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融资也凸显了该公司的现金不断收缩,因为尽管在空中飞行器的商业化上取得进展,但其仍处于亏损状态

重点:

  • 亿航签署了一项协议,通过向青岛政府下属的一个实体发行新股筹集1,000万美元(7,000万元),并且可能还会从该实体再筹集1,000万美元
  • 该公司的空中飞行器正在迅速走向商业化,几近获得中国的安全证书

梁武仁

亿航智能(EH.US)正在努力让其充满未来派风格的飞行汽车成为现实。但在这个过程中,它正在迅速进入一些资金困境,后者可能促使部分投资者不愿在该公司下太大的赌注。

上周五,空中自动驾驶货运、客运飞行器制造商亿航智能称其达成了新的战略伙伴关系,而这看起来颇为可疑,也像是为了筹集资金而采取的举措。在新的伙伴关系中,青岛市下属的政府青岛西岸新区通过购买亿航的股票,向该公司提供1,000万美元新资金。亿航智能股票的出售价,为其美国存托凭证(ADS)在截至上周二的30个交易日里的平均收盘价。

虽然交易要到2023年第一季度才会达成,但亿航智能已经收到了对应金额的人民币,并计划将其用于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如果它还需要更多资金,青岛西岸新区或其隶属机构可能还会再投资1,000万美元。

根据亿航智能约4亿美元的最新市值估算,这笔投资可能使得青岛方面持有它至多5%的股份。

虽然新的结盟听起来不错,但注资也凸显出成立于2014年的亿航智能在试图将其技术商业化时面临的财务困难。

该公司7月至9月这个季度的收入同比下降逾三分之一,只有820万元,尽管这两笔收入都来自试验项目,只是亿航智能长期生存所需收入的一小部分。期内净亏损扩大约6%,至7,700万元。

由于仍然处于亏损状态,截至9月底,其现金持有量缩水至不足2,000万美元,较上年同期减少44%。不需要多么复杂的计算就能看出,以这样的现金消耗速度,如果没有外部资金的不断注入,用不了多久,该公司就会耗尽运营资金。

当然,与地方政府合作可能是一件好事,因为除了现金之外,它还可以带来未来的业务。但投资者似乎更多地关注负面因素,而不是这种积极因素,因为在最新消息公布后,亿航智能的股价下跌了8.6%。

公平地说,对于开发全新产品的企业来说,资金问题很常见,尤其是像无人驾驶飞行器这样的高科技产品。这类产品在早期阶段很少能产生有意义的收入,而它们的研发成本往往高达成百上千万美元,甚至数十亿美元。

鉴于飞行汽车仍然是科幻电影中的东西,亿航智能达成的任何销售都令人印象深刻。该公司一直忙于在中国境内外展示产品,这产生了大量的预订单。并非所有亿航智能的同行都取得了类似的成就。例如,德国的Lilium(LILM.US)成立于2015年,去年的收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大生意

迄今为止,亿航智能达成的主要交易包括4月印度尼西亚Prestige Aviation的100架216系列自动驾驶飞行器的预订单,此前它还与马来西亚的Aerotree Flight Services和日本的AirX Inc.达成协议,分别向它们出售50架相同型号的飞行器。

该公司还处于满足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安全要求的最后阶段。这意味着亿航智能只需通过最后的安全审查,即可获得全球首个载人无人机系统适航证。公司首席执行官胡华智本月早些时候在讨论公司三季度收益的电话会议上表示,鉴于亿航智能长期以来的成功试飞记录,包括极端天气条件下,公司有信心实现这一目标。

10月,亿航智能与国泰航空(0293.HK)的母公司太古集团旗下的飞机工程与维修子公司港机集团签署了初步协议,合作为216系列自动驾驶飞行器开发系统和维护服务。

尽管如此,亿航智能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方面,疫情对公司造成了严重打击,尤其是因为旅游业是它的主要目标客户群之一。由于北京坚持严格的新冠清零政策,亿航智能的一些买家未能完成订单付款,迫使该公司为这些账单计提准备金。

亿航智能还将三季度新订单下降归咎于中国近期疫情的卷土重来。北京严格的防控政策导致的旅行限制,也减缓了监管机构的审批过程,因为民航局官员无法进行定期的现场检查。

中国政府本月初开始放宽防疫措施。但由此产生的病例激增,加剧了对感染的担忧,并进一步减少了当面接触,这可能会妨碍亿航智能在短期内的收款和赢得新交易的努力。

不管中国经济的反弹情况如何,无人驾驶飞行器行业充满了不确定性,因为这个行业实在是太新了。监管方面是一个主要的障碍。亿航智能不仅要在国内遵守复杂的新规定,还要遵守可能存在巨大差异的国际市场规则。

如果该公司克服了这些监管障碍,其无人驾驶产品仍可能难以获得谨慎消费者的认可。即使业务蓬勃发展,由于缺乏量产经验,亿航智能有可能在产品的交付方面落后。

亿航智能目前的市净率为14倍,而Lilium为1.9倍,小鹏汽车(XPEV)为1.5倍,后者是中国的电动汽车制造商,旗下的一家子公司正在研发飞行汽车。图森未来(TSP.US)正在开发类似的卡车自动驾驶技术,其市盈率更低,只有0.2倍,自10月底以来,由于董事会持续动荡,该公司的股价跌幅超过四分之三。

亿航智能的高估值表明,人们对该公司的前景仍持乐观态度。不过,其股价较2019年的IPO价格下跌了近 50%。鉴于它的现金状况不稳定,投资者可能有充分的理由持观望态度,直到该公司表明其业务能够真正起飞。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游戏相关收入年增12% 网易第三季多赚近三成

网易股份有限公司(9999.HK; NTES.US)周四公布,第三季收入按年升逾8%至283.6亿元($13亿美元),增速较第二季增长9.4%放缓,非公认会计准则下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5亿元,按年升27%。 第三季度,游戏及相关增值服务收入按年升近12%至233亿元,续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当中在线游戏收入占分部总收入97.6%。有道收入16.29亿元,按年增加3.56%;网易云音乐收入跌1.8%至19.64亿元。创新及其他业务收入跌近19%。 网易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丁磊表示,未来将聚焦和持续投入现有取得成功的游戏项目,未来新作采精品化策略,避免资源分散于信心不足的新项目。他又指,已投入大量资源研究AI在游戏创新、开发及营运中的应用。 业绩公布后,网易美股周四收升0.40%,报133.95美元。年初迄今累升52.7%。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

简讯:金价上升销售策略奏效 六福预告中期多赚5成

珠宝零售商六福集团(国际)有限公司(0590.HK)发盈喜,料截至今年九月底的中期收入,同比上升约20%至30%;盈利则大增40%至50%。 根据公司去年中期业绩,收入54.5亿港元,赚4.17亿港元;按此计算,即今年收入介乎65.4亿至70.9亿港元,盈利约5.8亿港元至6.75亿港元。 公司表示,收入上升主要是因有效的产品差异化及销售策略成功,带动定价首饰产品的销售大幅增长。此外,盈利上升主要受惠金价上涨、定价首饰产品销售占比增加,以及营运杠杆带动利润率的提升。 六福周五接近平报25港元,公司今年以来股价上升74%。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XJ International keep selling school assets

债务压力挥之不去 希教国际持续卖校求生

民办高教寒冬持续,债台高筑的希教国际再度出售资产求生 重点: 最新一宗交易虽仅作价1,000万元,但涉及每年1.2亿元贷款回收承诺 3.5 亿美元零息可转债已完成重组并全数赎回,外币债务风险正式解除    李世达 在中国民办高教投资热潮退却的当下,债台高筑的希教国际控股有限公司(1765.HK)仍在出售资产求生。最新一宗交易公告中,公司以1,000万元出售100%持有的西安倍诺思教育管理有限公司,买方更要负责为倍诺思教育偿还希教的3.8亿元借款。 但真正具意义的并非交易对价,而是买方承诺自2026年起每年向希教偿还1.2亿元本金与8%利息的股东贷款,等于替公司在未来几年锁定可预期的现金流,协助缓解持续紧绌的财务压力。 事实上,希教近两年来已多次出售资产,市场估算累计变现超过23亿元,涵盖江西、甘肃、云南、上海、苏州等多个教育项目,构成一条渐次收缩的资产处置路线。过往公告中,公司措辞高度一致:“聚焦优质核心资产”“改善资产负债表”“提升股东回报”。 若说过去的民办高教是以扩张换增长,如今希教则是以缩表换生存。 零息可转债拆弹 希教的财务压力说来话长,但最受关注的是2021年发行的3.5亿美元零息可转债。该债务曾于去年3月遭债权人向香港高等法院提出清盘呈请,同年8月撤回,重组谈判即告展开。 今年6月,公司与持有逾56%本金的债权人小组达成原则协议,每1,000美元本金,公司将以610美元提前赎回,并于7月获95.94%未偿本金持有人支持通过,使方案具备约束力。重组已于今年9月11日正式生效,随后公司于9月25日完成所有尚未清偿债券的赎回,意味其外币债务风险基本解除。 然而,拆弹成功并不代表财务压力从此消失。根据公司截至今年2月的中期报告,公司净流动负债达56.27亿元,其中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11.3亿元,而手头现金仅约16.16亿元。 所幸在财务报表的另一端颇为亮眼。期内收入为21.17亿元,按年增长3.6%;股东应占溢利达3.07亿元,大增28.5%,经营现金流亦由上年同期的净流出转正至2.71亿元,公司运营层面似已重回正轨。 至此,化债仍是最重要议题,资产处置成为去杠杆进程中的核心组件。对此次公司出售的西安倍诺思,公告明言校舍规模与场地难以满足未来教学需求,若不出售便需额外投入改造资本。从财务角度而言,这是一场在增长与现金流之间的取舍,而在债务仍需时间化解的阶段,公司显然选择后者。 持续出售边际资产 今年以来,希教密集处置多项教育资产,从甘肃白银、江西南昌与樟树,到陕西西安及广西桂林的项目,市场估算今年至今涉及的现金回收与债务转移规模或超8亿元。 从已披露公告可见,被剥离的项目普遍具备明显共通点,包括盈利能力偏弱、部分连续亏损或资产净值为负,且校舍改造与办学条件提升需要持续资本投入,投资回收期较长等。 此外,多数项目位于生源增速放缓、民办本科竞争激烈的二三线地区,招生提升空间有限,难以为集团带来稳定现金流。出售此类边际资产成为公司降杠杆与修复资产负债表的重要策略,将更多资源集中于具规模与学科优势的核心办学集群。 出售消息公布后首个交易日,希教股价下挫7.83%,收报0.2港元,今年以来仍录约37%升幅,跑赢大市。市场的定价逻辑亦相对清晰:在零息可转债拆弹后,公司不再面临外币债务违约风险,但能否持续推动资产处置回款,并有效用于补强资本结构,将决定估值能否修复。 希教目前追踪市盈率约3.6倍,仍低于民生教育(1569.HK)的6.7倍及中教控股(0839.HK)的27.4倍。这种折让反映市场对杠杆与现金流的不确定性,但若未来几次处置交易能顺利收回贷款及对价,尤其在流动性偏紧的周期下逐步改善负债结构,估值曲线仍可能出现修复空间。 对希教而言,出售资产只是漫长去杠杆的中场。在人口负增长、生源分流与监管审慎成为常态的背景下,民办高教再难以依靠复制校区达成估值提升,如何打造具学科壁垒、区位优势与稳定现金回收能力的资产,是获得市场定价主导权的关键。希教目前估值仍处低位,具一定情绪修复可能,但相信会是一场耐力赛。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中通快递第三季净利增长5% 下调全年业务量指引

物流公司中通快递(ZTO.US; 2057.HK)周三公布,截至9月底止的第三季度,录得收入118.65亿元(16.66亿美元),按年升11.1%,净利润25.24亿元,按年升5.3%。 前三季度计,公司收入345.88亿元,按年升10.29%。净利润64.55亿元,按年微升0.33%。 第三季度,中通快递包裹量为95.7亿件,按年增长9.8%。期内包裹量增长及包裹单价增长1.7%,带动核心快递服务收入增长11.6%。受惠于电子商务退货包裹量的增加,由直销机构产生的直客业务收入增长141.2%。同期毛利率则按年跌6.3个百分点至24.9%。 此外,公司下调了年度指引,将全年包裹量预计由原本的388亿至401亿件,下调至介于382亿至387亿件之间,按年增长12.3%至13.8%。 中通快递港股周四高开,至中午休市报148.4港元,升0.61%。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