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申请到香港上市的生物医药企业未录得任何收入,去年的亏损更明显扩大

重点:

  • 来凯医药最近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由于研发费用大增121%,加上录得巨额公允值变动亏损,去年的亏损额翻了两倍
  • 公司期望上市筹资,协助两款获国际药企诺华授权的核心产品加快商业化

叶天娜

自从港交所(0388.HK)于2018年批准仍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来港上市后,成功吸引了不少这类被归纳为“B仔股”(股份名称后有一个B字)的医药企业,在过去几年市场热钱充裕下,一度吸引大批投资者。

虽然这个板块的投资热潮已退却、年初至今更只有两家同类公司成功登陆港交所,但仍有高达30多家生物科技药企排队等候上市聆讯,最近又有一家仍未盈利的创新药生物科技公司来到港交所门前。成立才6年的来凯医药有限公司,找来中金公司作为独家承销人协助上市,值得留意的是,该公司仍未有任何产品获准销售,最近两年已亏损超过10亿元,而且其14款创新候选产品中,最接近商业化的两款产品是由国际知名医企诺华(NOVN.SWX)授权,其余产品距离临床仍有一大段距离。

来凯医药在招股文件中介绍,公司致力为全球癌症及肝纤维化患者提供突破性疗法,其中两款由诺华授权、临床进展最快的核心产品LAE001和LAE002便是针对癌症的药物,前者是潜在同类首个下一代雄激素合成抑制剂,用于治疗前列腺癌;LAE002则是一种高选择性的三磷酸腺苷(ATP)竞争性AKT抑制剂,用于治疗卵巢癌、前列腺癌及乳腺癌等。

该公司这次申请上市筹资,正是计划把资金用于加快这两款药物的临床开发及批准,以尽快实现商业化,为公司带来销售收入。

与其他生物科技公司一样,来凯医药少不了“烧钱”研发,去年的研发费用为1.73亿元,同比大增121%,至于行政开支也大增169%至5,188万元;但该公司过去两年亏损达10亿元的主要原因,是分别录得1.59亿元和5.22亿元的公允价值变动,因此期内分别录得2.57亿和7.49亿元净亏损。

由于来凯医药未有任何产品收入,因此让LAE001及LAE002尽快商业化,可以说是“输血”的唯一希望。其招股书也坦言,公司自成立以来已消耗大量现金,如果不能成功完成候选药物各自的临床开发,以获得相关监管批准或实现商业化,其业务、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可能会受到不利影响。

核心产品依赖诺华

事实上,来凯医药在过去6年已经完成了6轮融资,前5轮获得1.62亿美元(10.9亿元),主要来自在生物科技创投方面有丰富经验的奥博资本(OrbiMed)、招银国际和主要合作方诺华等,其中属第6轮的D轮融资在今年4月完成,由国投招商领投6,100万美元,令公司估值上升至5.38亿美元(36亿元),估计是为来港上市做好准备。

一家持续亏损的医药公司,凭什么吸引那么多机构投资者?除了押注在该公司

获授权药物的商业价值外,其管理及研发团队也是卖点。来凯医药的创办人兼董事长吕向阳是一名拥有超过20年经验的资深药物研究专家,而且正是出身自诺华,曾担任诺华全球肝病新药研究和新药发现技术平台负责人。

另外,该公司的临床运营总监李国秀曾在辉瑞(PFE.US)等大药厂工作、首席医学官岳勇也曾效力于葛兰素史克(GSK.US)及强生公司(JNJ.US),领导过多款肿瘤药、止痛药及神经系统病药在全球多个中心进行临床研究,其中多款都能获批上市。环顾该公司55人的研发团队,当中14人持有博士学位,另有26人持有硕士学位,过去均专注于肿瘤和肝脏疾病的临床前及临床开发工作。

虽然来凯医药强调是靠“三支柱”模式开发产品,即自主研发、全球业务发展及转化研究所组成,然而该公司的14条管线中,自主研发的产品大多都处于早期阶段,距离临床仍有一大段距离;反观即将进入商业化的产品,大多是由其他公司授权,研发能力有待证明。

生物医药股表现差

对于来凯医药这类生物科技公司来说,如能成功上市,除了可以向前期股东交代、让他们能退出套利外,也可以协助公司筹集资金,以加快产品商业化。但对小投资者来说,这却是一场“赌博”,首先是公司连收入也欠缺,根本难以估值;其次是假如其产品最后不获监管机构批准上市,可能会对股价带来巨大冲击。

目前在港交所上市的44只“B仔股”当中,有40只已经破发,部分更比招股价跳水超过一半,今年罕有能成功上市的瑞科生物(2179.HK)和乐普生物(2157.HK),自然也难免让投资者蒙受损失。

在美国加息提速的大环境下,市场资金逐步减少,加上不少录得收入与盈利的医药股已从高位大跌,估值重回较吸引水平;像来凯医药这种憧憬授权产品带来收入、而且距离商业化还有一段距离的生物科技股,最后能否成功闯关并获得投资者垂青,大家不妨拭目以待。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WeRide is enjoying a payoff from expanding its global taxi flee

自驾出租车收入暴增 文远知行看见盈利曙光

文远知行海外布局春暖花开,带动第三季毛利率大幅提升,似乎有望率先走出“烧钱循环” 重点: 第三季收入1.71 亿元,按年增长144%,创公司最大季度收入升幅 第三季公司毛利率同比大幅提升26.4个百分点至32.9%    李世达 在自动驾驶出租车的世界里,众多竞争者都在加快城市布局、扩大车队规模,仿佛扩张得越快,离真正商业化就越近,却也难以摆脱“越跑越亏”的困境。在这场赛局中,文远知行(0800.HK; WRD.US)用一份亮眼的业绩,让行业看见终点的亮光。 公司公布,截至今年9月底止第三季度,受惠全球车队规模持续扩张,以及服务渗透率提升,期内总收入按年大增144%至1.71亿元(2,400万美元)。其中,自动驾驶出租车业务作为核心增长动力,实现761%的爆炸式增长,贡献3,530万元收入,占收入比重由5.8%提升至20.7%。 毛利率大幅提升 期内股东应占亏损3.07亿元,较去年同期亏损10.43亿元显著收窄。经调整净亏损则由去年同期2.4亿元小幅扩大至2.76亿元。而同期毛利率则按年大升26.4个百分点至32.9%领跑行业。 以前三季度计,公司收入按年升68.2%至3.71亿元,净亏损10.99亿元,亦较2024年同期亏损19.24亿元大幅收窄。这也是文远知行自连续第三个季度亏损收窄,对于不断扩大测试规模、研发投入有增无减的L4自动驾驶企业而言,这种改善已属不易。 其竞争对手小马智行(PONY.US; 2026.HK)最新公布的第三季度业绩就显示,收入虽然按年增长72%至2,540万美元(约1.81亿元),毛利率也增长9.2个百分点至18.4%,但净亏损仍扩大46%至6,160万美元(4.38亿元)。 事实上,无论是小马智行或文远知行,亏损的规模都远高于收入规模,这说明行业仍属于“烧钱换市场”的阶段。但文远知行能够将毛利率大幅提升,已算是率先拿到盈利的钥匙。 究其核心原因,相信是其在多个市场同时步入“具备商业价值的纯无人营运阶段”,而非仅靠扩大车队或补贴来推动增长。 中东市场有望放量 最重要的突破来自阿联酋阿布扎比。今年当地政府批准文远开展纯无人商业营运,这是美国以外全球首张城市级纯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商用牌照,也是全球监管难度最高的级别之一。这意味著文远的车队可以在无安全员的情况下长时间、跨区域运作,使车队首次实现单位经济盈亏平衡。 目前,文远知行在中东的车队规模已超150辆,并预计到2030年车队规模将扩大至数万辆。在阿布扎比,文远知行车队覆盖约50%核心城区,随着纯无人运营牌照的落地,成本摊薄效逐步显现,毛利率大幅上升也就不令人意外。 此外,公司在欧洲市场也有突破。今年11月,文远知行拿下瑞士苏黎世的纯无人出租车营运牌照,预计2026年展开服务。瑞士的审批程序在全球属于最严格行列,一旦能在此站稳脚跟,等于取得全球市场最具含金量的背书。 截至10月底,文远知行运营的自动驾驶汽车车队规模已超1,600辆,其中近750辆为自动驾驶出租车。加上在瑞士获得的最新监管许可,截至2025年10 月,公司的自动驾驶汽车目前已在全球8个国家获得运营许可。 文远知行在技术路线上的推进,同样是其得以在多个海外市场快速落地的重要底气。公司与德国大厂博世的深度合作,双方联合推出的一段式端到端L2+解决方案,已获中国大型车企采用即将量产。 今年11月,公司宣布L4级技术向L2+的“端到端”方案成功下沉,并完成SOP。意味其自研的一段式端到端架构不再只局限于自动驾驶出租车,而是首次进入乘用车量产体系,打通了自动驾驶技术从高阶场景向消费车型输出的通路。 业绩公布后首交易日,文远知行美股大涨14.7%,收报8.26美元,但年初至今仍跌约40%,港股市场则冷静得多,仅升1.75%报20.88港元,较本月初的挂牌价低约16.4%。以港股数据,文远知行市销率约35.9倍,低于对手小马智行的46.8倍。显示其估值尚未反映其海外市场的进展。 虽然短期股价仍受市场风险偏好影响,但文远知行已展现出在海外市场实现盈利的可能性,这在自动驾驶领域仍属罕见。若阿布扎比、瑞士等高门槛市场提供稳定的运营数据,加上L2+产品线未来在车企端的销售释放,文远知行的估值有望修复。这也意味着,文远知行可能正在建立自动驾驶产业少见、且真正具可持续性的商业化路径。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上半年净利翻倍 遇见小面招股集资6.9亿元

中式连锁面馆运营商广州遇见小面餐饮股份有限公司(2408.HK)周四起至下周二公开招股,计划发行9,734.5万股,招股价介乎5.64港元至7.04港元,集资最多6.9亿港元(8,900万美元),预计下周五挂牌交易。 遇见小面成立于2014年,主打川渝面食产品,餐厅网络包括内地22个城市的451家餐厅及香港14家餐厅,另有115家新餐厅处于开业前筹备中。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按年升34%至7亿元,净利润则增96%至4,183.4万元。 根据公告,遇见小面引入HHLRA、国泰君安证券、君宜香港基金、Shengying Investment、Zeta Fund、海底捞全资子公司海底捞新加坡为基石投资者,投资总额约为2,200万美元。 公司称,集资所得将用于拓展餐厅网络、升级餐厅网络技术及数字系统,品牌建设、对上游食品加工行业的潜在投资,以及公司营运之用。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超额逾9千倍 量化派午收升113%

线上市场营运商量化派控股有限公司(2685.HK)首日挂牌开市报26港元,较招股定价高165%,之后股价回软,中午收市报20.9港元,升113%。 量化派发行1,334.8万股,招股价介乎8.8港元至9.8港元,最终以高位定价,公开发售超额9,365倍,国际配售超额14倍。 量化派的两大核心业务分别是一站式消费平台“羊小咩”,另外是经营汽车零售O2O平台的“消费地图”。去年的盈利1.47亿元,按年上升近40倍,主要因为来自羊小咩的收入大增所致。今年首五个月,盈利按年上升2.7倍至1.26亿, 集资所得净额仅1,237万港元,55%将用于提高公司的研发能力及改善基础技术设施,45%用于建立及扩大本地消费应用程序。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天域半导体上市集資16.7亿港元

碳化硅外延片制造商广东天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2658.HK)周四启动香港首次公开募股,计划以每股58港元发行3,000万股,集資约16.7亿港元,公司于12月5日正式挂牌。 公司今年前五个月实现营收2.57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97亿元同比下降13.5%。近五个月期间,实现盈利1,120万元,扭轉去年同期1.12亿元的亏损。 天域半导体计划将62.5%的IPO募集资金,用于未来五年扩大产能,15.1%用于增强研发实力,另有10.8%将投向战略投资领域。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