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87.HK
YUMC.US

肯德基和必胜客在中国的运营商报告一季度同店销售额增长8%,扭转了连续三年下降的局面

重点:

  • 得益于效率提升、成本控制和临时补贴,百胜中国录得强劲的销售额增长和自2017年以来最高的单季餐厅利润率
  • 这家餐厅运营商称,走出三年疫情的复苏“进程和速度仍有不确定性”,并指出同店销售额仍低于疫情前的水平

  

阳歌

在三个月前给出了谨慎乐观的财务数据后,肯德基和必胜客在中国的运营商百胜中国控股有限公司(YUMC.US; 9987.HK)再次公布积极数据,显示其业绩在三年疫情的困局后,出现强劲复苏的迹象。

得益于这家中国最大的餐厅运营商于过去三年为提高运营效率而采取的多项举措,在该公司的最新业绩中,最亮眼的是餐厅利润率——达到6年来的最高水平。同样亮眼的是,该公司第一季度同店销售额取得了增长。

“我们一季度取得的业绩得益于过去几年坚定执行 R.G.M 战略(“业务韧性、业务增长、战略护城河”)。现在,强大的供应链运营和数字化生态系统让我们能够更加灵活地应对变化的运营环境。”百胜中国首席执行官屈翠容在周二公布的一季度业绩报告中评论说。

在很多方面,百胜中国的际遇,代表了在疫情期间,大量零售商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它的同店销售额在过去三年有过增长,也有过下滑,反映了经营环境的不稳定,因为它频繁被迫暂时关闭或减少其数千家餐厅的服务,而且消费者为了降低感染风险,也经常避免堂食。

尽管加强了送餐和外带服务,但过去三年,该公司的收入有两年下降,这还是在它保持积极扩张,在三年疫情期间将足迹扩大40%的情况下。扩张行动仍在继续,百胜中国计划今年开店1,100至1,300家,比去年底的12,947家门店增加约10%。

百胜中国称一季度净新增门店233家,并重申了全年新增1,100至1,300家新店的目标。

业绩公布后,该公司股价在香港股市上涨4%,在过去52周内上涨了 16%。该股的市盈率高达57倍,但根据雅虎财经对该公司今年利润大致会翻番的预期,这个数字会降到30倍。

即便是从下降后的市盈率来看,该公司也领先于曾经的母公司百胜餐饮(YUM.US) 26倍的远期市盈率,以及麦当劳(MCD.US)27倍的远期市盈率。不过它落后于九毛九(9922.HK)约35倍的远期市盈率,后者是中国最热门的本土餐厅运营商之一,拥有一家以“酸菜鱼”闻名的传统堂食连锁品牌。

相对较高的估值,可能部分归因于百胜中国越来越多地利用科技手段,这在不景气的疫情时期是一个主要的关注点。该公司表示,在最近这个季度,数字订单约占其收入的89%,与一年前的水平相近。在运营方面,该公司还在用人工智能来改进需求预测、库存管理、人员调度和生产监控。

可观的餐厅利润率

百胜中国一季度录得20.3%的餐厅利润率,较去年同期的13.8%大幅增长,是自2017年以来的最佳表现,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只是帮助它取得这一成绩的几个因素中的一个。

该公司将这一强劲表现归功于它的规划和持续引入新的效率提升举措,包括更有效的劳动力和库存调配,使其能够抓住被突发释放的需求,尤其是在2月的春节期间。百胜中国还表示,它吸取疫情期间的教训,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经营环境做出了调整。

“餐厅利润率亦显着增长,得益于同店销售增长、成本结构调整和来自政府和房东的临时补贴,”首席财务官杨家威在业绩报告中说。“我们仍处于复苏的早期阶段。”

至少就目前而言,在经历了令人沮丧的四季度后,该公司相对强劲的反弹值得肯定。在中国采取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期间,该公司一度将大约三分之一的门店关闭,或限制经营活动。该公司最近一个季度的营收同比增长9%,至29.2亿美元(200.5亿元),若剔除外币兑换的影响,营收增幅更大,达到18%,超过了14%的行业平均水平,与去年四季度营收下滑9%形成鲜明对比。

本季度同店销售额增长 8%,再次与疫情期间连续三年的年销售额下降形成鲜明对比。交通枢纽和旅游景点附近的餐厅同店销售额,在当季增长了40%以上,尽管该公司指出,即使如此,这些餐厅的销售额仍比2019年疫情前的水平低20%至30%。管理层还指出,即使随着疫情限制措施的结束业务出现激增,春节过后的同店销售额仍低于疫情前水平十几个百分点。

虽然复苏显然仍在进行中,但更广泛的效率提升加上成本控制,使该公司实现了盈利。百胜中国一季度净利润较上年同期的1亿美元增长近两倍,至2.89亿美元。

虽然这份财报的整体基调积极,首席财务官杨家威警告,全面复苏的道路可能不会一帆风顺,随着疫情过后的“报复性消费”逐渐消退,通货膨胀和消费者信心的下降都有可能成为风险因素。

“由于宏观环境仍充满挑战且疫情仍构成潜在风险,复苏进程和速度仍有不确定性,”杨家威说。“但我们有信心通过制定多种情景的应对方案,更有弹性的成本结构和快速应变的运营能力,我们能够在顺境中抓住机遇,在逆境中保持韧性。”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Deltaphone Tech plans Hong Kong listing as path to profitability beckons

德风新征程谋港挂牌 转赚在望利上市

股东包括招商局集团的德风新征程,专注工业AIoT解决方案,刚申请在港上市 重点: 公司2025上半年亏损大幅收窄 旗下客户强劲,包括中国电网及三大石油巨企   白芯蕊 人工智能爆发性增长,为各行各业带来新动力,当中工业物联网也引入AI优化提效率,随着新股市场气氛热烈,工业AIoT解决方案商北京德风新征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日递交上市申请文件。 集团由王清杰、滕学军及董小冬三人在2015年于杭州成立,最初是建立AIoT生产优化软件平台,之后为一间龙头电网商提供项目服务。 随着业务发展,集团引入多位基金股东,包括招商局集团旗下招商局创投,交银国际旗下合营公司交银投资等,现时大股东是董事长王清杰,持有27.7%股权。 搁置A股上市 德风新征程原先计划在A股挂牌,但2024年10月决定不再推进相关工作,集团解释,由于香港能直接进入国际市场,吸引更多投资者及提升企业知名度、公信力及竞争力,因此决定转战香港。 现时公司业务主要围绕工业AIoT,即运用AI、物联网及其他先进技术,来处理传感器与设备采集的车间数据,利用端到端解决方案,提供实时数据,助其客户对工业流程及基础设施等作出决策,变相提升营运效率、质量及灵活性。 从业务分布上,德风新征程主攻能源管理、HSEQ(即健康、安全、环境和质量)及智能制造,当中能源管理及HSEQ分别占集团2024年毛利91.6%和2025上半年的86.7%。 所谓能源管理,就是安装分散位置传感器、智能电表及控制设备,以监控和分析实时能源消耗,从而降低成本。HSEQ则是利用传感器、互联设备及分析技术,在工业场景中进行实时监控和危险检测。 能源管理与HSEQ为德风新征程主要核心业务,但能源管理近年表现较为逊色,2024年收入增长放慢至只得1.6%至2.03亿元,2025上半年更按年倒退46.1%至4,955万元,因数据与AI中心合同收入减少,幸好HSEQ业务获得智慧城市合同,为业务带来持续增长,单是2024年该业务大增97.4%至2.68亿元,2025上半年按年更急升554%,达至9,574万元,占总收入的六成,同时刺激集团2025上半年总收入按年升38.8%至1.59亿元。 尽管收入强劲增长,去年更是中国能源行业独立专业AIoT平台中,市场份额达9.9%,在行业中排行第三位,但德风新征程业绩仍见红,2025上半年亏损3,993万元,按年亏损已收窄78.8%,惟未来亏转盈机会大,尤其是中国AIoT市场近年增长迅速,单是2024年市场规模已达1,119亿元,预计2029年将达到约2,209亿元,主要受惠5G与AI技术广泛应用。 特别是HSEQ领域,因嵌入检测机器人及无人机发展,可即时收集信息,在危险环境中保障人员安全,兼与传统检测方式相比,可缩短设备停运时间,变相大有市场空间,市场估计HSEQ在2024年的市场规模已达145亿元,预计至2029年将攀升至约327亿元。 下半年较上半年好 值得留意是德风新征程业务受季节性影响,通常下半年销售额较上半年好,主要是客户来自国有部门,包括电力及公用事业、石油天然气及烟草企业,例如中国电网双寡头、三大石油巨头、烟草专卖企业,故普遍倾向在每年下半年结算付款。 不过,集团来自国有部门收入比重正在下降,由2023年及2024年分别占总收入78%及74%,跌至2025上半年的53.4%,同时私营部门占比却在大幅增加,由2023年及2024年分别占收入的22%及26%,提高到2025上半年的46.6%,有望扩大私营部门客户基础,以免过份集中国有部门收入。 整体上,德风新征程拥有AIOT、人工智能及机器人三大概念,加上未完成订单总额亦多,截至2025年6月底止,金额达2.96亿元,参考目前机器人股,包括优必选(9880.HK)及越疆(2432.HK),目前市销率(PS)16.9倍和29倍,但市场估计优必选与越疆未来两年仍难以扭亏为盈,相反德风新征程明年转赚机会大,若以15倍市销率楼下招股上市,相信将对投资者具一定吸引力。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游戏相关收入年增12% 网易第三季多赚近三成

网易股份有限公司(9999.HK; NTES.US)周四公布,第三季收入按年升逾8%至283.6亿元($13亿美元),增速较第二季增长9.4%放缓,非公认会计准则下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5亿元,按年升27%。 第三季度,游戏及相关增值服务收入按年升近12%至233亿元,续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当中在线游戏收入占分部总收入97.6%。有道收入16.29亿元,按年增加3.56%;网易云音乐收入跌1.8%至19.64亿元。创新及其他业务收入跌近19%。 网易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丁磊表示,未来将聚焦和持续投入现有取得成功的游戏项目,未来新作采精品化策略,避免资源分散于信心不足的新项目。他又指,已投入大量资源研究AI在游戏创新、开发及营运中的应用。 业绩公布后,网易美股周四收升0.40%,报133.95美元。年初迄今累升52.7%。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

简讯:金价上升销售策略奏效 六福预告中期多赚5成

珠宝零售商六福集团(国际)有限公司(0590.HK)发盈喜,料截至今年九月底的中期收入,同比上升约20%至30%;盈利则大增40%至50%。 根据公司去年中期业绩,收入54.5亿港元,赚4.17亿港元;按此计算,即今年收入介乎65.4亿至70.9亿港元,盈利约5.8亿港元至6.75亿港元。 公司表示,收入上升主要是因有效的产品差异化及销售策略成功,带动定价首饰产品的销售大幅增长。此外,盈利上升主要受惠金价上涨、定价首饰产品销售占比增加,以及营运杠杆带动利润率的提升。 六福周五接近平报25港元,公司今年以来股价上升74%。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XJ International keep selling school assets

债务压力挥之不去 希教国际持续卖校求生

民办高教寒冬持续,债台高筑的希教国际再度出售资产求生 重点: 最新一宗交易虽仅作价1,000万元,但涉及每年1.2亿元贷款回收承诺 3.5 亿美元零息可转债已完成重组并全数赎回,外币债务风险正式解除    李世达 在中国民办高教投资热潮退却的当下,债台高筑的希教国际控股有限公司(1765.HK)仍在出售资产求生。最新一宗交易公告中,公司以1,000万元出售100%持有的西安倍诺思教育管理有限公司,买方更要负责为倍诺思教育偿还希教的3.8亿元借款。 但真正具意义的并非交易对价,而是买方承诺自2026年起每年向希教偿还1.2亿元本金与8%利息的股东贷款,等于替公司在未来几年锁定可预期的现金流,协助缓解持续紧绌的财务压力。 事实上,希教近两年来已多次出售资产,市场估算累计变现超过23亿元,涵盖江西、甘肃、云南、上海、苏州等多个教育项目,构成一条渐次收缩的资产处置路线。过往公告中,公司措辞高度一致:“聚焦优质核心资产”“改善资产负债表”“提升股东回报”。 若说过去的民办高教是以扩张换增长,如今希教则是以缩表换生存。 零息可转债拆弹 希教的财务压力说来话长,但最受关注的是2021年发行的3.5亿美元零息可转债。该债务曾于去年3月遭债权人向香港高等法院提出清盘呈请,同年8月撤回,重组谈判即告展开。 今年6月,公司与持有逾56%本金的债权人小组达成原则协议,每1,000美元本金,公司将以610美元提前赎回,并于7月获95.94%未偿本金持有人支持通过,使方案具备约束力。重组已于今年9月11日正式生效,随后公司于9月25日完成所有尚未清偿债券的赎回,意味其外币债务风险基本解除。 然而,拆弹成功并不代表财务压力从此消失。根据公司截至今年2月的中期报告,公司净流动负债达56.27亿元,其中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11.3亿元,而手头现金仅约16.16亿元。 所幸在财务报表的另一端颇为亮眼。期内收入为21.17亿元,按年增长3.6%;股东应占溢利达3.07亿元,大增28.5%,经营现金流亦由上年同期的净流出转正至2.71亿元,公司运营层面似已重回正轨。 至此,化债仍是最重要议题,资产处置成为去杠杆进程中的核心组件。对此次公司出售的西安倍诺思,公告明言校舍规模与场地难以满足未来教学需求,若不出售便需额外投入改造资本。从财务角度而言,这是一场在增长与现金流之间的取舍,而在债务仍需时间化解的阶段,公司显然选择后者。 持续出售边际资产 今年以来,希教密集处置多项教育资产,从甘肃白银、江西南昌与樟树,到陕西西安及广西桂林的项目,市场估算今年至今涉及的现金回收与债务转移规模或超8亿元。 从已披露公告可见,被剥离的项目普遍具备明显共通点,包括盈利能力偏弱、部分连续亏损或资产净值为负,且校舍改造与办学条件提升需要持续资本投入,投资回收期较长等。 此外,多数项目位于生源增速放缓、民办本科竞争激烈的二三线地区,招生提升空间有限,难以为集团带来稳定现金流。出售此类边际资产成为公司降杠杆与修复资产负债表的重要策略,将更多资源集中于具规模与学科优势的核心办学集群。 出售消息公布后首个交易日,希教股价下挫7.83%,收报0.2港元,今年以来仍录约37%升幅,跑赢大市。市场的定价逻辑亦相对清晰:在零息可转债拆弹后,公司不再面临外币债务违约风险,但能否持续推动资产处置回款,并有效用于补强资本结构,将决定估值能否修复。 希教目前追踪市盈率约3.6倍,仍低于民生教育(1569.HK)的6.7倍及中教控股(0839.HK)的27.4倍。这种折让反映市场对杠杆与现金流的不确定性,但若未来几次处置交易能顺利收回贷款及对价,尤其在流动性偏紧的周期下逐步改善负债结构,估值曲线仍可能出现修复空间。 对希教而言,出售资产只是漫长去杠杆的中场。在人口负增长、生源分流与监管审慎成为常态的背景下,民办高教再难以依靠复制校区达成估值提升,如何打造具学科壁垒、区位优势与稳定现金回收能力的资产,是获得市场定价主导权的关键。希教目前估值仍处低位,具一定情绪修复可能,但相信会是一场耐力赛。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