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实生物的核心抗癌药销售额不如同类竞争产品,加上寄予厚望的新冠口服药迟迟未申请上市,公司收入前景出现暗涌

重点:

  • 君实生物上半年收入减少55%,更录得9.1亿元亏损
  • 公司旗下新冠口服药今年5月完成第三期临床试验,至今还没有申请上市

莫莉

作为中国创新药赛道的头部企业,研发实力颇强的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877.HK; 688180.SH)却在商业化道路一再遇上挑战。其核心产品抗癌药特瑞普利单抗是中国首个获批上市的国产PD-1药物,可是销售额不及其他同类产品;公司与中科院合作研发的新冠口服药VV116原本被市场视作最有可能率先获批的国产口服药,却迟迟未提交上市申请,可谓是“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在上周二、即中期业绩报告期截止之前一日,君实生物交出一份不如人意的成绩单,营收利润双双下降。该公司上半年实现收入9.46亿元,同比下降55.26%,这是因为去年新冠中和抗体埃特司韦单抗与礼来制药(LLY.US)合作,产生大额技术许可收入及特许权收入,而今年没有相关一次性收益。由于收入大幅减少,君实生物也由盈转亏,从2021年上半年盈利1,053万元,转为大幅亏损9.1亿元。

2020年7月在上海科创板上市首日飙升172%,是君实生物在股市上的风光时刻,但此后再未复制过这样的辉煌。随着业绩表现黯淡,君实生物的港股股价已从2021年2月的最高点97港元,大幅下滑至当前27港元左右,跌去三分之二以上。这间创新药明星企业能否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是投资者眼前最关注的问题。

口服药无进展

新冠口服药VV116一度被视为君实生物业绩翻盘的重要支撑,股价多次因此拉升。2021年12月,VV116在乌兹别克斯坦获批紧急使用。今年5月,君实生物公布,该药物已完成对比辉瑞(PFE.US)口服药Paxlovid用于轻中度新冠早期治疗的第三期临床研究,达到方案预设的主要终点和次要有效性终点,正与监管部门沟通递交新药上市申请事宜。

可是三个多月过去,君实生物却迟迟未提交该药物的上市申请,亦没有披露新的进展。在财报中,公司称正在与合作研究方开展了一项针对中重度新冠患者的国际多中心三期临床研究,以及一项针对轻中度患者的国际多中心三期临床研究。

可作对比的是,真实生物研发的阿兹夫定,在三期临床试验数据披露后仅10天就火速获批,成为第一款国产抗新冠小分子口服药。事实上,完成三期研究并不意味着可以迅速在中国获批,例如复星医药(2196.HK; 600196,SH)于2020年与德国药厂BioNTech合作引进新冠疫苗复必泰,该疫苗在全球已接种数十亿剂,有效性与安全性均得到多项研究支持,但至今也未获得中国药监局批准上市。

国际投行麦格理6月初发表研究报告,首次给予君实生物 “跑输大市”的负面评级。麦格理称,公司合作研发的新冠口服药物VV116预计将于第三季取得紧急用户许可证,虽然对获批持乐观态度,但该行预计产品的商业应用仍存在不确定性,包括要面对口服药市场竞争、需求未明及定价问题等。

在麦格理的报告中,还提到君实生物的核心产品特瑞普利单抗,称其去年的销售额较同业同类产品低,其他产品也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对该公司的商业化能力存疑。

在最新财报中,君实生物特别提及旗下PD-1药物特瑞普利单抗上半年的销售收入约为2.98亿元,比2021年下半年环比增长约195%。PD-1是公认的广谱抗肿瘤药物,此前特瑞普利单抗获批的四项适应证较为“冷门”。今年5月,特瑞普利单抗联合紫杉醇和顺铂用于不可切除局部晚期/复发或远处转移性食管鳞癌患者的一线治疗的新适应症获批,是特瑞普利单抗的首个大适应症,可以面向更广的患者群体。

准备融资输血

此外,特瑞普利单抗一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大适应症正处于审评阶段,发病率较高的肺癌、肝癌、乳腺癌等适应症正处于第三期临床阶段,预计今明年将迎来大适应证的收获期。

君实生物的研发管线中有超过50项候选药物,其中约30项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公司上半年研发开支10.62亿元,同比增加12.14%,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12.28%,可见对财政带来较大负担。

商业化产品暂未形成正向循环,而庞大的管线规模需要源源不断地“烧钱”,即使君实生物账面上还有34亿元现金结余,但已同比减少20.2%,反映有些力不从心,需持续依赖融资输血。上周五,公司发布了定向募资方案的申报稿,计划发行不超过7,000万股A股,募集金额不超过39.69亿元,主要用作创新药研发项目。

在资本市场上,君实生物沉寂已久,其港股市值仅约59亿元。以市销率计算,君实生物约5.4倍,同类药企百济神州(BGNE.US; 6160.HK; 668235.SH)、信达生物(1801.HK)的市销率分别为15.4倍和9倍,显示君实生物的估值处于行业下游水平。未来,PD-1产品的市场拓展以及新冠口服药能否获批,是君实生物未来业绩表现的关键,投资者可能需要更多耐性等待好消息。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淘宝启动500亿元补贴计划

电商巨头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旗下即时零售平台“淘宝闪购”周三宣布,启动总额达500亿元(69.76亿美元)的补贴计划,为期12个月,将直接补贴消费者与商家,借此加速推动大消费平台建设与服务升级。 在商家端,淘宝闪购推出店铺补贴、商品补贴、配送补贴与免佣减佣等措施,保障利润空间、促进订单成长;在消费者端,则透过大额红包、免单卡与官方补贴一口价商品等方式,强化购物吸引力。 淘宝闪购自5月上线以来成长迅速,官方指出目前日订单已突破6,000万单,并带动全国店家订单量月增逾100%。部分地区餐饮商家营业额较前一季翻倍成长,零售与花类商家亦明显受惠,吸引大量新客。整体即时零售市场日订单亦从1亿单成长至1.6亿单,显示竞争正持续升温。 阿里巴巴港股周三逆市跌0.4%,报109.4元,美股则跌2.86%,报110.71美元。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首开即崩盘 拨康视云午收劲跌30%

眼科医药公司拨康视云有限公司(2592.HK)周四在港首日挂牌,开市股价即跌6%报9.5元,之后股价持续下跌,中午收市报7.04元,跌30%。 公司发售6,058.2万股,每股定价10.1元,录得超额认购78倍,国际配售并不足额,集资净额5.22亿元。 拨康视云2022及2023年均未有收入,至2024年则录得收入1,000万美元,去年亏损9,913万美元,按年收窄23%。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中国罕王出售澳洲金矿业务交易告吹

从事铁精矿业务的中国罕王控股有限公司(3788.HK)周三公布,原计划向内蒙古汇能煤电集团出售旗下澳洲全资附属公司Primary Gold的交易正式告吹。Primary Gold主要资产包括位于澳洲北领地的Mount Bundy金矿项目。 根据双方于2024年初签署的股份出售协议,交易对价为3亿澳元(1.97亿美元),並以若干先决条件为完成前提,包括买方须于2025年7月1日下午5时前,获得澳洲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FIRB)出具的无异议通知。然而,中国罕王表示,买方未能如期取得该批准,故公司当日正式向买方及其担保人发出终止通知,立即终止股份出售协议。 交易告吹意味公司须重新评估澳洲资产的发展方向。中国罕王指出,集团目前正全面检视金矿业务发展路线,未来将专注优化资源配置,并计划于短期内对外公布新规划,以提升资产价值与股东回报。 中国罕王股价周三高开,一度升逾4%,其后转跌,至中午收市报2.28港元,跌0.44%。年初至今仍累升近200%。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Renaissance Capital gets into crypto

大举押注数字资产 华兴资本望重振业绩

这家投行拟斥1亿美元配置数字资产,以期在中国疲弱的经济下突破业务困局 重点: 华兴资本计划斥资1亿美元投资数字资产,距离其创始人包凡涉嫌行贿被拘已超过两年 目前,公司的投行业务受中国经济放缓影响,加密货币市场则延续牛市行情   梁武仁 对寻求高潜力快速大额投资的企业而言,加密货币的吸引力如今已势不可挡。华兴资本控股有限公司(1911.HK)上周成为最新入局者。曾因创始人包凡涉嫌行贿被拘而深陷舆论漩涡的投行,如今已在争议中走过两年有余。 上周四,华兴资本公告称,董事会已批准1亿美元自有资金,用于投资Web 3.0领域,后者是建基于区块链和加密资产的去中心化互联网。公司同时宣布,任命加密技术专家Fu Frank Kan为独立非执行董事。Fu Frank Kan系开发数字货币钱包及软件的Math Global Foundation的联合创始人。 华兴资本此次进军狂热的加密货币领域,适逢其投行业务遭遇逆风。受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影响,并购交易显著降温。去年,公司剔除投资收益的核心业务收入下滑约23%至7.77亿元(约合1,080万美元)。今年虽受益于香港数年來的最强IPO募资季,公司业务有望恢复增长,但尚未就近期业务给出指引。 尽管香港投资市场近年表现起伏,加密货币却已延续牛市行情一年多,比特币价格更屡破10万美元纪录,过去一年累计涨超70%。如此高回报的资产实属罕见,巨额资金涌入数字代币领域,自是情理之中。 当前,加密货币总市值已突破3万亿美元。据加密货币数据聚合平台CoinGecko的数据显示,本周二,单是前五大币种24小时总成交量就接近900亿美元,相当于上周五纳斯达克日成交量约16%。 在数字资产投资计划的公告中,华兴资本表示:“Web3.0及加密货币资产未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符合全球金融和商业发展的趋势。” 加密货币素以价格剧烈波动著称,此前已历经漫长低迷期,直至去年初才启动本轮上涨。这意味着当前市场狂欢或会迅速消散,再度陷入长期下行通道。 乐观派则认为,形势已不可同日而语,加密货币正加速建立全球公信力,日益成为重要的新兴资产类别。核心推动力在于虚拟货币实际用户规模正快速扩大,且获摩根大通、高盛等金融机构巨头背书。监管容忍度也不断提升,尤其是美国总统特朗普誓言打造“全球加密资产之都”后,数字资产领域再添新动能。 此外,香港正全力竞逐加密货币枢纽地位,尽管该资产类别在中国内地非法。继此前多项举措后,特区政府上周四发布《香港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宣言 2.0》,通过完善监管框架展开产业发展蓝图。 香港的加密货币雄心 香港的政策布局或是华兴资本拓展加密业务的关键动因,公司声明称,其加密投资计划,旨在响应特区政府近年推出的一系列支持Web3.0及加密货币产业发展的“积极政策”。 作为加密领域第二波入局者,华兴资本正追随五年前行业爆发期的首批探索者,如从彩票销售商转型的比特矿业(BTCM.US)。不过,华兴资本此举也并非无迹可寻;这家投行本就专注科技赛道,现在涉足该领域最热风口,实属必然。事实上,其早有加密货币行业的试水经验。 2018年,公司曾通过华兴新经济基金投资美国企业Circle Internet Group(CRCL.US),后者发行的USDC是锚定美元的稳定币。该项投资回报颇丰,Circle上月以180亿美元估值登陆纽交所后,首日股价暴涨逾倍。乘此东风,Circle正申请美国信托银行牌照,若成功将助其加速扩张,为华兴资本带来更可观的长线收益。 在去年的年报中,华兴资本的数字资产雄心也表露无遗,显示公司并非仅是追逐市场热潮。…