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最新财年利润增长38%,但由于面临众多监管挑战,股价下滑

重点:

  • 海亮教育在全面监管改革生效前的最新财年录得收入和利润的稳健增长
  • 公司高增长的教辅业务可能会因监管改革而受到巨大冲击,未来的不确定性对其股价构成压力

梁武仁

随着中国政府继续整治民办教育机构,海亮教育集团(HLG.US)正逐渐成为从整治中幸存下来的一个可靠的赌注。但为了保持这种状态,它不得不在追求增长和不越过中国当局所能容忍的边界之间小心平衡。

到目前为止,这家在纽约上市的民办学校运营商正在设法同时实现这两个目标。但这似乎并不足以成为投资者出手购买它股票的理由,即使该公司发布的最新财务业绩看起来相当稳健。

上周五股市收盘后发布的年报显示,海亮在截至6月的财年中,净利润增长38%,达到4.83亿元(7600万美元),同时收入增长34%,达到14亿元。其第四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较慢,为26%,收入增长33%。

业绩可能看起来很稳健,但未能让投资者感到兴奋。海亮股价周一下滑4.1%,这是业绩公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将今年以来的跌幅扩大到56%。

投资者缺乏热情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从今年年中开始,中国的民办教育行业就成为全面监管改革的目标,海亮面临着相当高的监管风险。改革主要针对提供在线课外辅导服务的公司,限制它们的运营时长,甚至关闭较小的中心,以“双减”政策的名义来减轻孩子们的家庭作业和课外班的负担。

海亮从严酷的监管环境下活了下来,表现相当不错,因为它主要运营传统的中小学,而不是补充教育服务的提供者。

但它也没能躲过所有的子弹。

根据9月1日生效的新规,组织和个人不能通过收购或合同约定来控制提供义务教育——从幼儿园到九年级——的民办学校。提供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也被禁止与关联方进行交易。

因此,海亮放弃了对从事义务教育的关联公司的控制权,并从6月底起停止所有K-9业务,这导致了约2.52亿元的减值损失。另外,上个月,海亮向其母公司董事长控制的实体出售它在一家经营学科类课外辅导服务的公司的全部股份,通过这一举措已实际退出了课外辅导业务。

在此之前,课外辅导班一直是海亮的一个关键增长领域。2021年头三个月,该业务的收入猛增,因为该公司推出了线上服务,以吸引因为新冠疫情而留在家里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课外辅导班成为该公司的第二大收入来源,仅次于运营学校。

不过,今年前三个月,这种课外辅导服务仍然只占该公司总收入的10%左右,高于去年同期的1%。课外辅导服务在其整体收入中所扮演的角色相对较小,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海亮的股票尽管大幅下跌,但今年的跌幅远小于其他许多上市的教育机构。

在最新的财报中,海亮不再提供其课外辅导服务的具体收入数字,可能是因为该部分业务引来的各种负面关注。相反,它将该业务与争议较少的收入来源捆绑在一起,如“全面的”教育服务、游学和海外留学咨询,将所有这些都归入“辅助教育服务”。

在该公司最近一个报告季度,该部分的收入继续增长最快,可能是受辅导班注册人数的推动。游学是该业务的另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现在很可能受到相当大的影响。而来自其他辅助业务的收入可能很小,因为海亮从来没有细分过此项之下除课外辅导和游学之外的其他收入来源。

轻资产的增长

由于公司未来的财务状况很有可能无法再指望教辅业务,海亮教育需要另觅增长点。它正试图通过向其他学校业主提供特许经营式的管理服务赚取更多的费用收入,这些服务涉及品牌、财务、人力资源等一系列职能。

几年前,海亮教育就采取了特许经营式的“轻资产”扩张战略,而教育行业新的监管环境使这部分业务对公司来说更加重要。新商业模式最大的好处是,与直接拥有学校相比,它的风险更低,因为后者学要大量的资金。截至6月底,在上一财年新增两所的基础上,该公司在江西、湖北、江苏和浙江四省管理着27所学校。在截至6月底的上一个财年中,该部门的收入增长了37%。

这个成绩还不错,虽然这部分业务的收入仍然很小,在上一财年仅占总营收的4%左右。另外,由于新规禁止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关联交易,轻资产模式也受挫。这一规定迫使海亮教育结束了与相关方在两所学校的合作。

但该公司面临的最大风险,或许只是未来的不确定性。没有人知道中国监管机构还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进一步控制民办教育行业,这可能会给海亮教育这样的学校运营商带来更大的打击。

打击民办教育的根本理由相对简单:民办教育的激增不利于公共教育体系和共同富裕。因此,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增长过快可能会让海亮教育这样的公司面临更大的风险,受到更多的监管审查。对海亮教育来说,最坏的情况可能是出台限制直接拥有或控制民办学校的新规定,这个业务部分仍是海亮的主要收入来源。

尽管存在种种不确定性,但海亮的股价仍是其2015年IPO价格的四倍以上,市盈率(P/E)约为10倍。这远远高于在香港上市的光正教育(6068.HK)约4倍的市盈率,该公司也在中国运营民办中小学。但这个数字略低于纽约上市、经营国际学校的博实乐教育(BEDU.US)。

总而言之,海亮教育的股票上行空间可能有限,增长潜力也有限。这家公司进退两难,这不是注重增长的投资者会喜欢的。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Nicefilm eyes Hong Kong listing

影视娱乐转活 耐看娱乐第四度闯关

耐看娱乐先后三次向港交所递交申请均以失败告终,近期内地影视业务表现理想,公司乘势再申上市,冀望能第四度闯关成功 重点: 公司2022年利润大升2.5倍,主要是年内出售许可IP获7,500万元 由于业务性质取决于制作最终是否受欢迎,过去几年公司盈利较为波动        陈嘉仪 中国网剧及网络电影制片商耐看娱乐控股有限公司两年内第四度闯关港股,继去年1月、7月和今年3月后,于9月再向港交所提交申请。从最新递交的初步招股文件所见,之前一直被诟病业绩太波动,未见有太大改善。 耐看娱乐原称耐飞科技,于2016年成立,主要经营网剧、网络电影、许可IP以及院线电影四大业务,其中网剧及网络电影占据绝对的比重。历年生产及制作的作品中,29部网剧及61部网络电影已首播并产生收入,主要在中国五大网络视频平台——优酷、爱奇艺(IQ.US)、腾讯视频、芒果TV及哔哩哔哩(9626.HK)发行。 根据初步招股文件,该公司2020年至2023上半年的收益和利润,继续如过山车般上落。 收益方面,由2020年的2.59亿元,大升33%至2021年的3.46亿元后;翌年回落逾40%至2.06亿元;今年上半年再同比反弹1.18倍至1.62亿元。股东应占溢利方面,过去三年半分别为3100万元、1805万元、4,755万元及1,097万元。期内,网剧及网络电影分别占总收益的76.8%、93.2%、62.3%及91.4%。同时值得留意的是2022年净利润大升1.68倍,主要是年内出售许可IP获益7,500万元,毛利高达5,079万元所致;而今年上半年同比大升2.4倍,主要是去年同期只赚303万元的低基数效应。 成功靠爆款 收益和净利润大上大落,一个重要原因是其收益往往取决于单项目的表现。初步招股文件披露,耐看娱乐单一网剧产生的收益介乎10万元至7,410万元,单一网络电影产生的收益介乎5,000元至3,940万元,范围差异甚大导致经营的不确定性。这也意味着在每年上架的作品中,如果有一部或多部网剧及网络电影“爆款”、“爆雷”或成本严重超支都足以反转全局。 内地网剧主要分为分账剧、定制剧、版权剧三个类型。分账剧是指视频平台以收益分成的方式,向制作公司支付许可费,具体费用由收益分成机制决定;定制剧是由视频平台主导产品内容,制作公司只承担制作的职能;版权剧则是由视频平台以固定费用方式支付许可费。每部网剧及网络电影的毛利范围高低,取决于网剧类型、投资规模、投资比例、采用的收入确认模式以及网剧及网络电影播出时的行业整体环境。 一般而言,分账剧及版权剧的毛利率较高;近年比较多平台采购的定制剧,毛利率通常是最低的。以耐看娱乐为例,分账剧过去三年半毛利率介乎35.8%至53.7%,版权剧介乎42.3%至83.3%,定制剧只介乎5.6%至19.9%。耐看娱乐早期以制作版权剧为主,自2018年以来由于市场低迷,各大视频平台为了“降本增效”均倾向制作质量及成本效率较高的自制剧,如爱奇艺的“迷雾剧场”及腾讯视频的自制剧均取得不俗口碑,导致版权剧采购量大幅下降,定制剧则持续上升。 耐看娱乐前五大客户都是知名视频平台,在大势所趋下,版权剧由2020年贡献总营收45.2%,断崖式下降至2021年的5.5%,2022年至今更是清零;定制剧营收占比则由2020年的15.2%,反覆上升至今年上半年的47.3%。受到新冠疫情打击,叠加低毛利率影响,去年网剧业务营收同比大挫近七成,至7,913万元,要靠出售许可IP来撑起业绩。如视频平台继续加大自制剧的投入,定必进一步压缩其发展空间。 创优酷分账剧纪录 虽然今年情况略有改善,上半年网剧营收达1.2亿元,6月中旬播映的的分账剧《当我飞奔向你》,票房收入超过6,080万元,在2023年优酷播出的分账剧中创下最高票房收入;较高的分账剧贡献营收占比,也由2020年仅4.4%,上升至26.6%;惟网剧业务毛利率由去年全年39.9%降至20.2%,拖累整体毛利率由44.7%降至25.5%。再加上短视频平台入局,衍生出微短剧等网剧影视作品,也对其网剧和网络电影制作业务构成竞争,如何才能突围而出是未来的最大考验。 同类可比的影视公司中,已经上市的稻草熊娱乐(2125.HK)去年全年及今年上半年营收分别为9.8亿元及4.62亿元;柠萌影业(9857.HK)分别为9.51亿元及4.22亿元。然而资本市场对两者均投下不信任票,去年8月上市的柠萌影视,在今年春节电影票房报捷后,曾乘势冲上34.15港元,惟近日已回至9港元水平;而2021年1月上市的稻草熊娱乐,同年4月高见15.3港元后,股价也步入长期下降轨,刚于9月21日做出0.55港元历史低位,追踪市盈率跌至4.35倍,市值仅3.92亿港元。 观乎两者表现可以预期耐看娱乐即使有阿里系背景,由阿里影业(1060.HK)间接持有10.35%,恐怕也难争取到高估值。耐看娱乐最终是否耐看,我们拭目以待。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Lithium miner Ganfeng Lithium announced Monday that it will acquire 33.33% of Chongqing Ruichi Automobile for 1 billion yuan.

快讯:赣锋锂业购电动车企33.3%股权

最新:锂化合物生产商江西赣锋锂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772.HK;002460.SZ)周一公布,计划以10亿元现金认购瑞驰电动新增注册资本,增资完成后,将持有该公司33.33%股权。 利好:瑞驰电动聚焦于电动商用车业务,是一家具盈利能力的公司,今年首7个月的净利润为2,493万元,赣锋锂业收购其股权,将有助扩大新能源产业链的下游业务。 值得关注:截至今年6月底,赣锋锂业拥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01亿元,这宗交易将耗用其约10%的现金,但公司预计对财务状况不构成重大影响。 深度:赣锋锂业是一家布局全球、处于产业链上游的大型锂产品生产商,主要开发阿根廷、澳洲及中国境内的锂矿。受惠于下游客户对碳酸锂产品的需求强劲增长,相关产品销售价格按年大涨,加上动力电池及储能产业市场持续膨胀,该公司的锂电池板块销量明显增加,引领去年收入及净利润分别大涨275%与292%。但踏入2023年,全球锂矿行业开局不顺,锂价跌势未止,其上半年收入虽上升26.5%至181亿元,但净利润却减少19.4%至58.7亿元。 市场反应:赣锋锂业周二股价下挫,其港股中午收盘跌2.7%至32.05港元,创52周新低。 记者:欧美美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络investors@thebambooworks.com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1772.HK 002460.SHE
Weilong is opening up a third front

冀突破销售瓶颈 卫龙辟第三战线 

内地辣条一哥卫龙,8月份通过零食专卖店管道的销售量按月大增38.1%,这个新销售模式能否帮助公司业务更上一层楼? 重点: 卫龙在8月份通过零食量贩渠道共销售37.18万箱产品,较7月份增长38.1%。 以往公司近九成销售来自线下经销商进行,一成来自线上渠道,未来零售专卖店渠道将是第三个增长点。       罗小芹 卫龙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09985.HK)上半年业绩得以转亏为盈,有赖期内淘汰低价或无利可图的产品类别,但调整产品架构只能改善毛利率,要提升销售收入,有需要在线下及线上渠道以外开辟第三条战线。 根据卫龙公告,最近几个月以来,公司与数十家零食量贩系统达成了合作,零食专卖店管道的销售持续上升,增长迅速,通过差异化的产品及定价策略,进一步拓展年轻消费客群,发展线下销售网络。公告正好反映新策略初步取得成果。 卫龙表示,8月份通过零食量贩渠道共销售37.18万箱产品,较7月份增长38.1%。公司并指,面对中国休闲食品行业管道的多元化变化,及部分线下销售渠道的消费流量下降,公司积极拥抱新兴零食专卖店管道带来的增长机遇,持续加强全管道运营及扩张策略。 卫龙是内地领先的辣味休闲食品企业,按2021年销售额计,卫龙于所有辣味休闲食品企业中排名第一,但因为辣味食品市场高度分散,竞争非常激烈,卫龙的市占率也只有6.2%,而且近年业务高增长不再,有进入瓶颈之势。 去年12月卫龙登陆港股,招股价为10.56港元,经历过上市初期的短暂蜜月期后,股价拾级而下,今年8月22日一度探底至6.31港元,几乎较52周高位12.14港元腰斩近半,让公司更有迫切性改善业务利润率。 新模式试水温 对于零食量贩的新商业模式,卫龙于上月公布的中期财报早已披露端倪,今次公告亦显示新商业模式率先在7月试水温。 根据上半年财报,卫龙今年上半年收入23.27亿元,收入实现3%小幅增长,净利润4.47亿元,去年同期则亏损2.61亿元,期内毛利率由上年度同期的38.1%增加9.4个百分点至47.5%。 若比较其他以辣味食品见长的上市公司,普遍收入都快速增长。例如:盐津铺子(002847.SZ)收入同比增速高达56.64%;周黑鸭(1458.HK)、绝味食品(603517.SH)及劲仔食品(003000.SZ)的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19.8%、10.91%及49.07% 虽然收入小幅增长,但卫龙优化产品结构,变相提高产品的均价,从而改善毛利率,更实现扭亏为盈,主要原因是卫龙上半年对主要产品进行结构调整,变相提高平均售价,加上原材料价格下降,而通过持续优化生产工艺流程,亦优化了成本管理。 今年上半年销售收入23.3亿元中,近九成是来自线下经销商,是公司主要销售渠道,销售额约为20.65亿元,其余一成来自线上经销商,例如卫龙食品通过天猫、京东、拼多多、抖音及快手等线上平台进行直销。 即使卫龙整合了线下传统及线上渠道,但公司仍面对客流量下滑的负面影响,意味公司高增长年代已不再,就算上半年扭亏为盈,也未能泛起太多涟漪,近期股价只徘徊7.5港元水平。 拓零售专卖店渠道 零食专卖店渠道的利润率与线下渠道应该相差不大,但预计会高于线上渠道,因为参与线上经销的都是强势大平台,卫龙通常都会向这些平台更多让利,以取得广告宣传效果。 今年上半年卫龙的经销及销售费用为3.67亿元,同比增加36.3%,占期内总收入的15.8%,而去年同期经销销售费用占比为11.9%。经销及销售费用增加进一步印证线上渠道实际促销作用有限,主要用于宣传。 正如公司所言,经销及销售费用的增加主要两方面,一是推广及广告费用同比大增1.46倍至8,980万元,公司在电商平台以及其他线上媒体平台开展的线上广告活动(例如直播)和达人推广活动以及户外媒体上组合投放活动增加;二是因销售团队不断扩大,期内雇员福利费用增至1.65亿元所致。 究竟卫龙现价昂贵吗?公司的延伸市盈率(Trailing PE)19.4倍,低于竞争对手周黑鸭、绝味食品及劲仔食品的64.36倍、59.12倍及29.84倍,这反映出卫龙因业务增长停滞不前而出现股价折让,若卫龙能成功开辟新战线,将有助重估公司价值。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9985.HK
Cheche completes SPAC listing

车车科技在美上市 中概股IPO迈出一大步

在获得中国证券监管机构的批准后,这家在线汽车保险平台运营商于上周完成了 SPAC上市 重点: 车车科技上周在纽约完成SPAC上市,成为首家获得中国证券监管机构批准后,得以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 这家在线汽车保险交易平台运营商的股票在前四个交易日波动剧烈,可能需要更多时间才能稳定下来       阳歌 随着车车科技集团(CCG.US)完成与一家特殊目的公司(SPAC)合并后,于上周登陆纳斯达克,中国企业在纽约大型IPO的重启向前迈出了一大步。该股在前四个交易日波动相当大,最高达到84.70 美元,但本周大部分时候都在下跌,周五收报19.52美元。 但即便按这个收盘价计算,这家数字化车险交易服务平台的公司仍稳居“独角兽”行列,市值超过10亿美元(73.12亿元)。话虽如此,它的市值会因为数据来源不同而略有不同。雅虎财经给该公司最新估值为15.5亿美元,而Refinitiv给出的估值则更高达19亿美元。 这意味着,如果车车科技进行传统的IPO,募集到的资金几乎肯定会达到1亿美元或以上,因为在传统IPO中,公司出售的股份往往在10%或更多。这一点意义重大,因为自从要求所有中国公司在海外上市之前,要先向中国证券监管机构备案的新规3月底生效以来,我们还没有看到如此规模的中国企业在纽约上市。 据财新网报道,中国证监会的网站上周四发布公告称,车车科技已成功完成备案。早在一年前,车车科技就首次宣布计划通过与Prime Acquisition I 合并进行SPAC上市,那时新规还没生效。 这个时间线稍微有些混乱,但也表明了过去两年中国企业赴美IPO突然遇到了多少障碍。直到现在,大部分障碍终被清除,为车车科技和其他公司恢复赴美融资铺平了道路,过去两年,这种融资活动基本陷入停滞。 除了中国证监会的备案要求外,另一个主要障碍是——美国证券监管机构,他们不满无法获取在纽约上市的中国公司审计文件。去年,美中证券监管机构签署了一项具里程碑意义的信息共享协议,允许美国监管机构查阅中国企业的审计记录,问题基本上解决。 一个令人鼓舞的迹象是,投资者似乎对车车科技的估值表示认可。去年9月首次宣布该交易时,它的企业价值为8.41亿美元。根据雅虎财经的最新数据,之后这个数字已升近40%,达到11.6亿美元。 公司最新股价也让车车科技的市销率达到3.2倍,看起来相对强劲,特别是公司仍在亏损。相比之下,已经有盈利的中国竞争对手泛华控股集团(FANH.US)和水滴(WDH.US)的市销率都更低,分别为0.84倍和1.3倍。就连美国保险科技公司Lemonade(LMND.US)的市销率也比它低,只有2.3倍。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到目前为止,车车科技股价波动剧烈。投资者显然还在想该如何对这家公司进行估值,而且该股几乎肯定会继续下跌,直到找到最终的平衡。 小规模融资 我们猜测,车车科技很快会再次进行融资,可能会给它的股价带来更大的下行压力。公司通过SPAC上市,仅筹集了2,210万美元,其中1,800万美元来自向新投资者出售股票,另外410万美元来自SPAC的内部信托基金。 与公司通过传统IPO有可能筹集到的1亿多美元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截至去年底,公司持有的现金和短期投资仅有1.55 亿元,约为去年同期4.31亿元的三分之一,这表明该公司正在迅速消耗现金,可能需要更多资金才能继续扩大业务。 车车科技援引第三方数据称,按总保费计算,该公司在2021年成为中国第四大保险科技公司。此后,它一路开挂,收入从2021年的17.4亿元增至去年的26.8亿元,增幅达54%。该公司在支出方面也相对克制,运营成本同期仅增长8%,主要是由于销售和市场成本去年增长了26%所致。 受此影响,车车科技去年的营业亏损从上年的1.56亿元收窄26%,至1.16亿元。与泛华和水滴相比,车车科技的收入看起来尤为强劲,受疫情影响,这两家公司去年收入下降。相比之下,车车科技表示,它的业务相对未受疫情影响。 车车科技并非唯一一家获得中国监管机构批准在纽约上市的中国企业,但它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家。上周,浩希数字科技赴美上市的申请也正式获批。但浩希的规模相对较小,其上周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最新招股说明书显示,其融资目标最多1,500万美元。 为纺织企业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的威美控股,在今年7月也引发了媒体的关注,它当时成为首家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赴纽约上市的公司。威美控股尚未完成IPO,不过该公司上周刚刚提交了一份最新的招股说明书,计划筹集的资金不超过2,000万美元。 中国企业恢复赴美IPO目前还处于早期阶段,车车科技是迄今为止获批的最大企业,这表明中国证监会在审查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时态度谨慎。尽管如此,威美控股、浩希和车车科技纷纷获批表明,中国有意继续推进这个计划,意味着关注中国的美国投资者应该很快就会有一些新选择。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CCG.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