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申请到香港上市的生物医药企业未录得任何收入,去年的亏损更明显扩大

重点:

  • 来凯医药最近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由于研发费用大增121%,加上录得巨额公允值变动亏损,去年的亏损额翻了两倍
  • 公司期望上市筹资,协助两款获国际药企诺华授权的核心产品加快商业化

叶天娜

自从港交所(0388.HK)于2018年批准仍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来港上市后,成功吸引了不少这类被归纳为“B仔股”(股份名称后有一个B字)的医药企业,在过去几年市场热钱充裕下,一度吸引大批投资者。

虽然这个板块的投资热潮已退却、年初至今更只有两家同类公司成功登陆港交所,但仍有高达30多家生物科技药企排队等候上市聆讯,最近又有一家仍未盈利的创新药生物科技公司来到港交所门前。成立才6年的来凯医药有限公司,找来中金公司作为独家承销人协助上市,值得留意的是,该公司仍未有任何产品获准销售,最近两年已亏损超过10亿元,而且其14款创新候选产品中,最接近商业化的两款产品是由国际知名医企诺华(NOVN.SWX)授权,其余产品距离临床仍有一大段距离。

来凯医药在招股文件中介绍,公司致力为全球癌症及肝纤维化患者提供突破性疗法,其中两款由诺华授权、临床进展最快的核心产品LAE001和LAE002便是针对癌症的药物,前者是潜在同类首个下一代雄激素合成抑制剂,用于治疗前列腺癌;LAE002则是一种高选择性的三磷酸腺苷(ATP)竞争性AKT抑制剂,用于治疗卵巢癌、前列腺癌及乳腺癌等。

该公司这次申请上市筹资,正是计划把资金用于加快这两款药物的临床开发及批准,以尽快实现商业化,为公司带来销售收入。

与其他生物科技公司一样,来凯医药少不了“烧钱”研发,去年的研发费用为1.73亿元,同比大增121%,至于行政开支也大增169%至5,188万元;但该公司过去两年亏损达10亿元的主要原因,是分别录得1.59亿元和5.22亿元的公允价值变动,因此期内分别录得2.57亿和7.49亿元净亏损。

由于来凯医药未有任何产品收入,因此让LAE001及LAE002尽快商业化,可以说是“输血”的唯一希望。其招股书也坦言,公司自成立以来已消耗大量现金,如果不能成功完成候选药物各自的临床开发,以获得相关监管批准或实现商业化,其业务、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可能会受到不利影响。

核心产品依赖诺华

事实上,来凯医药在过去6年已经完成了6轮融资,前5轮获得1.62亿美元(10.9亿元),主要来自在生物科技创投方面有丰富经验的奥博资本(OrbiMed)、招银国际和主要合作方诺华等,其中属第6轮的D轮融资在今年4月完成,由国投招商领投6,100万美元,令公司估值上升至5.38亿美元(36亿元),估计是为来港上市做好准备。

一家持续亏损的医药公司,凭什么吸引那么多机构投资者?除了押注在该公司

获授权药物的商业价值外,其管理及研发团队也是卖点。来凯医药的创办人兼董事长吕向阳是一名拥有超过20年经验的资深药物研究专家,而且正是出身自诺华,曾担任诺华全球肝病新药研究和新药发现技术平台负责人。

另外,该公司的临床运营总监李国秀曾在辉瑞(PFE.US)等大药厂工作、首席医学官岳勇也曾效力于葛兰素史克(GSK.US)及强生公司(JNJ.US),领导过多款肿瘤药、止痛药及神经系统病药在全球多个中心进行临床研究,其中多款都能获批上市。环顾该公司55人的研发团队,当中14人持有博士学位,另有26人持有硕士学位,过去均专注于肿瘤和肝脏疾病的临床前及临床开发工作。

虽然来凯医药强调是靠“三支柱”模式开发产品,即自主研发、全球业务发展及转化研究所组成,然而该公司的14条管线中,自主研发的产品大多都处于早期阶段,距离临床仍有一大段距离;反观即将进入商业化的产品,大多是由其他公司授权,研发能力有待证明。

生物医药股表现差

对于来凯医药这类生物科技公司来说,如能成功上市,除了可以向前期股东交代、让他们能退出套利外,也可以协助公司筹集资金,以加快产品商业化。但对小投资者来说,这却是一场“赌博”,首先是公司连收入也欠缺,根本难以估值;其次是假如其产品最后不获监管机构批准上市,可能会对股价带来巨大冲击。

目前在港交所上市的44只“B仔股”当中,有40只已经破发,部分更比招股价跳水超过一半,今年罕有能成功上市的瑞科生物(2179.HK)和乐普生物(2157.HK),自然也难免让投资者蒙受损失。

在美国加息提速的大环境下,市场资金逐步减少,加上不少录得收入与盈利的医药股已从高位大跌,估值重回较吸引水平;像来凯医药这种憧憬授权产品带来收入、而且距离商业化还有一段距离的生物科技股,最后能否成功闯关并获得投资者垂青,大家不妨拭目以待。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1药网第二季度营收下滑

医药销售商1药网(YI.US)周三表示,第二季度营收同比下降6.4%至32亿元,面向药房及医疗机构的核心药品销售业务营收下滑6.2%。面向消费者的药品销售业务规模较小的,当季同比亦下跌9.6%。 公司运营成本及费用同比下降6.3%至32亿元,上年同期为34亿元。受此影响,1药网当季实现营业利润10万美元,但净亏损由去年同期的1,400万元扩大至1,950万元。 财报发布后,公司股价周三收跌6.2%,该股过去六个月累计下跌40%。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奇瑞启动重磅IPO 有望成今年最大车企上市案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Chery Automobile Co. Ltd)周三启动香港IPO,计划筹资10亿美元以上,有望成为今年最大汽车企业IPO。周三发布的新上市公告显示,公司拟发售约2.97亿股,每股定价区间为27.75至30.75港元。若以定价区间上限计算,此次募资总额将达91.4亿港元(11.8亿美元)。 奇瑞从2003年起一直是出口量最大的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 。2024年公司营收达2,690亿元(378亿美元),较上年增长65.4%,同期净利润增长37.2%至143亿元。 根据上周提交的更新版招股书披露的最新数据,公司今年继续保持增长态势:2025年一季度营收从去年同期的549亿元增至682亿元,增幅达24%。其中新能源汽车销售收入成为关键驱动力,同比激增约四倍至187亿元,占营收总额四分之一以上。 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公司正加速在全品牌线部署其智驾系统,提供多级自动驾驶功能。此次IPO募集资金部分将用于拓展新能源汽车产品组合、升级新能源动力系统及新能源汽车平台架构,并将投入大规模研发以强化核心技术能力。 余特莉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微盟折让8.9%配股筹15亿港元 无极资本成单一大股东

电商服务供应商微盟集团(2013.HK)周四宣布,配售6.88亿股予无极资本,相当于扩大后股本约16%,配售价为每股2.26港元,较微盟上日收市价折让8.9%,所得款项净额约为15.6亿港元。 微盟表示,所得款项净额约30%将用于探索AI在SaaS中的整合及应用。30%用于扩大媒体渠道及加强精准营销服务。10%用于海外业务发展,30%拨作补充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完成配售后,无极资本持股16%成公司最大单一股东,孙涛勇、方桐舒及游凤椿组成的主要股东集团持股比例,则由8.1%降至6.8%。 微盟股价周四高开,至中午休市报2.61港元,升5.24%。年初至今累跌20.7%。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国富氢能配股集资1亿港元

氢能设备制造商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2582.HK)周三公布,将以每股50.13港元配售199.48万股新股,集资金额约1亿港元。 配售价较公司周三收市价55.5港元折让9.68%,配售股份将占扩大后已发行股份约1.8%。 集资所得的72%资金,将用作支持集团业务的营运,包括支付薪金、社保,以及供应商款项;20%用于偿还现有信贷融资,余下8%用于投资中国及海外氢能项目。 国富氢能周四开盘跌0.1%报55.45港元,公司股价较过去一年高位下跌65%。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