股的生物制药公司和黄医药(中国)有限公司(HCM.US;0013.HK; HCM.L)周三公布去年度业绩,公司录得收入6.3亿美元,按年减少24.8%,股东应占溢利达3,772.9万美元,按年减少62.6%,但实现连续两年录得盈利。 公司称,连同日本武田在海外销售,该集团在肿瘤产品的总销售额增长134%至5.01亿美元,另达成协议以6.08亿美元出售合资企业上海和黄药业的部分股权。收入下降主要来自合作伙伴的研发收入有所减少。其中来自武田药品的首付款、监管里程碑及研发服务收入从2023年的3.459亿美元减少至2024年的6,700万美元。 另外,和黄医药与信达生物(01801.HK) 联合宣布,用于治疗晚期肾细胞癌的FRUSICA-2中国II/III期研究已达主要终点。周四,和黄医药港股高开3.7%,至中午休市涨幅扩大至9.41%,报26.15港元。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