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在线收入大增并转亏为盈,反映从在线教育向直播电商转型的策略取得初步成功

重点:

  • 受惠直播带货业务的贡献,新东方在线上半财年收入同比增长263%至20.8亿元,甚至比“双减”政策出台前高出两倍
  • 该公司股价大涨后,预测市盈率达55倍,有大行认为其估值可能被高估

莫莉

“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这句新东方教育创办人俞敏洪的名言,如今正在公司身上得到验证。

2021年7月,中国政府推出教育“双减”政策,目的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及校外培训负担,以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针对中小学生的学科类课外培训行业随即遭到毁灭性打击,作为行业龙头的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EDU.US; 9901.HK)几乎陷入绝望。

然而仅在一年后,新东方在直播电商取得突破性进展,子公司新东方在线科技控股有限公(1797.HK)交出了上市以来的最好业绩,令公司前景再一次充满希望。

新东方在线是新东方教育旗下的在线教育平台,2019年分拆出来到港股上市,当时的业务涵盖的学段包括学前教育、K-12与大学教育。新东方在线挂牌后,在2020年经历在线教育的激烈竞争,2021年遭遇“双减”政策,需剥离和停止K9培训业务,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1月17日晚间,新东方在线发布截至去年11月30日的2022-23财年中期业绩,财报显示,该公司上半财年营收20.8亿元,同比增长263%;期内净利润5.85亿元,表现远胜上年同期的净亏损5.44亿元。该公司表示,报告期实现快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是公司从在线教育向自营产品及直播电商转型的策略取得重大进展。

不过,可能由于市场预期过高,在业绩公布后翌日,其股价反而下跌8%。尽管如此,新东方在线仍然是过去一年表现最好的港股之一,从2022年初的每股仅4.8港元,到1月20日的收盘价73.7港元,大涨逾14倍。

新东方在线的优秀业绩,也推高母公司新东方的财务表现。新东方同日公布了截至去年11月底的2022/23财年第二季度财报,虽然净营收因终止K-9学科课后辅导业务而下跌3.1%至6.38亿美元(43.4亿元),但成功扭亏为盈,录得73.2万美元净利润,而上年同期净亏损高达9.37亿美元。

不过,激增的电商业务也未能弥补教培业务剥离的损失,在“双减”政策出台之前的2020-21财年第二季度,新东方的营收为8.87亿美元,净利润达5,390万美元。相反,新东方在线在最近半个财年的收入20.8亿元,比2020-21上半财年收入6.77亿元高出两倍,反映公司转型直播带货后反而“活得更好”。

创意带货方式

去年6月,新东方在线旗下的东方甄选靠“双语直播带货”引起网民关注,最新发布的中期业绩,恰好覆盖了东方甄选带货高峰期的表现。财报显示,东方甄选的自营及直播带货业务已逐渐发展成为新东方在线的主要收入来源,上半财年贡献收入17.7亿元,总营收占比高达84.9%。

1月初,新东方在线宣布拟更名为“东方甄选控股”,以反映现有业务的发展方向及未来前景。公司在财报中也坦承,自营产品及直播电商业务已经成为公司长期的主要增长动力,这意味着,这间老牌教育机构即将全面转型成为直播电商公司。

财报也披露了电商业务的详细资料,在2022年6月至11月,其商品交易总额(GMV)达到48亿元,抖音账号关注人数为3,520万,抖音平台已付订单共有7,020万张。目前,东方甄选已在抖音开设6个直播账号,销售产品包括农产品、食品、图书及生活用品,当中自营产品达65种,贡献营收超过10亿元。

不过,与直播电商的头部主播相比,东方甄选的带货能力暂时未能晋身第一梯队。据公开信息显示,去年9月,“超级主播”李佳琦重回淘宝直播间的首场直播,GMV就超过1.2亿元。根据中信证券测算,2021年“双十一”期间,薇娅、李佳琦等头部主播合计的GMV,更高达200亿至300亿元。

市值或被高估

投资银行中金的研究报告称,东方甄选日均GMV稳步上升,主要因为其内容有特色,通过邀请嘉宾以及地方专场直播的方式,兼具文化宣传及带货职能,有助GMV增长。

相对于其他纯直播带货或多频道联播网(MCN)公司,新东方在线的优势在于不购买流量、而且不与主播分成。财报显示,自营产品及直播电商分部的毛利率为42.5%,高于直播电商龙头遥望科技(002291.SZ)的22.73%。

至于新东方在线原有的大学教育分部,以及为高校、公共图书馆等机构提供内容服务的业务,已不再是公司重心。从营收来看,大学教育和机构客户分别贡献2.95亿元和1,917万元,分别占期内总收入14%和1%。

截至上周五,新东方在线的总市值攀升至超过740亿港元(644亿元),假若下半财年盈利不变,预测市盈率达55倍,高于直播电商龙头企业遥望科技的49倍。中金认为,新东方在线直播业务在流量、产品和供应链三大核心都具有竞争力,盈利能力仍有望进一步释放。不过,随着东方甄选的GMV逐渐稳定,在增长逐步放缓的情况下,或难以长期支撑高估值。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这篇文章已经更正,以显示新东方教育在“双减”政策出台之前的2020-21财年第二季度,净利润为5,390万美元

新闻

简讯:小米SU7再传碰撞燃烧致死意外 累股价挫逾5%

小米汽车再度卷入安全风波。周一凌晨,四川成都一辆小米SU7行驶中发生碰撞后起火燃烧,导致驾驶人死亡。成都警方下午通报,死者31岁邓姓男子涉嫌酒后驾驶,事故仍在调查中。 小米集团(01810.HK)股价盘中一度重挫逾8%,最终收报49.08港元,跌幅达5.71%,单日市值蒸发近770亿港元。消息引发市场关注,自九月下旬新品发布会以来,小米股价累计下跌逾13%。 据财新报道,这已是今年第三起小米汽车碰撞后起火事故。3月安徽铜陵一辆SU7在高速公路激烈碰撞隔离带后起火,造成3人死亡;4月广东徐闻亦发生SU7与电动二轮车相撞酿两死事故。小米当时表示,火势为对方电动车电池爆燃所致。 SU7自去年3月上市以来累计销售近34万辆,小米汽车业务在今年第二季毛利率升至26.4%,显示业务仍维持高速增长。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BIT Mining's data center in Ethiopia

转攻加密币挖矿碰壁 比特矿业急变身Solai 

从在线彩票销售转型加密币挖矿仅五年,这家公司再度易名,以彰显新业务重心 重点: 经股东批准,比特矿业将于10月20日起更名为Solai,标志这家公司第二次品牌重塑 经过五年的加密货币挖矿业务,公司正陷困境,迫使转向Solana,一个拥有原生加密货币的区块链网络   梁武仁 近期比特币热潮催生大批新兴矿企,导致行业生存环境恶化。在过热领域中,生存变得愈发艰难,身处漩涡的比特矿业(BIT Mining Ltd.)(BTCM.US)正启动新一轮业务转型。 上周五,比特矿业宣布易名为Solai 已获股东批准,公司股票将于10月20日起启用新交易代码。8月的公告称,品牌重塑旨在转型为“聚焦新一代区块链基础设施、去中心化金融,及智能合约创新的综合数字资产公司”。 这是比特矿业第二次重塑企业身份,公司2001年创立时是在线彩票销售平台,二十年后转型为加密货币矿企。涉足数字资产系顺势而为的战略,当时虚拟货币看似即将成为新风口,中国更是全球最大加密挖矿中心。 不过,比特矿业的加密豪赌迅速遭遇重创。首先在转型同年(2021年),中国出台挖矿禁令震动行业;随后加密寒冬长期持续,币价暴跌。如今,虚拟货币再度席卷市场,比特币价格屡创新高,加剧了对其有限供应量的争夺。财报显示,自2022年起,比特矿业的营收连年下滑,印证了这些挑战。 因此,公司最新商业模式调整具有一定合理性。本轮转型不似首次转型那样激进,更重要的是,拥有数据中心及矿机的比特矿业,能相对轻松地将这些资源用于新业务,毕竟新业务同样属于加密货币生态圈。 新名称Solai巧妙融合了公司押注的Solana(基于区块链、拥有同名加密货币的加密网络)与人工智能(AI)元素。公司补充称,未来将不仅限于Solana,还会拓展至其他平台。 转向Solana Solana作为比特币替代品正崭露头角,其高速低费特性,适用于游戏至去中心化金融等多场景。其同名代币过去一年增值约42%,但仍低于同期比特币近80%的涨幅。 上周五的公告中,公司董事长余波表示:“从比特矿业到Solai的转型,标志企业从加密挖矿向人工智能与区块链交叉领域的战略转变。我们预见,下一波创新浪潮,将诞生于智能系统与去中心化基础设施的连接点,从而实现更快速、安全、高效的信息与价值交换。” 今年7月,比特矿业首次披露转向Solana的计划。该战略包含建立Solana储备库,通过新收购及现有加密资产转换实现。为筹措购币资金,公司拟分阶段融资2亿至3亿美元。鉴于其目前市值仅5,000万美元,融资颇具挑战。但截至去年末,现金及等价物仅180万美元,外部募资势在必行。 7月,比特矿业分两阶段完成了对埃塞俄比亚数据中心的收购,尽管该交易在制定Solana计划前就已启动。 此后,公司迅速推进业务,8月初建立首个Solana验证节点(参与区块链交易验证的计算机节点),同期斥资约490万美元购入27,000枚Solana代币。 当月稍晚,比特矿业通过与Brale公司合作,推出美元稳定币Dolai,在Solana网络运行,该合作确保符合美国监管标准。Dolai可用于商户消费者交易、机构及跨境支付。公司强调,其独特价值在于连接AI智能体,实现机器间自主交易。 上月,比特矿业宣布增持Solana代币,加密货币储备总量突破44,000枚,按现价估值约850万美元。 这一切听起来美好,但Solana布局最终成效几何、比特矿业具体如何盈利,目前尚不明朗。 在披露最新购币情况时,比特矿业称将利用其不断增长的加密资产储备及验证节点业务,“把握Solana链上经济快速扩张的财务与战略红利”。由此可见,公司寄望于Solana持仓升值及验证服务费(以数字货币支付)创收。 但与其他加密货币类似,Solana价格可能剧烈波动,使公司面临亏损。此外,验证节点能否盈利存疑,除高昂的设备购置运维成本外,节点需支付费用才获参与交易验证(验证流程核心环节)的投票资格。 比特矿业股价在公布Solana计划初期飙升,但已回吐多数涨幅。当前市销率(P/S)仅为1.6倍,与BitFuFu(FUFU.US)的1.7倍基本持平,后者除提供挖矿服务外也在构建加密资产组合。嘉楠科技(CAN.US)作为矿机制造商兼矿企,市销率更低至1.2倍。 上述估值表明,尽管行业热炒,投资者对中资背景从事加密相关业务的企业持谨慎态度。比特矿业的Solana转型或助其脱颖而出,但见效尚需时日。对企业而言,这实为背水一战。第三次可能是有好运的转折,但频繁业务重组恐令已失耐心的投资者担忧。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山东黄金受惠金价急涨 首三季盈利有望翻倍

黃金生产商山东黄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1787.HK, 600547.SH)周二预告今年首三季业绩,截至9月底止料盈利在38亿元至41亿元间,与去年同期比较,增长介乎83.9%至98.5%。 公司表示,由于统筹优化生产布局,强化核心技术,提升管理水平,显著提升了运营效能。同时,由于黄金价格在期内上行,导致公司利润大幅上升。 山东黄金指出,在黄金价格上涨的有利时机,将加大各类基础工程投入,进一步增加生产设备、更新工人配备,并逐步将矿山采掘外委施工转为自营。 公司周三开盘跌5%报38港元,今年以来公司股价上升逾两倍。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Betting on AI glasses potential, Goertek and Sunny Optical forge ‘Optical Alliance’

看好AI眼镜前景 歌尔与舜宇打造“光学同盟”

舜宇的技术与歌尔的产能接轨,或将为中国光学产业带来一个新巨头 重点: 歌尔光学与上海奥来将组成新公司歌尔奥来光学,舜宇光学成为第二大股东 上海奥来拥有全国唯一一台投入光波导量产的阿斯麦光刻机   李世达 资本市场的操作,不仅能揭露产业的走向,有时更像是一个宣言。本月智能硬件及光学模组制造商舜宇光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2382.HK)发公告,与歌尔股份(002241.SZ)成立合资企业。 舜宇光学将旗下的上海奥来全部股权转予歌尔股份,作价19.03亿元,以换取歌尔股份旗下的歌尔光学股权,并将歌尔光学更名为“歌尔奥来光学科技有限公司”。双方再向新公司注资2亿元,完成后舜宇光学持合资公司约31.31%股份。 这项交易的关键在于“光波导”技术。 AI眼镜的灵魂 所谓“光波导”(Waveguide),是AR显示系统中最核心、也是最昂贵的部分。简单来说,它是一种能“导光”的透明光学结构,用来在透明基板上刻蚀出奈米级光学结构,使虚拟影像能在使用者眼前准确浮现。对AR眼镜而言,光波导就相当于“灵魂”,决定了整机的显示效果、视野范围与能耗表现。 上海奥来正是这项技术的佼佼者。这家成立于2019年的子公司,专注于碳化硅光波导与衍射光学元件的晶圆级制造。它拥有全中国唯一投入光波导量产的阿斯麦光刻机,并在上海临港打造了总投资32.8亿元的12英寸晶圆产线,被视为中国光波导技术商业化的里程碑。 虽然研发能力出众,上海奥来却长期面临“技术孤岛”困境——产品先进但缺乏市场出口。而歌尔正是这座桥梁,这家以代工见长的企业,长期为Meta、Pico等国际品牌提供VR与AR模组,拥有成熟的量产与供应链管理能力。 对歌尔而言,奥来的加入不仅意味着获得核心技术,更是让它从“代工厂”升级为掌握自主光学专利的系统供应商,进一步强化其在AI可穿戴设备供应链中的地位。合并后的新歌尔光学,有望整合舜宇的晶圆制程与歌尔的模组产线,产能规模可望达行业顶尖水准。 据京东消费电子事业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智能眼镜成交量同比增长超过八倍,天猫与抖音电商平台亦录得超过六倍的相关搜寻与销售增幅。行业机构Wellsenn则指出,到2030年,全球AI眼镜销量有望超过9,000万副,是成长最快的可穿戴产品。 AR眼镜的生产最受限于光波导的良率与成本,目前全球能稳定量产的企业屈指可数。舜宇与歌尔的结盟,正是在这个临界点出手,前者提供制程突破,后者掌握整机出货与系统整合能力。 两家公司也都有合作的充足理由。歌尔股份近年一直试图摆脱“果链”企业的印象,积极拓展非苹果业务,降低单一客户依赖。2024年,苹果业务占比已从2020年的48.08%降至31.96%。公司战略重心明显向AI硬件倾斜,尤其是AI眼镜市场,近期分别收购香港结构件企业米亚与英国Micro-LED公司Plessey,显示长期押注光学的决心。 光学巨头诞生 舜宇光学也是类似逻辑,在手机镜头业务增速放缓后,公司正寻求高附加值领域的新成长引擎,从业绩来看,上半年舜宇光学纯利按年下降超过20%至约7.2亿港元,毛利率则降至约19%,为近三年低位,主要受智能手机镜头需求疲弱及平均售价下滑影响。而借由与歌尔的股权合作,能够将研发转化为实际市场收益,减少长期资本负担。 市场显然是看好这桩交易的。在8月下旬消息公布后,舜宇光学股价一度升逾11%,如今虽稍有回落,今年以来仍升23%。目前舜宇光学市盈率约25倍,高于大立光(3008.TW)的14倍,但低于丘钛科技(1478.HK)的37倍,若新业务能够增强盈利能力,公司估值也有望持续上升。 歌尔与舜宇的结盟,像是中国光学产业的重要宣言,也是对穿戴式智能产品蓬勃发展的预言。当AI与AR融合的时代全面到来,舜宇与哥尔的“光学同盟”,也许正是全球产业重构的前奏。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