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电动汽车制造商将支付770万美元的前期投资,并再斥资至多8,000万美元,通过与Greenwing Resources合作,收购一个阿根廷矿业项目的股份

重点:

  • 蔚来汽车将支付770万美元收购澳大利亚矿业公司Greenwing Resources12%的股份,后者持有阿根廷San Jorg锂项目的权利
  • 蔚来汽车是最新一家购买锂资产的电动汽车制造商,此前国内竞争对手比亚迪,以及特斯拉和通用汽车等国际品牌也有类似举动

阳歌

锂,是制造电动汽车电池的关键原料。争夺锂矿相关资产的最新竞赛表明,昔日的新能源投资模式似乎要重演。

这是我们最新得出的结论,因为此前有消息称,电动汽车制造商蔚来汽车(NIO.US; 9866.HK)同意通过与澳大利亚Greenwing Resources Ltd.建立新的合作关系,一个阿根廷锂矿项目。此举看起来与10年前太阳能板制造商竞相投资多晶硅颇为相似,当时太阳能行业刚刚开始腾飞,其关键原材料的价格飙涨。

熟悉绿色能源历史的人会知道,多晶硅价格的上涨最终转化成巨大泡沫,泡沫破灭后,许多太阳能板制造商受困于大幅贬值的资产和采购合同。锂价正在上演同样的情形,目前的价格差不多是去年的三倍。

有些人可能会说,由于新能源汽车需求飙升,锂价上涨是合理的。但话虽如此,主要来自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与传统汽油动力汽车需求相比,仍然不值一提。这就引出了我们更宏观的结论,即锂价的大幅上涨看起来与十年前的多晶硅泡沫非常相似,越来越多的下游企业大量购买锂相关资产,但最终可能要面对这些资产的大规模减计。

说了这么多,让我们把关注焦点转回到Greenwing本周早些时候发布的最新公告。有趣的是,蔚来汽车似乎觉得没有必要发布自己的公告,这极有可能因为这笔交易的总价值不到1亿美元(7.22亿元),与公司接近300亿美元的最新市值相比微不足道。根据最新的季度财报,这个数额也仅占蔚来汽车截至6月544亿元现金持有量的一小部分。

Greenwing本身只是一家很小的公司,最新的市值仅为4,600万澳元(2.1亿元)。蔚来汽车同意以1,200万澳元购买该公司约12%的股份,这是不小的溢价,但蔚来当然出得起。

实际上,Greenwing的股价在上周曾低至0.285澳元,宣布交易后上涨至0.4澳元。蔚来汽车的股东则没那么兴奋,在宣布交易后的三个交易日里,该公司在香港的股票下跌了7%。

这笔交易的最大奖品不是Greenwing本身,而是该公司对阿根廷San Jorge锂矿项目的控制权,该项目的运营实体Andes Litio SA归Greenwing所有。作为新的伙伴关系的一部分,蔚来汽车将获得期权,以4,000万至8,00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Andres Litio20%至40%的股份。在澳大利亚的一个行业协会发布关于该项目的报告后,蔚来有一年时间来决定是否行使期权,如果锂价下跌,它有时间放弃交易。

同业争相投资

蔚来汽车此举似乎具有一定的意义,表明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对锂的争夺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水平。据石英财经网站报道,外国汽车制造商在过去几年里也采取了类似的举措,通用汽车(GM.US)和宝马(BMW.DE)去年都投资了锂项目,行业巨头特斯拉(TSLA.US)在内华达州拥有一座锂矿的开采权。  

全球最大的两家锂生产商都在中国,即赣锋锂业(1772.HK; 002460.SZ)和天齐锂业(9696.HK; 002466.SZ),这两家公司在过去一年也一直在进行积极收购和融资。今年7月,赣锋锂业宣布了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收购交易,斥资77.5亿港元(71亿元)收购阿根廷矿业公司Lithea Inc.。与此同时,天齐锂业同月在香港IPO融资134.6亿港元,其中部分资金被指定用于收购新的矿业资产。

值得注意的是,自7月的公告以来,赣锋锂业的股价已经下跌了约四分之一。天齐锂业的股价也在跌,不过跌幅更为温和,较发行价下跌了7%,这表明投资者对锂业股的态度可能已经降温。

在电动车供应链的下游,全球最大的电动车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300750.SZ)去年参与了阿根廷一个采矿项目的竞标,但最后输给了美洲锂业公司(LAC.TO)。不过,这家中国电池制造商在今年4月以8.65亿元的价格,成功拿下江西一座锂矿的开采权。

据中国媒体报道,中国最大的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1211.HK; 002594.SZ)同时也在生产电池,于 6 月同意在非洲购买6座锂矿。今年早些时候,它还在智利拿下开采锂的合同。

正如我们上面提到的,由于蔚来汽车强有力的现金状况,它肯定能够负担得起新宣布的收购。该公司正在增长,尽管由于跟新冠有关的干扰,导致增速在最近一个季度有所放缓。今年二季度,其业务核心——电动汽车的销量增长14%,至25,059辆。该公司收入增长21%,至95.7亿元,但其非公认会计准则亏损从上年同期的3.36亿元大幅增至23亿元。

接下来,我们需要看看该公司的国内竞争对手的反应,包括理想汽车(LI.US; 2015.HK)和小鹏汽车(XPEV.US; 9868.HK)等。在这个群体当中,投资者似乎更青睐蔚来汽车,它的市销率为5.1倍。比较起来,理想汽车和小鹏汽车的市销率较低,为4.5倍和3倍;比亚迪更低,只有2倍。

蔚来汽车较高的数字,或许反映了它在最新的锂矿收购中采取的更具前瞻性的策略。该策略包括一个安全阀,如果锂矿价格崩溃,该公司可以放弃交易,而损失相对较小。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启明医疗出售杭州项目 变现3.75亿元

医疗器械生产商杭州启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2500.HK)周二公布,已与杭州滨江城建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协议,以总代价约3.75亿元(5,300万美元)出售位于杭州的生命健康产业园在建项目,连同相关土地使用权,交易将待股东批准后生效。 公司表示,此次出售主要是为配合战略调整,聚焦核心心脏瓣膜技术,减少对非核心及重资产项目的投入。出售所得款项净额约3.44亿元,其中约2.65亿元将用于偿还银行贷款,余额约7,860万元补充日常营运资金。 公司预计此次交易将录得约500万元税前亏损,惟可减轻未来约7亿元的建设支出压力,改善现金流与资产负债状况。董事会认为,交易价格虽较估值折让约12%,但属合理水平,有助提升公司财务灵活度,集中资源于主营业务发展。 同时,集团宣布变更首次全球发售所得款项用途,将7,303万元重新分配至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以更有效调配财务资源。 公司股价周三高开,全日收报2.52港元,升2.44%。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丘钛上月产品销售同比升两成

手机镜头制造商丘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1478.HK)周二公布十月销售数据,上月摄像头模组销售数量4,741.6万件,按年上升20.4%,较九月则微升1.6%。当中3,200万像素以下摄像头模组表现最理想,按年大升45.4%至2,593.4万件。 指纹识别模组销售数量1,841.3万件,按年升19.2%,但按月则微跌3.3%。当中超声波指纹识别模组升幅惊人,同比增长409.5%至493.7万件。 集团表示,销售量同比增长,主要是集团在手机摄像头模组,以及指纹识别模组业务的市场份额上升。至于超声波指纹识别模组销售量较九月减少,主要是受客户项目周期影响。 周三丘钛科技开市升1.3%至11.94港元,公司今年股价升逾八成。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Hesai news wrap

新闻概要:禾赛提前一季度达成2025年盈利目标

这家全球领先的激光雷达解决方案企业在第三季度实现创纪录的2.6亿元盈利,当期营收与出货量均大幅增长    余特莉 禾赛科技(HSAI.US;2525.HK)周二公布其第三季度盈利创历史新高,并在业界领先的激光雷达技术支持下,提前一季度达成2025全年盈利目标。公司当季净利润达2.6亿元(合3,600万美元),令今年前九个月盈利总额攀升至2.8亿元。 基于超预期的盈利表现,禾赛将全年净利润指引上调至3.5亿至4.5亿元区间。 禾赛表示,第三季度营收同比激增47%至8.0亿元,主要受“出货强劲及激光雷达在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与机器人领域渗透率提升”驱动,尤其是ADAS正快速成为众多车型的标准配置。 据行业监测机构盖世汽车统计,禾赛在远距激光雷达领域已连续七个月保持领先,8月市场份额达46%,分别是第二、第三名厂商的1.5倍和2.4倍。 禾赛创始人及CEO李一帆博士透露,本季度禾赛获得前两大 ADAS 客户 2026 年全系车型定点合作。“我们近期与全球头部自动驾驶出租车及卡车企业达成合作,包括文远知行、小马智行、哈啰出行、京东物流、Motional等横跨北美、亚洲和欧洲的合作伙伴。”李一帆补充道。 与此同时,在基本安全冗余需求和新法规的驱动下,行业开始倾向于支持L3自动驾驶的多激光雷达配置,为相关制造商创造强劲的推动力。在第三季度,禾赛旗下拥有全球最长探测范围的高端ETX激光雷达,与中国前三名新能源车制造商再次达成合作,并搭配多个FTX补盲激光雷达,量产计划在2026年底或2027年初开始。每辆L3车辆现在预计采用三至六个激光雷达(单车激光雷达价值量约为 500 至 1,000 美元),扩大了禾赛的潜在市场。 公司当季激光雷达总出货量达441,398台,同比增长228.9%;其中ADAS 交付量为 380,759台,增长至 3 倍;机器人领域交付量为 60,639台,激增至 14 倍。 当季公司毛利率达42%,而运营开支同比下降23%。 禾赛是激光雷达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导者,公司于2023年2月登陆纳斯达克,今年9月通过港交所二次上市,绿鞋后融资总额达6.14亿美元。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MediTrust Health

新闻概要:镁信健康称人工智能将赋能保险机构优化决策

该医药支付平台的创始人兼CEO表示,人工智能可助力保险公司提升效率,但实现持续精准决策仍是关键挑战 阳歌 创新型医药支付平台上海镁信健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周在上海大型行业展会上推出商业健康险决策辅助大模型mind42.ins。公司创始人兼CEO张小栋在香港举行的另一场活动中探讨了保险领域人工智能机遇与挑战。。 张小栋指出,AI发展历程中长期存在两种典型观点:一方过度乐观,认为AI足以取代人力并彻底颠覆行业;另一方则因对高精度场景中的风险顾虑而保留态度。他强调,推动保险公司从传统IT系统转向人工智能驱动的工作流程仍是普及人工智能的主要障碍;加之现有系统数据高度碎片化且缺乏标准化,更增加了转型难度。 张小栋同时表示,为破解数据碎片化问题,镁信健康正部署可充当“行业专家”的人工智能Agent(AI Agent),即使在非理想数据环境下也能强化专业决策流程。 “人工智能企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将取决于其在‘效率提升-成本优化-生态共赢’价值链中的不可替代性,”他于上周三在2025香港金融科技周健康科技论坛上表示。同时强调该战略是构建更优医药支付生态的核心,也是驱动镁信健康为药企与险企提供双轨解决方案的基石。 张小栋此次赴港正值公司谋求港交所上市之际,其IPO联席保荐人包括高盛、中金公司和汇丰银行等知名机构。 公司投资者还涵盖蚂蚁集团、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及汇丰银行等重量级机构。公司平台为制药企业提供覆盖药品准入、患者管理与创新药多元支付路径优化的一体化服务;同时为健康保险行业企业提供涵盖产品设计、精准定价、风险管理和理赔服务的闭环解决方案。 镁信健康的mind42.ins由公司自研的‘mind42.ai’智能中枢平台驱动,融合了公司创立八年来积累的近4亿条真实保险与医疗理赔数据。 客户可借助该平台优化产品设计、营销推广及理赔运营等环节的决策流程。依托于海量真实保险医疗理赔数据库,该系统实现人工智能驱动的医疗理赔审核覆盖超60%案件,将平均处理时间压缩至10分钟内。 平台名称“mind42.ai”中的数字42源自经典科幻小说《银河系漫游指南》,书中将其设定为“生命、宇宙及万物的终极答案”。镁信健康表示,公司正在探索运用人工智能与数据力量,将复杂和碎片化的信息转化为帮助保险公司发现商业健康保险的“终极答案”。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