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oundBio to be bougth by Genmab

普方生物卖盘 中国创新药企的出路?

最近多家中国相关的创新药企被大型外国买家收购,该公司是其中最新一员 重点 抗癌药物制造商普方生物宣布,丹麦公司Genmab将以18亿美元收购它 这是过去四个月里第四家被外国公司收购的中国相关创新药企 阳歌 在单打独斗多年后,中国创新药企可能终于开始意识到,有个富裕的金主来料理自己的财务会轻松得多。普方生物成为其中最新一员,该公司上周宣布,丹麦公司Genmab A/S(GMAB.US)将以18亿美元现金收购它。 过去四个月里,突然出现了一连串涉及中国创新药企的类似交易,这是其中的最新一笔。一开始是英国巨头阿斯利康(AZN.L)去年12月,宣布将以高达1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亘喜生物。此后,至少又出现了三笔涉及收购中国药企的交易,包括普方生物这笔交易在内,总交易数量已达到四笔。 今年才过去几个月,意味着在今年剩下的时间里,我们很可能还会看到更多这样的交易。我们稍后再来细说每一笔交易,它们中既有上市公司,也有非上市公司。但首先,我们来看看是什么推动了这一新趋势,以及为什么花了这么长时间这个趋势才开始出现。 之前中国创新药企基本上不会出现在外国股票市场上,直到2018年香港修改规则,允许此类公司上市(现在这类公司多数在香港上市)。在改变规则之前,香港要求大部分公司必须实现盈利才能在主板上市,而这个条件几乎所有初创药企都达不到。 规则变化推动大量公司在香港上市,也带动了少量公司在美国上市,比如亘喜生物。这些公司大部分是研发前沿药物的,其中很多药物使用新一代高度靶向性疗法来治疗癌症。 在西方,此类公司通常会通过私人渠道获取资金,直到研发的药物进入后期临床试验阶段。到那时,如果结果看上去很有希望,像阿斯利康这样财力雄厚的大药企,通常会介入并收购这些规模较小的初创公司,这些初创公司的投资者则会获得可观的利润。 但中国的情况有所不同。很多旗下药物前景明朗的中国公司不是把自己卖给大公司,而是选择自己上市,为耗资巨大的药物研发提供资金。它们之所以能这么做,是因为股市投资者愿意以高估值购买它们的股票,即便大部分公司还需要数年才能盈利。 香港改变规则后不久,投资者对这些公司兴趣浓厚,但过去三年里,浓厚兴趣转变成了悲观情绪,导致许多上市药企的股价暴跌。最初看好它们部分源于对中国市场寄予厚望,很多公司都计划在中国销售自己的药物。 事实证明,这些希望是不切实际的,因为中国通常要求提供大幅折扣,才会将药物纳入多数中国民众的医保。这一现实,加上新药研发耗资巨大,导致很多公司的盈利被推迟数年。与此同时,股票买家对这些公司的耐心和兴趣都在迅速减弱。 中美混血 了解了这个背景后,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Genmab计划收购普方生物的交易。尽管普方生物自称总部在西雅图,但它与中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是一个中美混血儿。公司把它的研发中心放在了苏州。该公司成立于2018年,赵柏腾是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他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在得克萨斯大学获博士学位。 公司有三款药物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其中,最先进的药物是rinatabart sesutecan (Rina-S),这是一款用于治疗卵巢癌和其他实体瘤的尖端抗体药物偶联物(ADC)。该药目前处于二期临床试验阶段,并在今年1月获得了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快速通道资格,这将有助于更快地将其推向市场。 就在两个月前,普方生物宣布完成了1.12亿美元的B轮融资。公司的投资者包括奥博资本和礼来亚洲基金,后者是美国制药巨头礼来(LLY.US)在亚洲的风险投资公司,最近宣布的几家中国公司收购交易中都能看到这两家公司的名字。 另外两笔收购都是上个月宣布的,全是非上市公司。肾脏药物制造商信瑞诺表示,将被瑞士制药巨头诺华 (NOVN.SW)收购,但没有透露收购条件。在另一笔交易中,精准癌症治疗药物制造商葆元医药表示,将以全股票交易方式被Nuvation Bio Inc.(NUVB.US) 收购。葆元医药表示,作为交易的一部分,它将持有Nuvation约33%的股份,按照Nuvation目前的市值计算,葆元医药的估值为2.4亿美元。 这些交易涉及的金额各不相同,从葆元医药的2.4亿美元到普方生物的18亿美元,范围涵盖了大多数上市中国药企的估值。四笔交易中有三笔涉及非上市公司,这一事实似乎表明,IPO前的制药商可能是更受欢迎的收购目标,这可能是因为它们更需要现金。 但上市公司也可能越来越多地成为收购目标,因为许多公司发现,要让股市投资者继续拿钱为它们的亏损业务埋单变得越来越困难。这类被收购的目标,可能包括与礼来等外国公司有关联的药企,例如1月在美国上市的博悦生物(AVBP.US)和去年9月在香港上市的宜明昂科(1541.HK)。 这些公司大多拥有前景不错的药物,对于现金充裕的大型买家来说,这些药物将成为其产品组合中的重要补充。现在,这些中国初创药企终于意识到,单靠自己的力量建立一家新的制药公司是相当困难,而把自己卖给一个有钱的支持者往往会容易得多,因为后者可以为它们的亏损运营埋单。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The pharmaceutical company operated under a licensed-in model saw its market value halved just a few days after listing.

阿诺医药登陆美股跳水 核心产品上市路遇考验

这间以授权引进模式为主的医药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几天,市值已跌去超过一半 重点: 阿诺医药目前尚未有产品上市销售,过去两年多已录得逾1.3亿美元亏损 其核心管线是一款泛磷酸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正开展全球多中心三期临床试验,但近年来同类药物的上市接连遇阻   莫莉 在股市寒冬中,未盈利的生物医药企业登陆资本市场的难度愈来愈大,作为中概股,要在美股登陆,更是难上加难。偏偏却有勇者选择逆流而上,抗癌药物研发企业阿诺医药(Adlai Nortye, ANL.US)在2021年冲刺港交所未果后,近期终于成功登陆纳斯达克。 阿诺医药在这次IPO中总计发行250万股美国存托股票(ADS),发行价定为每股23美元,总市值约8.49亿美元(60亿元)。在IPO发行的同时,日本制药公司Nippon Kayaku(4272.T)认购阿诺医药价值4,000万美元的A类普通股。通过IPO发行及同步进行的私募配售,阿诺医药共计募资约9,750万美元。 阿诺医药是一间以授权引进(License-in)模式为主的医药公司,曾先后从诺华(NOVN.SWX)、卫采株式会社(Eisai, 4523.T)等全球医药巨头手中引入肿瘤管线,公司六条研发管线中,有三条已经进入临床阶段。其中进展最快的两款药物均为License-in产品。 或许是投资者对阿诺医药的研发实力信心不足,该公司闯荡美股的开局并不顺利,9月29日挂牌首日的开市价仅为18美元,较发行价下跌21.7%,全日更大跌34.8%;随后5天,其股价亦连续大幅下跌,上周五收报10.87美元,意味上市首6天,已蒸发近53%市值。 作为一间正处于研发阶段、尚未有上市产品的医药公司,阿诺医药的财报并不好看。招股书显示,阿诺医药在2021年曾与Biotime合作,获得销售知识产权收入4,573万美元,此后再无任何收入。在2021年、2022年以及2023年前三个月的运营亏损,分别为864.6万美元、6,727万美元以及1,526万美元;净亏损分别为5,668万美元、5,879万美元以及1,502万美元。 一方面,阿诺医药的License-in需要支付高额费用,另一方面,其自主研发以及临床开发的庞大支出,意味该公司必须长期依靠外部融资输血,成立以来的累计融资额已超过2亿美元。长长的投资者名单中,不仅包括CRO龙头泰格医药、药明生物产业基金等医药资本,也包括经纬创投、德同资本、工银资管、联想之星等知名投资机构。2021年7月,阿诺医药完成最后一轮融资,获得9,740万美元,投后估值约6.47亿美元,但最新市值已跌至仅约4亿美元。 在阿诺医药的候选药物管线中,被寄予厚望的是进展最快的AN2025(Buparlisib),如今正在北美洲、欧洲、亚洲和南美洲的18个国家和地区、180多个研究中心开展一项全球多中心、随机分配、开放性的三期临床试验,预计将于今年第四季度完成患者入组。 同类药物上市遇阻 Buparlisib是一款泛PI3K抑制剂,有望成为治疗复发性或转移性头颈部鳞状上皮细胞癌(HNSCC)的同类首创(first in class)药物。HNSCC是全球第7大常见癌症,每年全球新增病例超过80万例。 但是,由于PI3K抑制剂的毒性较强,近年来同类药物的上市接连遇阻,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也不断收紧对PI3K抑制剂的评审。去年1月,国际药企吉利德(GILD.US)撤回了上市6年的PI3Kδ抑制剂Idelalisib的部分适应症,同期拜耳(BAYN.DE)自动撤回PI3K抑制剂Copanlisib在欧盟的一项适应症上市申请,而中国药企信达生物(1801.HK)也在9月底主动撤回PI3K抑制剂Parsaclisib在中国的上市申请。 虽然同行纷纷撤回上市申请,让PI3K抑制剂的竞争格局变得更加宽松,而Buparlisib成为了全球范围内唯一处于三期临床试验中的泛PI3K抑制剂。但是,Buparlisib还在诺华手中时,就已经进入临床二期,并且因疗效数据在2016年7月被FDA授予快速通道资格。即使如此,Buparlisib还是因毒副作用大、耐受性差等问题,被诺华以较低的价格将全球权益转让给了阿诺医药。 阿诺医药能否更好地解决副作用问题,将这款重磅产品成功商业化,是公司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招股书显示,阿诺医药预计在三期临床试验的中期分析后,即2024年上半年,向美国FDA递交新药上市申请(NDA)寻求快速审批,随后向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欧盟药品管理局、日本PMDA和其他监管机构递交进一步的上市批准申请。 另一方面,阿诺医药的其他管线均处于临床早期阶段,其中AN0025正在进行一期临床试验,有望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乳腺癌症(TNBC)等疾病,内部研发的AN4005则正在美国和中国进行一期临床试验。 虽然阿诺医药前期备受一级市场青睐,获得大量融资支持,但是若核心管线Buparlisib未能成功上市,在如今偏淡的资本市场中,该公司恐怕难以获得更多资金,以支持其他管线的研发。相反,若然Buparlisib可以获得全球多地监管部门批准并成功上市,就能拿下颇为可观的市场空间,投资者不妨再留心观察其研发进展。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快讯:德琪医药委任新首席医学官

最新:生物制药公司德琪医药有限公司(6996.HK)周三公布,Kevin Patrick Lynch因退休理由,已辞任执行董事兼首席医学官,但保留顾问一职;该公司已委任张晓静接替首席医学官的职位。利好:张晓静是一名肿瘤学家和血液学家,在肿瘤学领域和制药行业拥有超过20年经验,以及超过10年的团队管理经验,并曾为国际药企诺华(NVS.US)中国公司和拜耳股份(BAYN.DE)工作逾12年。值得关注:Kevin Patrick Lynch去年才获得董事会提名为执行董事,如今在短短一年后就宣称退休,可能会引起投资者猜疑。深度:专注于研发创新抗肿瘤药物的德琪医药,是一家于2018年成立的年轻生物制药公司,它2020年11月在港交所上市。该公司成立后,直至去年底都未能录得任何收入,而过去四年的研发成本达9.8亿元。今年5月中,公司首款商业化产品希维奥在中国上市,在短短一个多月内带来约5,400万元营业额,为今年的中期业绩带来收入“零的突破”。市场反应:德琪医药周四股价向上,中午收盘涨5.5%至4.6港元,但仍贴近过去52周的低点。记者:何仲尼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