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gonvita Life Sciences Co. Ltd. filing for Hong Kong IPO

主要开发创新小分子药物,旗下拥有9款创新药管线,当中包括曾在新冠疫情期间备受关注的新冠口服药VV116

重点:

  • 最大股东、创始人沈敬山是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博士生导师,三款核心产品与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合作研发
  • VV116的对外授权收入下降,旺山旺水2024年收入锐减,重新回到亏损状态

  

莫莉

农历新年假期前,主攻创新小分子药物研发的苏州旺山旺水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独家保荐人为中信证券。在新冠药物研发过程中,旺山旺水曾经凭借自身的技术实力与创新能力崭露头角,目前已构建起覆盖“研究-临床开发-制造-商业化” 全产业价值链的完整体系。

旺山旺水成立于2013年,主要开发病毒感染、神经精神及生殖健康领域的创新小分子药物,旗下拥有9款创新药管线,当中包括曾在新冠疫情期间备受关注的新冠口服药VV116。除了创新药管线外,旺山旺水也在同步推进仿制药管线,4款仿制药管线中2款已经获批上市,可为公司产生一定现金流。

其中核心产品VV116已经在中国内地和乌兹别克斯坦获批用于治疗新冠。自从新冠疫情在2020年初爆发,中国科学院和旺山旺水就开始合作研发新冠药物,在2020年10月,旺山旺水与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武汉病毒研究所签订协议,获得VV116在全球范围内的独家知识产权。这离不开旺山旺水的最大股东、创始人沈敬山的背景,沈是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课题组长及博士生导师。

2021年9月,君实生物(1877.HK; 688180.SH)从旺山旺水获得VV116在全球大部分地区研发、生产、商业化用于新冠的独家权利。旺山旺水还将VV116的原料药供货商的独家权利转让给一家位于海南省的药厂,这两项对外授权也为旺山旺水带来一大笔营收收入。2023年1月VV116在中国获批附条件上市,并且在2024年1月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

根据君实生物2023年上半年的财报,VV116实现销售收入1.1亿元。不过随着疫情消退,VV116的收入下降,君实生物没有再单独披露该产品的收入贡献。目前,旺山旺水正在将VV116的适用范围拓展至1至24個月的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者,预计今年第三季度启动三期临床试验。

有意思的是,旺山旺水进展较快的另外两大管线LV232、TPN171,也同样是由旺山旺水与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合作研发,旺山旺水再从该研究所取得这两款产品的全球独家知识产权。招股书称,公司另一位创始人、第二大股东田广辉在LV232、TPN171的研发过程中亦扮演重要角色。

LV232是一款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将于今年第一季度在中国启动II期临床试验;TPN171可用于治疗勃起功能障碍,已经在乌兹别克斯坦获批,公司预计在今年年中在中国获批,有望直接为旺山旺水带来产品销售收入。

2024年收入骤降

虽然旺山旺水手握部分获批上市管线,拥有14名雇员的商业化团队,但产品销售并非公司主要的收入来源。得益于自对外授权VV116、提供CRO服务以及销售药品,公司在2023年及2024年前九个月分别录得收入1.9亿元、1,000万元,期内股东应占溢利分别为4,851万元和-1.5亿元。

在招股书中,旺山旺水对2024年收入锐减解释称,由于2023年触发VV116对外授权的里程碑付款,该年度亦拿到转让VV116原料药供应商的付款,因此2023年收入基数较高。从来自五大客户的收入可见,2023年来自君实生物的对外授权收入高达1.02亿元,原料药供应商的授权付款亦有9,434万元,而2024年前九个月来自君实生物的收入减少至798万元,同期不再有原料药供应商的付款。

缺少对外授权收入后,旺山旺水很快回到亏损状态。不过,得益于创始团队良好的医药研发背景,旺山旺水在2020年、2021年、2022年和2024年分别完成了5轮融资,尤其是在2022年4月的B轮融资中,投后估值从4个月前的15.7亿元大增至42亿元。2024年4月的最后一轮C轮融资获得1.6亿元,估值较B轮融资略微上涨至44.5亿元。

截至2024年9月底,公司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跌至9,505万元。在新药上市尚有时日,对外授权收入难以提升之际,旺山旺水冲击港股市场或许是扩大融资渠道、为后续研发补充资金的好时机。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谭仔国际私有化获高票通过 8月19日除牌

香港米线品牌连锁店谭仔国际有限公司(2217.HK)周一宣布,私有化方案已获高票通过,将于7月28日最后交易,并于8月19日收市后正式除牌。 根据公告,私有化方案于法院会议中获99.7%赞成票,反对票仅0.29%;独立股东的反对票仅占0.13%。在特别股东大会上,持股74.25%的大股东亦投下99.96%赞成票。 谭仔国际控股股东东利多控股(3397.T)于今年2月提出私有化计划,作价每股1.58港元,较2021年上市价3.33元低52.6%。谭仔指,公司在海外扩展方面未能充分发挥效力,而大股东东利多拥有相关资源及专业知识,可支持公司更有效扩展海外业务及加强内部以应对行业逆境的挑战。 截至今年3月底的年度,谭仔全年纯利按年下跌32.7%至7,984万港元,收入录得28.4亿元,上升3.4%。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Zijin does resources

简讯:紫金矿业申请分拆国际黄金业务在港独立上市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899.HK)宣布,其国际黄金开采部门已于周一向港交所提交分拆上市申请。公司补充称,港交所已确认其可推进分拆及独立上市计划。 在公告发布的同时,紫金黄金国际有限公司的上市申请文件也于周一在香港交易所网站刊载,由摩根士丹利和中信证券担任承销商。公司披露其营收从2023年的22.6亿美元攀升至近3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33%,部分受益于金价飙升。同期利润从2.3亿美元跃升至4.81亿美元,增长逾一倍。 紫金矿业于5月首次披露剥离紫金黄金国际分拆上市的意向,称此举将加速国际化进程、提升资本管理效率并强化离岸融资与并购能力。分拆方案已于6月26日获得公司股东大会批准。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Honor makes smartphones

荣耀迈进上市辅导 押注AI战略布局

这个2020年从华为剥离的手机品牌,在上市之路迈出关键一步,或于明年登陆A股 重点: 荣耀正推进明年登录A股的计划,并重新定位为AI企业,从而吸引投资者 虽中国市场的份额遭对手侵蚀,但这家前华为旗下的企业,在欧洲和亚洲市场展现出强劲的增长   陈竹 智能手机厂商日益将人工智能(AI)视作增长引擎,通过渐趋成熟的产品新增互动功能来激活增长。许多企业从传统硬件制造商转以AI定位,这种战略转型有望为产品打造新卖点,并扩展功能边界。 对荣耀终端股份有限公司而言,这一叙事构成其核心战略,公司今年着重塑造“全球领先的AI终端生态企业”形象。随着上市进程加速,对外释放此信号更明显,荣耀期望借上市契机,展现AI布局,并将其打造为吸引潜在投资者的筹码。 公司上市计划近期取得重大突破,上周获准开启沪市及深市A股上市“辅导”(A股市场主要面向境内投资者)。辅导期全面审核公司的经营和财务状况,企业须完成此流程,方可提交正式的招股书。 若成功上市,将标志荣耀漫长征程的圆满收官。公司的上市传闻可追溯至2021年,当时报道称其正考虑借壳上市。此后类似传言屡见不鲜,并于去年末,荣耀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时再度升温,此举通常被视为上市的前置条件。 这家从华为剥离后的公司,上市之路仍需攻坚。中国证监会披露,其上市辅导计划定于明年1月至3月完成,中信证券担任辅导机构。据此时间表推测,荣耀最早有望于明年第二季度上市。 国内市场承压 2013年创立的荣耀,属华为旗下的高性价比子品牌,而华为的主品牌聚焦高端市场,以抗衡苹果iPhone。2020年末,美国严厉制裁下,危及华为手机芯片及获取美系的技术能力后,华为分拆荣耀,使后者能维系美国供应商渠道,助力品牌渡过生存危机。 收购荣耀的财团是国有企业及民营资本混合体,出资方多数来自华为总部所在地深圳。 该策略使荣耀避免了华为手机业务面临的困境,分拆后数年,荣耀发展迅猛,部分源于填补华为撤出全球市场及国内受挫后的空缺。美国制裁曾重创华为智能手机业务,近年通过替代从美国采购的零部件,逐步恢复元气。 分拆初期,荣耀表现亮眼。国际数据公司(IDC)的统计显示,2022年荣耀以34%的出货量增速,位列中国前五大手机品牌之首,市占率达12%,跃居国内市场第二。增长势头延续至2024年初,当年一季度销量增长13.2%后,以17.1%的市占率登顶国内市场。 不过,此后增长轨迹逆转。2024年,荣耀的中国市占率持续下滑,从二季度的14.5%跌至四季度的13.7%。IDC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荣耀的出货量已跌出国内前五。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显示,一季度荣耀出货量下滑12.8%,国内排名第六。 荣耀市场受挫之际,恰逢国内对手强势增长。特别是老东家华为,2023年末携自研芯片的Mate60系列回归。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荣耀销量下滑时,华为出货量激增28.5%,小米(1810.HK)出货量增长16.5%。 尽管国内市场承压,在华为因无法使用谷歌Android系统而失落的海外市场上,荣耀的表现则异常强劲。去年四季度,该公司欧洲出货量同比大涨77%,以4%的市占率跃居该区域第四大品牌。 海外扩张构成荣耀的重要增长,有机会成为吸引投资者的核心卖点。公司在东南亚市场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虽未进入区域前五,但市场分析机构Canalys的数据显示,荣耀今年一季度的出货量达89.3万台,创纪录高位,同比增幅高达88%,展现出惊人的增速。 本土市场份额暂时流失,大可不必恐慌,荣耀仍可通过重磅新品实现市场修复。当然,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持续白热化,且作为荣耀最核心的市场,该区域不容有失。 为突围同质化竞争,荣耀着力打造AI驱动型的企业形象。今年3月,公司在巴塞罗那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发布战略蓝图,未来五年斥资100亿美元投入AI研发,加速从手机制造商走向“AI终端生态公司的”转型。 据国内媒体报道,战略转型伴随重大组织架构调整。荣耀已新设AI产业部门,AI及软件团队也扩编至2,600人。 1月履新的荣耀CEO李健向国内媒体表示,智能手机已属成熟市场,10%至20%的历史增长率难再现。相较之下,李健将AI手机称为“蓝海市场”,荣耀多年积累的AI算法与硬件研发经验,将转化为竞争优势。 需要指出的是,AI并非荣耀的专属赛道,小米、Vivo等竞争者亦推行类似策略,行业趋势已成。鉴于当前AI功能仍具局限性,分析师多质疑其实用性能,是否真正激发消费者换机意愿。 归根结底,AI战略转型或能提升荣耀估值预期,但投资者兴趣终将取决于手机业务的基本面。尽管国内市场表现欠佳,荣耀在欧洲及东南亚等海外市场的扩张态势,对潜在投资者仍具吸引力。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获本地300倍超购 泰德医药首挂半日升3.76%

多肽CRDMO企业泰德医药(浙江)股份有限公司(3880.HK)周一在港交所挂牌上市,盘初一度涨近4%,至中午收市报31.75港元,升3.76%。 据招股结果,香港公开发售接获300.15倍超购,按回补机制,公开发售股份已增至840万股,占发售总数50%。国际发售录得2.43倍认购。最终发售价30.6元为上限定价,集资净额4.29亿港元(5,500万美元)。 泰德医药是次全球发售1,680万股,基石投资者包括石药集团及腾讯前高管吴宵光创立的微光创投,两者分别认购500万美元股份。公司去年收入4.42亿元,年增31%;净利润年增20.9%至5,917.3万元。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