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传闻科网巨擎百度集团计划出售视频平台爱奇艺,爱奇艺迅速否认,百度却没有任何回应,引起市场猜想

重点︰

  • 爱奇艺今年第一季首次扭亏为盈,《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称,百度有意出售一直拖后腿的爱奇艺,出价的目标估值为70亿美元
  • 爱奇艺否认传闻,然而在百度近年调整业务策略至云业务、人工智能及自动驾驶的大方向下,即使出售经营压力巨大的爱奇艺,也不是没有道理

裴梓龙

正当视频平台北京爱奇艺科技有限公司(IQ.US)终于扭亏为盈之际,市场突然传出母公司百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BIDU.US; 9888.HK)计划把它卖掉的突发消息。虽然爱奇艺很快作出否认,称传闻“纯属市场谣言”,但耐人寻味的,是百度对此没有任何回应,消息在网络随即引发热烈讨论。随着空穴来风,故事会如何发展下去?

据《路透社》上周三报道,百度已接触美银负责潜在出售工作,有兴趣的买家包括电讯商中国移动(0941.HK)及香港私募投资机构太盟投资。百度目前拥有爱奇艺53%股份,但投票权超过90%,据报百度对爱奇艺的出售目标估值为70亿美元(470亿元),即每股价格高达8.13美元,比消息传出当天的4.56美元溢价78%。

消息传出后,爱奇艺的股价上周四曾经重挫9%,收盘下跌4.4%,报4.36美元;母公司百度更跌了5.1%,以137.38美元收市。

从两家公司的股价反应,投资者看来有点惊讶,但即使百度要出售爱奇艺,也不是没有原因。近年百度在创始人兼董事长李彦宏带领下,正进行战略调整,属于文化娱乐业务的爱奇艺,不是公司的核心业务;其次,爱奇艺首季虽然首度获利,但经营压力仍然沉重;第三,正因为爱奇艺成功赚钱,才能吸引更多买家,提高出售时的议价能力。

集中发展人工智能

据《路透社》引述消息称,百度希望专注在人工智能(AI)业务。面对官方过去一年多对互联网企业的整顿,百度过了一段苦日子,并于去年开始裁员,其中直播与游戏等部门成为重灾区:相反,公司一直加大人工智能、云业务及自动驾驶的投资,并开始踏入收成期,其中首季非在线营销收入同比增长35%至57亿元,就是受惠于受百度智能云及其他AI驱动业务的带动。

百度的另一个核心发展方向,是自动驾驶业务,而这也是中国政策扶持的板块之一。百度的自动驾驶系统Apollo目前已有成绩,第一季与中国电动车头部企业比亚迪(1211.HK; 002594.SZ)达成合作协议,提供高精准地图、领航辅助驾驶与自主泊车等服务。

至于百度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已覆盖中国十个城市,今年首季供应的无人车订单共19.6万张,4月28日更获得自动驾驶主驾无人许可,在北京亦庄开放道路开启无人化自动驾驶出行服务。

随着云服务、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变现能力增强,投资市场视之为百度的增长引擎,爱奇艺自然成为鸡肋。何况自2015年在美国上市以来,爱奇艺的累计亏损已超过400亿元,今年首季虽然赚了1.7亿元,但面对未来经营压力,百度倒不如把资金投入更有前景的业务?

爱奇艺一直被称为 “中国奈飞(Netflix)”,但市场竞争巨大,对手包括阿里巴巴(9988.HK; BABA.US)间接持有的优酷、腾讯(0700.HK)旗下的腾讯视频和芒果TV。爱奇艺这次能够扭亏,靠的主要是 “节流”,因为公司已裁减两成员工,并减少综艺节目数量和推广费用,所以首季收入也同比下跌9%至73亿元,但由于成本节省了16%,公司才获得微利。

爱奇艺经营压力大

过去两年,新冠疫情反复无常,电视剧和综艺节目的制作受到影响,但优质内容是爱奇艺保留会员的核心资产。当公司一边减少开支,一边要维持高素质内容,对坚信 “内容为王” 的首席执行官龚宇来说,恐怕是难上加难。

另一方面,爱奇艺的财政健康也不是太理想。参考首季业绩报告,其运营现金净流出达11.67亿元,截至3月底,其流动负债加非流动负债多达367亿元,资产负债比例高达84%。

今年3月,爱奇艺与百度等老股东签订了新的认购融资协议,获得2.85亿美元资金援助。市场估计,如果百度继续持有爱奇艺,未来难免要再次向对方输血。

最后一点在于时机,爱奇艺今年首季扭亏,也许是高价出售的合适时机。如果有买家真的愿意出价70亿美元洽购,以爱奇艺首季每股盈利0.03美元、引伸到全年0.12美元计算,作价市盈率将高达67.7倍,价钱相当不错。

过去几年,中国文化娱乐产业有翻天覆地的改变,官方接连出手整顿低俗和庸俗的作品,例如去年严厉打击娱乐节目中的“娘炮”现象和“低俗网红”,同时禁止偶像养成类节目及明星子女参加的真人秀,加上不少粉丝社区及聊天群被解散,对爱奇艺等影视平台影响极大。

事实上,投资市场有不少声音认为爱奇艺“拖着百度后腿”,所以出售爱奇艺的消息才会引发市场热议。如果百度最终能把这条鸡肋以高价出售,估计有助消除投资者的质疑声音,也能让李彦守专心在云业务、人工智能及自动驾驶三个前景亮丽的行业中,引领百度持续发展。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招聘需求回升 Boss直聘第三季多赚67%

内地招聘平台Boss直聘运营商看准科技有限公司(2076.HK; BZ.US)周二公布,受惠招聘活动回暖及商业化效率提升,截至9月底止的第三季度收入及盈利均录得显著增长。期内收入按年增13.2%至21.63亿元,净利润按年增67.2%至7.75亿元(1.1亿美元)。 期内,来自企业客户的线上招聘服务收入为21.47亿元,按年升13.6%,其他服务收入(主要为向求职者提供的付费增值服务)为1,640万元,按年跌27%。公司解释,减少主要源于对部分增值服务的优化,精简了相关功能,以增强平台黏性并推动生态系统的长期发展。 期内付费企业客户数达680万家,年增13.3%,平均月活用户(MAU)达 6,380万,亦按年增10%。 创办人兼CEO赵鹏表示,公司正加快AI技术在产品及运营中的应用,持续改善求职者与用人企业体验,并探索AI代招聘等新模式。公司预期,2025年第四季度总收入介乎20.5亿至20.7亿元,增加12.4%至13.5%。 业绩公布后,公司美股周二升1.32%,收报20.79美元。公司股价今年累升约52%。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电动车收入创新高 小米三季度盈利劲升130% 

手机制造商小米集团(1810.HK)周二公布第三季度业绩,截至9月底止的季度收入为1,131亿元人民币(下同),按年增长22.3%。盈利大幅上升129.5%至122.6亿元,经调整利润113亿元,同比上升80.9%。 期内集团的「手机×AIoT」收入为人民币841亿元,同比增长1.6%。上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4,330万台,同比增长0.5%,收入为人民币460亿元。在中国大陆地区,小米智能手机销量排名第二,市占率达16.7%;在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则排名前三,市场份额为13.6%。 智能电动汽车收入及AI等创新业务,第三季收入创历史新高达290亿元,同比增长199.2%。当中电动汽车收入为283亿元,期内共交付108,796辆,亦创出新高。6月才推出的Xiaomi YU 7 系列,在上月位列内地SUV销量第一。 周三小米开市跌1.9%报40港元,公司股价过去一年由高位下跌35%。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BenQ BM operates hospitals

政策影响盈收双降 明基医院卖点乏善可陈

去年多次闯关未果,民营综合医院营运商明基医院再度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但最新财务表现仍乏善可陈 重点: 去年明基医院曾申港上市,最近又再启动上市计划, 尽管中国民营医疗仍具备可观成长空间,但公司收入与盈利却双双下滑,政策转向与激烈竞争成为主要掣肘   梁武仁 中国民营医疗看似拥有庞大潜力,因为随着中产阶级崛起,越来越多民众希望寻求公营医院以外的选择。然而,这样的叙事对明基医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似乎并不完全适用。该民营综合医院多次申港上市均以失败告终,最新递表所呈现的财务表现亦难言亮眼。对投资者而言,公司确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亮点,但不利因素也同样不少。 这家民营医院营运商于上周再次向香港提交上市申请,这是其自去年4月以来的第三度闯关,前两次均未能完成。公司由台湾上市企业佳世达科技(2352.TW)持有多数股权,佳世达为全球液晶显示器与投影机领域的重要供应商。如今,明基医院集团期望第三次尝试能顺利在港上市,为其集资进程带来转机。 从表面来看,民营医院似乎是个吸引投资者的好故事。中国人口迅速老化,对高品质医疗服务的需求持续攀升。同时,中国中产阶层规模扩大,愈来愈多患者希望在民营医院获得更舒适、具私密性且更优质的服务体验,以避免在大型公立医院忍受人潮拥挤、长时间等待,如生产线一般的就医环境。 但该行业同时面临一系列挑战。首先,由于涉及公共卫生领域,民营医疗受到严格监管,这在政策层面具有合理性。此外,民营医院与政府支持的公立医疗机构竞争愈发艰难,难以在医师人才招募方面取得优势。民众亦普遍存在质疑,认为民营医院更重视盈利而非健康价值,加上其医疗费用通常高于公立医院,在患者选择上形成不利因素。 明基医院的财务表现正反映上述困境,公司去年收入较2023年下降1%至27亿元,今年上半年收入亦再次出现按年下滑。更令人忧虑的是,公司盈利能力亦同步走弱,净利润率由2023年的6.2%下跌至去年的 4.1%,并在今年上半年进一步降至3.7%,低于去年同期的4.8%。 接待能力有限 在收入面上,一个核心限制在于医疗资源的容量上限。集团目前营运两家医院:2008年开业的南京明基医院,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以及2013年启用的 苏州明基医院,为三级综合医院。截至今年6月底,两家医院合计提供1,850 张病床,自南京院区在2023年新增150张病床后,床位数便未再成长。南京明基医院目前病床使用率超过100%,须依赖临时加床来应对住院需求,显示该院住院服务承载能力已极为紧张。 而在苏州明基医院,病床使用率亦接近90%,住院服务的收入提升空间相当有限,难以再透过扩充住院量来拉动医疗收入增长。 几年前引入的新医疗支付制度,亦让明基医院集团的经营面临更多挑战。明基医院集团旗下两家医院所在的江苏省,自2022年起正式采用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支付制度。在此制度下,公立医保基金不再按实际治疗成本报销,而是依据诊断分组下的标准化住院诊疗付费额度进行结算,超出部分则需由医院自行承担。 在此机制影响下,南京明基医院与苏州明基医院的平均住院费用均大幅下降。住院医疗服务约占明基医院集团收入占比逾半,成为其收入承压的重要来源。 尽管因政府扩大药品集中采购、带动药价下降,使门诊就诊人次有所增加,但门诊平均费用也因此同步下降。此外,政府亦调整部分诊疗项目的医保报销规则,使得医疗机构获得的报销金额减少,进一步压缩了医院的门诊收入。 集中采购政策虽然帮助明基医院降低药品成本,但监管制度带来的收入压力,亦凸显在高度监管的医疗行业中,明基医院的经营命运在相当程度上仰赖政府政策走向。 激烈的市场竞争也使明基医院的经营难度加剧。根据其申请文件,以收入计算,公司在中国民营综合医院市场的市占率仅约0.4%;其旗下的南京明基医院虽为江苏省内规模最大的民营医院,但在省内市场占有率亦仅约2%。 若将公立医院计入整体市场,明基医院在行业中的存在感便更低。中国民营医院的总收入为9,447亿元,不足公立医疗机构整体收入的四分之一。 聘用高素质医生对明基医院维持竞争力至关重要,但也带来了成本压力。由于新聘人员增加,尤其是包括主任医师在内的高资历医疗专业人士,公司人力成本明显上升,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其毛利率已由去年同期下降至今年上半年的15.9%。 最终,若要提升收入并改善盈利能力,扩大营运规模似乎是明基医院的关键方向。若本次成功在香港上市,公司计划将集资所得用于扩建及升级现有医院,并寻求并购机会以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去年,主营肿瘤治疗的民营医院营运商和睦家医疗(2453.HK)在香港上市,或许为明基医院集团带来了一定借镜,但该股自上市以来已累跌超过80%。即便如此,近期市场对中资股票的投资情绪整体偏向正面,这或将成为明基医院第三度叩关港股IPO的有利因素之一。 然而,能否顺利上市仍未有定论,原因在于公司当前的财务表现或难以让投资者留下深刻印象,这也为上市增添不确定性。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Jinko does energy storate

新闻概要:举步维艰的晶科能源 寄望储能业务带来新动力

这家太阳能组件生产商第三季度出货量下降16.7%,但收入跌幅却放大逾倍,反映出该产业正深陷产能过剩与价格雪崩的困境    阳歌 太阳能组件制造商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JKS.US; 688223.SH)第三季度收入持续大幅下滑且深陷亏损,但其毛利率按季改善,同时储能业务的增长也为公司带来正面信号。 晶科能源及其同行在过去一年多一直面临严峻挑战,原因是产业产能严重过剩,导致价格暴跌并令大多数企业陷入亏损。中国政府已尝试透过推动行业整合和关停落后产能来支撑市场,但目前尚未见到显著成效。 晶科能源在周一发布的最新季度报告中表示,第三季度电池片、组件及硅片出货量为21.57吉瓦(GW),按年下降16.7%。但由于价格疲弱,季度收入同比大降34.1%至162亿元(22.8亿美元),跌幅较第二季度的25.2%进一步扩大。公司第三季度净亏损达7.5亿元,而去年同期则录得2,250万元净利。 尽管收入下滑与亏损扩大,晶科能源第三季度毛利率为7.3%,虽远低于去年同期的15.7%,但较第二季度的2.9% 和第一季度的负2.5%明显改善。 公司指出,第四季度出货量预期区间较大,介于18 GW至33 GW之间,反映目前行业波动性极高。 虽然核心太阳能组件业务仍面临压力,但公司向投资者释出一个亮点:其新兴的储能系统(ESS)事业有望成为重要收入来源。储能系统对光伏电站至关重要,可将晴天的富余电力储存,以便在夜间或阴天回售电网。 晶科能源董事长李仙德表示:“随着规模效应与竞争力的提升,我们预计储能业务将成为公司的第二增长引擎,并在2026年开始为公司带来盈利。”他补充,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已出货多于3.3 GWh的储能系统,预计全年出货量将达6 GWh。 晶科能源美国上市ADS股价在财报公布后周一上涨13.1%,今年迄今累计升幅达23%。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